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水俁病、颶風與核爆

2021-02-18 看世界雜誌

人類發展的歷史,幾乎與災難同行。火山、地震、海嘯或颶風,自然之神的每一次震怒,都在頃刻之間將人類苦苦經營的文明果實打翻在地。災難的形式狡猾而多變,卻無一例外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

而每一次「重建」,既是人類智慧與勇氣的證明,也體現了大自然的慷慨與仁慈。也正是在一次次重建中,人們得以回到災難的發端之所,思考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起初,只是村莊裡的一些怪事,最先發出預警的是魚。20世紀50年代初,日本水俁灣海面浮起大量死魚和海鳥的屍體。

緊接著村裡出現大量病貓,它們瘋癲狂奔,繼而紛紛跳海自殺,數量超過5萬。這一怪現象,當時被稱為「貓舞蹈病」。但那時,人類寧願相信這是某種詛咒。

很快就輪到人類自己。1956年,女孩田中靜子和她兩歲的妹妹相繼口齒不清、全身痙攣,最後高叫著死去。學者發現水俁灣海水中存在汙染物,並將矛頭鎖定日本氮產量第一的智索公司。

智索在生產過程中,將大量含有有機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外圍的「不知火海」。水生物食用後,汙染物轉化濃縮為劇毒物質甲基汞,再通過魚蝦進入人體,侵害全身。

同年,「水俁病」被正式確認。超過1萬人罹患此病,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由於工業廢水排放造成的公害病。

但這只是開端,就像一位受害者後來回憶說的,水俁病表面看似環境問題,背後卻是文明的衝突。

起初,智索公司拒不承認排汙致病,政府也不願介入,因為對當時正狂奔在工業化道路上的日本來說,「像智索這樣的大企業一旦停工,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同時,另一場看不見的災難正在人們心中蔓延:在水俁市,大量居民是智索的員工,而他們的親友可能就是漁民。受害者與加害者共居。

甚至,在發病之前,他們都是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受益人。政府、企業、患者和市民各有各的想法,人們不知該怎樣面對彼此。

一場環境災難,演變為人類社會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68年,政府最終認定水俁病的汙染源和致病原因。次年,企業與政府共同啟動了對水俁病受害者的一系列認定與賠償——此時,距離第一例水俁病患者田中靜子去世已經過去12年。

重建,是從人們願意轉過身來,面對真相的這一刻開始的。

1977年至1990年,企業與政府出資,對水俁灣底層約150萬立方米的淤泥進行清理,並建成生態公園。1990年之後,政府興建水俁病資料館,由水俁病患者直接講述親身經歷。

「重建水俁」逐漸成為市民的共同意願。在這個曾經被稱為「汙染源」的地方,倖存者再也無法下海捕魚,轉而開墾出橘園和紅薯田,嘗試擺脫農藥,有機耕種。他們曾深受其害,因而比任何人都更加渴望向這個世界提供接近自然的安全食品。

此外,以水俁市民為主體,當地制定了20種垃圾分類的規定。全市建成300個垃圾站,針對生活垃圾、易拉罐、廢油、建築垃圾等,實行回收再利用。而曾經以向海洋傾倒毒物出名的智索公司,則研發出了創新的廢水處理技術。

2006年,水俁病發生50周年。人們樹立了慰靈碑,上刻碑文:「不知火海的所有靈魂,這樣的悲劇不會再次發生,安息吧!」

2013年,國際社會在水俁市通過了旨在控制和減少水銀排放的國際公約《關於汞的水俁公約》。這場災難促使日本社會經歷了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法律體系的完善,從一個傳統工業國家漸漸向綠色國家轉型。

但對於當年的受害者和倖存者來說,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痛楚,始終如夢魘般在一呼一吸之間揮之不去。

相比公害病這類矛頭直指人類行為的災難,面對颶風、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時,「天災」與「人禍」之間的界限顯得曖昧不清。災後重建也因此更加考驗人類的誠實、勇氣與遠見。

