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的界定

2020-12-11 光明網

  這是一次關於抄襲的即興課堂開場白。

  上課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從小學到現在,誰從來沒有抄過別人的作業?請舉手。同學們面面相覷,居然沒有一個人舉手。我笑了笑說,謝謝大家的坦誠,我也抄過。

  第二個問題,從小到大,誰從來沒有偷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大家互相看看,有五六個同學慢慢地把手舉了起來。我問一個沒有舉手的男同學,你偷過什麼?他回答:小時候有一次在外面玩得口渴了,偷了別人地裡種的兩個西紅柿。我說我也偷過西紅柿,還鑽過瓜田。

  偷竊就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悄悄據為己有,從這個角度來看,抄襲當然也屬偷竊之列。人人都抄襲的「基因」,因為人人都有「自私的基因」,但自私在這裡不具備道德上的貶義,正如英國演化理論學者理察·道金斯膾炙人口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所告訴我們的那樣。因此,今天我們回頭看看小時候抄作業偷西紅柿或者西瓜的自己時大都莞爾一笑。教育和閱歷讓我們逐漸有了規則意識和廉恥心,特別是成人之後,抄襲、剽竊和偷盜便開始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所排斥,並視情節輕重納入到法律的考量範疇。

  曾經有一句頗為流行的網絡語:無所謂忠誠,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由於自私的天性,抄襲和偷盜的基因或許會不同程度地伴隨我們一生,在某些特殊條件的刺激或誘導下可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顯現出來,它是文明社會之中個體的人自我約束和外在制約失效的結果。我們會寬容地看待一個孩子的抄襲和偷盜行為,是因為它更多地是源自本能,是人類成長中的必然階段,此時需要的是及時糾正和教育。而如果這種行為被放任——不論是自我放任還是環境縱容,那就是對他者利益和社會秩序的惡意侵犯,是任何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都不能坐視的。

  那麼,抄襲需要道歉嗎?不一定。

  一個孩子的抄襲行為,其實是一個學習適應社會規則和不斷試探社會容忍底線的過程,主觀上有故意,但未必有多少惡意,所以為了培養其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要讓他學會道歉。道歉的意義與其說是懲戒和警示,不如說是教育和引導。但對於一個已經深諳社會秩序和利益關係的成年人來說,不需要道歉,因為這種對他者利益和社會秩序的惡意侵犯用道歉來彌補顯得極其虛偽。他預知了抄襲的厲害關係,道歉的代價與其主觀上惡意和厲害預判相比微不足道。特別是對那些抄襲成癮(比如長達30年)的人來說,無論看上去聽上去多麼真誠的道歉,其實都是對大眾智商及善意赤裸裸的嘲弄。對一位用抄襲行為幾乎伴隨了其藝術成長的藝術家來說,已然成為寄生蟲般的存在,怎麼可能僅僅出於對道德和秩序的敬畏而真正放棄賴以生存的宿主,當然也就不可能真誠地向宿主或第三方道歉。

  至於某些試圖玩弄抄襲、借鑑、挪用和模仿幾個概念的語言遊戲來含混其詞,試圖為抄襲者開脫的人來說,不論是真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還是別有用心,其實都把問題複雜化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遠不如聽上去那麼令人困惑。我向同學們展示了幾張圖片來簡要說明。

  首先是杜尚的《帶鬍鬚的蒙娜麗莎》。杜尚在達·文西的這件巨製的複製品上調皮地畫上了兩撇小鬍子,兩者圖式高度相似卻沒有指責杜尚抄襲了達文西。杜尚「挪用」了蒙娜麗莎這個經典符號,為其注入了新的藝術觀念,其主旨早已不是原作本身對於那個端莊而神秘的女子的再現。類似的還有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裡希特和日本當代藝術家森村泰昌等等。而羅中立成名作《父親》中的老人形象源自作者對大巴山一位守糞老農的摹寫,不是對某個經典符號或大眾圖式的「挪用」。理解《父親》的要點之一是它在技法上「借鑑」了美國照相寫實主義繪畫。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則稍微複雜一點,技術上「借鑑」了英國攝影師雷蘭德,主題和意境上則「借鑑」和「模仿」了中國古人特別是宋元畫家的旨趣,而在內容上又「挪用」了文人山水的很多元素。這一點與明清乃至之後的畫家常常在作品上題寫「仿某某筆意」、「摹某某畫意」如出一轍。說到模仿,如同照葫蘆畫瓢(當然,畫家們臨仿某某古人之語大都是謙詞),模仿秀是也,如陳漢典、費玉清的表演。模仿是力圖惟妙惟肖地複製和再現特定對象,是將自己隱藏在模仿對象背後,而無意將被模仿對象據為自己的創造,如果模仿行為有了一定的自我創造,那就成了改編,需要納入到「挪用」或「借鑑」的範疇中去了。

  (作者為藝術評論家邢千裡)

[ 責編:龐聰 ]

