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還是抄襲?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2020-12-11 知產財經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綜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質疑抄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市場環境的壓力使得平臺原創製作困難重重,綜藝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界定不明,區分認定界限模糊等又使得亂象行為難 以得到有效規制。

文|陳琳靜《科技·知產財經》雜誌、知產財經全媒體

5月17日,最新一期《極限挑戰》播出後引發熱議,其被指出節目人物設置和遊戲環節與韓國綜藝《新西遊記第四季》高度相似,《極限挑戰》被質疑抄襲。而這也不是《極限挑戰》第一次陷入抄襲門了,早在2015年,韓國MBC電視臺就質疑該節目抄襲其王牌節目《無限挑戰》,指責《極限挑戰》從名字到遊戲環節都有複製痕跡。這種屢次遭遇抄襲風波的現象,在近年來的國產綜藝節目中並不少見。這也再次引發我們思考:綜藝節目借鑑和抄襲的邊界到底何在?

綜藝節目模式是否構成版權保護的作品?

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需要符合可複製性、獨創性、智力成果三個要件,且基於思想表達二分法,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僅保護表達。判斷綜藝節目模式是否構成作品的關鍵,即結合綜藝節目模式的性質,考察其是否屬於具有獨創性的表達。

綜藝節目影像,通常系根據文字腳本、分鏡頭劇本,通過鏡頭設置切換,對不同鏡頭素材的選取、編排、組合,後期剪輯等過程完成,其連續的有聲畫面反映出製片者的構思、表達了某種思想內容的,滿足作品的三要件即可認定為類電作品。

然而,作為綜藝節目的核心,節目模式是否構成版權保護的作品,則取決於我們如何認識、理解節目模式這個概念。學界中,節目模式往往被認為是一系列創意的集合,是一檔節目的構成樣式和整體結構,以「節目規則」為核心表象、特徵。若將節目理解為創意集合,那麼其會因為不屬於表達而難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然而,業界對於綜藝節目模式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

「據了解,在娛樂圈比較普遍的情況是,在模式交易中,銷售方提供文字形式的『節目寶典』來具體指導購買方進行節目製作,同時還會對購買方提供相關的諮詢、培訓等服務。而購買方則根據合同購買到的『節目寶典』來具體組織己方綜藝節目的拍攝。因此,節目模式的外在形式是通過『節目寶典』來進行呈現的。而就『節目寶典』內容進行分析,其形式類似於一種『製作手冊』,內容既包人物設置、節目流程、舞臺布景等節目內容,又包含具體的操作方法、規範等。因此,鑑於其內容的複合型,我們對於節目模式是否構成具有可版權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斷。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不能僅因節目模式的核心往往是以節目規則的形式來體現的,就直接否定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杜穎教授如是說。

2015年4月15日,為了加強對綜藝節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解決日益增多的綜藝糾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涉及綜藝節目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簡稱「解答」),明確指出「綜藝節目是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於思想的,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綜藝節目中的節目文字腳本、舞美設計、音樂等構成作品的,可以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由此,綜藝節目模式是否構成作品在司法活動中並非是一攬子整體認定,而是對節目模式中的元素進行區分,需要結合其內容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抄襲侵權的「接觸」和「實質性相似」如何理解?

「接觸+實質性相似」原則是著作權侵權判定中的關鍵。具體到綜藝節目模式侵權認定方面,杜穎教授認為,「接觸」可以歸類為「公開接觸」和「非公開接觸」兩類。對於非公開接觸而言,情形多集中在綜藝節目的交易環節。在交易雙方的商務洽談中,如果當事方提供了「節目寶典」的內容給予對方觀看,以促進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則可構成非公開的接觸。對於公開接觸而言,一檔綜藝節目是經「節目寶典」所製作而成的,其核心的節目規則、場景布局等元素都已蘊含於綜藝節目之中,綜藝節目的播出,則能夠達到節目模式公之於眾的效果,人們可以通過觀看綜藝節目獲知節目模式的相關內容。因此,在此種情況下,同樣構成接觸。

「實質性相似」相較於「接觸」則更難判斷。杜穎教授告訴記者,實踐中,我國因節目模式著作權侵權而直接引發的案例較少,難以有可供進行分析的對象。但結合上面的觀點,關於節目模式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實質性相似的判斷,我們不能僅僅以所謂節目模式中的核心是節目規則,而節目規則屬於思想,就直接武斷地認為相關內容不構成實質性相似。「節目模式」是一種蘊含多種元素的複合體,包含了人物設置、節目規則、節目流程、舞臺設置等,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節目情況,通過這些元素進行綜合的判斷。

