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模仿的太多 什麼內容算侵權

2020-12-14 遊久網

  【遊久網1月20日消息】「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如何避免成為網中魚,應該是所有網路遊戲從業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遊戲開發過程中不注意著作權的布局,就等於埋下一顆定時炸彈,說不定何時這顆炸彈就會將多年的苦心經營炸的灰飛煙滅。本文試圖根據目前網路遊戲領域著作權侵權的案例,剖析如何避免著作權侵權,以及在被侵權的情況下如何維權。

  一、遊戲規則:模仿是最好的奉承?

  遊戲規則的相互模仿已經成為遊戲界公開的秘密。典型的如「消除類」遊戲,只要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連連看」,就能搜索出幾千個搜索結果,遊戲規則大同小異。具體到「水果連連看」類遊戲,就有「水果連連看」、「Q版水果連連看」、「天天消水果」、「天天連連看」等多種版本。那麼問題來了,遊戲規則的模仿,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


看大圖

  某種程度上說,模仿遊戲規則會導致同質化遊戲的產生,從而碾壓原創網路遊戲的市場份額。但遊戲規則的完全創新是非常困難的,有些遊戲的原創者已經很難追溯;不少人也提出遊戲規則屬於思想的範疇,而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的表達,不保護思想本身,因此遊戲規則不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範疇。

  當年沸沸揚揚的「三國殺訴三國斬」案件中,「三國殺」方面主張「三國斬」採取同義詞替換、詞序倒裝的方式改變「三國殺」中的人物的選擇、人物的技能、遊戲牌的效用、遊戲規則的文字描述,構成「剽竊他人作品」。「三國斬」方面則辯稱遊戲設計者所做的工作,包括確定設計大方向(將三國背景和殺人卡牌遊戲聯繫起來)、設計框架(將卡牌分成身份、體力、角色和遊戲牌,並確認遊戲規則)、設計細則(遊戲牌當中的分類、功用的確定、角色牌的技能賦予等)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思想,不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單純從遊戲規則而言,「三國殺」也非清清白白,正如「三國斬」方面提出的,《三國殺》整個的設計思路,模仿了義大利卡牌遊戲「bang!」。當年遊戲界人士曾期望「三國殺訴三國斬」案件為遊戲業中遊戲規則相似是否構成侵權指明方向,樹立標杆。可惜的是,本案最終沒能成為遊戲界的裡程碑,盛大方面在2010年底向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申請撤回訴訟。


《三國斬》與《三國殺》有諸多相似之處

  單就目前而言,中國司法實踐中尚未存在因兩款遊戲的遊戲規則相似而認定後開發的遊戲構成對先開發遊戲的侵權。因此,目前模仿其他遊戲的遊戲規則仍屬於「安全區域」,但司法實踐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遊戲領域逐漸由蠻荒時代走向規範化,不排除將來模仿遊戲規則被認定為侵權。

  二、角色、圖片、音效等遊戲元素:模仿需謹慎

  遊戲產品不是代碼的簡單拼合,文字、圖案、音樂、角色是遊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遊戲中的文字、圖案、音樂等可能構成文字作品、美術作品以及音樂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作品的,屬於侵權行為。

  司法實踐中有不少法院支持著作權人、認定模仿遊戲文字、圖案、音樂等構成侵權的案例。暴雪、網易訴上海遊易就是新鮮出爐的典型案例,2014年11月18日上海一中院認定:上海遊易在《臥龍傳說——三國名將傳》中使用的標識和個別動畫構成對《爐石傳說:魔獸英雄傳》的複製,侵害了著作權人對相關作品享有的複製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再如,上海魔力遊數字娛樂有限公司開發的《寶貝坦克》遊戲中的部分角色形象和裝備與深圳市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開發的《英雄島》遊戲中的角色形象和裝備極為相似,後者在法庭上通過現場演示模擬上海摩力遊如何剪接《英雄島》中的角色,最終獲得法院的支持。

《臥龍傳說》(右)對《爐石傳說》構成侵權

  值得注意的是,遊戲中大段的遊戲背景、人物、世界觀介紹可能構成文字作品。對於單個單詞構成的角色或裝備名稱,由於單個名稱的獨創性認定比較困難,且著作權法對文字作品的獨創性要求相對美術作品更嚴格,因此司法實踐中傾向於不將角色或裝備的名稱認定為作品。舉例來說,在NEXON等訴騰訊公司等侵犯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法院儘管認可「泡泡堂」和「QQ堂」遊戲的若干道具名稱具有相似之處,但同時認定原告並不對諸如「太陽帽」、「天使之環」、「天使之翼」等名稱享有著作權。前段時間,《大掌門》遊戲因使用金庸小說中的「楊過」、「東方不敗」、「天山童姥」等虛擬人物名稱以及「倚天劍」、「屠龍刀」等裝備名稱,而被搜狐暢遊起訴,最終雙方以庭外和解結束糾紛。雖然庭外和解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筆者認為《大掌門》方面因為使用小說角色姓名和裝備名稱構成侵權的可能性較小。之後《大掌門》修改所有涉嫌侵權的內容,但保留了人物名稱,事件的處理結果也從反面印證了這一判斷。

