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韓國綜藝節目對我國的借鑑作用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觀眾對綜藝娛樂類節目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韓國各種電視節目在我國各大網站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過對韓國的戶外真人秀電視綜藝節目《Running Man》進行多角度的剖析,發掘其閃光之處,從而為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鑑與導向作用。

關鍵詞:韓國電視綜藝節目;創新性;《Running Man》

一、韓國綜藝節目的發展

韓國的電視製作主要由KBS、MBC、SBS三家電視臺所壟斷,其他電視臺只佔據很小份額。其中,KBS電視臺由政府支持;MBC電視臺是半官方性質;而SBS的電視臺則是完全私有化的。因為三家電視臺之間不斷競爭,所以產生了大量的優秀電視綜藝節目,推動了韓國電視節目文化的發展。

在2006年之前,韓國的電視綜藝節目與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相差無幾。但是隨著一系列韓劇的熱播如《看了又看》《人魚小姐》《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等家庭劇和《藍色生死戀》《星夢情緣》等偶像劇的熱播,誕生了一大批觀眾喜愛的明星,觀眾們也隨之喜歡上了有這些明星出現的綜藝節目。在這一時期,明星對節目的影響力遠遠大於節目本身[1]。

在發展初期,韓國電視綜藝節目主要靠明星來帶動。這種用明星效應來吸引觀眾的手法至今仍在廣泛應用,但這種傳播模式也存在弊端,一個明星可能會上很多個綜藝節目,而綜藝節目的類型卻大同小異,因而很難有自身特點,難以持續吸引受眾。因此,韓國電視節目製作者開始在節目形式本身尋找突破,從「節目圍繞明星」的形式向「根據節目的定位來邀請明星」的模式轉變。根據節目定位來請相應的明星,在節目中可以邀請不同類型的明星,來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受眾群觀看。當有新歌發布、新劇上映的明星時可以藉助此平臺此進行宣傳、增加人氣。在這種形式下,節目結構本身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在過去,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好壞往往依賴於節目是否能夠請到大牌明星、製造話題點,而現在,優秀的電視綜藝節目和藝人之間是一種互相扶持的共生關係[2]。節目藉助藝人提高收視率,藝人通過節目提升自身的演藝形象,增加曝光率。像《我是歌手》這樣的電視綜藝節目,不僅可以使不出名的明星火上一把,甚至可以讓過氣的老音樂人重新煥發事業第二春。

二、以韓國《Running Man》為例對韓國綜藝節目進行分析

2010年7月,SBS電視臺推出了《Running Man》節目,作為娛樂欄目《星期天真好》下屬的一個版塊,節目採用真人秀形式在韓國。這檔戶外綜藝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歡迎。面對電視上大量的完美明星形象,觀眾顯然已經產生厭倦,而戶外項目所體現的輕鬆、動感、自然等特質,深深地吸引了觀眾。

(一)內容定位

《Running Man》在內容定位上採用了故事化的敘事手法來增強表現力。真人秀雖然是以紀實手法拍攝的以體現參與嘉賓的個人特色,但是「秀」依然是重點,通過「秀」,來製造矛盾衝突、展示嘉賓的個人魅力,以增加節目的吸引力[3]。節目通過鏡頭切換、細節捕捉、搞笑字幕、適當的音效烘託,給節目增加了許多笑料和看點。

在節目的錄製過程中,儘可能多地向受眾展示具有韓國地域特色的建築、美食、文化習俗等等,使得節目在娛樂的同時,也進行著韓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二)主持人和嘉賓主持各具特色

