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理論特點

2021-02-20 一從居士

雖然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歷史條件中不斷發展變化,其理論觀點和方法原則也在不斷地創新,但同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相比,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總是保持著一些鮮明而確定的理論特點。明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理論特點,對於清楚把握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歷史發展和當代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前提意義。在社會學的古典時期,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被並列為古典社會學的三大傳統。雖然以韋伯為代表的解釋社會學的創立稍晚於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和實證社會學,但是其基本上還應當算作同一種歷史條件、同一種時代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社會學傳統。然而,在相同條件和相同背景下產生的三大社會學傳統,卻形成了有明顯區別的理論特點。實證社會學同解釋社會學的理論特點是比較容易辨析的,因為解釋社會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就是在同實證社會學的直接對立中闡述的。迪爾凱姆清楚地論述了實證社會學的基本立場、研究對象、思維方式、理論追求和方法原則。他反覆強調,實證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客觀現象的社會事實,而社會事實必須被作為外在於思想觀念的物去看待,對於外在的、客觀的物,社會學應當像物理學那樣去觀察,像數學那樣去計算,亦即用科學的方法把握之,其目的在於準確地把握社會生活中作為客觀規定性的社會制度或作為客觀必然性的社會規律。[1]韋伯不同意迪爾凱姆對社會學做出的這些界定。在韋伯看來,社會事實是通過人的社會行動發生與構成的,而社會行動的本質特點是行動者在主觀意願上發生了聯繫。社會學要研究社會事實就必須研究社會行動,社會行動才是社會學的最基本的研究對象,並且,研究社會行動必須研究人們的主觀意願,因為主觀意願是社會行動的本質和根據。[2]據此,韋伯反對迪爾凱姆把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外在於主觀意識的物。韋伯主張,必須深入分析人們的主觀意願,揭示人們社會行動的理性根據,依據人們行動的主觀意願劃分社會行動類型,然後根據社會行動類型把握權威類型、制度模式、社會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理性化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韋伯提出了注重主觀性的理解論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而不是簡單借用物理學和數學的方法來研究具有強烈主觀性的社會生活。迪爾凱姆和韋伯的對立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實證社會學從社會生活的客觀性出發,把社會事實作為外在的客觀物去看待,以物理學的研究方式去追求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定性,試圖在社會現象中揭示像自然規律一樣的社會本質或社會規律;解釋社會學從社會生活的主觀性出發,認為社會事實的本質是人們在社會行動中的主觀意願,而不是客觀的物,研究社會生活應當用可以體驗和解釋人們主觀性的理解方法,應當在社會的發展變化中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更明確地說,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是社會學研究中對立的兩極:實證社會學追求客觀性、外在性,張揚的是把社會生活當作自然物去研究的科學精神;解釋社會學追求主觀性、內在性,張揚的是注重社會生活的價值與意義的人文精神。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從實踐出發,超越了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的兩極對立,這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最本質的特點。立足實踐、從實踐出發,就要在社會生活的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中把握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不僅要研究社會生活的客觀規定性,認識社會結構運動變化的客觀規律,還要研究社會生活的主觀意願,理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理想和意義追求;不僅要堅持按照科學精神去發現和揭示社會歷史運動變化的客觀根據,還要發揚人文主義精神去關心人生困苦、追求人類幸福與解放。所以,馬克思主義把實證社會學和解釋社會學在兩極對立中展開的兩個方面都納入了自己的理論視野和學術胸懷,對立中的兩極由此被統一在相互轉化的交互關係中。更為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不僅要解釋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立足點、出發點和基本原則所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立足實踐,從實踐這個基本原則出發去面對社會生活。這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不是以單純客觀的原則去研究社會生活的。因為實踐本身就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是人們以其主體力量作用於客觀對象、使對象按照主體需求發生變化的過程,實踐的品質要求以之為立足點、出發點的研究,既不能單純注重主觀性,也不能單純注重客觀性,而應當在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中把握面對的社會現象。並且,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認為研究者不是外在於實踐過程的,研究者要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認識社會、創新理論,同時用源於實踐的理論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理論、發展理論。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最基本的特點,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其他特點都是在這個基本特點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以實踐為基本原則,這就決定了它的思維方式一定要超越實證社會學的科學思維方式和解釋社會學的人文主義理解方式,要堅持矛盾分析的辯證思維方式。因為實踐是主體與客體相互對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運動變化過程,所以它是充滿了矛盾並且不斷向前發展的辯證過程。以實踐為認識社會的基本原則,首先要求用辯證思維方式把握社會生活。辯證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用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眼光,對事物開展動態的矛盾分析,把各種社會事實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中開展具體分析,既重視事物的實踐過程,也注意事物的空間位置。