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商標如何認定侵權?

2020-09-03 智慧財產權法律諮詢

商標侵權是指違反商標法規定,假冒或仿冒他人註冊商標,或者從事其他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那麼商標侵權如何認定?



一、商標侵權判定方法:認定近似商標

近似商標或標識的認定,是商標侵權判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同時具備「商標或標識構成近似」和「在同一或類似商品上使用」兩個條件,侵權才能成立。3近似商標與相同商標有所不同,在視覺上雖有一定差異,但在其他方面如發音、含義等方面與註冊商標近似,並足以造成消費者的誤認或混淆。

考察兩個商標是否屬近似商標,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商標外觀。即對兩個商標的文字、圖形或其組合的視覺形象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觀察,看是否能引起誤認或混淆。如江蘇某公司使用的「HOVER」圖形商標與英國某公司的已註冊的圖形商標「HOOVER」僅一個字母之差,視覺類似,加上發音基本相同,足以造成消費者誤認,應認定為近似商標。再如天津某公司使用的「SAFINO」與法國某公司在先註冊的「SANOFI」商標字母完全相同,僅最後4個字母排列順序稍有不同,但兩商標在文字整體結構和讀音上十分近似,極易使消費者誤認,因此構成了使用在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

2、商標讀音。從人們的聽覺出發,判斷兩商標是否因讀音近似而導致混淆。如江蘇某公司以「夏奈爾(SUNNER)」作為商標,雖與法國「CHANEL」(中文譯音「夏內爾」)含義不同,英文字母也不相類似,但因讀音近似,尤其是在漢語語言環境中使用,構成近似商標。再如「今日」和「金日」等。

3、商標含義。分析兩個商標是否含義相同或近似並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混淆。如「BLUESKY」與「藍天」,中文含義一樣,很容易使人誤解生產廠商與特定商品之間的關係,誤認為標註「藍天」的商品系「BLUESKY」的系列產品。


二、商標侵權判定方法:判斷類似商品

確定判斷同一或類似商品的標準,是對兩種商品進行比對的關鍵。

4.國家商標局雖然編發了《類似商品區分表》,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很難解決實踐中是否類似的問題,因此《類似商品區分表》和《商標註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表》並不是劃分類似商品的依據,只能作為認定類似商品的參考。根據兩種商品在功能、用途、原料、生產企業、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是否類似、且這種類似是否易使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解等方面來進行判斷,是實務中唯一可行的選擇。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並非不同類、不同組就等於不相類似,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名為「某某礦泉冰」的飲料和礦泉水屬於第32類商品,而冰磚、冰棍等屬於第30類商品,兩者不屬同一類別。

但因原料、用途、銷售途徑、消費群體等基本相同,生產工藝近似,應認定為類似商品。而且類似商品的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一些原先不相類似的商品可能因新材料、新工藝、新形式的出現,以及功能、用途、銷售渠道等的變化而成為類似商品。在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情況下,與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在功能、用途、原料、生產企業、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近似,易使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的商品為「類似商品」。判斷是否屬「類似商品」,前提是商品之間的關係,並考慮商品和商標之間的關係。商品的功能、用途相同,並且具有共同的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的,一般認定為類似商品,但商品的原料、生產企業等因素,能夠明顯表明商品的來源,不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的,不應認定為類似商品。如果商品與服務之間存在著特定的聯繫,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標易使消費者認為是同一企業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該商品與服務應認定為類似。


三、商標侵權判定方法:不以商品質量的優劣作為判定

《商標法》的主要內容在於保護註冊商標專用權,因此,在處理商標侵權案件中,商品質量優劣不會影響到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他人擅自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即使其商品質量優於註冊商標所有人的商品質量,也應當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至於註冊商標所有人的商品質量低劣甚至粗製濫造,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可以適用《產品質量法》和《商標法》的其他條款處理,與商標侵權認定沒有直接的關聯。


四、商標侵權判定方法:商標註冊人的違法使用

商標專用權是一種民事權利,註冊人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使其權利。如果註冊人在使用註冊商標過程中,有違反《商標法》和《實施細則》的情形,可以適用相關條款處理,要求註冊人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但不影響對商標侵權的認定。在這種情況下,他人擅自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應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儘管商標註冊人的違法使用不影響對商標侵權的認定,但有可能影響其權利的行使,甚至使其喪失賠償請求權。