《Running Man》的主持是由劉在石、池石鎮、金鐘國、GARY、宋智孝、哈哈和李光洙主持組成的。這七人在節目中的互相配合,製造笑點調動節目的娛樂氣氛,劉在石作為團隊中的核心主持掌控節目的進程,池石鎮是隊伍中弱者形象的擔當給觀眾帶來歡樂,金鐘國作為能力者使節目更刺激,哈哈是背叛者的代表增強了節目的笑點,李光洙高大的形象卻總被其他隊員欺負的命運也為節目增添了不少笑料,宋智孝作為唯一的女主持,實力不亞於其他男明星,姜熙建偶爾的能力者和宋智孝成為「周一」情侶憑藉深情,贏得了許多女性的喜愛。團隊中每位成員的形象定位不同其分工也不同,滿足了不同的需求的受眾。為了提升節目的看點,會每隔幾期就會邀請一些嘉賓主持如李國主、曹世稿等專門的搞笑演員來加強氣氛,或是顏值爆表的金宇彬,李鍾碩等明星,在節目中,不管是歌手還是演員,每個嘉賓都有自己鮮明的角色定位,嘉賓的類型涵蓋了60後、70後、80後以保證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人選,讓整期節目全方位的吸引受眾,同時保障了節目的收視率。

(三)節目製作

《Running Man》節目製作過程中的投入可謂大手筆。節目採用多機位、多角度的移動拍攝,每個嘉賓都配有獨立的攝影師負責跟拍,全程記錄行蹤,保證了攝影風格的連續性,畫面表現力更好。使用蒙太奇把圖像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的連接,將各種的配圖擴充成多種表現形式,經過後期的製作和加工,用多種方式向受眾展示不同的內容和場景。將原來的喜感擴大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此外,搞笑的字幕解說和背景音樂的使用也為節目增色不少,它們有效地彌補了節目的缺陷,使得節目內容更加真實流暢。不少字幕解說甚至成為這段時期的網絡流行語。

三、對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經驗借鑑的啟示

(一)構建合適的敘事框架

敘事結構決定節目的走向。敘事框架的選擇一定要適合節目本身的特點[4]。在敘事框架的基礎上,適當插入一些故事、懸念、劇情反轉等。例如《爸爸去哪兒》採用直線型敘事結構,選定某一地點進行兩天一夜的戶外旅行,活動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在其中穿插了尋找住宿的房子、烹飪食物、遊戲比賽等。結合不同的敘事要素、敘事手法、敘事技巧,使得節目的內容更加豐滿,更具有自身的特色。

(二)融入我國的文化內涵

尼古拉斯·阿伯克隆曾近在《電視與社會》中提到「電視主要是一種娛樂媒體,在電視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娛樂性」[5]。如今綜藝節目的泛娛樂化現象嚴重,往往是因為它們沒有注重文化的滲透[6]。選擇嘉賓,遊戲方式等都只是為了節目的本身效果,但沒有去考慮節目對受眾產生的影響。娛樂性不等於低俗。當前,不少電視綜藝節目曲解了「娛樂性」,把娛樂性當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這些節目過分追求娛樂性,甚至為達到娛樂的目的使得節目變得低俗化,卻忽視了真正獲得廣泛好評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恰恰是那些能夠堅守底線、不因為娛樂性而降低自身品質的綜藝節目。一個節目是否能經久不衰,就看它是否能帶來強大的正能量。既要能保證節目的播出效益,又能保持節目本身的具體內涵。我們要借鑑韓國綜藝節目對韓國本土文化的傳播,所帶起的韓流熱。在我國的綜藝節目中總會時不時穿插多個與節目無關的廣告,這樣既削弱了受眾的集中力,同時也降低了節目的品質。我國的綜藝節目不能僅靠廣告的植入來擠出商業價值,需要通過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標識,來吸引受眾的眼球,讓未來綜藝節目的發展之路能作為中國的名片,把中國文化、中國潮流推向世界,來帶動一系列產業。

