編者按:我們猝不及防地進入了新消費時代,消費的關鍵詞不再是物美價廉,而變成了品質、社交、便捷、移動、定製。在這個時代,傳統零售、電子商務,都成為了舊模式,新與舊的壁壘已然更迭,如何在新物種崛起的時代繼續生存?如何在新風口下創造零售奇蹟?
2017年,吳曉波頻道第八場轉型之戰,消費革命的下半場——「擁抱新零售」於10月20-21日,在杭州鳴鼓開打。這兩天,1200多人在關於新零售的思想激蕩和真知論辯中看到了零售業正在發生的變革,也聽到了更多視角的觀點。
橫跨商業到地產的意見領袖王永平,實戰派小米、果蔬好、名創優品、慕思,大型購物中心的領導者童民強、周鵬,反對新零售的「杭州百貨女王」厲玲,研究新零售課題的吳聲、劉潤,從歌手轉型到飯爺品牌創始人的林依輪,來自國外的喬·韋曼、內田文雄……出席這次「轉型之戰」的十多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立場,各持不同見解。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整理編輯了各個嘉賓的演講實錄,供零售同行們參考。
各位嘉賓下午好,首先我要代表主辦方感謝大家第二天還能有這麼多人堅持在聽論壇。說實話這些年演講嘉賓好請,觀眾難請,很多論壇都是到第二天一般都沒有人,由此可見吳曉波頻道的號召力也是比較強。早上的時候,厲玲說她是比前面更合適的講者。原因是她只有一頁PPT,為了證明我比她更適合,我就沒有PPT!
商業地產和新零售是密切相關的,通俗來講,商業地產就是蓋樓的是房東,新零售就是租房子的房客,就是這麼一個關係。這些年零售好不好,最操心、最擔心的是商業地產商,特別是購物中心。這些年零售確實是有點不太爭氣,我之前和馮侖先生見面,他就問我,現在你們的購物中心行業怎麼樣,我說不怎麼樣,日子不太好過,尤其是零售業比較困難。
他說早就預見到了零售會不行的,我說你怎麼有先見之明呢,他說因為這是一個站著的買賣,服務員是站著的,顧客是站著的,所以沒有黏性。我說什麼行業會好做呢,他說坐著的買賣比站著的買賣好,比如說餐飲,比如說今天吳曉波頻道的活動,這都是坐著的買賣!
我說還有更好的買賣嗎,他說當然有,躺著的買賣。我們是在飯桌上說這一段,大家都知道馮侖先生是段子手,他說更好做的買賣是躺著的,旁邊小姑娘可能會臉紅,他會說你想哪兒去了,我說的是美容按摩。當小姑娘去洗手間時,他又壓低聲音說,比如說小姐!
人的需求分為剛需、弱需和強需,所謂的弱需就是零售,比如你今天掃一個衣服,掃一個包包,死不了人,不會出事。女人總少一件衣服,實際是一種矯情!但是餐飲不一樣,所以零售稱之為弱需。剛需就是餐飲,人不吃飯是會死人的,所以餐飲行業永遠是一個朝陽行業。強需是什麼,就是荷爾蒙作用下精神需求,比如說夜總會,他不去會死人嗎,不會,但他仍然冒著被抓的危險要去,這就是強需。我一琢磨,購物中心這些年的業態調整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個路子。
傳統的零售在購物中心裡佔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說這個商場是高端、中端、低端的,它的定位很多時候參考零售品牌,比如它有什麼服裝,有LV、GUCCI,有什麼鐘錶,有什麼香水,基本上這些都是零售的,是我們定位的重要參考系。我們的收益主要也來自於零售,零售裡是利潤最高的行當,也是引流重要部分。
這些年我們的零售不行的,顧客通常一到商場,會發現服務員比顧客要多。現在到商場去逛,感覺像領導蒞臨一樣被清場了,沒有人,這是購物中心,商業地產商非常著急和焦慮的事。有的開發商說,會長能不能引一點人流量大的業態。我說這年頭真正人流量大就剩三個業態,什麼條件都行,我們引來。我說你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引進來。
第一是醫院,而且還得是傳染病醫院,人流量大。我一個朋友前段時間被查出來得了癌症,起初的時候慌得要命,精神也憔悴,壓力很大。後來看了兩回病之後發現狀態好很多,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到腫瘤醫院看,人山人海,就像看感冒一樣,一下子狀態好很多。解放軍總醫院,我每次去看人山人海,我在想這要是一個購物中心多好!
