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籍日裔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國《國家利益》期刊發表題為《歷史的終結?》一文,標誌著「歷史終結論」作為系統論證正式出現。
冷戰結束後,東、西方理論界集體聚焦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未來的命運,亟需新的理論範式來解釋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在如此的歷史背景下,福山出版《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書。他以科耶夫對黑格爾的解讀為立論基礎,認為歷史不斷進化,當人類歷史發展到「自由民主」階段,歷史就此終結。此書一出,一時被西方世界奉為經典。
資料圖片:2014年11月4日,工人在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上進行維修工作。(來源: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但中國的發展已經從事實上證明,這種源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終結論」早已破產。
當下,在人類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疫」之中,中國擔當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美相較,高下立判。然而,身為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代表,弗朗西斯·福山再次發聲:在肯定中國抗擊疫情的戰績的同時,又為美國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5月18日,福山在《美國利益》網站上發表《中國是哪種政權?》一文,文中稱,在處理危機方面的表現,中國超越了美國。在想著改變中國之前,需要先改變美國,努力恢復其「全球自由民主價值觀燈塔」的地位。
這不是福山第一次讚揚中國抗疫戰果,但他仍堅持認為國家制度與抗擊疫情的成果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同時這種模式無法被亞洲以外的國家複製借鑑。福山在接受法國《觀點報》採訪時曾提到,「雖然中國模式是非西方模式中最成功的一個,但這種模式無法被亞洲以外的國家複製借鑑,例如在拉丁美洲,這種強大政府的傳統並不存在」。
有學者認為,美國政府在應對疫情上,已暴露出結構性缺陷,如決策失誤、地方掣肘、缺乏有效溝通,使得政府逐漸被掏空。儘管如此,中國優秀的行政治理能力依然被西方學者所「詬病」,他們忽視中國巨大成就所彰顯出來的制度優越性,堅稱「自由民主」為所謂「普世價值」。
對此,不禁讓人心生疑惑,為何主流西方學者集體「失盲」,完全忽略現實,而堅守體制優越論?這種「唯西方制度論」背後究竟隱含著何種內在邏輯?
「自由民主」是西方政治意識形態的重要基石,既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觀」的精神內在,也是現代西式政治體制的核心詞彙。西方政治主流觀點認為,法國大革命或美國大革命是現代的起點。這背後折射出西方特定的歷史哲學。按照此觀點,這兩場革命代表人類開始進入理性和進步時代,宣告「中世紀黑暗」徹底終結。這種解釋折射出「歐洲中心」的歷史哲學。
歐洲中心史觀認為,歷史是直線發展的。人類歷史的發展既有方向,又存在終極目標。這種目標即是從康德到黑格爾在尋求的一種承載「普世價值」的純粹理性,他們堅信認為,全人類共享一種超越所有文化的真理「存在」,即「絕對真理」。
資料圖片:2015年7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焰火照亮(從左至右)國會大廈、華盛頓紀念碑和海軍陸戰隊紀念碑。(來源: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技術手段的迅速更新,使得歐洲社會組織形式發生重大變化,18世紀的啟蒙思想不再能滿足變革的需要,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大革命這些歷史事件加速了理論需求。在歷史發展的必然和現實迫切需要的雙重合力下,原本用來解釋法國和美國革命地區性歷史經驗的政治詞彙——「自由民主」被包裹上「現代性」的外衣,逐漸被塑造為西方意識形態兩大基石,通過西方直線歷史觀的論證,它們開始代表人類歷史的前進方向。
隨著實力崛起,歐洲獲得了解釋世界的歷史機會,完全掌握了話語霸權,「自由與民主」也被視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最高價值,內嵌在歷史解釋中被推及至全世界。
同時,這種歷史經驗被黑格爾打上強烈的「末世論」色彩。在他看來,精神發展的自我目標達成之後,歷史就趨於圓滿穩定;即使經驗的歷史仍在繼續,但精神發展的可能性已窮盡。這種思想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新保守派,並在蘇聯解體後宣稱歷史終結。既然精神發展已經終結,「自由與民主」自然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絕對真理」。因此,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的地區性歷史經驗被賦予了重大歷史意義,「自由與民主」的解釋解釋範疇被極大擴展,不再僅限於解釋特定歷史期的變化,而被西方主流意識形態企圖抽象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
20世紀,雖然「歐洲中心論」所衍生的優越心理遭受到致命打擊,但自美國崛起之日開始,它就堅信自己為「山巔之國」,美國模式則實現了所謂的「自由與民主」的完美融合,完勝舊日歐洲的強權政治。因而,美國不遺餘力地向全世界推廣美國模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確的是:西方之所以能稱之為「西方」,主要是有「自由與民主」的標籤。只有以「自由民主」為明確的意識形態標籤,西方的身份才能得以識別,並有可能聚合為聯盟。因而,時至今日,西方的意識形態仍停滯在「歷史終結」的哲學邏輯裡,陷入僵化,難以突破。因為一旦喪失這個標籤,所謂的「西方」將不復存在。
基於此,我們可以基本判定,未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在國際政治領域,西方仍將打著「自由民主」的旗幟,團結一切和自我利益訴求重合或交叉的力量,以捍衛「全球價值觀的燈塔」,而無視世界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