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的「拿來主義」,到底是抄襲還是學習?

2021-02-23 中國青年雜誌

綜觀這幾年的熱門國產綜藝,一直存在版權爭議。然而,業內人士卻發現,相關此類糾紛鮮有成功「維權」者。

有人說,這是因法律不完善而導致,應該修改著作權法,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原創;也有人說,山寨其實是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和生長點,如果連「思想」都被遏制了,那麼也將導致產業的壟斷和創造力的限制。

那麼,這種粗暴的「拿來主義」到底是抄襲還是學習?對此,記者採訪了「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法務中心副總經理、資深智慧財產權律師徐耀明。

在他看來,當前的法律或許是對兩種考量最好的平衡:只有複製,沒有創新,那麼顯而易見是抄襲無疑;但如果在相同模式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再創造,那麼也只能說是借鑑和模仿,無法構成侵權或抄襲。保護原創,但提供文化交流的空間,促使更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作品呈現,才符合法律精神的體現和初衷。

 

徐耀明

「思想不受保護」

是著作權法的基本原則?


記者:近日,韓國國會通過了《內容產業振興法修改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改案》。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韓國這一主張是否會對中國的綜藝節目產生約束?

徐耀明:韓國國會通過這兩部法案,與近年來國內電視臺的節目頻繁模仿韓國人氣綜藝節目模式有關。2016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鼓勵原創,限制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此後,韓國方面便不斷質疑國內電視節目有「抄襲」情況。

事實上,韓國出臺法案是無法對國內綜藝節目直接產生約束的,韓國方面只能通過外交途徑向國內施加影響。雖然中、韓兩國締結了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但僅相互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不包括法院判決。國內電視節目是否構成侵權,仍然需要國內法院適用中國法律來具體認定。 


記者:不僅是和韓國方面有版權糾紛,國內節目相互「借鑑」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然而,這種創意的模仿並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你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對於電視節目是否構成侵權,我國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徐耀明:相比於研發新節目的創新風險,模仿或者「借鑑」成熟綜藝節目的市場風險更小,但模仿或者「借鑑」的程度越高也會相應增加法律風險。不過,國內電視臺之間的「抄襲」控訴聲音很多,真正進入司法判決的卻少之又少,即便判決,原創的電視節目權利人鮮有勝訴。這主要是因為從我國現有的法律來看,沒有明確規定電視節目模式屬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對象。

首先,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來看,思想與表達二分法是著作權法領域的重要原則,即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只保護表達。早在2005年,北京海澱法院在北京世熙公司訴北京搜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中就涉案的《面罩》節目模式強調了類似觀點:對於節目的構思、創意,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線條、色彩、聲音、造型等客觀形式表達出來,才能被人所感知,才能以有形形式進行複製。

同時,當這種表達是獨創的且符合法律規定時,才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故《面罩》節目構思、創意本身並不屬於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保護範圍。具體而言,雖然原告北京世熙公司做出了新的節目創意,即基於大多數人對於「性」話題的私密性,讓嘉賓帶著不同圖案的面具暢所欲言。但具體到面具的圖案和造型則屬於表達,而面具圖案和造型可以多種多樣,即便同樣是美猴王的圖案,也存在各式各樣的表現手法。

其次,從專利法的角度來看,電視節目模式屬於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我國《專利法》也明確規定了,對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授予專利權。

此外,模仿電視節目模式,一般也不認為屬於不正當競爭。競爭法的立法目的要平衡壟斷和自由競爭的關係,既防止沒有競爭而出現壟斷,又要防止不擇手段競爭。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O2O和共享經濟等商業模式,出現了餓了麼和美團外賣、摩拜和ofo等並存的局面。

記者:為什麼說「思想不受保護」是著作權法的基本思想呢?