(三)加入創新的多樣化

韓國的綜藝節目非常具有創新性。創新是節目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在韓國,也存在類似於中國《非常勿擾》的相親類節目《情書》,類似於《魯豫有約》的談話類節目《來玩吧》等等,起初這些節目形式比較傳統,但韓國電視綜藝節目一直在不斷創新與變革,將節目的內容、風格統一多樣化,加入豐富遊戲、在線觀眾、聯網投票等新穎方式來突破節目的單一化,使節目效果更鮮明趣味。而我國各大電視臺的電視綜藝節目處於跟風狀態,一種類型的節目火起來之後,其他電視臺就會紛紛效仿,推出類似節目。這種行為不僅僅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不尊重,也會使得這種節目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急劇降低,受眾很快就會厭倦。雖然,創新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甚至更高的代價[7]。但只有不斷創新,節目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節目可以根據自身的經費和實際情況來確定創新的幅度和創新的方向。如同2011年湖南衛視引進了韓國音樂比賽類節目《I AM A SINGER》這樣一種新的音樂節目形式。首先,邀請實力派歌手參加節目,利用實力唱將本身具有的影響力和擁有自己強大的粉絲群,因而節目的收視率具有了堅實的保障,而人們在心理上也更願意看成名歌手之間進行的強者競技;其次,節目懸念設置新穎,總能吊起觀眾的胃口,每宣布一次晉級的歌手觀眾氛圍也隨即調動起來,總能保持新鮮感來抓住觀眾的熱情度;最後,節目的現場環境以及收視環境效果強烈,不管是音響還是燈光,聽覺還是視覺,總能夠震撼到觀眾的內心。在當時各種草根選手競演節目泛濫的情形下,將選手換成了已成名歌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內容創新。這種創新是在保留原有節目製作團隊和流程沒有大的變動的情況下進行的,風險和成本也相對較低。而《Running Man》這種戶外綜藝節目則是一種全新的綜藝節目類型,是一次徹底的創新,當然成本和風險會更大一些,但是效果也是極為顯著的。可見,只有不斷重複「創新——發展——自我推翻——再創新」[8]這樣的過程,才能帶動電視綜藝節目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言爽.淺析韓國綜藝節目中明星制的運作[J].中國科技博覽,2010(13).

[2] 劉京林.電視對象性節目與觀眾心理需要的應對性研究[J].現代傳播, 2005(4).

[3] 鍾大年,雷建軍.紀錄片:影像意義與系統[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 (美)華萊士·馬丁.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 尼古拉斯·阿伯克隆.張永喜,鮑貴,陳光明譯.電視與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 孫雪巖.「韓流」探源—解讀韓國融合文化[J].聊城大學學報,2009.

[7] 蘇靜.論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創新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J].今傳媒,2011(3).

