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遊戲在最近過得可不輕鬆,剛剛推出的比吃雞還火的《第五人格》因其玩法與《黎明殺機》相似被眾多玩家指責抄襲,而與騰訊合作的PUBG公司則起訴網易兩款「吃雞」遊戲侵權。
此後網易立刻回應,《黎明殺機》開發商的製作人將擔任《第五人格》玩法顧問,且《荒野行動》《終結者2:審判日》均屬自主研發。暫且不管網易的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在現在的遊戲市場,遊戲玩法類似早已見怪不怪,而真正的抄襲問題也是遊戲界的頑疾。不管是網易還是騰訊,多多少少都會被玩家扣上抄襲的帽子,而小廠商就更不用說了。
那麼遊戲怎樣才算是抄襲呢?難道玩法類似或者一樣就算是抄襲嗎?又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呢?
有人說《英雄聯盟》抄襲《Dota》,也有人說《Dota》借鑑了《澄海3C》,MOBA類型的遊戲實在太多了,也沒人能夠證明自己是首創的,並且也沒有任何法律判定MOBA遊戲的玩法屬於某個人或者公司。
拿現在比《絕地求生》更火的《堡壘之夜》來說,《堡壘之夜》明顯是因為「大逃殺」玩法火了之後才加入該模式的,在此之前,這兩款遊戲本身就屬於不同類型的遊戲,因此,跟風借鑑的問題是一定存在的。其實「借鑑」是全世界遊戲市場無法避免的難題。你可以有遊戲商標權、遊戲角色形象等等版權,但唯獨遊戲玩法,不受任何法律保護。
因為不受保護,自然也縱容了不少公司的抄襲行為,但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促進了遊戲的繁榮發展,哪怕遊戲玩法類似,但在某些公司的微創新下,自然也有了差異化。千古文章一大抄,遊戲也是如此,只要不抄的一模一樣且危及到他人的核心利益,也沒多少人管你,頂多發個文說兩句,指責一下也就完了。
市面上的遊戲你是很難找到純原創遊戲的影子的,比如《紀念碑谷》就有參考《無限迴廊》的嫌疑,但是至少《紀念碑谷》有自己的東西,畫面更好,體驗更人性化。甚至,當一款遊戲被借鑑得太多了的時候,這些遊戲就慢慢形成了一個種類,此後又演變成一種新的遊戲類型,比如COC。到那時,就沒人說你抄襲了,只會說你做了一款XX類型的遊戲,要知道,RPG這個遊戲類型最早可是有版權。
玩法相似的問題真的很難避免,所有格鬥遊戲都有《街霸2》的影子,而《街霸2》遊戲本身就被指責抄襲,而競速遊戲又離不開《馬裡奧賽車》,同樣的MMORPG也離不開《魔獸世界》。
遊戲不是單一文學、不是單一音樂,遊戲是多方面藝術的結合體,正是因為其構成元素的多樣性,也導致了根本不可能做出一款任何元素都與其他遊戲不相關的遊戲。如今的大環境就決定了用法律去判定一款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借鑑」與微創新就能獲得高回報,也讓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加入這一行列。
要解決「借鑑」或者「抄襲」問題,只能依靠廠商的自覺以及玩家的態度。好在當前一款遊戲的口碑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廠商的無腦抄襲。最重要的還是玩家的態度,如果你明知它是抄襲,一邊罵還一邊玩,那麼你就是在給這些抄襲的遊戲創造生存空間。遊戲玩法在沒有法律保護的情況下,抄就抄了,這也沒有辦法,只是希望廠商們能多抄出一點新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