恩格斯說:在辯證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聖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麼都不存在」[3]。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辯證思維方式,決定其堅持的研究方式既不是單純的客觀描述,也不是單純的意義闡釋,而是對社會現象開展由表及裡、去偽存真的批判分析。辯證思維方式不滿足於對事物的簡單描述,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認為現象並非直接表現了本質,本質常常被假象掩蓋著,所以必須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批判分析。所謂批判分析,就是要審查現存事物存在的根據,揭示其存在的合法性或被異化、被扭曲的原因,以積極的眼光否定其消極性,肯定其合理性,推進事物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批判不僅是對消極現象的揭露與否定,還是對積極因素的支持與肯定。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另一個鮮明特點是其價值理想性。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毫不掩飾其理論的價值追求。它明確地申明自己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人性或人類應當得到真正自由和徹底解放作為自己的堅定追求,抨擊社會生活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它認為對社會事實的研究不僅要說明其實然性的真實存在,而且要揭示其應然性的理想狀態。它主張用廣闊的人文情懷關心人生,用鮮明的價值評價導引社會。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理論視野的總體性。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經典著述和歷史演化都已十分清楚地說明,它的理論視野比任何一種社會學傳統或社會學流派的理論視野都要廣闊,它要在個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現實與歷史,經濟、政治與文化,心理、身體與行動等各種層面開展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的研究,它認為社會結構的運動變化是一種總體的普遍聯繫的過程,儘管對社會現象某一方面的專門研究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在總體聯繫中觀察和研究社會結構的運行變化,才能達到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完整把握。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地位與理論貢獻
    無論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後來的發展歷程中增添了多少新的內容,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都保持了自己的基本立場、傳統風格和理論特點。因此,欲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有明確的概念界定,也只有在明確的概念基礎上才能對其本質特點、學術地位和歷史演化有清楚的認識。  究竟有沒有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這似乎是一個不應當提出的問題,然而,問題並非這樣簡單。
  • 堅守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傳統
    因此,在突破西方社會學理論傳統方面,國際學界尤其期待中國社會學家能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關鍵詞:西方理論;發展中國家;社會學;西方社會學;馬克思主義 作者簡介:   本報吉林訊(記者耿雪)在中國社會學界,曾有「南何北丁中間費」之說,即南方的何肇發、北方的丁克全和北京的費孝通。
  •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歷史發展與實踐創新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4月21-22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社會學會理論社會學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了題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歷史發展與實踐創新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18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練習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練習題及答案一、填空1、帕累託將人類行為分為邏輯行為和非邏輯行為。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義是愛是原則,秩序是基礎,進步是目的。3、涂爾幹社會團結的類型是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
  • 訪談鄭杭生: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探索之路
    現為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名譽院長。鄭杭生教授在社會學理論上建樹頗多,先後提出了「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社會學本土論」、「社會互構論」等四論。
  • 中國理論社會學研究:進展回顧與趨勢瞻望
    此外,理論社會學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社會學理論主流題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學的基礎理論和分支理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顯著成果。在此基礎上,中國社會學理論自覺精神的繼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研究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持續發展、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引介吸取與反思批判、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創新性運用、社會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發展等,將成為下一個五年可以預見到重要趨勢。
  • 2020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練習題
    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論理論社會學》 B.《社會體系》C.《科學(武漢自考)社會學》 D.《社會的演化》E.(      )3.霍曼斯的理論特色,是行為交換論。(      )4.米德把自我觀念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玩耍階段、遊戲階段、概化階段、成人階段。(      )5.符號互動理論是一種主觀化的符號決定論。
  • 努力編寫面向中國社會實際的社會學教材