綜藝節目模式保護之道

2013年以來,為了鼓勵電視節目自主創新,我國廣電總局發布了一系列限制令。2013年10月,廣電總局發布了「加強版限娛令」,其核心思想包括:優化節目結構,豐富節目類型;鼓勵自主創新,加強引進管理;抵制過度娛樂,防止雷同浪費。2016年7月13日,廣電總局又發布了「限模令」(《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對於引進模式數量做出限制,旨在減少我國綜藝節目過度依賴海外模式的現象。2016年11月,廣電總局再次發布「限韓令」,進一步降低國內綜藝對於韓國綜藝和明星的依賴。這一系列政策為我國綜藝行業著力原創提供了廣闊空間,督促國內的製作公司和各衛視朝著原創的方向發展。

儘管上述措施在原創市場環境的營造方面起到了有效引導作用,但真正要制止抄襲之風,還應當從強有力的法律措施層面各個擊破。著作權法對綜藝節目模式提供了保護的空間。有觀點認為,除了單獨構成作品的文字腳本、舞美設計、音樂等元素能夠作為文字作品和音樂作品被保護外,綜藝節目模式的整體也可能符合著作權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彙編作品的要件而被著作權法保護。綜藝節目模式當中既包含作品也包含不構成作品的其他材料,若製作人的製作體現了獨創性,那麼其將構成彙編作品受到保護。

杜穎教授還從其他角度談到綜藝節目模式的法律保護。除著作權法外,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也能夠在不同定位下,從不同層面,提供有限的保護。

一是在商標法維度,對於節目模式權利人而言,節目的名稱、口號的抄襲模仿是最不能接受的。而節目名稱、口號受限於字數的原因,往往難以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下的作品,利用上述內容,不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而站在商標法的維度下,則可為節目名稱、節目口號,提供了一種法律保護的途徑。對於已註冊為商標的節目名稱、口號,如他人在相同或類似的服務上進行了商標性使用,則權利人可據此通過商標法進行維權。

二是在不正當競爭維度下,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以及商業秘密條款可以針對不同的侵權類型為節目模式權利人提供維權路徑。基於現行主流觀點,節目模式屬於一種創意的集合,但也同屬於節目模式作者的勞動成果。他人對其節目模式的抄襲、剽竊,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侵害。在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情況下,反不正當競爭法可以成為權利人尋求的主要法律保護方式。而鑑於對於節目模式的抄襲行為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下第二章所列舉的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任何一項,所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一般條款可以成為權利人尋求司法救濟的主要請求權基礎。

針對商業秘密而言,在節目模式的創作以及根據節目模式開發節目的過程中,被相應人員,尤其是內部員工不正當地獲取其內部核心製作手法的可能性較大,故權利人也可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下的商業秘密條款進行維權。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節目模式中的任何元素都構成商業秘密。例如在國外有的案例中,原告主張因被告節目的製作團隊中曾有26個人參與過原告節目的研發製作,原告就此主張被告侵犯其商業秘密。但法院審理後認為,權利人主張的商業秘密對象為通用指令,不構成商業秘密。因此,節目模式中的公知素材、通用技術等公開的信息,不構成商業秘密。對於這些內容的利用,不構成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商業秘密條款的情況。

三是在行業規範維度下,廣播電視行業通過制定內部規範,對於指導、規制綜藝節目行業能夠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規範可以嘗試通過制定具體行業製作標準,設立模式交易、節目備案制度,限制同一平臺同類型綜藝節目數量等方面,來保證綜藝節目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知產財經官網(www.ipeconomy.cn)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李揚: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權濫用條款印象、猜測與建議