第二是高鐵,高鐵站裡人多,但遺憾的是很多高鐵商業實際是不掙錢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高鐵都太準時,都是掐著點去,掐著點走,留不下人,實際中國的機場靠商業是有機會的,因為延誤,量比較大,有很多時間買東西。後來仔細探討又覺得不行,因為機場服務態度太差,延誤之後不知道什麼時候登機,由不得你。你晚到了,就會把你落下,這麼一個邏輯。
你下飛機之後,又告訴你,感謝你對晚機的諒解和理解,我什麼時候諒解你了,我是沒有辦法!很多商業有很大的問題在,我們回到商業地產裡來講,第一步要怎麼找到人流量大的業態集客。第二,怎麼能夠創造現金流,有人還得要有錢,現在實際上變得非常困難。原因是背後零售業出了問題,我們找不到一些好的品牌,來實現商場差異化,獲得創新。我們說商場差異化,創新,講口號容易,但最後誰來體現這些東西,實際是比較難的,這背後實際就是零售的問題。
零售的問題,很多開發商曾經簡單的想,我們乾脆就去零售化,零售既然不掙錢就不要了,去百貨化開始。購物中心現在基本上不要百貨公司,租金小、面積大,現在百貨公司基本上不開店了。第二步就變成去大賣場化,超市也不是個好東西,面積也挺大,也不待見,也不要。現在又開始出現了去快時尚化,西單大悅城上來快速就把H&M開了,面積大,平銷不夠好,去零售化。
問題是去完之後拿什麼來填空呢,我們的想法是說體驗業態,電影院、冰場、餐飲、兒童,問題是它掙不掙錢,很多業態看似熱鬧,其實是不掙錢的,比如電影院。有的商場加大餐飲比例,加大20%-30%可以,加大到40%-50%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你不吃飯時商場那麼大的面積就形成一個黑洞,沒有人過去。而且餐飲比例過大之後,相互之間就形成惡性競爭,幾個火鍋店就很難存活。還有更麻煩的事情,業態之間會形成一些幹擾,我曾經說到去一個商場,底下化妝品的小姐就跟我抱怨。你看我客人噴的是新款香水,讓姑娘聞聞味道怎麼樣,姑娘說怎麼覺得有股火鍋味呢,海底撈飄下來的!
