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綜藝法律風險:侵權認定取決於抄襲內容,「致敬經典」或構成侵權

2020-12-11 騰訊網

  看電視

  由於沒有著作權法的保護,綜藝節目模式的侵權與被侵權一直都是熱點話題,綜藝節目製片方應該把握的「界限」在哪裡?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侵權?

  文 | 任曉寧

  來源 |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當前電視節目中,最熱的莫過於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等現象級綜藝更是引起過全民追捧。

  但在這些綜藝節目火熱的同時,卻一直伴隨著著作權侵權糾紛。無論是綜藝節目模式,還是綜藝節目改編,或多或少都曾引發口水戰。

  綜藝節目模式由於是思想的範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綜藝節目的版權糾紛由此頻頻發生。

  那麼,作為綜藝節目,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侵權?綜藝節目模式不受著作權保護的前提下,還有引進版權的必要嗎?多位律師及綜藝行業從業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什麼行為會侵權?

  侵權認定要看抄襲部分是否為核心

  在綜藝節目的直播流程中,一般包括7個部分:

  提出創意或者策劃,形成書面的節目策劃、構思、形式,形成節目的書面拍攝、製作方案(包括場景、舞美、構圖等等),通過節目立項,製作團隊按照拍攝、製作方案進行製作,通過審片形成可播出的節目(作品)以及媒體播出節目(作品)。

  和力辰光影視公司法務楊新龍認為,在上述過程中,形成書面的節目策劃、構思、形式,形成節目的書面拍攝、製作方案,製作團隊按照拍攝、製作方案進行製作,媒體播出節目這幾個環節都會涉及到著作權法的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對這些環節的侵權都會侵犯著作權。

  「形成書面的文案後,相關方按照法律享有著作權,直接套用文案的,構成侵權。對文案內容(包括場景、舞美等等)直接使用或者進行替換構成侵權。對文案內容進行順序調整而對表達構成沒有實質性意義的構成侵權。對文案涉及到的物品(包括道具等等)進行替換而對內容和表達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構成侵權。

  形成完整的視頻節目後,按照類似於影視作品進行版權保護,因此,模仿完整的內容進行製作、發布、播出綜藝節目都屬於侵權。利用節目視頻中的片段、模式進行節目製作、發布、播出也應當屬於侵權。」

  同時,判定一個綜藝節目是否侵害了另一綜藝節目的版權,也要看抄襲的程度。這個程度不完全等同於數量。

  按照律師黃陽陽的話說,「侵權認定其實跟數量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要看抄襲的部分是否構成了節目的核心部分。只不過在量多的情況下,抄襲的部分更容易構成節目的核心元素、更容易有超出不受保護的『思想』的範疇,從而構成著作權侵權。」

  楊新龍建議,在綜藝節目完成之前,版權方要全方位、分別保護各個環節的著作權。趙劼從欄目製作人角度表示認同。同時他也提出,「如何全面保護自己的作品,對於版權方來說還需要了解,並需要在實踐中落地。」

  引進國外綜藝節目

  要注意降低法律風險

  縱觀國內當前熱門綜藝,相當一部分都是引進國外的綜藝節目。如《中國好聲音》等,但即使引進版權,也依然容易陷入版權糾紛中。這與綜藝節目模式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有很大關係。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綜藝節目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提到:綜藝節目模式是綜藝節目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於思想的,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黃陽陽對此表示,綜藝節目模式有很大價值但無法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已經在理論和司法實務中基本形成共識。

  綜藝節目模式不受保護的前提下,還有必要花費高價引進節目版權嗎?律師趙虎表示還是值得的。

  「做一臺綜藝節目,並非看過之後就能做出來,這也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參照原有節目製作成本也不低,而且有市場風險,倒不如引進,可以得到操作手冊或者寶典,省去了很多研發環節。」他認為,綜藝節目引進的其實不只是版權,更多的是操作手冊。

  黃陽陽提醒說,這種前提下,綜藝節目製作方在引進節目時更要注意風險防範。

  為了降低風險,黃陽陽建議,在引進一個綜藝節目時,首先,對於在錄製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版權作品,都需要經過相關在先版權人的許可

  其次,要注意授權的完整性,除了取得表演權之外還應有改編權。

  最後,改編原作應保護作品原有之意、尊重原作者的署名權,避免引發著作權人身權爭議。

  趙虎也提供了一個保護綜藝節目的思路,他認為,法律上的「創意」不受保護,但是具體一點的「創意」或者說若干「創意」結合在一起,可能得到著作權的保護。

  比如:在什麼時候開始做什麼動作,在什麼時候開始插入什麼畫面,什麼時候開始跳舞,什麼時候開始打趣等,結合起來,這種「創意」已經不是法律上的「思想」了,就有可能會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綜藝採用類電作品保護方式

