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就是這樣的人,不論是軍事力量發展、武器裝備採購、戰略方針調整都需要設置一個「對手」,然後就唱衰自己,以此為藉口向國會伸手要錢,然後和軍火商共享軍費這塊大蛋糕。美國的軍費需要有國會批准,每次索要軍費美國軍方都要動動腦筋,找找理由,能多要就多要點,既然是伸手要錢,就要有一個理由,因此,設置一個對手,渲染對手多麼的強大,美軍面臨多麼的危險就成為一個招牌。
美國國會議員們也是精英階層的利益代表者,和美國政府、軍方、軍火商共享軍費這塊大蛋糕,因此,美國的軍費是年年增長。
美國戰略方向有所調整,印太戰略是美國的未來戰略重心,目的是推行大國競爭戰略,核心內容就是阻止大國崛起。美國搞的美、日、奧、印戰略同盟小圈子,重新修建太平洋關島附近的關寧島空軍基地,美國前防長埃斯珀拋出的2035年355艘、2045年500艘艦船計劃,都是為了大國競爭戰略布局。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唱衰自己,渲染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是給美國軍費增長找藉口,希望延續前國防部長埃斯珀拋出的海軍建設計劃,同時也希望延續川普執政時的軍事力量建設方針。為此,馬克米利拋出了一個新的開發領域,機器人(武器)和人工智慧在軍事上的利用。其實,美軍已經開始了上述領域的研發,並且提出了智能化戰爭新模式,這是繼信息化戰爭體系後,美軍又一個新的戰爭模式,包括「智能指揮系統」。從馬克米利的觀點來看,主要目的還是要錢。
馬克米利拿中國軍力說事還有一個深層意思,年底到了,而且要換總統了,需要給即將上任的新總統提前打打招呼,提醒一下拜登老爺子,川普可是支持美國軍費增加的,更重要的是,川普對於盟友們可是獅子大開口的,這對美軍是有好處的。拜登有和盟友們修復關係的傾向,美國軍方擔心拜登減少和盟友們索要保護費,因此,以此為藉口,給拜登提個醒。
總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唱衰自己,是給美國的武器裝備採購找一個對手,以此渲染對手的強大,美軍面臨的危險,並且拿出印太戰略做為要挾,想搞大國競爭戰略,就要掏錢,否則,就無法繼續推行美國的霸權戰略。馬克米利的聲音,也是美國軍方、精英階層政客、軍火商利益的一個訴求。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幹好自己的事,不要被外面的聲音幹擾,強大永遠是硬道理,只有強大才能不懼風吹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