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的孩子正上小學,為了把輔導作業的負能量化解掉,一時激憤就去考了一個證。算是個勵志的媽媽嗎?」
這是近日丹陽微信群上一微友發的一條消息,丹陽市這位名叫李姜華的年輕軍嫂媽媽為了輔導上小學的女兒,居然考了一個小學教師資格證。消息傳出,眾多微友吃驚不小,也敬佩不已。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周竹生
不想成為孩子的「教育督導」
選擇學校的焦慮、面對教師的焦慮、輔導孩子的焦慮,這是現階段教育問題的集中反映,不僅每一個家長需要面對,而且整個社會必須面對。
李姜華坦言,自己和許多媽媽一樣,當孩子慢慢長大,面臨入園、入學之時也就是自己的煩惱焦慮開始之時。
李姜華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也希望能進一個老牌名校,為此也向教育局的熟人打聽,包括招生政策和相關規定,也希望指點一下門路。三番五次了解,帶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嘆息,不合要求,最終只能失望而歸。進不了自己想進的小學,只好進入施教區的小學。
李姜華說她不想成為家長中的「教育督導」,更不會對教師挑刺。她說理解和配合教師就是配合女兒的學習,這是家長必須具備的理智。如果沒有這點理智,動不動就對教師發難,那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置於教師的對立面。李姜華最關心的是教師能給與自己女兒怎樣的學業教育。
給女兒示範,李姜華更加重視自己的書寫,只要是自己寫的字,只要是讓女兒看到的,都不敢隨便。她找來鋼筆書法字帖,回歸學生時代,一筆一划,認認真真地練習,時間一長,有型有範的鋼板體呈現在女兒面前。女兒說媽媽的字體比老師的還要漂亮。
去年開始準備上月拿到了證
她向在丹陽市教育局工作的文友打聽了教師資格證報考的要求和程序,從2017年開始了迎考衝刺。每天女兒做作業時,李姜華也捧著一本書,陪女兒一塊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教學法規一切從頭學起,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仿真試題一遍一遍地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姜華一門一門課程過關,筆試順利通過。11月16日,李姜華拿到了丹陽市教育局頒發的小學教師資格證。
對於勵志的媽媽,女兒很欽佩,很感激。儘管只是十歲的年紀,早有了自己的觀察和判斷。提到自己的媽媽,女兒得意地說自己有一個「三有」媽媽。有專業的指導。女兒說,媽媽有學問。有自由的空間。李姜華給了女兒很大的空間,不包辦,不限制。有遊戲的活動。女兒作業做好了,或者學習取得了成績,李姜華就會給女兒最大的獎賞,和女兒下棋,打牌,玩電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