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抄襲還是借鑑,這是個問題

2020-12-22 網易新聞

導語:近日,英國 BBC Magazine一篇文章稱很多國家的國歌涉嫌抄襲。國歌的歌詞雖然充滿意識形態,但就旋律來說,並不講究原創,常常秉持「拿來主義」。

國歌起源於16世紀,第一首國歌是荷蘭人為反抗西班牙統治而作的《威廉頌》。中國第一首國歌是《鞏金甌》,由清政府頒布, 但只存在六天後就因清政府倒臺壽終正寢

在重大的政治場合、體育賽事中,奏國歌都是必備的儀式,根據國歌專家麥可•詹姆森•布裡斯託,國歌按風格大約可分為五類:歌(hymns)、進行曲(marches)、 歌曲(operatic)、 民歌(folk)、號曲(fanfares)。國歌起源於16世紀,但大規模為各國接受則要到19世紀民族主義的覺醒。最早的國歌是荷蘭的《威廉頌》,成歌於16世紀下半葉,是荷蘭人反抗西班牙統治所作。其後有18世紀英國國歌《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若女王當朝則改稱《天佑女王》,下同)。到18世紀末,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確立了國歌。到了19世紀,民族主義在全世界興起,國歌迎來了繁榮,尤其是中歐和南美地區,紛紛確立了國歌。在亞洲,19世紀末日本首開國歌之先河,以《君之代》為國歌,多數亞洲國家二戰後才確立國歌。

中國第一首國歌《鞏金甌》於1911年10月4日由清政府頒布, 但金甌還沒來得及鞏,六天後,武昌起義,清政府倒臺。民國期間,權力交接頻繁,國歌更換不斷,先後有《五旗共和歌》、《中華雄立宇宙間》、《卿雲歌》、《國民革命歌》承擔起國歌的重任,直到1937年《中華民國國歌》才正式確立。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歌,並沿用至今。

國歌常就地取材,美國國歌《星條旗》就是1814年美國律師弗朗西斯目睹英軍進攻巴爾的摩港時有感而寫,後被配上英國歌曲《致天堂的阿克那裡翁》而成

國歌常就地取材,以本國或他國的民歌為調,重新賦詞,完成從微末登上大雅之堂的華麗轉身。英國國歌《天佑吾王》、荷蘭國歌《威廉頌》、美國國歌《星條旗》莫不如是。《星條旗》取自英國歌曲《致天堂的阿那克裡翁》,該曲為英國一個男子社交俱樂部 「阿那克裡翁社團」(阿那克裡翁是希臘詩人,以飲酒詩與哀歌聞名)而作。1814年,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鬥正酣,一位叫弗朗西斯•斯考特•基詩人見戰火中美國國旗仍隨風飄揚,心有所感,遂寫下一首詩,後來這首詩被配上《致天堂的阿那克裡翁》,改名為《星條旗》,傳唱開來,1889年,《星條旗》成為美國海軍的正式用歌,1916年,威爾遜總統下令《星條旗》在軍事和其他正式場合作為國歌使用,最終於1931年通過國會提案,正式成為美國國歌。除了官方正式承認的國歌《星條旗》,美國還曾有事實上(de facto)的國歌,比如《我的國家屬於你》(My Country, 'Tis of Thee),這首歌旋律跟英國國歌《天佑吾王》一致。

中國的國歌也曾以他國已有旋律做底,1926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代國歌《國民革命歌》就取自著名的法國童謠《雅克弟兄》,後來出現的《兩隻老虎》用的也是這個調子

傳唱度有時候是確立國歌的重要因素。1926年,設在廣州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黃埔軍校校歌《國民革命歌》作為代國歌。這首歌的旋律取自法國著名童謠《雅克弟兄》,原因是該曲簡單上口,利於傳唱。到底有多利於傳唱?跟《兩隻老虎》是同一個調。 《國民革命歌》第一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唱比讀好聽。

國歌創作也盛行拿來主義,首當其衝的是英國國歌《天佑吾王》,包括德國、俄羅斯帝國、夏威夷王國、瑞士、列支敦斯登等很多國歌都曾以它為譜

國歌創作盛行拿來主義。很多國家的國歌旋律都照搬其他國家國歌的曲調。其中英國最常為人借鑑,首當其衝的是英國的國歌《天佑吾王》。《天佑吾王》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向世界傳播,曾經的大英國協國家普遍將其作為國歌使用,比如1984年以前的澳大利亞、1980年前的加拿大,時至今日,仍是紐西蘭兩首法定國歌之一。其他很多非大英帝國領土和大英國協國家的國歌也曾以它為譜,比如德國的第一支國歌、1816年至1833年間的俄羅斯帝國、1860年前的夏威夷王國、1961年前的瑞士、現在的中歐小國列支敦斯登等。