五、商標侵權判定方法:合理界定正常使用行為

他人擅自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圖形,並不一定就構成商標侵權。這要視其使用是否具有正當理由而定。例如,「三株」商標是某企業使用在藥品上的註冊商標,另一企業在口服液商品包裝上使用了「三株菌十中草藥」文字,以表示口服液商品的成份(經查證屬實)。由於「三株」在這裡既不是作為商標使用,又不是作為商品名稱使用,而是對商品的正常說明,因此不應認定為對「三株」註冊商標專用權構成侵犯。


六、商標侵權判定方法:綜合衡量其他因素

在商標侵權案件認定過程中,除上述需要把握的因素外,還有可能涉及其他因素,如商標的知名度、顯著性、具體使用方式、主觀過錯程度及商品的零部件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等。由於個案涉及的其他因素不一致,對商標侵權的認定也會不一致。就商標的知名度而論,一般來說,知名度越高,受保護的範圍就越寬,他人擅自使用時被認定為商標侵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本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在商標侵權案件中,「商標性使用」如何認定?
    原標題:商標侵權中「商標性使用」的認定作者 | 陳劍龍 福建博邦律師事務所在商標侵權案件中,除幫助侵權外,侵權方的行為需在「商標性使用」基礎上增加近似、類似等情形方可構成侵權。商標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本法所稱商標的使用,是指將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用於識別商品來源的行為。法院常根據商標法第四十八條認定基於侵權方切斷了商品與來源之間的聯繫從而認定侵權。
  • 商標註冊審查中如何判斷商標近似?
    摘要:《商標侵權判斷標準》第十六條規定:涉嫌侵權的商標與他人註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 一:商標註冊審查中如何判斷文字商標近似? 2020年6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國知發保字〔2020〕23號通知印發了《商標侵權判斷標準》,要求商標執法相關部門在處理、查處商標侵權案件時遵照執行。該《商標侵權判斷標準》第十六條規定:涉嫌侵權的商標與他人註冊商標是否構成近似,參照現行《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關於商標近似的規定進行判斷。
  • 知產案例精講 | 「拉菲」未註冊馳名商標認定及商標侵權糾紛案
    拉菲羅斯柴爾德酒莊認為,該葡萄酒酒瓶瓶貼正標上使用的「CHATEAU MORON LAFITTE」標識與「LAFITE」商標構成近似;酒瓶瓶貼背標上使用的「拉菲特莊園」標識中的「拉菲特」,與中國消費者廣為知曉的「LAFITE」商標的音譯「拉菲」構成近似。
  • 與茅臺一字之差「茅鋪」商標被駁回!商標近似如何避免?
    根據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信息顯示,勁牌方面申請註冊的「茅鋪」商標,被認定,因與貴州茅臺方面持有的「茅」等商標構成近似,遂不予註冊。但在判決中被認定與其構成近似的引證商標申請註冊時間,最早至2001年,最晚為2015年。且相關引證商標的專用期限長達十年。最終三個商標都被駁回。如何判定商標近似?
  • 使用與「望京小腰」近似商標,北京一餐飲公司被判侵權賠償
    使用與「望京小腰」近似商標涉侵權?今天記者獲悉,北京石景山法院一審認定被告北京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原告註冊商標專用權,判令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原告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稱,其擁有「望京小腰」註冊商標專用權,知名度較高。
  • 如何判斷商標是否侵權?官方標準來了!
    與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是指涉嫌侵權的商標與他人註冊商標相比較,文字商標的字形、讀音、含義近似,或者圖形商標的構圖、著色、外形近似,或者文字圖形組合商標的整體排列組合方式和外形近似,或者立體商標的三維標誌的形狀和外形近似,或者顏色組合商標的顏色或者組合近似,或者聲音商標的聽覺感知或者整體音樂形象近似等。
  • 什麼是近似商標?有辦法避免商標近似嗎?
    摘要:商標是區分商品或服務之間的來源的,如果商標近似就起不到區分的作用了,而且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國註冊商標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了。在註冊時,商標申請人最煩遇到商標近似了,而且商標近似也是常見的商標駁回原因之一,那麼什麼是近似商標呢?有辦法避免商標近似嗎?
  • 註冊商標近似構成侵權
    本報4月26日訊(記者 何淼玲 通訊員 韓枚)今天,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長沙長油油脂發展有限公司及其經銷商張榮華,立即停止侵犯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享有的第1179350號註冊商標專用權,並共同賠償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2.1萬餘元。
  • 商標近似判斷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商標近似判斷通常出現在代理人為申請人提供的商標註冊諮詢工作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商標申請註冊、商標爭議案件的審查審理中以及商標行政執法機關、法院在查處商標侵權、確權等行政訴訟或民事訴訟中。