龍小寧:懲罰性賠償的經濟學思考

秦元明: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侵權懲罰性賠償司法規制的初步認識

相關焦點

  • 借鑑?抄襲?和韓國節目相似度破紀錄的綜藝得給個說法!
    幾天前,被稱為現象級的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收官。該節目平均每期播放量超過2億,成為繼《中國有嘻哈》後最火的一檔綜藝節目。但是,在這檔節目播出之初,就遭到了抄襲的質疑。在今年坎城春季電視節上,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FRAPA指出,《偶像練習生》涉嫌嚴重抄襲韓國公司CJ E&M的綜藝節目《Produce101》,經數據分析,兩檔節目的相似度高達88%。
  • 「抄襲」綜藝節目侵犯著作權了嗎?
    今年5月韓國政府指責中國某些節目的抄襲行為,聲明將嚴懲中國綜藝節目抄襲行為,保護韓方節目的著作權。MBC率先在節目中公開指責上海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抄襲《無限挑戰》。前不久熱播的中餐廳也被指抄襲韓國熱門綜藝尹食堂,對此尹食堂的製作人羅PD回應,「限韓令使得之前購買節目的模式不再」。
  • 論綜藝節目著作權保護的急迫性
    3.抄襲節目更適合於本土化改造 並不是每一個版權引進的節目都能獲得成功,對節目進行本土化改造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對版權引進的節目進行改造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花樣姐姐》的首播收視率為1.1%,而《花兒與少年2》的首播收視率為1.6%,收視的差距顯示出韓國模式還是不敵湖南衛視的本土模式。 綜上所述,抄襲節目比購買版權成本低,效果好。如果正版的綜藝節目的權利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電視臺自然不會選擇用高成本換取低回報,電視綜藝圈的抄襲現象便會越來越嚴重。這不僅使得國內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能力萎縮,也損害了他國節目製作者的利益。
  • 《偶像練習生》被指抄襲,國內綜藝節目的病該怎麼治
    據國際IP保護協會FRAPA在坎城電視節發布的數據顯示,《偶像練習生》抄襲相似度達88分,並稱抄襲相似度刷爆世界記錄,成為史上抄襲之最,並對此表示震驚和惋惜。原版《produce101》製作公司CJ E&M指責愛奇藝已不是第一次抄襲其重點IP,表示中國也有尊重IP的公司,希望不要因少數公司拉低中國國際品牌形象。
  • 抄襲VS原創,我們有哪些原創綜藝節目?
    近日,據韓媒報導:目前中國抄襲的韓國節目達34個。中國抄襲的韓綜中包括在韓國非常熱門的綜藝節目,如sbs《叢林的法則》和mnet《Produce 101》以及mbc的《我是歌手》和tvn的《三時三餐》。報導稱這些節目在沒有得到版權保護的情況下,在中國以克隆方式製作而成。
  • 抄襲還是借鑑,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錢
    尤其是綜藝節目,在國內的發展較晚,遠沒有隔壁日韓以及遠方歐美的節目花樣多,以至於國內不少綜藝節目的製作方,都想著與其想破腦袋去策劃一個節目,不如「借鑑」一下別人的,這樣豈不是更輕鬆,畢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嘛。而近些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十幾億觀眾都已經可以上網了!而且還能翻牆!
  • 節目模式中哪些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
    原標題:節目模式中哪些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 近日,一則韓國政府要治「抄襲」的新聞吸引了大眾眼球。報導稱,因海外電視臺抄襲韓國綜藝節目成風,各種山寨節目泛濫,韓國政府將積極應對維權事宜。
  • 粗暴的「拿來主義」,到底是抄襲還是學習?
    有人說,這是因法律不完善而導致,應該修改著作權法,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原創;也有人說,山寨其實是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和生長點,如果連「思想」都被遏制了,那麼也將導致產業的壟斷和創造力的限制。那麼,這種粗暴的「拿來主義」到底是抄襲還是學習?對此,記者採訪了「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法務中心副總經理、資深智慧財產權律師徐耀明。
  • 電視綜藝節目主持群模式探析
    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對綜藝節目主持群這一模式進行探析。 關鍵詞:綜藝節目;主持群;受眾;原因 2008年《新周刊》給湖南衛視「天天兄弟」頒發最佳主持獎的時候提到一個詞——主持群,於是主持群作為一種新的主持模式被業界人士所研究,短短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雖不成熟且存在一些問題,卻十分受大眾歡迎。