[8] 趙希芮.淺析韓國綜藝節目及其借鑑價值[J].新聞世界,2012(1).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借鑑?抄襲?和韓國節目相似度破紀錄的綜藝得給個說法!
    在今年坎城春季電視節上,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FRAPA指出,《偶像練習生》涉嫌嚴重抄襲韓國公司CJ E&M的綜藝節目《Produce101》,經數據分析,兩檔節目的相似度高達88%。不得不承認,國內影視製作者對韓國節目的「模仿」和「借鑑」,確實為數不少。例如,《中餐廳》模仿韓國的《尹食堂》,《極限挑戰》被指抄襲韓國MBC的《無限挑戰》,《嚮往的生活》則「借鑑」了《三時三餐》。
  • 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
    本科結課論文成文於2019.6.18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摘要:我國的旅行綜藝節目大多對韓國綜藝亦步亦趨,原創性不足,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漸顯露頹勢。韓國綜藝《旅行者》沒有人設劇本和刻意衝突的「自由」,用舒適自然的節奏,將節目的重點通過觀眾的體驗和感受反饋到旅行本身上。《旅行者》嘉賓選擇得當,兩人之間配合默契;目的地的選擇得當,對觀眾具有吸引力;具有濃鬱的人文價值;回歸旅遊本位。其節目特色值得中國同類綜藝節目的借鑑。但是,《旅行者》在敘事和目的地選擇上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
  • 韓國大眾不歡迎綜藝節目抄襲他國
    《我們結婚吧》《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目前,在我國維持高收視率、受觀眾熱捧的幾檔綜藝節目,其原型都出自韓國。韓國綜藝一直是行業的標杆,出其不意的節目環節設置和高超的創新能力,使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在韓國,綜藝節目為何如此受歡迎,並總能推陳出新?在韓國留學多年並對韓國綜藝持續關注的季擎頗有見解。
  • 借鑑還是抄襲?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綜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質疑抄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市場環境的壓力使得平臺原創製作困難重重,綜藝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界定不明,區分認定界限模糊等又使得亂象行為難 以得到有效規制。文|陳琳靜《科技·知產財經》雜誌、知產財經全媒體5月17日,最新一期《極限挑戰》播出後引發熱議,其被指出節目人物設置和遊戲環節與韓國綜藝《新西遊記第四季》高度相似,《極限挑戰》被質疑抄襲。
  • 韓國綜藝節目之模式分析
    此綜藝節目的創作風格和競爭模也帶動了很多綜藝去模仿,甚至網上有傳要誕生kingdom男團的聲音,因而該綜藝對以後的韓國以及世界綜藝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二、韓國綜藝節目的大熱,讓國內各大電視臺、視頻網站、製作公司看到其中巨大的市場價值,開始紛紛引進學習韓國模式,與韓國個節目版權方建立了合作關係,除了一般的山寨模仿方式之外,我們探討中韓綜藝合作的模式。
  • 韓國綜藝節目主持人稱牛郎織女是韓國神話故事
    最近幾年,韓流在國內算是帶起了一大波的風潮,不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綜藝節目、歌曲、明星,都吸引了不少人成為了韓粉,實話實話,韓國在娛樂產業方面確實有著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但是獨有的那種所謂的民族自豪感也會屢屢鬧出笑話。
  • 綜藝天王炮轟韓國綜藝節目,高以翔是韓國變態綜藝的犧牲品?
    綜藝天王吳宗憲炮轟韓國綜藝近日,曾經的著名綜藝天王吳宗憲對高以翔意外事件進行了媒體採訪,吳宗憲怒斥「韓國綜藝節目太智障了!都是韓國人害的!」這一番言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所以人都知道高以翔是參加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才出的事,浙江離韓國八竿子也打不到啊,吳宗憲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撐起韓國綜藝半邊天的男人,羅英錫作品被國內節目瘋狂「借鑑「
    每一個韓國綜藝節目都有各自專屬的製作人(Program Director)簡稱:PD。擔任綜藝節目裡的PD一職,就像拍攝電影的導演,是整個綜藝節目的總策劃總導演和領導人物。可以說一部綜藝好不好看,和PD有很大的關係!
  • 淺析綜藝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定位及綜合素質
    摘要:綜藝脫口秀節目是觀眾比較喜歡的一種電視節目類型,而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風格的塑造中至關重要。主持人可稱作脫口秀節目的靈魂,因為他發揮的好壞、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節目的傳播效果。本文就將從風格定位及綜合素質兩方面來探討綜藝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重要作用。