徐耀明:這可以從著作權法所追求的目的和效果來看。法律賦予作者著作權的最終目的是鼓勵創作,而創作作品不可能完全脫離前人已有的成果,每一個作者都會不自覺地受到他人的啟發。因此,著作權法允許人們自由使用他人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創作出在表達上完全具有原創性的作品。

從模仿到創新,

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記者:既然「思想不受保護」是著作權法的基本原則,為何還有人可以壟斷「思想」,而另外一些人還會為引進「思想」而付出高昂價格。比如,此前我國一些電視臺會購買國外一些綜藝節目的版權,並且在一次購買後還會每年持續付費?


徐耀明:事實上,國內電視臺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並非引進單純的節目模式,而是包括了節目的文字腳本、分鏡頭劇本、節目寶典等內容的節目劇本。除節目劇本外,還有可能涉及配套的技術服務、商標的許可,如《中國好聲音》中使用的手持麥克風的商標。這些已經遠遠超越了節目模式的範疇。


記者:如果模仿節目模式本身不會構成侵權,這對模仿者而言是喜訊,但對原節目權利人而言,就不是了。這似乎不符合大眾對「公平」的理解。對此,你怎麼看?原創內容或創意該如何受到保護?有沒有相關的成功案例介紹一下?

徐耀明:其實只要大眾區分了節目模式和節目劇本,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節目模式不受保護,但是節目文字腳本、舞美設計、音樂等構成作品的就可以受法律保護。具體而言,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權利人可以綜合使用著作權法、專利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多個領域來保護電視節目中的各種元素。

首先,節目中舞美設計、主持人的臺詞、音樂等內容具有獨創性表達時,可以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其次,節目中所使用的道具等產品的形狀、構造涉及新的技術方案或形狀、圖案的新設計,可以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予以保護。此外,與知名節目名稱和裝潢等構成相同或近似的,也會存在「搭便車」的嫌疑,還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綜合運用這些保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原創節目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不過,在實踐中,很少有模仿者會把節目中的臺詞、化妝、服裝、音樂等直接拿來使用,而是選擇性替換,這就是大家很少聽說電視節目權利人選擇訴訟維權的原因,更談不上成功案例。 


記者:KOEN傳媒公司董事長、獨立製作公司協會會長安仁培在接受韓國媒體採訪中表示,「二、三十年前我們也抄襲過日本電視節目,但後來不再抄襲,一是因為我們的製作水平得到提高,更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觀眾的指責和批評。中國也要形成這種氛圍。」從模仿到創新,是否是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徐耀明:商業電視節目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借鑑優秀的製作模式和理念,無可厚非,是市場發展的捷徑。從法律角度來說,節目模式的模仿是競爭自由和經營自由的體現,是市場競爭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結果。但如果一味模仿,會造成節目內容的嚴重同質化,觀眾的審美疲勞。當前,國內部分電視節目從借鑑走向原創,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如湖南衛視《聲臨其境》、浙江衛視《演員的誕生》。