相關焦點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到底什麼是界定抄襲的標準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你分析分析抄襲這兩個字背後的淵源吧。讓大家失望的是,目前抄襲和借鑑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劃分。儘管融梗借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可很少人說融梗是抄襲。很多時候抄襲、借鑑、融梗都是混在一起的根本分不清誰是誰非。一件作品你說它是借鑑,融梗,他說這作品是抄襲,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網絡抄襲事件的判定是很麻煩的,很多人都聽說過調色盤,調色盤常用於文學作品的判定。
  • 寫小說如何區別致敬、借鑑、模仿、抄襲?
    我們先默認一下,大家都不會故意抄襲,只是擔心自己把握不好這幾個詞的分寸而犯錯,所以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這裡面的門道。其實作為作者,你自己有沒有去抄襲心裡都是有數的,但當你想要致敬某個經典,會不會寫得不好變成了模仿?你想模仿某個文風,會不會無意之間變成了抄襲?這是作者們要避免踩的坑。
  • 賈玲應該懂:借鑑、模仿和抄襲,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該資訊還稱,5月4日凌晨,又有網友扒出她之前談及抄襲時的言論,言語中的理直氣壯令人咋舌。該資訊介紹:網友扒出賈玲2014年的作品《小哥哥》抄襲裡韓國喜劇綜藝《尋笑人》裡的作品,2015年賈玲和瞿穎的小品《喜樂街》中也被扒抄襲韓國喜劇綜藝作品裡的段子。其《歡樂喜劇人》作品參考了《尋笑人》裡的橋段。
  • 「抄襲」、「借鑑」還是「臨摹」,如何制止美術作品的抄襲現象
    如何看待藝術作品的「借鑑」與「抄襲」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次事件,引發藝術行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那麼如何看待藝術作品的借鑑和抄襲呢?事實上,關於藝術的抄襲、複製以及如何去界定等問題,一直都存在各種討論和爭議。抄襲、借鑑、挪用,這些詞語的語義之間存在一部分的共同點,卻有褒貶之分。
  • 賈玲作品多次抄襲同一韓綜,解釋模仿並不屬於抄襲
    賈玲和沈騰兩人是喜劇界中可以算得上是一哥一姐地位的人,很多觀眾在看到二人時,第一反應就是想笑,有的人只是無釐頭感覺到想笑,喜劇作品的創作是十分困難的,所以賈玲最近被爆出有許多作品是抄襲同一個韓國綜藝節目當中的,要是找人對於自己抄襲作品解釋的理由,只是自己想模仿一下這個作品,然後儘量使它中國化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這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小金今天就大概列出一些關於抄襲的參考界定標準。 根據作品形式意義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界定標準: 普通作品例:音樂作品版權 按照行業慣例,每首歌曲裡有8小節相同即可視為抄襲。如被告上法庭打官司,就要準備當時創作的母帶或相關的著作證據。
  • 劇情抄襲起點修真小說,美術直接挪用外國遊戲素材
    山寨和抄襲一直是不少國產遊戲的通病,雖然近年來玩家版權意識漸漲,山寨遊戲也稍有收斂,但還是有一些頂風作浪的「刺兒頭」,其作死程度真的是刷新三觀……最近,一款叫做《一劍斷念-像素仙俠》在網上引發了爭議,因為這款遊戲的宣傳圖中直接挪用了《八方旅人》的美術素材,遊戲的其他內容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畫家葉永青被指抄襲30年:「創造性抄襲」,算藝術嗎?
    作為近年來最火的公眾議題之一,創作抄襲至今仍舊議論紛紛。借鑑、模仿、挪用、山寨……一系列概念糾纏在一起令人難以分辨。今天人們對於抄襲的爭議,來源於對「創造性模仿」的不同看法,而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對今天部分「抄襲」是持寬容態度的。或許關於「抄襲」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當到達了新的時代和轉折點,我們該給「創造性模仿」多大的空間和多遠的邊界?
  • 遊戲圈的借鑑與抄襲如何界定?逆水寒與動森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你是否聽說過遊戲大廠抄襲別人作品的事情?對於遊戲界的抄襲,更多的廠商或者是開發者更願意說是「借鑑」,從2017年吃雞模式火了之後,整個遊戲圈都在借鑑這種玩法,幾乎每種類型的遊戲都加入了吃雞模式。然而,前不久育碧卻對阿里提起了訴訟,他們認為《Area F2》抄襲了《彩虹六號:圍攻》,緊接著事情還沒有過多久,昨天逆水寒又被網友們集體聲討,說他們的新版本抄襲了《動物森友會》。
  • 百萬粉網紅畫師被曝抄襲 網紅畫師:模仿構圖不算抄襲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微博id「沒有奧妮的一個I」的網友發文怒斥網紅畫師黃一刀抄襲。 黃一刀 黃一刀的漫畫主要以誇張的畫風和網上常見地域梗描繪了生活中的人間百態,黃一刀的漫畫內容多描繪的網絡流行的熱梗話題,每周雙更,選題都是極具話題性內容,因此火爆速度極快。