    編寫一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社會學基礎教材,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觀點觀察和研究當代中國的社會問題,並為進一步學好社會學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這是中央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組織編寫新版《社會學概論》教材的基本目的。
  • 808 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 考試大綱
    二、要求掌握的基本內容社會學理論方面:要求掌握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掌握社會學的學科背景、發展進程、學科性質、研究對象及其研究方法,能夠運用社會學的概念、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釋社會現象;掌握經典社會學理論和現代社會學理論各主要流派、人物及其觀點,並對不同的理論流派及其觀點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筆談)
    三是要依據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需求、學校的定位,以及教師的研究特色凸顯學科特色,使其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內在發展要求基礎之上。四是要強化學科建設的平臺支持,高層次教學科研平臺建設、國家級和各級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平臺建設,為學科建設實現質的飛躍注入強勁動力。
  • 浙江省2012年10月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4小題,每小題1分,共3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帕森斯系統功能理論的中心,是解釋____的整合與均衡。「中層理論」的提出者是A.孔德 B.韋伯C.默頓 D.帕森斯29.舒茨用____的概念來取代社會學中「社會」這一傳統的基礎性概念。A.生活世界 B.現實世界C.人類世界 D.現代社會30.否定建立客觀的社會學的可能性,這是____提出的觀點。
  • 《社會學評論》| 林聚任、申叢叢:後現代理論與社會空間理論的耦合和創新
    但是,齊美爾的這種空間觀也沒有超出當時人們關於空間的認知,其分析是服務於他關於社會互動的形式社會學目的,同樣沒有提出系統的社會空間理論。可以說,「社會空間」作為一個全新理論概念的形成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這主要歸功於一些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後現代主義者及有關學者的研究。
  • 社會學專業-廣西師範大學
    培養要求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理論社會學和應用社會學的基本知識,受到社會研究和社會調查技能以及表達能力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實證調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學制及學習形式2.5年,函授知識技能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中外社會學主要學派與學說,並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各種具有重大影響的社會理論和思潮;2、熟練掌握社會學調查方法和技能
  • 讀吉登斯|社會學的四大理論問題
    行為政治經濟學評論按:行為政治經濟學評論的初衷是希望給予讀者政治學、社會學和經濟學(含經濟史和思想史)全方位的認知把握。希望讀者熟悉這三大社科的基礎科目的基本理論和核心議題,然後能夠以跨學科的視角批判性地看待現有研究,更鼓勵大家能夠以跨學科的視野做出高水平的實證研究和高水平的理論對話文章。
  • 理論社會學回應現實關切
    近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理論社會學」論壇,旨在共同探討當前國內外社會學理論新觀點、新視角及未來發展。與會學者圍繞「對經典與現當代社會學理論的闡釋與反思」「對社會理論新發展、新思想的研究」「社會理論發展與中國經驗」「社會理論與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 從理論話語到大眾話語:新媒體話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話語轉換思考
    生動表達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改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也不是改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表達,而是重視當下新媒體傳播的規律,注重新媒體傳播受眾的特點,結合新媒體場域中的流行元素和熟悉話題,主動性地開展引導和理論闡釋。3.新媒體話語激發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創新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 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特徵的理論真諦
    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特徵的理論真諦,對於我們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統一與良性互動中,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開放性特徵是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真理性的重要前提。
  • 社會學概論
    我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          其一,認為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治和亂,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會由以達到「治」的方法和規律的學問。這個觀點是嚴復首先提出的。        其二,認為社會學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比如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李達出版的《現代社會學》,《社會學大綱》,其基本內容是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情境社會學:一個理論遺珠
    常人方法學則是將視野牢牢鎖定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提出情境性是人們日常生活實踐的重要特點,認為具有局部空間性的場景本身也是人們建構的結果。而現象學社會學對情境社會學研究的主要貢獻則在於通過懸置既有的文化立場,將人們的視域拉回常識世界和行動者的主觀意義世界。從理論上而言,情境社會學主張將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學知識形態整合進人們日常交往、不斷變動的情境之中。
  • 2020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發展報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界高度重視,成為三大趨勢演進的強勁動力,特別是這一思想中所蘊含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