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力屢遭西方製造話題 民間智庫主動發聲反詰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西方周期性製造中國軍力話題

  中國民間軍力報告「主動反問」  

  本月,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發布了《2011美國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2011日本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作為來自中國民間的首批國別軍力評估報告,一經發布,立即引起國內外關注。發布方坦言,兩份報告回應了美日兩國近年來「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品頭論足」。

  這幾年,對中國的軍力評估已然成為一些西方國家的周期性話題。令人費解的是,中國的軍力時而被高估渲染成「中國威脅」,時而又被貶低至「毫無實力」。這些自相矛盾的論調凸顯出西方國家在看待中國軍力發展問題上的複雜心態。

  此次中國國內民間智庫發聲,變「被動應答」為「主動反問」,傳遞出的是一種來自民間中國的態度:增信釋疑、積累共識、減少誤判。正如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所說,「互尊互信是前提,準確、客觀、公正的聲音,才能增進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西方對中國軍力「沒人說得清」

  冷戰結束後,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軍力評估,被列為軍力評估的對象,主要是其認為的「競爭對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中國自然難逃其關注

  美國軍方智庫對中國國防和軍隊有不少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國防部長每年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內容通常涉及中國軍事戰略、中國軍隊現代化發展、臺海安全、中美軍事交流等多項內容。迄今為止,該報告已提交了11份。這十年來,中國的軍費開支、臺海軍事平衡、大陸飛彈部署、中國航母試航等等,不時出現在這份報告中,貫穿其中的基調,依然是一開始就確立的「中國威脅論」。

  實際上,西方國家對中國軍力的評估,常常自相矛盾。2012年4月7日的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文指出,至少30年內,中國軍力還都是條「紙龍」;而就在兩天前,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布報告稱,過去10年來,在中國的「戰略性欺騙」下,美國「非常錯誤地」低估了中國的軍事發展。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曾預測,到2020年中國就能阻止美國進入「第一島鏈」。身處如此紛擾的輿論場,要判定中國的軍力究竟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沒人說得清。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甚至「檢討」對中國軍力發展的誤判,「如果當時美國專家裡有更多懂中文的人,他們完全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國軍事發展的實際情況」。

  當然,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基調還是佔據著主要部分。在一些西方國家的防衛白皮書裡,中國軍力幾乎成為周期性話題。

  以日本為例,日本防衛白皮書最早於1970年出版,間隔6年後於1976年再次發行,之後形成制度,每年發布一次,分析周邊安全局勢並闡述防衛政策。但這幾年,涉及中國的表述在日本的防衛白皮書中所佔篇幅越來越大。如日本政府在2010年度的白皮書中指出「中國的海洋活動趨於活躍」,而2011年則首次使用了「擴大」、「常態化」等新的措辭,渲染中國海上新威脅,足以看出日本政府對中國的「警戒感」在增強。用軍事評論員張召忠的話來說,「這不像是一個防衛白皮書,倒像是一個威脅評估報告」。

  美國智庫報告多在幫軍方賺錢

  對於軍方的決策,美國的民間智庫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終究不要忘了,美國民間智庫的目標是通過一定的運作模式,使其研究結果進入決策層,影響政策結果。無「皇糧」可吃,民間智庫的運行資金主要依靠項目收入,與軍方主要遵循商業運行規則

  根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預測描繪的中國軍力今後10年的發展「藍圖」,中國將擁有60多艘隱形常規潛艇、至少6艘核潛艇、隱形載人戰鬥機和無人戰鬥機、像美國一樣以航母為主的海上力量,以及太空戰和網絡戰實力。該中心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不讓美國航母和戰機在「第一島鏈」以內行動的威懾力。

  美軍擁有十分強大功能的情報偵察網,手頭上多多少少還是掌握有相當的數據材料,不過,這些高度機密的信息,五角大樓並不會將其作為評估中國軍力的核心材料。於是,寫作班子很大程度上藉助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公開渠道獲取數據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以及人民解放軍各級軍官、學者的談話和論著,此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導。