  • 賈玲被扒是抄襲慣犯?多次「借鑑」同一韓綜,自辯只是模仿引爭議
    不過最近她卻因為「抄襲」的事件,而讓她陷入了一些爭議當中。其實這件事得從2014年說起,賈玲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的時候,她的作品是《小哥哥》,這個作品在當時吸引了非常多觀眾的關注,也是備受好評。不過卻有網友質疑,這部作品是抄襲的韓國的一個節目。不僅如此,整部節目也被吐槽是抄襲,結果這件事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最終這個節目停播,而抄襲的事情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 設計中的「抄襲」與「借鑑」
    ,簡直是「色膽包天」,無論從元素,到色彩簡直是拿著吸管同時在吸呀.這樣做設計還需要什麼靈魂.原創作者是針對自己的產品經過無數個功能、用戶群體、產品特點的節節分析,無數口水在一起碰撞的結晶、無數日夜兼程、無數腦細胞的前赴後繼….最後您只用半個小時原本原樣的複製粘貼下來,改改品牌名稱.請問,咱們的靈魂何在.不是不建議大家借鑑,但是借鑑不等於抄襲,設計界「抄襲」一致在不斷的被曝光,無論影視界設計界甚至是寫作小說等等的都有這樣的問題
  • 抄襲與模仿的不同界面
    當然,「抄襲」這個詞彙也容易與我們所熟知的另外一個詞彙「模仿」糾結在一起,以至於其中界限模糊,難以在現實的操作層面加以區分,形成誤判。所以,在表明反對抄襲態度的同時,分清抄襲和模仿兩個不同的界面具有非常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抄襲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彙,而模仿則是個中性詞彙。
  • 汽車抄襲等於借鑑?
    關於汽車的設計抄襲、模仿、山寨等等的說法,我一直想寫個舉例說明的文章,但發現雖然案例眾多,卻無從下手。因為設計這東西,若不是真正的設計內行討論,其實是很難講得清楚的。這幾天有個例子我覺得非常好,終於可以讓我用不多的篇幅,把抄襲、模仿這事做一次比較透徹的說明。
  • 論文模仿算抄襲嗎?
    對於剛開始寫一篇論文的人來說,最快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模仿。看看別人怎麼寫的,自己可以進行借鑑和模仿。注意,這裡的模仿不是說抄襲,因為模仿主要指的是學習借鑑別人想法,從而結合自己的思想進行寫作,這也是在學術寫作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
  • 米哈遊《原神》PV陷入抄襲爭議,算不算模仿《塞爾達傳說》?
    遊戲畫面因為有非常多的內容都和《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高度相似而引發了諸多的討論。前有《黎明殺機》和《第五人格》玩法等問題上的爭議,後有《絕地求生》與多款「吃雞」手遊的各種糾葛。但是這些玩法上的「借鑑」行為確實是很難去界定。如果是美術素材或者是建模這類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界定是否抄襲就能顯而易見了。
  • 奢侈品牌又發生抄襲事件,最新一個是 Vivienne Westwood
    作者 | Drizzie 周惠寧 「借鑑」、「致敬」等似乎已成為奢侈品牌創意總監抄襲獨立設計師的最佳藉口。 被曝光後,Vivienne Westwood 於上周六巴黎時裝秀結束後在其Instagram主頁發布道歉聲明,並同時配上品牌2018年秋季作品和模仿設計的Rottingdean Bazaar T恤照片。
  • 編劇抄襲風波頻出,怎麼界定抄襲還是「碰瓷兒」?
    而不能真正界定「維權」和「碰瓷」差異的網友,往往成為人云亦云的傳聲筒。骨朵由此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和相關法律人員,通過他們對近期事件的態度看法,得以窺探到編劇行業的現狀。如何界定抄襲與碰瓷兒?「抄襲和學習、受影響,這兩者之間很難界定,」著名編劇武瑤告訴骨朵:「比如說關於王子復仇記的故事模板,莎士比亞寫的《哈姆萊特》被保留了下來,奉為經典。但之前肯定有相似的傳說或神話,在各個文化各個時期都有,但你說莎士比亞抄襲了嗎?」
  • 小說圈「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
    小說區「抄襲」成癮?跟風、致敬、借鑑、抄襲到底有什麼區別!大家好,這裡是圍爐,歡迎來到我的圍爐閒聊時間,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所謂讓整個小說圈不得安寧的各種「抄襲」究竟如何來界定。抄襲、借鑑、融梗、致敬究竟如何來界定呢,恐怕大家也不是太清楚,更多時候都是人云亦云吧。首先於正《宮鎖連城》抄襲實錘,因為瓊瑤勝訴了,但是很多網絡作家是沒有人力財力來起訴抄襲者的,這也就使得只能讀者自發阻止,抵制抄襲作品,而沒有法律效力,也就讓很多人渾水摸魚。
  • 真假「李子柒」,模仿與抄襲究竟有何區別?
    越南博主抄襲事件 近日,有網友曝光越南博主抄襲李子柒的視頻創意,無論是拍攝內容、鏡頭語言、敘事節奏,還是髮型、穿著、廚房擺設等,幾乎都是「複製粘貼」,甚至視頻裡也有奶奶和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