2012年10月30日,颶風「桑迪」橫掃美國東海岸,造成150人喪生、800萬戶家庭斷電,摧毀60多萬套住房。風浪裹挾著海水,灌入平日裡紙醉金迷的曼哈頓。

桑迪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昂貴」的風暴之一,紐約地鐵遭受108年來最大的破壞,1.8萬多個航班被取消,造成的損失至少達到700億美元。

可即便如此,這裡是紐約,人類文明的韌性在此得到集中體現。颶風之後的短短幾周,城市基建就恢復運轉,搬遷與重建工作有序展開。

2012年10月29日,英國帆船「邦蒂」號因桑迪颶風被淹沒在大西洋中 

以上這些,是人們應對災難的傳統方式——單一、快速。但如今,面對越來越頻發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問: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們如何用新方式去解決?

於是,恢復地鐵與航班、道路與照明,幾乎成了整個重建過程中最容易的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桑迪」異常轉向侵襲美國的潛在原因之一,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海冰融化,從而改變了大氣的流動。

要解決這背後的整個生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單個國家能力範圍內的事。但紐約人打算在自己的城市,從自身的行動開始。

一系列舉措中,最吸引年輕人的項目是「十億牡蠣計劃」。紐約港曾經是890平方公裡牡蠣的棲息地,號稱「牡蠣首都」。風暴侵襲時,牡蠣礁充當水中減速帶,吸收海浪的能量,能夠減少風暴潮對城市的衝擊。

但過去數十年間,水體汙染和過度捕撈使紐約港的天然牡蠣絕跡。

「十億牡蠣計劃」啟動後,年輕人與餐館合作,收集紐約人吃完牡蠣後剩下的貝殼,將牡蠣幼體放入貝殼中並投入海洋,然後它們就會生長為新的牡蠣。

這種令村上春樹和海明威都欲罷不能的海鮮,除了美味之外,還有「生態系統工程師」的美譽。

成年牡蠣每天可過濾50加侖海水,有助於使海水變得清澈,並降低含氮量。這一點對海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因為過多的氮,會使海水藻化,耗盡氧氣,演變為一潭死水。

此外,與珊瑚礁類似,牡蠣礁的水下部分,能夠為數百種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水上部分則能接納海鷗和鳥類停泊築巢,是整個「海洋城市」中重要的「基礎建設」。

今天,該項目已經在紐約5個行政區的14個礁石場修復了牡蠣。預計在未來20年內,活牡蠣數量將達到10億,為紐約打造一條漫長而具有活力的生態海岸線。

這是一場漫長的災後重建,受災的是人類,重建的是牡蠣以及更多海洋生物的家園。

並不是所有災難都給人類保留了重建的機會。比如,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共和國境內,靠近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交界處的車諾比核電廠4號機組,發生災難性爆炸。目擊者稱,當時天空色彩繽紛,被映射得非常明亮,猶如彩虹般美麗異常。

輻射塵通過大氣雲層擴散到整個歐洲,直至科拉半島,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500倍以上,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美劇《車諾比》的播映,讓接下來的事情變得人盡皆知。一場充滿悲壯色彩的「時間賽跑」開始了,不論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消防員、高溫下作業的礦工,還是前往屋頂清理超高放射性石墨的「人肉生化機器人」,都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之後,為避免反應堆核心內高溫鈾與水泥融化而成的巖漿熔穿廠房底板進入地下,蘇聯修建了一座預計壽命為30年的鋼筋混凝土石棺,將炸毀的四號反應堆徹底封閉。同時,當局將反應堆周圍30公裡半徑範圍劃為隔離區,撤走9萬居民,並獵殺禁區內的所有家畜。「鬼城」車諾比誕生。

