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戲行業的抄襲與借鑑現象,我是這麼認為的

2020-12-11 手遊刺蝟

借鑑還是抄襲,這是創作行業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

而這個話題隨著網易《第五人格》的爆紅,又再次被玩家們翻上了臺面。

今天刺蝟君就「遊戲的抄襲與借鑑」說說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大家理性討論,不喜勿噴。

由於相關標準無法通過詳細的界限分清楚,因此即便是出臺法律依舊能夠利用文字的漏洞鑽空子,既然如此,到底什麼才是借鑑,什麼又才是抄襲呢?

個人認為,抄襲和借鑑的區別在於是否在參考對象的基礎上做出了「積極」的創新。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TCG(集換式卡牌遊戲)界的三個時代產物——萬智牌、遊戲王、爐石傳說。萬智牌的玩家們都說遊戲王是在萬智牌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但遊戲王並非原原本本把萬智牌的優點撿來就用,而是另闢蹊徑地把玩法越挖越大,規則也越加複雜。

而爐石傳說雖然同樣吸收了上面二者的諸多優點,但卻從來沒有被這兩款傳統TCG束縛住,開創了純電子TCG卡牌對戰的先河,許多看似普通的流程都是只有在電子遊戲這一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也就是說,萬智牌開創了TCG玩法,是鼻祖,而之後的《遊戲王》和《爐石傳說》又在此類玩法中進行了自我創新,從而引領了新的時代潮流。

再舉一個例子:

LOL和DOTA2之間的爭議,Dotaer說LOL是抄襲他們的推塔對戰玩法,loler說Dota只是個老舊的遊戲模式,LOL更符合當下的時代訴求。

故而兩家陣營誰也不服誰,一天到晚的在網上掐架。

其實LOL是由DOTA的主創人員之一羊刀打造,可以說從一出生就打上了DOTA的印記,當年LOL的經典廣告詞就是「傳承DOTA經典,DOTA原班人馬打造!」

這在當時就是明目張胆的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借鑑」DOTA的遊戲,你來不來玩?

後來的結局Dota在精英路線越走越遠,而LOL卻憑藉著簡化操作、輕鬆上手的差異化定位,成為了當今最火的網遊,成了最成功的「借鑑」遊戲!

而且在剛開始英雄聯盟自稱為類DOTA遊戲,但隨後拳頭遊戲開始將遊戲定義為MOBA遊戲,隨後MOBA遊戲的叫法開始更加流行。

《王者榮耀》便是類moba遊戲最火爆的衍生品,但是天美在遊戲機制的改革上屬於小打小鬧那種,所以到現在還活在LOL的光環之下。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模仿是對遊戲最好的傳承,前提是後者的遊戲品質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用心之作。

而像那些既借鑑了玩法又毫無差異化亮點的1:1模仿遊戲,比如《阿拉德之怒》模仿《地下城與勇士》,什麼《旅行熊貓》、《槍火戰神》之類的,如果遇到這些歪瓜裂棗,不要猶豫,直接開噴即可。