德國歷史上的兩首國歌的旋律都是從他國擷取。一戰前的第一支國歌《萬歲勝利者的桂冠》旋律照搬英國的《天佑吾王》,1922年後並沿用至今的國歌則取自奧地利帝國國歌《帝皇頌》

在國歌選擇上,德國人歷史上曾多次借用他國國歌旋律,化為己用。德國的第一支國歌《萬歲勝利者的桂冠》(Heil dir im Siegerkranz)旋律照搬英國的《天佑吾王》;1918年,德國一戰戰敗,變成共和國,四年後的1922年,確認以奧地利帝國的國歌《帝皇頌》為旋律的新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二戰結束後,兩德分治,西德獨尊此曲為國歌,東德則另起爐灶,以《從廢墟中崛起》為國歌。統一後《德意志之歌》復為德國國歌至今。

國歌並非是本國人才能創作,世界上至少有44個國家的國歌旋律出自外國人之手。日本國歌《君之代》就是在明治維新時期, 由訪日英國軍樂隊隊長約翰•威廉•芬頓譜曲,用《蓬萊山》俳句填詞而成

雖然國歌往往寓意民族情懷,但國歌並非並不一定是該國人寫的,很多國歌都是 「外賓」所作。據根據國歌專家麥可•詹姆森•布裡斯託的統計,至少有44個國家的國歌旋律出自外國人之手,頗有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意味。比如,日本國歌《君之代》,乃英國人所賜。明治維新時期, 一位訪日英國軍樂隊隊長約翰•威廉•芬頓見日本沒有國歌,遂建議日本製作國歌,日方同意了。最後由芬頓參照英國國歌《天佑吾王》,譜了一曲,日本方面則從薩摩琵琶俳句集《蓬萊山》選的一首俳句,配上曲子,即成日本國歌《君之代》。

非洲小國幾內亞比索的國歌跟中國淵源頗深,1962年葡屬幾內亞工會代表訪華,因聽到中國作曲家曉河創作的《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後,邀請其創作歌曲《獨立之歌》,在獨立後填詞改為國歌

另一個非洲的蕞爾小國幾內亞比索國歌的曲作者則是中國的作曲家曉河。1962年11月,葡屬幾內亞工會代表團來華訪問,聽到曉河的一首歌曲《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後,想請他也為他們創作幾首類似歌曲。曉河創作了一首歌《獨立之歌》,通過中國音協贈予了他們。1974年,葡屬幾內亞獨立,成為幾內亞比索後,將該曲重新填詞後定為國歌。1975年,維德角共和國從幾內亞比索獨立,也將該曲為國歌,直到1996年。

一國的國歌也能成為其他國家人民的戰歌。美國愛國歌曲《我的國家屬於你》衍生自英國國歌,此外在英國殖民時期,《天佑美國》、《天佑喬治•華盛頓》、《天佑十三州》等諸多變種都是根據《天佑吾王》改編

有時候,一國的國歌也能成為其他國家人民的戰歌。美國尚是英國殖民地時,《天佑吾王》就在北美流行。著名的《我的國家屬於你》便是其一,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也提到了這首歌。此外,殖民地時期,根據《天佑吾王》改編的歌曲也有不少,《天佑美國》、《天佑喬治•華盛頓》、《天佑十三州》,不一而足。

法國國歌《馬賽曲》也逃不過被演繹的命運。起初這首歌是反抗普魯士的號角,沒想到,普魯士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改掉歌詞,其中一首搖身一變,成了德意志人的戰歌,成了拿破崙戰爭期間的反法名曲。波蘭國歌《波蘭沒有滅亡》的曲調被斯拉夫人借用,成為「泛斯拉夫運動」的主題歌,後來一度是南斯拉夫的國歌,解體後由塞蒙繼續使用。

對於國歌抄襲的職責也不曾中斷。南非國歌《天佑非洲》就常被詬病抄襲威爾斯作曲家約瑟夫•帕裡的作品《亞伯》

大規模的 「拿來主義」和 「模仿借用」催生了抄襲現象。根據 BBC 的一篇報導,有些國家的國歌有抄襲嫌疑。2009年,有人發現波赫國歌跟1978年的電影《動物屋》的開場音樂很像。一家報紙甚至找到了該電影作曲的家人,想讓他們起訴國歌的創作者。烏拉圭國歌中有一段跟義大利作曲家葛塔洛•多尼採蒂的歌劇《盧克雷齊亞•波吉亞》 一模一樣。阿根廷的國歌開頭也被控抄襲,和義大利作曲家穆齊奧•克萊門蒂的一部作品相似。南非國歌《天佑非洲》國歌也時常被詬病他的樂曲抄襲威爾斯作曲家約瑟夫•帕裡的《亞伯》(Aberystwyth)一曲,雖然這一指控看上去非常牽強。