至於「重建」,在車諾比4300平方公裡高度汙染的土地上,不是不曾發生,只是這一次,自然不再信任人類。

科學家計算,由於鈽元素的存在,車諾比要恢復適宜人類居住的狀態,至少需要2萬年——在人類的時間尺度上,這幾乎就是永遠。

但離開了人類,大自然的痊癒似乎要順利得多,這片土地逐漸從「生命沙漠」轉變為「綠洲」。

最早,有人發現21頭從隔離檢查區逃出來的普氏野馬生活在無人區,到了2005年年初,其種群的數量已達到64頭。

烏克蘭車諾比中心的研究人員謝爾蓋·噶沙克,自2000年開始在無人區內拍攝野生動物,將那些無視輻射的山貓、野豬、灰狼、鹿、馬和水獺等——納入鏡頭。

據統計,在車諾比,狼的數量是其他未受汙染地區的7倍。而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狼的出現通常也標誌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

儘管今天科學家們對於「車諾比事故造成了野生動物種群的復興」這個論題仍然意見不一,但人類不可承受的輻射,對於動植物來說,顯然並不致命。

它們除了擁有對抗輻射的天然抵抗力外,還擁有DNA變異修復能力。科學家解釋,這是因為在動植物進化的早期,地球表面的自然輻射水平要比現在高得多,因此,禁區內的動植物體內,可能仍保留有遠古時代的適應能力。

可以說,核汙染對於野生動物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幫助它們驅逐了人類。所以,到底什麼才是災難?這一切又是誰的災難?

不可否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憑藉「魯濱遜式」的智慧,一次次地在災難之後存續文明的火種。