商業的業態創新,業態要形成一個生態鏈,不是簡單替換一個業態就行。這個時候我們才開始思考,零售去不了,怎麼讓它更好,大家就琢磨零售創新,開發商說我也幫助品牌商一起來創新。過去開發商做的事情,就經營一個物業,把店鋪租出去,誰租不管,只要租金按時交就行,租金高就行。後來開始有品牌意識,從經營店鋪到經營品牌,有些品牌租金低,我即使裝修補貼也要引進來,因為你能夠起到集客的引流作用,甚至是定位的準心。有ZARA,H&M,優衣庫,人家一看,這是一個年輕時尚的店鋪。
現在開始研究要經營消費者,我們要幫助開發商、品牌商一起琢磨消費者,一起研究。過去是從B2B2C,購物中心到品牌到消費者。現在開始琢磨著從B2C2B,一起來研究,首先消費者要什麼,我才去引進什麼樣合適的品牌,這是開發商在嘗試做的新零售方面。
新零售,原本是一個好事,開發商和零售商一樣,大家都會有這樣的共識和願望,要去創新。問題是為什麼新零售這個詞一出來,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後來我一琢磨,問題出在馬雲身上。這個詞,別人提都沒有毛病,就馬雲提就有毛病。因為第一個,馬雲幹的已經不是新零售,就是一個網上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有什麼資格談新,這是一個。
第二,有些人「逢馬必反」,你說什麼我們就反你。洗澡的時候,把孩子和髒水一塊潑出去了,連新零售這個概念也不接受。我覺得這種討論可能帶著很大情緒化,隱含的情緒化在裡面,所以把這個討論越來越複雜。昨天我沒有準備PPT,今天上午一天半想梳理梳理,給我一些啟發,本來想做出一個好的PPT,把大家精華都吸收過來,做一個比較好的講演。結果一天半聽下來之後腦子有點亂,後來發現有這樣感受的不光是我。早上我有和學員聊,這幾個會感覺怎麼樣。有幾個說都挺好,講者都不錯。有一個學員說講的不好,我說你今天為什麼還留在這裡呢,我的潛臺詞是想說,就想聽王會長講。他告訴我,都交錢了為什麼要走,我覺得他講的也有道理!
後來一琢磨,這還是受吳曉波頻道的影響。要不是長期聽吳曉波頻道,不會有這樣的頭腦。我說怎麼不好呢,他說這些專家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我說你真有水平,總結得很對。我真覺得鬧心,他一總結,我覺得走出來了,把簡單東西弄複雜化了。
新零售馬雲來提,我覺得他有意識把概念包裝成一個東西出來,這個包裝,一個是馬雲的策略,為什麼很多人逢馬必反,一個是馬雲擾亂視聽,渾水摸魚,這是他的強項。他搞電商時說實體商業一文不值,要一統天下,和老王一元豪賭。後來電商不行時,又搞了新零售,說電商必死,把京東行業擱在裡面。他是學我黨理論先行,先造勢。馬雲造新零售,他是從線上走向線下的一塊遮羞布,我們講過的話,昨天講錯了,今天重新講一遍。或者你講了,別人根本沒有記住。馬雲不一樣,他講的每句話,全國人民都記著。
他過去說電商不行,實體不行,後來他發現自己也遇到天花板,也遇到瓶頸,下來了。怎麼辦呢,要有一塊遮羞布擋一擋,這塊遮羞布就叫新零售,造一個詞。實際上講商業創新沒有問題,馬雲現在遇到的問題,在線上他的增幅也在下滑,實體增長也在漲,但增幅在下滑,實體比較平穩的下滑。電商儘管在增長,但增幅是急劇下滑,從五六年前100%到40%多,30%多,20%多,就這麼往下掉。
馬雲一看勢頭不對,一個是輿論先行。另外,很多人反馬雲,他採用恐嚇的手段。老王說別的實體不行,萬達能夠抵抗。馬雲來一句,我是一個機關槍,根本不給你還手的機會,把老王氣的!今天看這場豪賭,馬雲沒有贏,王健林也沒有輸,實際行業出現一個膠著狀態。線上線下這種融合感覺有點像久而共識,有共識無模式,各說各的話,說的不是一個行業。
真正的模式沒有,但我覺得這種創新零售的探索,這個實際是有意義的。我個人理解,我覺得這種新零售首先是要回歸到商業本質,那就是商品要好。我們這些年都過於關注模式,關注場景,關注於外在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說實話都是容易複製。找個設計師都搬了,挖個跳槽的人什麼都有了。
它的本質是商品,要有好的東西,一個商場。現在電商能夠提供很便捷的服務,能提供很便宜的東西,但是你提供不了好東西,你提供不了新東西。有沒有人認為到淘寶買到一個好東西呢,還是到京東能夠買到新東西。不說別的東西,就說禮品。中國人最愛送禮品,一年到頭送很多,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是送很多禮,一年到頭也收到很多禮。你想想是不是每次都為送禮而發愁,一年到頭有沒有收到一件心儀的禮物,當然小三送你的不算!