相關焦點

  • 法律專家談遊戲抄襲:什麼樣的內容才算侵權?
    中國網路遊戲巨大的市場和利潤滋生無數「山寨」遊戲,浸淫在網路遊戲的「業內人士」似乎也早已習慣網路遊戲之怪現狀。但「山寨」和「抄襲」現象不會是中國網路遊戲的常態。近幾年,多個行業大佬逐步將重要的智慧財產權網羅到其門下。很明顯,這一步棋後,行業大佬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智慧財產權收網,捕撈頂風作案的抄襲者。如何避免成為網中魚,應該是所有網路遊戲從業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 如何認定遊戲的「抄襲」與「侵權」
    但凡有點實力的公司都有著一款玩法、風格類似當時最火爆遊戲的「模仿」遊戲,沒有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品向這種玩法靠攏。你可以說這叫做「致敬」,但誰說「致敬」就不能算「抄襲」呢?「抄襲」並非是個貶義詞,古人云「世上文章一大抄」,恐怕除了第一個寫文章的人,其他都多或多或少算得上「抄襲」。關鍵看你「如何抄」,「抄多少」。
  • 論文模仿算抄襲嗎?
    對於剛開始寫一篇論文的人來說,最快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模仿。看看別人怎麼寫的,自己可以進行借鑑和模仿。注意,這裡的模仿不是說抄襲,因為模仿主要指的是學習借鑑別人想法,從而結合自己的思想進行寫作,這也是在學術寫作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
  • 詳解綜藝法律風險:侵權認定取決於抄襲內容,「致敬經典」或構成侵權
    那麼,作為綜藝節目,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侵權?綜藝節目模式不受著作權保護的前提下,還有引進版權的必要嗎?多位律師及綜藝行業從業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什麼行為會侵權?
  • 法律專家解讀於正「抄襲」:不構成侵權只能譴責
    而在當日下午4點時,於正也發表一篇長微博回應此事,文中談到對瓊瑤作為中國言情劇鼻祖的尊敬與敬仰,但否認抄襲一事,並稱:「請相信這絕對是一次巧合和誤傷。」對此,有多位法律專家從法律的角度解讀此事件,認為於正並不構成侵權,只能從道德層面進行聲討。
  • 網易暴雪相繼被抄襲,連DNF也沒被放過,遊戲抄襲到底如何判定?
    顯然在法律上界定一款遊戲抄襲沒有那麼簡單,我國的《著作權法》有一句話叫做「保護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和情感本身」,放到遊戲圈來說那就是遊戲的玩法、規則的相同算不上抄襲,文字、美術、音樂等包裹在遊戲玩法外的內容相似才是抄襲。4399曾推出一款名為《格鬥獵人》的手遊,遊戲風格、技能表現等方面與DNF十分相似。
  • 乾貨:對遊戲行業抄襲的法律問題的相關梳理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
    手機遊戲、網頁遊戲等新興平臺上的遊戲越來越多的陷入抄襲,或者說「高仿」的困境中。因為遊戲的周期越來越短,為了賺取「短平快」的收入,「模仿借鑑」就成了創收捷徑。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盛大遊戲甚至一次性批量發出200封維權公函,打包進行維權。
  • 自走棋是山寨抄襲?玩法類似也算抄襲?
    即使之前吃雞最火的時候藍洞面對抄襲是聽之任之的態度,巨鳥多多與藍洞相反,非常剛,雖然工作室只有5個人,但對待抄襲直接公開點名批評還要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利。抄襲《刀塔自走棋》的遊戲中,最出名的是由Dota1著名選手伍聲做的《09自走棋》。
  • 谷歌模仿Facebook:模仿不算抄襲 網際網路圈的事能算抄襲麼
    谷歌模仿Facebook:模仿不算抄襲 網際網路圈的事能算抄襲麼  葉研 • 2017-07-31 10:59:21
  • 曾經被暴雪告侵權賠了300萬的4399抄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抄襲」這個詞啊,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很敏感的字眼,遊戲影視藝術作品但凡跟利益扯上關係的,總會有那麼一批見錢眼開無底線的工作室或者個人直接抄襲還振振有詞。雖然「抄襲」和「借鑑」的界限很模糊,但是有些無良工作室是直接將抄襲發揮到了極致,毫不尊重別人的原創成果。這類遊戲,我們稱之為「換皮遊戲」。
  • 觸樂問20人:怎樣算抄襲?