  • 韓國綜藝節目之模式分析
    「韓流」成為從21世紀初一直蔓延到現在的亞洲文化現象,韓國電視綜藝節目也隨著這股強勁的「韓流」進入亞洲各國家,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一、從其節目類型上大致可以分為真人競技秀、歌區類、選秀類、美食類、親子類、訪談類等,節目製作也走上了規模化的道路。
  • 韓國出臺最強力度「反抄襲法案」能根治中國綜藝「抄襲」嗎?
    但事實上僅靠「看上去相似」和「節目模式一樣」,從法律的角度而言,並不能判定後者就一定抄襲了前者。盈科律師事務所的易勝華律師說,綜藝節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比較複雜,在業界爭議較大。各個國家的智慧財產權法律規定不盡相同,但都將思想、方法、計劃、方案等排除在著作權法保護之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
  • 又一國產新綜藝被疑涉嫌抄襲韓國?律師表示:不是整體照搬不算!
    而就在2018年4月,該節目還以高達88分的相似度(滿分100),刷新了世界抄襲記錄,被坎城版權保護協會點名批評。無獨有偶,在這之前的2017年,還有一檔轟動全國的說唱類綜藝節目也遭到了同種質疑。這樣的現況著實令人感到心涼,畢竟實事求是的說,國內優秀的原創綜藝並不在少數。《國家寶藏》、《聲臨其境》、《聲入人心》等,都是基於中國特有的文化,創作出來的優質節目。其實除了百分百原創的之外,國內有許多綜藝也是借鑑了國外的成熟節目,但都是購買了原版的版權,合法學習和借鑑的。
  • 抄襲成癮?究竟是誰在給中國的綜藝節目拖後腿?
    實時登上熱搜的除了綜藝裡的搞笑情節,還有「抄襲」兩個大字。不敢相信,以從不按劇本走著稱的《極限挑戰》也走上了抄襲的道路。吐槽最多的是多處抄襲韓國綜藝節目《新西遊記》,比如看圖說出人物名、尖角帽大作戰等等。
  • 遊戲相似,是借鑑?還是抄襲?
    暫且不管網易的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在現在的遊戲市場,遊戲玩法類似早已見怪不怪,而真正的抄襲問題也是遊戲界的頑疾。不管是網易還是騰訊,多多少少都會被玩家扣上抄襲的帽子,而小廠商就更不用說了。那麼遊戲怎樣才算是抄襲呢?難道玩法類似或者一樣就算是抄襲嗎?又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呢?
  • 內地綜藝離輸出版權有多遠 熱門節目多來自海外
    原標題:內地綜藝,離輸出有多遠說起今年熱門綜藝節目,大家也許會想到《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星跳水立方》、《中國夢之聲》,但你知不知道,它們都來自海外版權?如今,這些節目都有不少忠實的中國粉絲,但也有觀眾好奇:內地有沒有成功的綜藝節目可以輸出國外?
  • 《嚮往的生活》最下飯的綜藝卻涉嫌抄襲?韓國PD養活了中國綜藝
    ,隨著《極限挑戰》《奔跑吧》等節目的定檔以及拍攝,另一家被被譽「最下飯」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也是定檔5月8號開播,對於網友們來說《嚮往的生活》完全就是綜藝節目裡的小清新,這是一檔生活日常類節目,不像是《奔跑吧》那樣戶外大型運動節目,也沒有像《極限挑戰》那樣熱血方剛,完全就像是在記錄普通人的一日三餐。
  • 中國綜藝抄襲國外節目?導演沒了創意,中國原創綜藝早已沒落?
    最近國內又有綜藝節目被爆出抄襲了國外的綜藝,網友們針對這個事件甚至發出了「中國再無原創綜藝」的哀嘆。中國綜藝節目也不是沒有輝煌過,可為什麼還是落到如今要抄襲別人的程度呢?我個人認為這些娛樂綜藝的導演都太過浮躁,急需流量爆熱度,所以失去了創新思維!
  • 《偶像練習生》被指史上抄襲之最 相似度高達88%
    近日,據悉國際IP保護協會FRAPA在電視節再次點名《偶像練習生》抄襲了,發布數據顯示該節目與韓綜《Produce 101》抄襲相似度為88分(滿分100),並稱抄襲相似度刷爆世界記錄,成史上抄襲之最,並對此表示震驚和惋惜。
  • 詳解綜藝法律風險:侵權認定取決於抄襲內容,「致敬經典」或構成侵權
    但在這些綜藝節目火熱的同時,卻一直伴隨著著作權侵權糾紛。無論是綜藝節目模式,還是綜藝節目改編,或多或少都曾引發口水戰。   形成完整的視頻節目後,按照類似於影視作品進行版權保護,因此,模仿完整的內容進行製作、發布、播出綜藝節目都屬於侵權。利用節目視頻中的片段、模式進行節目製作、發布、播出也應當屬於侵權。」   同時,判定一個綜藝節目是否侵害了另一綜藝節目的版權,也要看抄襲的程度。
  • 韓國國會通過法案禁止他國「抄襲」 或為應對中國「限韓令」
    據李東燮表示,近幾年在外國,特別是中國反覆出現抄襲並製作播出韓國人氣電視節目的事件。(原標題:韓國國會通過法案不允許他國抄襲韓綜 韓國電視臺真的願意嗎)相關新聞:多個爆款綜藝被韓媒點名「抄襲」2012年底,湖南衛視買入韓國MBC電視臺《我是歌手》的版權,這款音樂綜藝很快成為了國產音樂綜藝的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