中國人的禮品有三大件,茶葉、月餅和iphone。你為什麼不能有一點創新呢,所以我們的產品不行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今天早上葉國富也講了,他就是要做好產品。小米雷軍也講了,做好產品。這個好產品不僅設計要好,而且供應商的材料要好,性價比要好,要什麼都好才是一個好產品。
雷軍說什麼是消費升級,不是用更多的錢買更貴的東西。而是用同樣的價錢買更有價值,更好的東西,這叫消費升級,我很同意這個看法。我們要有很好的好東西,這是電商提供不了的。電商天天就是把小區弄得亂七八糟,把快遞員弄得疲憊不堪,讓你們家的門鈴不斷的更換,這是電商幹的。
我一個朋友和老公兩個人在家裡,有時候也有一點矛盾,她老公是一個商人,經常在外面應酬。她說天天在外面胡吃海喝,又是魚翅又是燕窩,「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譴責的就是你這樣的人,他老公就不吭聲。廣告過去之後,播一條新聞,去年「雙11」湖南太原一個小夥子22歲,一天送了14個小時,心臟病突發死了。這時候老公就反過來指責她,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我們家門鈴都沒有停過!
電商有它的優勢和好處,但它不是消費的全部,也不是十九大講的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有更好的東西,這是實體商業,或者新零售的一個本質。今天上午葉國富都講到一個例子,美國的Costco。Costco這個公司,我之前和它的全球創始人聊過,我下周要訪美,要到他們總部去。這個公司很了不得,做得非常好,全球有9700萬會員,每個會員50美金,基礎的服務費,不含消費。然後毛利就能夠覆蓋運營費用和物流費用,所有會費就是它的利潤,你想它多掙錢呢。
這麼一家掙錢的公司,幾十年,它其實沒有什麼變化。也沒有聽說它拿出面積來做餐飲,也沒有聽說裡面加兒童,加娛樂,它就是賣好東西。我們一般的超市有1.2萬-1.5萬個SKU單品,它只有3千個,就是精選,只把好東西給到你。之後它的食品是全球最高的食品安全等級標準,美國農業部的標準,是有機的。它的保健品是真的可以吃下去,我們的保健品腦白金200多塊錢,一百多塊錢都是廣告費。
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買東西的地方,經久不衰,它已經馬上要進入上海。它的模式就是收會費,然後去買斷一些商品。簡單嗎,非常簡單,為什麼沒有人在做,中國為什麼沒有人搞一個跟它一樣大的。當時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類似,Costco說是全球唯一的會員制商店。我和他說,還有山姆會員點,他說打個比方,如果我是美味的雞翅,它就是雞屎,一文不值。
為什麼沃爾瑪全球這麼大的公司,你做不成第二個Costco呢,這個模式非常簡單,但是你要有很好的買手,要有細緻的會員管理服務,一件一件做好,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的模式看上去有獨特的一面,但都不難。其中還有自有商品,獨有的。它是怎麼做的呢,它做一些高附加值,附加值不低。但是品牌的影響力又不大的產品。比如說咖啡豆,咖啡大家都知道,星巴克都有。