相關焦點

  • 遊戲相似,是借鑑?還是抄襲?
    暫且不管網易的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在現在的遊戲市場,遊戲玩法類似早已見怪不怪,而真正的抄襲問題也是遊戲界的頑疾。不管是網易還是騰訊,多多少少都會被玩家扣上抄襲的帽子,而小廠商就更不用說了。那麼遊戲怎樣才算是抄襲呢?難道玩法類似或者一樣就算是抄襲嗎?又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呢?
  • 抄襲還是借鑑,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錢
    最近,幾乎整個網絡社交圈都充斥著「抄襲」二字,譬如自媒體內容圈子的「差評」事件,因為騰訊的融資與洗稿的指責,徹底將「抄襲」與「原創」之間的矛盾激化了。但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基本上框架照搬,內容變一下,就不算抄襲,叫借鑑和升華,這一種說法,在影視圈中更為常見。
  • 你是在借鑑還是抄襲呢?
    「借鑑」就是這樣,低手的使用效果叫做「抄襲」,高手的使用效果叫做「設計靈感」,中間橫跨的距離是「設計能力」。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所處在哪個段位吧。1、勉強忽悠老百姓的低級思路大家剛剛開始「借鑑」的時候,一上來,難免為了圖省事,直接把別人的創意拿來,這種「借鑑」,我們可以把它直接叫做「抄襲」。在這一階段,由於大家學設計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還會受到創作表達能力的雙重瓶頸限制,產生類似以下效果。
  • 《原神》「致敬」數不勝數 這到底算借鑑還是抄襲?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遊戲嗎?沒錯! 這款因「製作精良玩法爽快,有沙盒特性」而早就引起玩家們的矚目的遊戲就是——《原神project》!由國內開發商米哈遊製作發行的原神是一部開放世界的冒險遊戲,玩家將在遊戲中扮演一位名為「旅行者」的神秘角色,在旅行中逐步揭發「原神」的真相。
  • 「抄襲」、「借鑑」還是「臨摹」,如何制止美術作品的抄襲現象
    至於他何時接觸到克裡斯蒂安·希爾文的作品,以及如何解釋二人風格的相似等問題,葉永青表示暫不回應。抄襲爆出後,曾經手他作品的拍賣行被列為質詢對象。至於如何處理這件事,比利時媒體RTBF採訪了佳士得拍賣行的相關人員,對方表示,「我們賣過葉永青的作品,但銷售主要發生在香港、倫敦……而且是在很久以前。」
  • 設計中的「抄襲」與「借鑑」
    作為一名設計師,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的設計,在學設計之初甚至在工作中,我們總會聽到老師或者領導的尊尊教導「你要去借鑑去學習別人的作品,多去看去臨摹」然後我們的設計稿就會這樣想必大家在看到第一眼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這是赤裸裸的抄襲,而且抄襲的明目張胆
  • 如何區分文藝作品中的抄襲與借鑑?
    法律的敘述有些晦澀,《歐洲時報》曾舉過這麼一個例子:如果瓊瑤寫了「太陽冉冉升起」,於正照抄這句話就屬於抄襲;但如果於正用「太陽從天邊慢慢升起來了」,這就不算抄襲了。這樣設計法律,是為了不讓版權意識影響人們的創作自由,避免出現「一個作家寫了太陽之後,所有的作家都為了規避抄襲而不敢再寫太陽」的情況。
  • 汽車抄襲等於借鑑?
    關於汽車的設計抄襲、模仿、山寨等等的說法,我一直想寫個舉例說明的文章,但發現雖然案例眾多,卻無從下手。因為設計這東西,若不是真正的設計內行討論,其實是很難講得清楚的。這幾天有個例子我覺得非常好,終於可以讓我用不多的篇幅,把抄襲、模仿這事做一次比較透徹的說明。
  • 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的界定
    這是一次關於抄襲的即興課堂開場白。  上課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從小學到現在,誰從來沒有抄過別人的作業?請舉手。同學們面面相覷,居然沒有一個人舉手。我笑了笑說,謝謝大家的坦誠,我也抄過。  第二個問題,從小到大,誰從來沒有偷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大家互相看看,有五六個同學慢慢地把手舉了起來。
  • 賈玲應該懂:借鑑、模仿和抄襲,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5月4日,百家號發布資訊《賈玲抄襲事件持續發酵,過往言論被扒!稱抄襲僅佔1分鐘無傷大雅》。該資訊稱,有網友曝出賈玲之前的小品涉及抄襲的消息,震驚一眾網友。看到此資訊,我們吃驚:賈玲翻車了嗎?我不信!除非有確鑿證據!
  • 追劇說法|《扶搖》:如何判定一部劇是「借鑑」還是「抄襲」