相關焦點

  • 周杰倫新歌《Mojito》涉嫌抄襲?網友:我認為這是借鑑不是抄襲
    虎撲6月12日訊 6月12日,周杰倫新歌《Mojito》發布,但由於歌曲的前奏和《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久石讓寫的插曲十分相似,很多網友都認為這首歌的前奏涉嫌抄襲。虎撲一名網友在網站發帖稱,經過他的分析,《Mojito》前奏不抄襲但借鑑。
  • 「抄襲」、「借鑑」還是「臨摹」,如何制止美術作品的抄襲現象
    克裡斯蒂安·西爾萬表示,自己並不打算走法律程序,來中國打官司在他看來「很麻煩」,「我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原則。」克裡斯蒂安·西爾萬說道。對於藝術作品「借鑑」與「抄襲」之間該做何種區分?西爾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是由靈魂生發而出的,也有許多藝術家會受到同行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受影響」的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 和平精英創意被藍洞抄襲,老馬都笑了,整個遊戲都是借鑑藍洞
    現在隨著手遊發展,玩家們熟悉了用手機玩遊戲,而很多手遊都是複製端遊才出現的,如果有版權的情況下還正常,但是現在各種抄襲和借鑑端遊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和平精英創意被藍洞抄襲,老馬都笑了,整個遊戲都是借鑑藍洞。
  • 遊戲相似,是借鑑?還是抄襲?
    暫且不管網易的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在現在的遊戲市場,遊戲玩法類似早已見怪不怪,而真正的抄襲問題也是遊戲界的頑疾。不管是網易還是騰訊,多多少少都會被玩家扣上抄襲的帽子,而小廠商就更不用說了。那麼遊戲怎樣才算是抄襲呢?難道玩法類似或者一樣就算是抄襲嗎?又如何判斷一款遊戲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呢?
  • 汽車抄襲等於借鑑?
    關於汽車的設計抄襲、模仿、山寨等等的說法,我一直想寫個舉例說明的文章,但發現雖然案例眾多,卻無從下手。因為設計這東西,若不是真正的設計內行討論,其實是很難講得清楚的。這幾天有個例子我覺得非常好,終於可以讓我用不多的篇幅,把抄襲、模仿這事做一次比較透徹的說明。
  • 關於設計的抄襲與借鑑
    雖然時間不多,我也不想完全照搬,不過改造時間還是有的。我這裡只舉其中一例。下圖是他們家的原圖我在這張圖上做了相應的改造。下圖是我改造後的圖再者,我根據我設定好的顏色樣式,對這張圖片的顏色進行了轉換,讓它能符合我這個頁面的整體色調。然後,我把「洗滌建議」和「測量方法」重新對齊,並加大字號,加了三角指示,這樣指示效果就比原來好了一些。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地方,原先的尺寸說明排版很亂,我重新組合了一下,突出兩個碼號,文字大小區分明顯,閱讀效果比原圖好了不少。
  • 乾貨:對遊戲行業抄襲的法律問題的相關梳理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
    手機遊戲、網頁遊戲等新興平臺上的遊戲越來越多的陷入抄襲,或者說「高仿」的困境中。因為遊戲的周期越來越短,為了賺取「短平快」的收入,「模仿借鑑」就成了創收捷徑。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盛大遊戲甚至一次性批量發出200封維權公函,打包進行維權。
  • 手機行業「蔚然成風」的抄襲現象還能持續多久?
    抄襲現象不知從何時起,已經演變為整個手機行業的一種風氣。縱觀當今的手機市場,外觀設計高度相似的手機一款接一款地發布,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靠簡單的抄襲已經不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些國產廠商已經認識到這一點,開始尋求另外的出路,那麼這種在行業內被人嗤之以鼻的現象還能持續多久呢?
  • 《迷你世界》:借鑑源碼,這到底算不算抄襲?
    ,要不再出一個「功能方塊」吧,只要輸入指令就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功能,聽說馬上一個叫做mc的遊戲馬上要更新海底世界了,不如去借鑑一些源碼過來,反正也不算抄襲,而是借鑑,我永遠支持你(才怪呢!!!)這個遊戲就是垃圾!雖然我玩MC沒多久(四年級跌到坑裡不知所措),但都有美好的回憶。可是呢,這款垃圾遊戲我玩了不到5分鐘就卸了。為什麼?兩個字,垃圾!材質屎,方塊一毛一樣……哦對了,這是抄襲嗎?對,不是,簡直就是複製一下,再粘貼,小小修改一下就=這個垃圾遊戲!名字也差不多,「我的世界」,「迷你世界」,看著就噁心(~_~;)不說了,果斷差評,反正差到不可救藥!
  • 感謝《未定事件簿》教會了我「營銷式抄襲」
    2.關於借(chao)鑑(xi)我相信通過前面的截圖相信各位已經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遊戲的影子,我先說幾個我看出來的,看到這裡的你可能會認為我這麼說也是空口無憑沒必要,因為只要玩過其中任何一款遊戲的玩家一定可以第一時間就看出其中的借(chao)鑑(xi),而認為米哈遊沒有抄襲的玩家,也不會因為幾張截圖就改變自己的想法。