咖啡豆,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牌子,我想買好的咖啡都找誰呢,買什麼牌子,沒有的。它就看中了這樣的機會,它的做法是找最好的咖啡供應商,它去找星巴克。人們講到星巴克的咖啡,我們知道星巴克咖啡好,你認同星巴克咖啡,很多人相信星巴克供應商肯定是好的。它就問星巴克供應商哪個是最好的,星巴克告訴它,用雲南的,菲律賓的,墨西哥的。哪個是最好的,比如它說古巴是最好的,OK,就要這一款。
你拿了以後,價格必須是自己的一半。比如你在星巴克賣10美元一瓶,在Costco只賣5美元,星巴克就甘心當一個託,因為你是合資公司,在這裡走量。這樣它貼的商標是另外一個商品,可可蘭德是所有自有品牌的商標,看到它的咖啡豆會知道是品質最好的。
還有腰果,你不知道哪個腰果是最好的,這些東西難嗎,一點不難。再說海底撈,之前服務做得很好,人們因為信賴它的服務,很多人就到它那裡吃飯,平均每個店平銷做到4千萬,1千多平米。它的服務就是讓客人等候時好吃好喝,不覺得煩燥。在吃的過程當中有不滿意,服務員隨時給你免單,授權給服務員處理,不要把矛盾上傳到主管、店長,第一時間扼殺在搖籃裡。
說起來都很簡單,為什麼沒有出第二個海底撈呢。因為這裡要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生態鏈。你讓服務員授權,讓他在現場處理,就不擔心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免費來騙吃騙喝嗎。你只有給員工很好的福利,甚至把他的家人接到大城市去旅遊。新的員工第一餐飯,必須讓店長陪著他吃,讓他認識一系列人。沒有一系列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是無法授權給一個服務員籤單的。
他要求在總部商務區那些門店員工宿舍,必須和門店步行距離不能超過15分鐘,儘管租金可能很貴,他說要保證員工能夠及時的休息,裡面24小時熱水和免費的WIFI,讓他心情愉悅。只有員工心情愉悅,第二天才能微笑面對顧客。問題是很多人不願意做,因為它不是一個模式,是很煩人的事情,而且要付出很多代價,要培養感情。
新零售,我覺得一個好的零售是一個好的產品,而且背後是一個好的,圍繞做好產品的生態鏈。你要找到很好的供應商,要有很好的設計,要有很好的服務,還要有很好的賣場環境。這一點名創優品就做得很典型,它的東西如果到學校,很多小玩具、小玩意實際是面向中學生的。它如果開到學校旁邊的那種校門口小店鋪去,它的成本比到大悅城裡便宜。可能20塊錢的東西可以賣到15塊,更便宜。
但當你和街邊店賣時,別人和你比的對象就是夫妻老婆店,人家弄一個樣子差不多的,賣的更便宜,你就沒有優勢。當他把5塊錢租金加上去放到大商場裡,旁邊都是賣幾百塊錢,甚至上千塊的東西,你會覺得賣幾十塊錢的東西太便宜了,你能買很多東西,就可以感受出超值,這是一種性價比的東西。
新零售裡很重要一個內容,就是要把這些服務做好。另外,新零售裡可能還包括這種業態的創新,業態創新裡,業態的複合、跨界融合,看上去確實是一個方向。昨天也有嘉賓講到了,無複合、不業態。這種業態複合不是簡單拼大拼盤,一定要強調裡面內在的消費邏輯。比如我的定位是淑女,淑女的包包,淑女的鞋子,淑女的配飾,淑女的餐廳,它是以客群來進行組合,這是業態創新,而不是前面簡單的混搭。
當然這個業態創新背後依然是要強調好的商品,這些年我們的業態創新裡面,最具創新的兩個業態,一個是餐飲,一個是書店。我們現在很多餐飲進去,你真的覺得很炫,看到圖片很好,全世界的產品沒有像中國的產品這麼豐富,這麼多彩。但問題是很多餐廳只注重於場景,而忘了它的根本,就是以好吃為王。吃完之後,你覺得味道不夠好,這個店鋪就不能持續。你或許談戀愛時會和女朋友到這裡,很時尚一把。結婚之後老婆一定會把你拉住,不去那個地方吃,來一點實惠的家常菜。