原文載於《中國青年》2018年第7期專題


相關焦點

  • 學習中的拿來主義不可取
    個人能力提升學習中的拿來主義不可取494848; --tt-darkmode-color: 494848; --tt-darkmode-color: 494848
  • 日本的「混血」文化與「拿來主義」
    日本從何時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一般人可能會想到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實際上,在遣唐使之前,還有遣隋使。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從公元600年開始,日本先後向隋朝派出四批使者,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從公元630年開始,日本向中國派遣多批使者,史稱遣唐使。
  • 國歌:抄襲還是借鑑,這是個問題
    導語:近日,英國 BBC Magazine一篇文章稱很多國家的國歌涉嫌抄襲。國歌的歌詞雖然充滿意識形態,但就旋律來說,並不講究原創,常常秉持「拿來主義」。到底有多利於傳唱?跟《兩隻老虎》是同一個調。 《國民革命歌》第一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唱比讀好聽。
  • 火少舞蹈動作被質疑抄襲,張顏齊新歌否認抄襲,到底誰對誰錯?
    就連臨解散前參加的綜藝節目,在節目中的舞蹈動作也被質疑抄襲。 這不是火箭少女101第一次質疑進行抄襲,成團到現在,不管是商務拍攝還是專輯的封面照,也是多次被質疑進行抄襲,但火箭少女101的運營方,卻極少出來進行相應的解釋。
  • 明日方舟拉普蘭德文案抄襲是怎麼回事?鷹角到底是抄襲還是在致敬
    在明日方舟遊戲中辛勤作戰的博士們又聊到一起了,而這次是因為鷹角文案疑似抄襲,拉普蘭德檔案資料一部分與「彩虹六號:圍攻」特工porter高度相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跟小編去看看。主要就是明日方舟遊戲中5星近衛幹員拉普蘭德,也就是玩家們口中的拉狗子的部分檔案資料與「彩虹六號:圍攻」特工porter非常相似,因此不少玩家開始在網上評論說鷹角文案抄襲育碧。那麼鷹角文案到底是抄襲,還是致敬,下面先看看小編放的2張圖。
  • 盤點那些中文唱火了的歌,確是拿來主義!
    盤點那些中文唱火了的歌,確是拿來主義第一首:《9277》最近很火的一首歌曲,原作是有還有很多,有的歌曲有了改編權,就不要抄襲,這點我首先明確一下,而是叫翻唱,但是翻唱啊,真的好嗎?還記得一個中島美雪,養活半個香港歌壇嘛!
  • 楊康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以及社會背景之下,魯迅先生用他的如椽巨筆寫下了這樣一篇主張凡事都要「拿來」的文章,請同學們將書本打開,翻到《拿來主義》這一課,根據大屏幕上的提示,完成正音並進行自主閱讀。(讀罷) 師:大家已經讀得差不多了,現在我想請同學發言,你能不能找出本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 評《詞典》收錄字母詞:"拿來主義"還是不要為好
    對於字典編纂人的這些看法,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所謂的「寬容心態」到底應該寬容到什麼程度?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站高一點,眼界稍微往上看一些。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我們無法想像沒有語言的生活是怎樣的。我們不否認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不斷發展的特點,但是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差異性一樣,各民族的語言也有不同。
  • 被撤稿論文到底是「大量抄襲」,還是「未註明出處」?
    論文抄襲和未註明引用出處,性質大不一樣。按照這份期刊在網站發布的聲明,雜誌編輯部認為,涉事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一本科生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還沒有註明出處。且由於證據比較充足,即便涉事作者不同意撤稿,他們依然決定對該論文做撤稿處理。而按校方通報的調查結論,問題主要是「未註明引用出處」。
  • 曾經被暴雪告侵權賠了300萬的4399抄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抄襲」這個詞啊,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很敏感的字眼,遊戲影視藝術作品但凡跟利益扯上關係的,總會有那麼一批見錢眼開無底線的工作室或者個人直接抄襲還振振有詞。雖然「抄襲」和「借鑑」的界限很模糊,但是有些無良工作室是直接將抄襲發揮到了極致,毫不尊重別人的原創成果。這類遊戲,我們稱之為「換皮遊戲」。