  • 商標被「近似」?企業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商標?
    雷碧」等等與大牌近似的名稱,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行為」是一種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那麼企業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商標保護呢?對於近似度很高的商標,企業要怎麼對商標進行近似保護呢? 這個可以學習下知名企業都是如何做的!
  • 與茅臺一字之差「茅鋪」商標被駁回!商標近似如何避免?
    近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信息顯示,勁牌申請註冊的「茅鋪」商標,與貴州茅臺方面持有的「茅」等商標構成近似,被認定為「不予註冊」。圖片來源:勁牌官網截圖01如何判定商標近似?判斷商標是否近似,主要是看兩個商品或服務在市場上流通時,是否會容易使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產生誤認。
  • 同種產品上使用近似商標 三公司一審被判商標侵權賠償2000萬
    同種產品上使用近似商標 三公司一審被判商標侵權賠償2000萬
  • 商標註冊的相同和近似如何判定
    又例如,葡萄酒屬於該分類表第33類「含酒精的飲料」,而啤酒則屬於該分類表中第32類「不含酒精的飲料」,儘管我們生活觀念中將葡萄酒、啤酒都當作「酒」,但它們在商標法上的分類中屬於種類完全不同的商品,這意味著一個啤酒生產廠和另一個葡萄酒生產廠可以在各自的啤酒、葡萄酒產品上,同時使用一個相同或近似的商標,而不會發生權利衝突。1.如何判斷商標是否相同?
  • 《商標侵權判斷標準》,規範了什麼?
    《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對商標侵權的判斷分為四個層次:商標使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相同或近似商標、混淆。「同一種或類似商品」的判斷 《判斷標準》第九條至第十二條為同一種或類似商品的判斷標準,強調在商標侵權查處中,應與商標授權確權關於商品的類似的認定保持統一標準,即應參照《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區分表》」),而沒有強調突破《區分表》認定類似。這可能是為了保證商標行政執法的統一性和可預期性,便於執法人員作出判斷。
  • 「上知案例洞察」第5期:「拉菲」未註冊馳名商標認定及商標侵權...
    拉菲羅斯柴爾德酒莊認為,該葡萄酒酒瓶瓶貼正標上使用的「CHATEAU MORON LAFITTE」標識與「LAFITE」商標構成近似;酒瓶瓶貼背標上使用的「拉菲特莊園」標識中的「拉菲特」,與中國消費者廣為知曉的「LAFITE」商標的音譯「拉菲」構成近似。鑑於侵權行為發生時「拉菲」還未被核准註冊,故「拉菲」應被認定為未註冊馳名商標,保醇公司、保正公司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
  • 「商標」被他人「網店」侵權如何維權?
    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三)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註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的;
  • 商標侵權裁判規則研究
    」,即「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的」,認定為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根據該標準,只要行為人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了相同或近似商標,而不論該行為是否會造成相關公眾混淆,均認定為侵犯商標權。其造成了對商標權人的過度保護,使得商標侵權糾紛難以得到公正的解決,甚至助長了不誠信的行為。針對此種困境,司法解釋中將「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原告註冊商標的商品有特定聯繫」作為商標近似的判定因素。
  • 權威認定商標未構成近似 成都"捷跑"沒抄襲"捷豹"
    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與成都一家小型的計程車公司,竟因商標「鬥」了2年多。昨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就此爭議做出裁定:計程車公司的「捷跑JIEPAO」商標與汽車品牌「捷豹JIEBAO」商標未構成近似,「捷跑JIEPAO」商標予以核准註冊。
  • 一審駁回:如何判定商標侵權?主要三點
    同年3月,佛山中院終審認定兩企業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賠償海天公司100萬元。那麼同樣有名稱近似嫌疑的河底撈,會對海底撈商標構成侵權嗎?最近,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針對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一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近年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商標領域糾紛日益增多,且商標侵權形式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如何判定構成商標侵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是否容易導致混淆等問題,往往是糾紛雙方爭論的焦點,也是司法和執法人員實踐中判斷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