    在遊戲行業裡,「抄襲」更多時候依賴經驗判斷與道德判斷,而非法律,法律不保護遊戲玩法。「抄襲」是對一款遊戲最嚴重的指控,所以認定一款遊戲是否抄襲,不可輕易定論。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抄襲的邊界應當是涇渭分明的,但實現並非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一款遊戲搖擺不定,小到無名廠商,大到暴雪,有關「抄襲」的聲音和討論始終不絕於耳,而大多數時候正反雙方都振振有詞,難以定論。
  • 畫家葉永青被指抄襲30年:「創造性抄襲」,算藝術嗎?
    對於一個藝術創作者而言,「抄襲」指控幾乎等同於否認其存在價值,而對葉永青的質疑,構成了一篇資本利益對藝術創作的挾持敘事,真假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引發輿論的熱議,是不難預料的事。拋開事件,相關的討論總繞不過一個話題:什麼是抄襲?
  • 如何區分一件藝術作品是抄襲還是模仿?
    抄襲和模仿是一回事。就是說法不同而已,所以,抄襲就是模仿,模仿也是抄襲。如果從技術層面來說,構圖,色彩,人物形象,都很近似,或者一模一樣,就是抄襲,也是模仿。葉永青模仿克裡斯蒂安的油畫。但是,鑑定抄襲和模仿,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 米哈遊《原神》PV陷入抄襲爭議,算不算模仿《塞爾達傳說》?
    除了E3上的《塞爾達》系列遊戲充滿了各種熱度,另一個富有爭議的消息也早就在中國遊戲玩家之間傳開。米哈遊在19年6月8日上傳了新遊戲《原神》的序章PV。遊戲畫面因為有非常多的內容都和《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高度相似而引發了諸多的討論。
  • LOL真的抄襲DOTA?那麼法律上對於遊戲抄襲是如何定義呢?
    LOL真的抄襲DOTA?那麼法律上對於遊戲抄襲是如何定義呢?談到遊戲的抄襲,相信很多人都是義憤填膺了,但是要知道,每個人對於抄襲這個概念都不完全相同,全都是依靠自己的主觀去判斷的,比如說認為QQ飛車抄襲跑跑卡丁車的玩家來看,究竟會不會認為跑跑卡丁車也是抄襲馬裡奧賽車的呢?相信大多數的玩家都不會這麼認為吧,那麼實際上,在法律界來看,遊戲抄襲這個概念究竟是什麼呢?
  • 什麼文章會涉嫌侵權?原創和抄襲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名一直提供原創運營知識的自媒體人,我經常思考,什麼叫做「知識」?伴隨著「知識」這個詞,有一個近義詞叫「經驗」,什麼又叫做「經驗」?這兩個詞曾經困擾了我很久。可能很多新媒體編輯從來沒真正搞懂過,什麼叫做原創內容?如果嚴肅對待智慧財產權這件事,那麼我們可能大多數人都侵權了。
  • 《妖神記》手遊算抄襲陰陽師嗎?其實玩法相似的遊戲有很多
    #在今年1月16日,騰訊遊戲「妖神記」手遊官網發布了一則消息,大致內容是說這款遊戲即將退市,將在今年的3月10日正式關閉伺服器。有部分得知這個消息的陰陽師玩家們說陰陽師又熬走了一款相似的遊戲,甚至有部分玩家說這種抄襲玩法的遊戲本來就不長久。不過也有部分玩家認為這不算抄襲,只是玩法比較相似而已,沒什麼人玩,賺不到錢退市是必然的。那麼《妖神記》這款手遊算抄襲陰陽師嗎?今天就跟各位聊聊這件事。因為我確實沒有玩過《妖神記》這款手遊,只能根據玩家們發的圖片了解一下。
  • 閃送被指抄襲公號文章,法律上如何界定公號文章侵權
    2.如果認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原創作品被其他公眾號抄襲,相應的認定標準是什麼?嚴格地講,沒有對「抄襲」的法律定義,但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在《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有對抄襲行為的認定。
  • 什麼文章會涉嫌侵權?原創和抄襲有哪些區別?
    我們可能從來沒真正搞懂過,什麼叫做原創內容?如果嚴肅對待智慧財產權這件事,那麼我們可能都侵權了。1知識與經驗講原創內容,首先得講讀書這件事。但是在不斷提供內容(撰寫文章)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大的問題。我翻閱了智慧財產權法中的部分規定,發現這幾個問題是在太大了。哪怕現有的法律法規都不能100%判斷原創、抄襲、洗稿的界限在哪。
  • 翻譯抄襲翻譯?兩專家打侵權官司
    兩位著名考試輔導專家,先後出了兩套教輔資料,都是對同一套英文教材進行翻譯;結果,翻譯作品出現一些相似之處。後翻譯作品對前翻譯作品是否構成侵權?   兩套英語輔導書侵權之爭   原告張某是我國外語界著名學者、考試輔導專家,出版了英語著作100餘部;被告馬某是我國著名英語詞彙記憶專家,出版的詞彙類、翻譯類作品非常暢銷。   張某稱,其花費大量心血完成了著作《大學英語專業綜合教程學習指南2》和《高級英語學習指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