  • 一款抄襲遊戲 核心玩法抄襲《我的世界》卻只改了遊戲貼圖和UI
    說起我的世界很多家遊戲公司因為借鑑實為抄襲的模仿我的世界。但是這些抄襲我的世界的公司一個都沒有活起來,這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所以很多玩家都沒有怎麼關注。不過這麼多抄襲者也根據他們的情況不同,分為369等。
  • 遊戲圈的借鑑與抄襲如何界定?逆水寒與動森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你是否聽說過遊戲大廠抄襲別人作品的事情?對於遊戲界的抄襲,更多的廠商或者是開發者更願意說是「借鑑」,從2017年吃雞模式火了之後,整個遊戲圈都在借鑑這種玩法,幾乎每種類型的遊戲都加入了吃雞模式。然而,前不久育碧卻對阿里提起了訴訟,他們認為《Area F2》抄襲了《彩虹六號:圍攻》,緊接著事情還沒有過多久,昨天逆水寒又被網友們集體聲討,說他們的新版本抄襲了《動物森友會》。
  • 雲遊戲,蘑菇雲遊,遊戲怎麼才能構成抄襲?借鑑又是怎麼一回事?
    隨著版權化意識的愈發強化,我們發現現在對於抄襲之一塊的話題變得越來越多了,今天哪個電影抄襲了,那天那個音樂抄襲了。當然版權這一塊的知識我也不太了解,但是關於「遊戲是否構成抄襲」這一點還是有我自己的一己之見的。
  • 「借鑑」算不算抄襲?三戰撞臉率土,宣傳視頻淪為笑柄!
    而在這三點中,率土之濱在同行SLG中做的還算出色,反而三戰在這三點上卻毫無建樹,整個遊戲看上去的觀感就是一味的"借鑑"! 如果說同類型的競品有相似之處,可能大家都會理解,但是如果出現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場景,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而這次三戰還真就搞了這麼一出,把率土今年五月份就出品的經典畫面,完美的"移植"到了自己的宣傳視頻當中。
  • 借鑑?抄襲?《英雄聯盟》竟然靠這個白嫖了1940萬!
    你可以在某些遊戲中看到其他遊戲的影子:比如前些日子在小學生之中風靡的《迷你世界》就被訴諸法庭,理由是抄襲《我的世界》,那這倆款遊戲有哪些共同之處呢?《迷你世界》裡的很多玩法都與《我的世界》類似,甚至說得上是原版照搬。
  • 借鑑抄襲尺度引爭議 格鬥遊戲中的相似角色
    借鑑抄襲尺度引爭議 格鬥遊戲中的相似角色在「月華劍士」的遊戲背景設定中,正處於和黃飛鴻同一個年代,本名李成龍(李小龍+成龍,而這兩位也是對日本人影響很大的華人功夫大師)的李烈火不論是外形氣質還是招式都非常符合筆者心目中的黃飛鴻形象。《形意拳》這款遊戲更不用說了,遊戲背景被直接設定為清末白蓮教禍亂世間的時代,黃飛鴻作為主人公之一對抗白蓮教主。
  • 設計中的「抄襲」與「借鑑」
    作為一名設計師,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的設計,在學設計之初甚至在工作中,我們總會聽到老師或者領導的尊尊教導「你要去借鑑去學習別人的作品,多去看去臨摹」然後我們的設計稿就會這樣想必大家在看到第一眼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這是赤裸裸的抄襲,而且抄襲的明目張胆
  • 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的界定
    這是一次關於抄襲的即興課堂開場白。  上課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從小學到現在,誰從來沒有抄過別人的作業?請舉手。同學們面面相覷,居然沒有一個人舉手。我笑了笑說,謝謝大家的坦誠,我也抄過。  第二個問題,從小到大,誰從來沒有偷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大家互相看看,有五六個同學慢慢地把手舉了起來。
  • 所有射擊遊戲都是抄襲半條命?遊戲界中,到底什麼算是「抄襲」?
    抄襲是任何創意行業的死敵。這惡行不單對原作者造成傷害,更會汙染整個行業的風氣。電子遊戲有多種創意藝術集結而成,無疑是個創意主導的產物,故然也容不下抄襲。但在我們唾罵剽竊者之前,我們首先要面對一個問題:如何定義一款遊戲為拾人涕唾之作。
  • 借鑑還是抄襲?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綜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質疑抄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市場環境的壓力使得平臺原創製作困難重重,綜藝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界定不明,區分認定界限模糊等又使得亂象行為難 以得到有效規制。文|陳琳靜《科技·知產財經》雜誌、知產財經全媒體5月17日,最新一期《極限挑戰》播出後引發熱議,其被指出節目人物設置和遊戲環節與韓國綜藝《新西遊記第四季》高度相似,《極限挑戰》被質疑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