    沒錯,這就是個普法小欄目,不針對劇集質量好壞。歡迎法律界人士投稿whb@thepaper.cn玄幻題材電視劇左遷之後,由阮經天、楊冪分別出演男女主角的《扶搖》終於打破了電視屏幕上千篇一律的高樓玻璃牆,但也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點開一看腦海中能閃過《花千骨》、《青雲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擇天記》等等知名「大IP」改編的古風電視劇。
  • 關於設計的抄襲與借鑑
    雖然時間不多,我也不想完全照搬,不過改造時間還是有的。我這裡只舉其中一例。下圖是他們家的原圖不可否認,這張圖還算是有點想法在裡面的,但是設計上不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少。我在這張圖上做了相應的改造。下圖是我改造後的圖
  • 周杰倫新歌《Mojito》涉嫌抄襲?網友:我認為這是借鑑不是抄襲
    虎撲6月12日訊 6月12日,周杰倫新歌《Mojito》發布,但由於歌曲的前奏和《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久石讓寫的插曲十分相似,很多網友都認為這首歌的前奏涉嫌抄襲。虎撲一名網友在網站發帖稱,經過他的分析,《Mojito》前奏不抄襲但借鑑。
  • 「抄襲」的藝術——如何定義「藝術創作」中的「抄襲」和「借鑑」
    LT同學與原作的對比圖來源於知乎網友廣大知乎網友在此次事態發酵的過程中,可謂是發揮了各自神通廣大的「大家來找碴」功力找到了LT同學作品集中「涉嫌抄襲」的多數對比圖。但是,就算是這樣,也還是有人站出來為LT同學感到憤憤不平,覺得她不是「抄襲」而是「借鑑」。那麼,到底該怎麼定義「藝術創作」中的「抄襲」和「借鑑」呢?
  • 詩歌翻譯中抄襲與借鑑的邊界在哪?
    韋白將自己受爭議的行為界定為:「重譯」過程中對其他譯本的「借鑑」,並指出「借鑑到何種程度是借鑑,到何種程度是抄襲,都是極難定義之事」。自然,對一部優秀作品的多次翻譯很正常,對迴旋餘地不大的外文作品,出現雷同翻譯,似乎也不奇怪。但是,中國文字千變萬化,一首組詩,9個頁面,只有11處不同,說這是「借鑑」恐怕難以令人信服,定義這屬於借鑑還是抄襲,也並非「極難」。
  • 人紅是非多,賈玲作品「抄襲」,抄襲還是借鑑聽聽賈玲怎麼說?
    看看《歡樂喜劇人》就知道了,幾乎是集合了娛樂圈裡搞喜劇的明星大腕,有團隊、有實力、有經驗,每周一個作品的比賽制度把大家緊張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壓力大到禿頂,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就為了排練節目,每一個優秀喜劇作品的背後,都是無數個日夜挑燈夜戰,絞盡腦汁,還不見得會被觀眾認可。
  • 借鑑還是抄襲?國產廠商們請有些理論自信
    上個周末,小米預熱的「動態萌拍(Mimoji)」功能,在網上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公關風波。「自動生成」,確實不涉及抄襲蘋果。但是吧,這個人物的設計風格,你要說完全沒借鑑,好像也不妥。差不多的比例,差不多的元素設計,能用捏臉捏出(嚴格意義上,這是「拼臉」,和遊戲上那種能調數值的捏臉不同)完全一樣的形象,這本身就證明了二者風格之接近。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到底什麼是界定抄襲的標準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分析分析抄襲這兩個字背後的淵源吧。讓大家失望的是,目前抄襲和借鑑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劃分。tfboys封面組合圖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融梗」這個詞吧,指網絡文學創作過程中匯集各方創意,在作品人物設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為。
  • 抄襲和借鑑區別到底在哪,原創者必須要注意這幾點
    抄襲和借鑑的相似之處就是在一定程度改變其形式,那麼這個一定程度是個什麼程度到底是什麼程度呢先看看下面幾個例子海賊王和星遊記星遊記就是因為當年被網友吐槽抄襲而被迫停更,直到現在才得到網友們的支持,而且星遊記也已經開始動工製作了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關注我們 前些日子又傳出有在校大學生拿別人的作品去參賽獲獎的消息,如果對這方面有關注的,應該也知道這種事絕不只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頻頻發生,包括學術作品都有人抄襲並且試圖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