另外一個業態創新就是書店,很多新的書店,樣子都很好看。但是我覺得現在書店做得還是不夠好,原因是書店書的銷售仍然上不去。我們的書店都要求配比到大比例的餐廳,文創禮品,說明這個書店產品仍然有問題。我們過去是在咖啡店裡讀書,現在變成在書店裡喝咖啡。我們能不能在書店裡真正去讀書,讓他買書,在他口渴的時候喝一杯咖啡。當然這個問題再往下追,就是作家的問題,是作品的問題,甚至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當年成品書店有名,就是因為一批優秀的作家,有良好創作環境的時代。當書不好的時候,這個書店依然不是成功的。現在整個環境都是寫書的人比讀書的人多,很多人一見面就送你一本書,包括我也是,有時候也這麼幹!真正好的書很少,我上飛機的時候,經常睡不著就買一本書。但是買書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看書,有時候是為了催眠。
這種業態的創新,複合是重要的一部分。還有一個,要增加更多的體驗感,這是對的。這種體驗感不僅僅是場景,場景是它的組成部分。這種體驗需要更多的社交和設計在裡面,這裡我就要表揚一下上海大悅城總經理,他在上海大悅城做了一個摩天輪,這個就很有體驗感。別人的摩天輪都是遊樂場的遊樂設施,都是孩子去玩。當時大悅城要搞摩天輪時,外界有很多質疑,你不是定位年輕人嘛,這些人不一定結婚生孩子,為什麼要弄個小孩玩的摩天輪呢,與客群不符。
後來他們討論結果是,這個摩天輪要和別的摩天輪不一樣,要去兒童化,去娛樂化。要搞成一個愛情地標,一個摩天輪怎麼做成愛情地標,當時我也沒有想明白。我設想,是不是讓它經常發生故障,突然停在中間,然後考驗那個男的怎麼表現,我覺得這個倒也挺好!
後來魏總他們做得沒有那麼誇張,他們在轎廂裡裝了不同的燈光。一般摩天輪,遊樂園裡很單調,它裡面設了很多燈光場景模式。什麼親友、家人、情侶、小三,聽說都有,一按效果就出來了。裡面的音樂一插MP3,都可以播放,因為有的人要到那裡求婚,每個人淚點不一樣,有的人就喜歡鐵達尼號,一放就成功了一半。
而且裡面還可以吃飯,每轉一圈一道菜,吃完以後還得送禮物,這個禮物設計得也很好。他在旁邊坐DIY的東西,因為有的人在求婚之前是沒有把握的,萬一未遂怎麼辦。萬一求婚沒有成功,戒指要也要不回來,千兒八百的也可以,如果上面一個標籤比較便宜,人家會覺得沒有誠信。他就搞一個DIY自己做,我做一個雕刻,用心了,這個事就能說圓了。
關鍵還解決了排隊長的問題,你說生意不好也操心,生意好了排隊了,人家也操心。弄一個活讓你在旁邊做一個餅乾,做一個小玩意,剛好排隊時間就過去了。通過這些設計,它把一個摩天輪裝到九樓,深深把九樓盤活了,把星巴克忽悠上去了,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星巴克,上了九樓。一把星巴克裝上去之後,招商就好招了。他們的招商員和人談,你上九樓吧,品牌說不去,太高了。星巴克在旁邊去不去,我去,概念就不一樣了!
摩天輪下面有一個空地,他搞一些品牌活動。以摩天輪為背景,這就做得很有調性。人從九樓下,上客從八樓上,形成了一個閉環,這個體驗感很有講究。
另外,商場,實體商業裡的社交,我覺得是重要的一部分,社交是體驗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社交是實體商業很大的優勢,但很多人沒有做好。有的人認為現在年輕人好像不喜歡社交,我不贊同,因為前不久我去看一個朋友,那是北京一個難得的陽光燦爛的早晨,他的孩子讀高中了。太陽都曬屁股上,還在床上不起來。他媽過去掀開被窩,你在幹嗎呢,他說在看網紅直播,直播什麼,他說看網紅遛狗。他爹說這多無聊,孩子說是無聊,但是我看到別人無聊以後,我也就放心了!