  「向經典致敬」或構成侵權

  綜藝節目除了《中國好聲音》《演員的誕生》等有具體模式的之外,還有《我們來了》等更強調演員表現的綜藝節目。這些作品在保護方式上,有律師認為應該採用類電作品保護方式。

  「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應該屬於類電作品。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保護是沒有問題的。沒有得到授權傳播綜藝節目的,應該構成侵犯著作權。」趙虎這樣認為。

  除了保護綜藝節目本身外,綜藝節目在製作節目過程中也有可能侵犯他人版權。

  前不久,熱播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因使用其他作品陷入了版權糾紛。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導演高志森在微博發布聲明,指責《演員的誕生》未就版權之事同原作者溝通,要求節目組道歉。

  這種綜藝節目很多未經授權直接播放其他電視劇或者電影片段,會侵犯著作權嗎?趙虎對此認為,類似《演員的誕生》這樣的節目,未經同意使用影視劇片段,美其名曰「向經典致敬」,其實存在非常大的法律問題,非常可能會侵犯他人著作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相關焦點

  • 「致敬」還是「違法」?如何認定遊戲的「抄襲」與「侵權」
    我們都知道前幾年(不說近幾年),抄襲成風。但凡有點實力的公司都有著一款玩法、風格類似當時最火爆遊戲的「模仿」遊戲,沒有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品向這種玩法靠攏。你可以說這叫做「致敬」,但誰說「致敬」就不能算「抄襲」呢?
  • 法律專家解讀於正「抄襲」:不構成侵權只能譴責
    而在當日下午4點時,於正也發表一篇長微博回應此事,文中談到對瓊瑤作為中國言情劇鼻祖的尊敬與敬仰,但否認抄襲一事,並稱:「請相信這絕對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對此,有多位法律專家從法律的角度解讀此事件,認為於正並不構成侵權,只能從道德層面進行聲討。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作品中有一兩處前人的痕跡,可以算作是向前人致敬,但如果作品是頻頻向前人脫帽致敬,那就不妥當了。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軍表示,有些網絡作者追求所謂的「日更」,追求創作內容的高頻率更新和產出,為了留住讀者,就需要有好的賣點不斷湧現,而這必須要依賴於好的創意,因此「融」他人好的創意或故事結構的情況就會出現。  「融梗是相當普遍的行為,特別是在網絡文學領域。」
  • 部分內容構成抄襲《楚喬傳》一審被判侵權
    黃珊珊認為,趙某創作的《11處特工皇妃》《特工皇妃楚喬傳》抄襲了《九州·斛珠夫人》中的17處「金句」,這些「金句」屬於濃縮了其寫作技巧與獨特美學風格的重要內容,主張構成著作權侵權;趙某藉助前述17處「金句」用於宣傳推廣電視劇《楚喬傳》屬於不正當利用了原本屬於《斛珠夫人》的商業轉化優勢,且趙某在作品正文中使用《斛珠夫人》圖書宣傳文案中的語句,主張趙某的行為同時構成不正當競爭
  • ...少年的你》原著陷抄襲爭議版權律師:精神內核相似難以認定侵權
    玖月晞回應著作權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上,如何算「抄襲」?「想法」和「創意」的類似是否構成「抄襲」呢?事實上,我們通常講的「抄襲」,在法律上是指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接觸+實質性近似」是判斷是否構成侵權的要點。「接觸」是指被告在此前具備了掌握作品的條件,例如作品已公開傳播,或者權利人曾向被訴侵權人出示過作品;「實質性近似」是指比較被訴侵權作品與權利人作品的表達內容是否相似,比如在作品表達中的取捨、選擇、安排、設計等是否相同或相似。
  • 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什麼樣的內容才算侵權?
    在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的網路遊戲行業裡,著作權侵權已儼然成為很多從業者的「原罪」。中國網路遊戲巨大的市場和利潤滋生無數「山寨」遊戲,浸淫在網路遊戲的「業內人士」似乎也早已習慣網路遊戲之怪現狀。但「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
  • 編劇舉報一齣好戲抄襲,如何認定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
    正當此時,一編劇實名舉報稱《一齣好戲》抄襲其劇本《男人危機》的故事創意框架。該消息一經發出,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指什麼?目前我國著作權法不保護抽象的思想、思路、觀念、理論等,而只保護以文字、音樂、美術、電影等以有形方式對思想的表達。
  • 商用裝修抄襲有沒有可能構成侵權?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
    近日,微博上一則「知名演員鄭愷新開火鍋店裝修風格被指抄襲」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商用裝修抄襲有沒有可能構成侵權?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陳籽行律師通過「法治四川」對該事件進行了專業解讀。
  • 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模仿的太多 什麼內容算侵權
    【遊久網1月20日消息】「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
