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大家耐心聽完黨哲(Serena)的語音分享,乾貨滿滿。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經驗分享之一。
Serena是兒子高中就認識的好友。2015年本科從康奈爾大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畢業之後,在紐約的Nomura(野村證券,日本最大證券公司)任Whole Loan Trader,目前職位是Vice President。
她思路清晰,也非常樂意分享。連我這樣一個曾在歐美公司工作10多年的人,聽完也覺得很有收穫很有啟發。
語音的第一段最開始的18分鐘是Serena分享她作為交易員的具體工作背景,如果沒有興趣可以直接跳過去。
接著她聊到作為新人在職場上以什麼姿態開始工作更為有效;如何讓老闆了解你的能力,看到你的業績;如何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晉升之路。
她的分享非常真誠,有很強的可參考性。尤其是談到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固有的思維方式,秉承「是金子總會發光」而低調行事的原則,在美國其實不太行得通。相反,應該自豪地讓大家了解你對公司所作的貢獻,對此無法贊同更多。
第二段語音,Serena分享了她對待業餘生活的態度:如何建立良好的習慣,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天改變一點點,不斷挑戰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好。
下面轉發的是兒子整理的Serena的語音分享。
上周五黨哲 (Serena) 的Office Hour 很有意思,連我自己也覺得挺有收穫!Serena講話非常有條理,也非常樂於分享特別具體的個人經歷。推薦還沒開始工作,或者剛剛開始工作不到三年的朋友們都聽一聽。如果對交易工作不感興趣,可以跳過最開始的一段。
Serena 現任Nomura Whole Loan Trading的VP,業餘時間參與鐵人三項和登山運動,還是北美She Loves Tech 峰會的負責人,也在Brooklyn Hospital Center 的Young Leadership Council 擔任志願者。
錄音在這裡:
沒時間聽全部錄音的朋友可以按照下面這個大致的提綱,自行找感興趣的內容。我個人覺得最推薦聽的是兩塊:
第一,如何看待、安排自己的晉升之路,如何被領導看到
第二,怎樣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斷挑戰自己
大綱(不完全按照順序,只是大概)
1. 跟我們介紹一下你的工作
市場職能
每天的工作內容
交易員工作文化– 華爾街之狼的描繪是真的嗎?
什麼樣的人適合?之所以留了5年,是因為特別合適嗎?
2. 從0 到 1
工作5年了,有什麼變化?量變還是質變?
現在看來,剛進公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品質?應該怎麼做?
Promotion 怎麼work?以後的發展如何?
3. 業餘方面
鐵人三項、登山、做志願者,都為什麼參與?
感覺如何?為什麼花時間在「跟主業無關」的事情上面?
怎麼找到志願者方面的興趣?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這樣的生活可持續嗎?
下一期嘉賓介紹
下一期的嘉賓郭方舟,也是一位認識超過10年的老朋友了。
郭方舟:
- 南京外國語學校2011屆畢業生,
- 本科在萊斯(Rice)大學讀環境工程和經濟,
- 研究生在耶魯大學讀環境工程,期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公室實習,
- 現於萊斯大學繼續攻讀環境工程中大氣汙染方向的博士,主要研究空氣中臭氧和顆粒物的汙染情況與源解析。
- 除了科研,也經常給有需要的學弟學妹提供規劃建議。
這個系列開始以來,前三位嘉賓,再加上我自己,都是有一定的金融背景,並且大部分時間都在業界工作。郭方舟將是我們第一位來自學術界的嘉賓。
和往常一樣,我會收集大家常有的問題,匯總之後提問。另外我還打算和他討論:
1. 打算讀PhD的本科生,應該怎麼規劃?
2. 打算找工作的PhD,應該怎麼規劃?
3. 環境工程這個專業,以後的科研、就業選擇都有哪些?
4. 現在最緊急的環境問題是哪個?是全球變暖,還是空氣汙染,還是別的什麼?
如果你有其他問題,歡迎通過下面的問卷提交:
點我點我!
答疑時間還是老樣子:
北京時間周六上午9點;
美東時間周五晚上9點。
想要參加的朋友到時候直接點這裡(建議提前點一下,有時候需要安裝更新):
https://princeton.zoom.us/j/98216983028
如果使用房間號登入,請用982 1698 3028
如果你對我組織的答疑有什麼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留言在此!
相關閱讀
美國留學與求職的答疑與經驗分享
美國留學與求職第一次答疑總結 | 第二次答疑報名
留美金融工種答疑總結 | 下期答疑報名
乾貨分享 | 留學生美國就職親歷(Rob)
育兒分享
比起成功,我更希望孩子獲得幸福
孩子快樂成長註定人生失敗?!
入學前的幼兒需要早早開始學習英文嗎?
孩子學好英文的關鍵--每天跟著複讀機朗讀背誦課文
我的生活
我終於加入了廣場舞大媽的行列
暴走中的歡樂
疫情之下,我的500人VIP購物群拆分成兩個群
我的微信群聊生活:吃瓜一時爽,一直吃瓜一直爽
「你捐一,我捐一」武漢配捐活動的經歷與感想
我做的手撕雞,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歐美之行
第四次美國之行-普林斯頓
2018夏,第一次歐洲之行(四) 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