  • 韓國綜藝節目 三大悲慘事件
    今天是藝人高以翔去世一周年,去年11月27日高以翔在參加某綜藝節目時意外去世。悲劇發生之後讓無數人傷心不已,除了惋惜與傷感之外,對於綜藝節目的討伐聲也在網絡上此起彼伏。當時許多人認為是國內電臺粗劣抄襲韓國節目造成的結果,這不無道理。該節目未將參與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致使悲劇發生。
  • 《嚮往的生活》最下飯的綜藝卻涉嫌抄襲?韓國PD養活了中國綜藝
    《嚮往的生活》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好節目」不僅是獨樹一幟而且還非常的暖心下飯,但也有網友表示《嚮往的生活》涉嫌抄襲韓國綜藝節目《三時三餐》,有網友指出《嚮往的生活》無論是從節目形式,還是節目的布景再到人物都與韓國綜藝《三時三餐》十分的契合,這引起了極大的爭論。
  • 模仿韓國的綜藝節目:《跑男》、《嚮往的生活》上榜,最火的是它
    模仿韓國的綜藝節目:《跑男》、《嚮往的生活》上榜,最火的是它!之前,我國最火的綜藝就是《快樂大本營》了,《快樂大本營》一直在綜藝界獨佔鰲頭。直到突然有一年,國內綜藝引進了韓國地一些綜藝節目類型,比如:《Running man》、《爸爸,我們去哪兒》,引進來以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成了後來的《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後來越來越多的韓式綜藝節目開始引進國內,開啟了韓潮綜藝霸屏的模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模仿韓式的綜藝節目!首先來看第一個模仿韓國綜藝的就是《奔跑吧兄弟》了。
  • 韓國綜藝節目競爭激烈?女明星為了獲得收視率,簡直「不擇手段」
    不過提到綜藝節目,最出名的就是韓國的綜藝節目,韓國的綜藝節目一直都發展得十分好,有一些甚至知名度高的節目我們國人都耳熟能詳,由此可見其發展程度和熱度,可以說韓國綜藝節目在娛樂方面這塊收視率高,佔比重大,與此同時競爭也會因此激烈。
  • 韓國綜藝節目2018排行有哪些
    隨著媒體的迅速發展,以及電視觀眾需求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湧現出我們的視野,綜藝即當紅明星組織各項活動,遊戲,挑戰,以及展現他們非舞臺的一面,讓觀眾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愛豆,並且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到歡樂,放鬆的一項節目。
  • 吃貨們最喜歡看的韓國綜藝節目
    吃貨們最喜歡看的韓國綜藝節目吃貨是美食愛好者對自己的戲稱,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和挑剔的美食愛好者、美食領域的專業人士一般自稱吃貨。同樣,在韓國近幾年推出的綜藝節目中,美食類綜藝節目也是勢頭火熱。拜託了冰箱韓國料理類脫口秀綜藝節目。
  • 韓國又出新綜藝!改拍離婚綜藝,節目比電視劇還狗血
    《running man》,觀眾的反響都很好,正因為韓國綜藝爆發了,國內的綜藝也越來越有看點。但是時間一長,觀眾也看煩了,特別是感情類的節目,不是相親就是明星戀愛節目,看多了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果然韓國也覺得綜藝太單一了,看戀愛類的節目看膩了就開始拍離婚類的綜藝節目,他們給這個節目起了非常應景的名字,叫《我們離婚了》。這個節目剛發出預告就引起了中韓兩國網民的關注,很多人在想這個節目到底會是什麼內容。戀愛結婚畢竟那麼甜蜜,但是離婚是不同的,吵架和淚水不可避免地湧上心頭,這個節目主要是讓觀眾看已經離婚的夫妻吵架嗎?
  • 韓國有哪些好看的綜藝節目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大屏幕上充斥著花樣百出的綜藝節目,有玩遊戲的,有惡搞的,有訪談的.......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幾部,好看的韓國綜藝節目,望笑納。無限挑戰2015年正值無限挑戰的十周年,在新舊交替如此頻繁的韓國,這個節目已算非常長壽。
  • 金秀賢新作還原韓國綜藝節目:女藝人不能穿透視裝
    原標題:金秀賢新作還原韓國綜藝節目:女藝人不能穿透視裝   金秀賢新作《製作人》熱播 還原韓國綜藝節目生存狀態   由車太賢、金秀賢、孔孝真主演的韓劇《製作人》日前正在韓國KBS電視臺播放,該劇以KBS電視臺藝能節目部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綜藝節目製作人(PD)身上的故事。
  • 臺灣綜藝節目和香港綜藝節目哪一個更受大陸觀眾所喜好呢
    臺灣綜藝節目跟香港綜藝節目哪一個更受大陸觀眾所喜好其實看地區,但是總體來看的話,還是臺灣綜藝節目稍佔上風,當然啦,這邊的綜藝節目不包含政論性的節目,這一類的節目臺灣的只能是提供笑料,香港的才是實打實的臺灣綜藝節目為什麼能稍佔上風呢?
  • 「抄襲」綜藝節目侵犯著作權了嗎?
    2012年開始,我國電視臺開始大量引進韓國綜藝節目。但從2014年起,中國政府逐步對購買韓國節目版權進行了限制。而且去年夏天開始加緊限韓令。有觀點認為,正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中國開始大量剽竊韓國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