  據一位參加過五角大樓活動的智庫人士透露,美版的評估報告實際是由國防部臨時拼湊一個寫作班子操刀而成的。該班子完成初稿後,首先請智庫進行修改,再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等部門審議,最後才由美國國防部提交國會後發布。其間,智庫人士雖然能夠參與相關內容的研究撰寫工作,但他們必須服從於國防部的授意和要求,否則根本無法被選為寫作班子成員。

  2003年,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推出了一份名為《中國軍事力量》的研究報告。該智庫長期受洛克菲勒、摩根等東部財團的控制,其評估初衷是通過渲染中國軍隊威脅程度,或為軍方爭取更多的撥款、採購更多的軍費造勢,或為製造恐慌,向亞太地區推銷美國軍火。對此,有媒體指出,每份這樣的報告出臺,都是「想剝亞太國家和地區一層皮」。

  而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還不只是美國,2011年的日本白皮書中提到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方面所作出的回應,指出中國方面採取「高壓對抗」姿態,這讓日本今後在與中國處理外交關係時難免出現「不安」的情緒。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霍建崗看來,這種話與其說是說給中國人聽的,不如說是說給日本民眾聽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多要點軍費預算。

  中國非官方報告更顯民間思想

  美日等國家高調要求中國承擔起大國覺悟與責任,其背後潛臺詞不過是要更多軍事透明化、政治多元化,與中方有關大國責任的定義並不相同

  面對甚囂塵上的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以及西方國家對於中國軍隊不夠透明的批評,中國需要自己發聲。

  自1998年第一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出爐以來,每隔一年,中國政府就發布一部國防白皮書,至今已經7部。每次國防白皮書的發布會總會吸引數百家中外媒體雲集。

  不少外媒總是指責中國軍費支出過大,國防和軍隊建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如何恰到好處地回應這些批評,成為每部國防白皮書編寫的重點。

  仔細留意不難發現,這些年來,每部國防白皮書在透明度上都有很大的進步。如1998年白皮書在談到我國七大軍區時,連具體名稱都沒有寫;2000年,白皮書就開始介紹我軍的總部體制、軍兵種體制和軍區體制。

  作為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情況,其保密性極高。一個國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公開自己的軍事機密?在這個問題上,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陳舟認為,保密和透明,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要找好兩者的平衡點。

  對於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表示,「闡述中國對國際安全形勢的戰略判斷,介紹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發展,宣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的堅定決心,有利於增信釋疑,營造互信合作的安全環境。」

  而此次兩份來自中國民間的對美日兩國軍力的評估報告,同樣秉持「增信釋疑」的宗旨,發布方——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表示,其本意是傳達非官方的觀點,公正、客觀地介紹美國和日本的軍事思想、軍事力量等基本情況,傳達中國民間的觀點和看法。兩個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完全引自美國國防部網站和日本防務省公開的資料以及媒體資料。

  有專家指出,這兩個民間報告,不但增加了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相關國家軍力的了解,同時也向外界傳達了中國老百姓「是怎麼看的」和「是如何說的」。(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相關焦點

