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內幕又來說遊戲圈的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兒了。每次在寫這樣文章的時候,遊戲內幕都會謹小慎微,通篇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就事論事,點到為止。請各位觀眾不要帶節奏,咱們不舔不黑,做好自己。
我們都知道前幾年(不說近幾年),抄襲成風。但凡有點實力的公司都有著一款玩法、風格類似當時最火爆遊戲的「模仿」遊戲,沒有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品向這種玩法靠攏。你可以說這叫做「致敬」,但誰說「致敬」就不能算「抄襲」呢?
「抄襲」並非是個貶義詞,古人云「世上文章一大抄」,恐怕除了第一個寫文章的人,其他都多或多或少算得上「抄襲」。關鍵看你「如何抄」,「抄多少」。這也是很多玩家和獨立遊戲製作人比較關心的問題,一旦遊戲被抄襲,怎麼才能判斷抄襲,並且如何維權?自己在製作遊戲時,如何不算抄襲,避免法律責任?
現在市面上遊戲抄襲的情況雖然很多,但大多數也都巧妙的避開了專利和版權的糾紛區域,舉個例子:
上古網路遊戲時代——《石器時代》一出,各路豪傑紛紛效仿,抓寶寶,升級,回合制一時間成了遊戲的標配,直接帶活了一個遊戲分類,以至於到了現代,也依然有遊戲採用類似的風格。但什麼是版權保護內,什麼又是版權保護外呢?首先,關於遊戲的所有圖形圖像、音樂作品,遊戲代碼,特有名詞都是版權保護內的,而UI布局、玩法系統等都不在此列。也就是說,我的UI界面布局可以和原作一樣,玩法也可以一樣,但人設、背景、UI框架、背景音樂等都要換(俗稱換皮),其實在前幾年網遊井噴的時代,很多遊戲公司都把舊遊戲換皮成新遊戲(現在手遊也一樣)這部分點到為止。
再舉個例子:
一個朋友在一家小遊戲公司工作,主要針對安卓平臺手遊開發,而他們最開始的資本積累就來自於買了一款消消樂類遊戲的原始碼,然後通過自己的美工換皮成諸多不同的消除遊戲。再後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類似的產品,玩法算法全都一樣,UI布局也一樣,就是皮不一樣,你並不能說他們侵權,只能說是不道德。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玩法算法都一樣,那代碼不是也一樣嗎?還不算侵權?」這點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都沒有明確標準,但我記得參加過的某公司的記者會,提到了代碼如果有70%以上相似即可認定侵權,此數字不確定,希望有法律相關的觀眾指正。
代碼相似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好規避的,其他的相似呢?就要憑感覺了,如果你在玩一款遊戲A覺得B遊戲跟它沒什麼區別(這點沒有硬性規定,基本靠主觀,全世界目前都沒有很好的方法處理類似問題)那就可以認定侵權的。至於遊戲的特有名詞界定也非常複雜,一般很難造成侵權,比如A遊戲裡面的道具叫「大寶劍」人物叫張三,B遊戲裡也叫「大寶劍」人物也叫張三,這點並不能認定侵權。
所以如果你碰到了相似的情況,在收集證據時,首先是最直觀的圖形圖像、音樂作品,遊戲代碼等,如果對方都巧妙的規避了這些問題,那麼如果覺得遊戲感覺非常相似,玩家很難分清的話也可以提起訴訟(看臉了)。如果對方遊戲只是採用了相同的玩法,界面布局,道具名稱,人物名稱,這些很難被定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