  • 「洗稿」現象的著作權侵權認定研究
    但是,學術上的抄襲與法律上的抄襲有一定的區別。例如,如果我們將霍金的霍金輻射理論作為自己的論點發表論文,這必然上是學術上的抄襲,不論如何重組詞句,改用新詞,學術上毫無疑問仍是抄襲,但是法律上卻不一定會構成抄襲。因為法律上,著作權保護的是能夠在實際載體上呈現出來的文字表達,並非人的觀念或思想。著作權也不與學術道德或學術規範掛鈎[2]。
  • 借鑑還是抄襲?綜藝節目模式版權保護之道探析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綜藝行業蒸蒸日上的同時,質疑抄襲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市場環境的壓力使得平臺原創製作困難重重,綜藝節目模式的可版權性界定不明,區分認定界限模糊等又使得亂象行為難 以得到有效規制。判斷綜藝節目模式是否構成作品的關鍵,即結合綜藝節目模式的性質,考察其是否屬於具有獨創性的表達。綜藝節目影像,通常系根據文字腳本、分鏡頭劇本,通過鏡頭設置切換,對不同鏡頭素材的選取、編排、組合,後期剪輯等過程完成,其連續的有聲畫面反映出製片者的構思、表達了某種思想內容的,滿足作品的三要件即可認定為類電作品。
  • 論文抄襲在法律層面有無認定標準?涉及哪些法律責任?
    這引發了社會公眾對相關問題的法律思考:論文抄襲在法律層面有無認定標準?論文抄襲都涉及哪些法律責任? 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 判斷「洗稿」構成 侵權有幾個標準?
    原標題:判斷「洗稿」構成 侵權有幾個標準? 最近網絡上出現的「洗稿」現象以其變幻無常且形式多樣的面目引起了太多權利人的關注,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新的侵權方式。那麼,如何認定「洗稿」已構成侵權行為呢?
  • 閃送被指抄襲公號文章,法律上如何界定公號文章侵權
    也就是說,要構成作品,需要考慮該作品是否屬於在文學、藝術和科學範圍內自然人的創作;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具有一定的表現形式;是否可複製。如果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具備以上要件,就可以通過《著作權法》予以保護。2.如果認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原創作品被其他公眾號抄襲,相應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 有聲讀物平臺如何規避侵權風險?
    與此同時,有聲作品的數位化傳播使著作權保護問題複雜化,有聲讀物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頻發。那麼,有聲讀物網絡傳播涉及哪些權利問題?何種行為能構成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哪些情況下平臺或網絡服務提供者應承擔侵權責任?有聲讀物平臺應如何避免侵權風險?
  • 著作權侵權?想說抄襲不容易!
    網友們雖然喜歡歸喜歡,但對抄襲零容忍是底線,因為智慧財產權不僅是藝人的生命,也是原創的生命。如果說花粥的《媽媽要我出嫁》是完全照搬俄文歌曲的歌詞使 「抄襲」證據確鑿,更多時候,無論在音樂界還是出版、影視界,著作權侵權都是很難判定的,「想說抄襲不容易」。
  • 盤點青你2中的侵權:林小宅抄襲,冰清玉潔侵權,戀愛循環禁播
    那麼用於商業性質的演出,對cos道具的生產,其實都已經構成侵權行為,是原作者可以維權的。近日完成綜藝首秀的她,卻被質疑舞蹈美少女戰士變身」涉嫌抄襲。此後林小宅工作室發布微博表示對原創編舞師@Fame兔子lantu道歉,但並未提及賠償事宜。林小宅的編舞師在3月22日對未能署名原創者公開致歉,但微博發文稱「根據客戶提出的需求和視頻素材,對原舞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簡化及改編,僅作為才藝備選使用」。
  • 微信公眾號面面觀:著作權侵權認定
    近年來微信公眾平臺成為最火爆的自媒體之一但普遍存在「1人原創、99人抄襲」現象本期天熹科技服務(ID:tianxi_justice_read)就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司法認定條例帶你了解微信公眾號著作權轉載侵權認定標準。
  • 侵犯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中的侵權認定與風險防範
    本文結合通報案例,對侵犯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中的侵權認定規則進行分析,並為企業提出針對性的風險防範策略建議。一、商業秘密的認定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第四款規定,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並經權利人採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通報案件的判決體現了法院對商業秘密認定的務實態度。
  • 抄襲怎麼認定,會有什麼後果?論文抄襲的法律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
    從實務來看,抄襲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低級抄襲」,即原封不動或者稍作調整複製他人的作品內容;另一種是「高級抄襲」,即將他人作品中的獨創性內容通過改變作品類型、表現形式的方式竊為己有。審判實務中,認定「低級抄襲」較為容易,可通過比對重合內容的比例數據進行一般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