  • 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
    自漢唐起,到明清再到近代時期,中國雖未出現西方現代意義上的智庫,但是智庫雛形類機構始終存在。這些機構的傳播主體和範圍在持續擴大,由跨區域傳播走向跨國界傳播。同時,傳播主體也由官員、幕府擴展到民間:政府推動和發力,同時吸收民間元素,關注對普通公眾的思想啟蒙。可以說,中國古代智庫型機構的傳播是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歷史淵源,也為當代中國智庫的全球傳播埋下了種子。
  • 告別為西方話語當"傳聲筒"時代 主動講好中國故事
    他想把自己在親身體驗中逐漸形成的對於中國道路、制度、模式的自信清晰地表達出來,傳遞給更多的人,於是有了《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中國三部曲」的出版。一個令人鼓舞的數據是,《中國震撼》阿文版首印5000冊,創造了外國學者政論譯著鮮有的紀錄,可以看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對中國崛起和中國道路的高度關注和強烈興趣。主動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
  • 疫情輿論戰為什麼中國難敵美國
    美國拋出的話題接二連三,中國隱瞞疫情、中國數據不透明、新冠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中國竊取美國疫苗研究成果等等不一而足。   美國的輿論進攻並非只有川普蓬佩奧親自表態一招,這背後有一個龐大的陣容,傳統反華智庫、反華議員、媒體齊上陣,同時美國積極施壓盟友站隊,非常有組織有體系。   美國霸權地位的一個有力支撐是輿論霸權。
  • 隔三差五「爆內幕」西方媒體亂評中國軍事動態
    就在中國公布2007年軍費預算的前後,部分國外媒體又開始重彈「中國軍事不透明」的老調。與此同時,關於中國軍事動態的各種消息卻一條接一條地出現。最近,西方媒體再次對中國的反航母能力和新型核潛艇進行海試大做文章,似乎想把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中國軍隊身上。
  • 是否應該鼓勵和扶持民間智庫?
    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已形成五大系統,共有研究機構2500多個,專職研究人員3.5萬人,工作人員27萬。其中以政策研究為核心、以直接或間接服務政府為目的的「智庫型」研究機構大約有2000個,但被美國《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認可的中國大陸智庫僅74家。
  • 2019全球軍力排行榜預測:中國進步最大,這次能排第幾?
    對於軍事迷來說,各國軍力排名一直都算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了,今天小編就想膚淺地談一下自己對各國軍力的看法。   無論如何,美國肯定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在常規軍力,還是核武器裝備上,美國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有美國軍事專家認為,目前具有能力統治世界的國家就只有美國。
  • 西方眼裡的「中國閱兵」:五味雜陳
    如果說西方媒體妖魔中國還是清醒的、有意識的那麼部分西方民眾對中國的成見和敵意恐怕就是下意識的了因為他們是西方媒體製造的產物他們雖未曾踏足中國半步歐洲國家用了很多替罪羊,而對於美國,他們的替罪羊則是中國和墨西哥。所以真正應該被譴責的,是那些玩弄民意嫁禍中國的政治家和媒體。03西方專家這次閱兵相信大家最振奮的就是新披露的各種新式武器了
  • 中國智庫如何參與決策?官方智庫被指缺乏獨立性
    他們被稱為「影響決策的人」,無論是官方智囊還是民間智庫,總會受到領導層的重視:有民間智庫人士透露,在提交了一份有關改革的建議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在一天內讓辦公室主任打來兩個電話,表達這份意見的重要性。  智庫  英文稱「ThinkTank」,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
  • 西方狼人比中國狼妖更盛行,竟是因為民間故事「狼來了」?
    許多年以來,狼人向來都是西方神秘文化元素中最聚焦熱議的話題之一。尤其是近半個世紀裡,有關許多狼人的故事不斷被一些魔幻類的小說或影視作品改編、重寫。這種類人似獸的怪物平常看起來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大差異,但一到月圓之夜,就會變身成破壞力驚人的狼型恐怖野獸。
  • 雙語Bilingual|西方眼裡的「中國閱兵」:「五味雜陳」
    的確有很多可愛的國際友人前來道賀:但也有不少無腦無知的評論:如果說西方媒體妖魔中國還是清醒的、有意識的那麼部分西方民眾對中國的成見和敵意恐怕就是下意識的了因為他們是西方媒體製造的產物他們雖未曾踏足中國半步卻對自己的認識深信不疑:「I learned all these things
  • 又為發展自己軍力找藉口?西方媒體炒作解放軍「下餃子」式造艦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如今解放軍的任何發展變化都會在美國媒體界、學術界和防務界引起波瀾,其中中國海軍力量發展尤為受到關注。香港《南華早報》10日稱,中國海軍正掀起造艦熱潮,引起西方媒體的炒作。
  • 美公布2020中國軍力報告,專家:為自身利益繼續老調重彈