實際上很多人是渴望社交,但是他不會。現在這幫年輕人,獨生子女是人類歷史的怪胎,他喪失了很多能力,包括社交能力。過去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實際是一個模擬社會,磨鍊你最多的就是社交。你想處理好婆媳關係,還能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嗎。你能處理好妯娌之間關係,能處理不好同事之間關係嗎。你能管理好大小老婆,不能管理好一個企業嗎,這是模擬的歷練。
現在因為沒有這麼一個功能,所以人們只好在網上虛擬社交,相互互不幹擾。實際上我覺得要把社交做起來,過去居委會還搞一些活動,現在居委會都不搞。我們每個人手上有千兒八百個微信,很多陌生人的微信都有,唯獨沒有家裡鄰居的,沒有人去組織。
我一個朋友住在別墅裡打電話,周末帶著孩子到我們家來玩吧,可熱鬧了。我以為什麼事,他說物業組織我們每家做一道菜,放在那裡大家品嘗,他覺得這個事很歡樂!
新零售要回歸到產品為核心的商業服務鏈,要做一個好設計的產品,好性價比的產品,在好的環境裡用好的服務去賣。電商如果有一天說到淘寶就是賣好東西,到天貓就是賣新東西時,馬雲就會從一個商人變成一個企業家,人們就很尊敬他。現在連葉國富先生都不尊敬他,我去年請他來演講,當時不認識他。他見面兩句話,就決定我一定要請他來。他說第一,文化不高,中專畢業。後來他又補充了一句,有很多客座教授的聘書。第二,為什麼總和馬雲過不去,為什麼看不起電商。我說行,就這一段!馬雲如果在電商上也做一些好的東西,那我覺得他就不是在分食蛋糕,不是搶蛋糕,而是做大蛋糕,這就比較良性了。
實際上我覺得中國的電商有兩宗罪,阿里是壟斷,京東是傾銷,總有一天會秋後算帳,有人贊同。實體商業和新零售的創新,我們不要在概念上有太多糾結,所有的創新都要鼓勵和支持。這種創新不要簡單是模式的拷貝,而是真正要以匠心的心態做好所有的東西,讓產品說話,讓商品說話,我覺得這是回歸商業的本質。
商業地產這些年來,近十年的發展是有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我概括成兩句話,十年前人們在問誰在做商業地產,那時候做的人還沒有那麼多,只有銀泰、凱德、大悅城幾家。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在問誰還沒有做商業地產,滿大街都是。但是真正好的商場很少,讓你幾天不去逛就想得慌的商場更少之又少。商業的創新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話題,今天杭州大廈董事長童先生也來了。商業創新裡還有商業家,他們最近做了一個醫療主題的MALL,在商場旁邊加了一個輕醫療大健康的東西,這也是創新的方向。
我們過去都說商業裡的人愛上馬雲的當,張口閉口都說網際網路+,這其實是不對的,應該是商業+,以商業為核心,利用網際網路這個技術和翅膀。我覺得技術不應該成為主導商業革命的一股力量,它是一股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導的東西。比如說無人零售,無人零售,一些年輕人有好奇體驗,我覺得是對的。無人零售需要的源動力在哪裡,因為商場裡收銀臺前排隊的人太多,不耐煩,然後需要無人零售提高效率。事實上現在很多商場不是排隊的人太多,而是本身沒有人,就是無人零售,你還需要無人零售機幹嗎呢!
所以我們要不忘初心,回歸真本,這個本就是創造更多的價值,把人吸引回來是根本道理。十年前我們在問誰還沒有做商業地產,但還要問一句,後十年怎麼辦,誰還在做商業地產,大浪淘沙,誰能夠留下來。我覺得這裡面一定那些經營商業的人,這些年我們開發速度過快,運營跟不上。但我們從重數量,轉向重運營,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讓我們放慢腳步,等等我們的靈魂。如果套在商業地產行業裡,開發是我們的腳步,商業的經營,或者說新零售才是我們的靈魂。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