  • 家長粗暴教育孩子的學習,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兒童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身為父母可以關注孩子的習性,重視孩子的教育是可取的,但必須按照教育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否則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父母粗魯地教育孩子學習,這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家庭暴力。
  • 被撤稿論文到底是「大量抄襲」,還是「未註明出處」?|新京報快評
    論文抄襲和未註明引用出處,性質大不一樣。▲涉事論文截圖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文 | 熊丙奇前不久,江蘇大學教授戴美鳳團隊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並因此被國外學術期刊撤稿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這也被視作開了國內教授涉嫌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的「先河」。
  • 胡紅梅抄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胡紅梅到底抄襲了什麼? 胡紅梅 2015 年出版的《兒童閱讀的導讀胡紅梅 2015 年出版的《兒童閱讀的導讀智慧——學習單設計實例》整本書抄襲臺灣林玫伶 2008 年出版的《假如要有學習單》一書,而且抄襲的沒有一點技術含量
  • SM女團撞臉Lisa,出道預告疑抄英雄聯盟,素材庫搞拿來主義?
    #據說KDA女團阿里卡的鬼怪口罩還是團隊專門研究過韓國元素後做出的。而aespa的mv裡集中出現這些場景難免有些突兀且「過分巧合」。不僅咱們覺著眼熟,作者也覺得,沒想到那連上了好幾天熱搜讓人摸不清風格的概念照竟然是「拿來主義」……再看看收藏夾裡的其他圖片,#目前帳號已經轉為非公開不過SM是第一次這樣做麼?
  • 《原神》「致敬」數不勝數 這到底算借鑑還是抄襲?
    無論是玩家視角還是動作模型,怪物設定還是物理引擎,《原神》和《塞爾達傳說》都出現了大量的雷同,這不禁讓玩家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詞——抄襲。但是在遊戲圈,玩法抄襲是幾乎無法界定的,比如FPS遊戲中的CS和使命召喚、戰地等遊戲,大批的吃雞遊戲,還有今年上半年爆紅的戰棋模式,玩法上的相似無法界定「抄襲」,每一個「借鑑」的遊戲廠商都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或者獨立設定,起碼看上去不會那麼雷同。
  • Zara又敗訴了 愛抄襲的品牌你可喜歡?
    Zara「拿來主義」的做法在業界飽受詬病,屢陷抄襲風波卻又屢教不改,這樣的品牌消費者還喜歡嗎?據悉,Zara與Rains的設計侵權案始於一件防水外套輪廓的外觀設計。早在2015年,義大利時尚集團OTB(Only The Brave)集團起訴Zara抄襲該集團旗下品牌Diesel和Marni的牛仔褲和涼鞋兩件單品。儘管Zara方面堅稱牛仔褲產品缺乏原創、涼鞋產品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但最終法院宣布Zara侵權成立,要求立即召回侵權產品、停止銷售,並為每件產品支付235美元的賠償金。此外,Zara曾多次被爆抄襲奢侈時尚品牌和藝術家作品元素。
  • 民謠歌手花粥被指抄襲,她到底是原創音樂人還是歌詞搬運工
    但總體來說,大家對花粥的評價還是比較肯定的,都覺得她真實。有人給了她這樣的評價:如果你聽她的歌,可以不必假正經,也不必深情,不需要醞釀眼淚和故事。然而今天的一條新聞,打破了大眾對她真實的認知,因為她被網友扒出了抄襲,這讓很多人發出了這樣的質疑:她到底是原創音樂人還是歌詞搬運工?
  • 編劇抄襲風波頻出,怎麼界定抄襲還是「碰瓷兒」?
    無獨有偶,今年上映並引發廣泛討論度的電影《妖貓傳》《西虹市首富》,以及去年的大熱網劇《白夜追兇》、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等,都曾陷入「抄襲」風波而引發大眾關注。但這些事件大多虎頭蛇尾,佔得一時熱搜熱議,最終是「抄襲」還是「碰瓷」,卻不會廣為外界所知。
  • 泛化與玄化的標本——評新教材對《拿來主義》的解讀
    《拿來主義》一文,先是回答了「為什麼」應該採取「拿來主義」方針的問題,再回答了「怎麼拿來」的問題,最後總括前文,合「為什麼」與「怎麼辦」而進一步申述「拿來主義」的實際意義。這樣來看全文的主題宗旨、層次脈絡,洞若觀火:        全文10段。        1-6段為一層,集中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 10w+的文章是洗稿還是抄襲
    自媒體時代來臨,面對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抄襲,但是前不久對於自媒體又有一個好東西出現,那就是「洗稿神器」,洗稿神器這個團隊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寫作難創造10w+文章而來。當然洗稿神器帶來的緊急效益也是極為可觀的,每個月收入人民幣大概有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