    美國國防部2020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出爐,再拿中國軍力發展「說事」,炒作所謂「中國威脅」。美國當地時間9月1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2020年度《中國軍力報告》,這份長達200頁的報告對中國軍事戰略、中國武器發展、軍事部署、臺海局勢等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
  • 臺灣軍力幾兩重 大陸清楚得很
    卡彭特是美國智庫高級研究員、美國知名國防與外交政策專家。他認為,如果兩岸爆發戰爭,美國自動介入,將令美軍處於很大的風險之中。吳斯懷、卡彭特的問題,臺灣當局、美國軍方不可能給出真實答案。吳斯懷希望兩岸和平穩定、卡彭特擔憂美軍介入會有可怕的摧毀性的後果,他們的反戰立場,體現在他們各自的那一問之中。
  • 【高端專訪】國研院新「掌門」徐步:智庫建設要有中國立場、中國氣派
    2019年4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訪問智利時指責中俄在拉丁美洲「散播混亂」,宣稱中國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對此,徐步同時在幾個智利主流媒體上發聲,正面批駁蓬佩奧的負面言論,「蓬佩奧先生已經失去理智,他走得太遠了」。2020年5月,面對蓬佩奧多次就新冠肺炎疫情攻擊中國的做法,徐步再次在智利《三點鐘報》撰文,強調說謊不會使美國變得強大,相反將會使美國變得墮落。
  • 中國好兄弟!面對西方國際挑撥離間,俄為華強勢發聲
    中俄兩國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友好的,到目前為止中俄已經建交八十年,可以說俄羅斯也是我國的好兄弟,但是近日西方媒體卻試圖挑撥中方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稱「新冠危機將嚴重影響中俄關係」的做法,但是西方媒體這個方法顯然是低估了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友誼。
  • 東方智庫丨疫情之下,西方為何仍執著於「自由民主」?
    (來源: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但中國的發展已經從事實上證明,這種源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終結論」早已破產。  當下,在人類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疫」之中,中國擔當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美相較,高下立判。然而,身為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代表,弗朗西斯·福山再次發聲:在肯定中國抗擊疫情的戰績的同時,又為美國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
  • 英智庫報告認為:中國在國產高端戰機研製領域正趕超俄羅斯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3日發表題為《中國戰機趕超俄羅斯:戰後世界空軍格局劇變》的報導稱,英國智庫發表政策評估報告,分析了中國和俄羅斯目前空軍能力以及未來威脅,指出中國在戰鬥機製造領域(特別是國產高端戰鬥機)正在趕超俄羅斯。
  • 美國公布全球最新軍力排名,中國眾望所歸,亞洲3國排名引起爭議
    對於軍迷們來說,每年各國公布的全球軍事排行榜都是十分關注的話題,畢竟軍事實力如何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國家老百姓是否能夠擁有「安全感」的重要支撐。近期,美國知名軍事網站「全球火力」上就公布了2020年全球軍力排行榜,分別從一個國家人口基數、兵力發展情況、武器裝備數量和質量以及國防預算支出等50多項因素綜合考慮,經過全面分析後計算得出常規軍力評價指數,並且對全球軍力情況做了排名。這份榜單一經公布便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國內更是激起了廣泛的討論。
  • 2019全球最新軍力排行:中國名次大躍進,脫穎而出成最大黑馬
    2019全球最新軍力排行:中國脫穎而出成最大黑馬!   我們知道,近幾十年來,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看到了中國的發展,所以作為本次軍力排名中最大的黑馬。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俄羅斯憑藉龐大的核武器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隨著高科技武器的不斷增加,中國的綜合軍事力量逐漸超過了俄羅斯。
  • 印度和中國軍力誰更強?印度公布調查結果:答案有些震撼!
    中國與印度都是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也是整體軍事實力排名靠前的國家。在國際權威機構的評比中,中國軍事實力基本穩定排在了第三位,而印度在第四位位以後,而且得分差距是非常大。美國「全球火力」公布的2020年軍事實力排行榜顯示,美國以0.0606分排第一,中國評分以0.0691分排第二,印度為0.0953分排第四,顯然不是一個檔次。瑞典智庫公布的全球軍力排行榜則顯示,印度排在了日本之後,主要原因是日本自衛隊的海空軍事力量更為強大,印度因為軍火來源體系繁雜麵臨著後勤維修難度,戰爭潛力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