直到近年來,災難變得頻發,人們才開始質疑「人定勝天」背後的傲慢與無知,轉而試圖理解自然世界的運轉規律,將目光投向與人類共居於這顆星球的更多生靈。

重建,不再僅限於「人類的家園」,也重建認知,重建面對自然時的敬畏之心。

作者 | 菲力

特約編輯 | 姜雯 jw@nfcmag.com

排版 | 劉夢恬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

相關焦點

  • 走訪日本水俁病的故鄉之二——和水俁病患者近距離接觸
    在那裡,我心中原有的問號成了我太多的沒想到:我沒想到,今天水俁資料館的館長板本直充就是一個在媽媽肚子裡就被感染上了水俁病的患者;我沒想到,身體受到了如此摧殘的他,竟然沒有申請國家賠償,沒算在被確定的水俁病的患者中,只因為他的父親當年就是那家汙染工廠的職工。活了92個 春夏秋冬的父親2010年去世了。
  • 復刻《浩劫重生》血掌印排球
    記者吳孟庭/綜合報導韓國男星樸海鎮因《來自星星的你》、《奶酪陷阱》等劇竄紅,他首度在LINE TV熱播韓劇《老頑固實習生》中突破自我,最新劇情中他受困小島崩壞成「犀利哥」,更搞笑復刻電影《浩劫重生》的血掌印排球「威爾森(Wilson)」,讓平均收視衝上
  • 豆瓣9.4分美國災難自救類教學紀錄片《浩劫求生》(10集全)
    每集模擬一個災難,都會假設是最壞的條件下,教你如何利用最新的求生知識和軍隊技巧,讓你在浩劫面前,順利逃生!《浩劫求生 Surviving Disaster》災難求生紀錄片《浩劫求生》每一集裡,凱德·科特立都將率領一隊人馬,模擬一個自然災難,並將演示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如何逃生。
  • 日本新瀉市市長就水俁病認定一事向患者道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媒體12月19日報導,對於11月日本東京高等法院關於新瀉水俁病患者認定一案的判決,日本新瀉市市長篠田昭18日與被認定的患者們在市政府見面並道歉:「由於向高等法院上訴,讓諸位原告這段時間受了不少苦。我深感抱歉。」
  • 重生軍嫂,她回到七零年嫁給兵哥,隨軍駐地打野兔野雞梅花鹿!
    重生軍嫂,她回到七零年嫁給兵哥,隨軍駐地打野兔野雞梅花鹿!哈嘍大家好!小編初來乍到,不知道你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推文?期待一下,今天,小編推薦好看的年代文是她回到七零年嫁給兵哥,隨軍駐地打野兔野雞梅花鹿!(點擊下方閱讀精彩劇情)第2本:《重生八零俏軍醫》——作者:蒼雲汐精彩片段搶先看: 大地猛然一震,恐怖的颶風猛然間向著外圍散發出去,捲起無數塵土,讓所有人睜不開眼。待到塵土散去之後,那震撼人心的馬蹄聲消失,取而代之的,如死一般的沉寂。
  • 《原神》莫娜核爆流原理是什麼 莫娜核爆流原理介紹
    導 讀 原神莫娜核爆流原理有很多玩家不知道哦,莫娜核爆流關鍵要了解元素反應及搭配,能夠準確的釋放出核爆強力輸出呢
  • 《apex英雄》新武器浩劫怎麼樣 浩劫武器玩法技巧
    導 讀 apex英雄的浩劫是最近即將推出的新武器,這個浩劫武器的外觀很霸氣,而且威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另外這款武器還有特殊的配件
  • 核爆之後,數萬部隊開進核爆區域,當年的美蘇兩國到底有多瘋狂?
    其實在美蘇冷戰期間,蘇聯和為了應對有可能爆發的核戰爭,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核戰爭演練,甚至於在進行核爆試驗之後,直接派遣部隊進入核爆區域,進行軍事演習,用來提升士兵們在爆發核戰爭之後的應變能力。就例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軍就曾在內華達核試驗基地進行過一次核爆演習試驗,當時美軍派遣了數萬名士兵,在核爆區域周圍,挖掘了大量的散兵坑,在這些散兵坑前方,僅僅只有幾公裡的地方引爆了一枚核彈,並且在核爆僅僅過去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命令所有參與軍演的士兵,在沒有任何防護設備的情況下爬出散兵坑,向核爆中心前進。
  • 真正的核爆都是形成蘑菇狀煙雲,海裡引起的核爆大家見過嗎
    其爆炸的場面大家也都是通過以前的新聞觀看,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家真正見過核爆的估計很少,但是通過對歷史資料的觀看和電影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爆炸的場面也知道一些。總之,爆炸的形狀是蘑菇狀煙雲是可以確定的,而核爆在海裡又是什麼樣的形狀呢?今天小編看了美國刺客這部電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電影裡最後核爆就是在海裡爆炸的,所以想給分享一下這種場面,真的很震撼。
  • 在核爆中衝鋒,前蘇聯研製的抗核爆279坦克,具備超強的防護能力
    上世紀50年代,蘇聯就投入巨資開始研究一款可以抵禦核爆的坦克,代號:279坦克,是該國對核戰爭這一新型戰爭方式的探索,之前進行的一系列的核爆炸試驗中,蘇軍方發現靠近核爆中心的試驗坦克總是被衝擊波掀翻,於是,前蘇聯的天才科學家託洛亞諾夫領導的小組,開始研製能在核爆區生存下來的戰術超強坦克,它將是絕地反擊的利器。
  • 二戰後,日本核爆受害者淪為「活標本」
    「美國把日本的兩次核爆視為非常重要的核輻射研究,通過ABCC收集的資料可以確定多大劑量的輻射會影響人的健康,為美國今後的核輻射防控體系制定標準,還能為軍事、醫學和科研等提供有力的一手信息。」索薩德寫道。    美方的動機決定了,受害者們終將發現,他們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只是海市蜃樓。    核爆發生時,14歲的松本富子正在上學,距離核爆中心不到兩公裡。
  • 日本廣島核爆受害者靜坐抗議朝鮮核試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1月7日報導,鑑於朝鮮宣稱成功實施氫彈試驗,日本廣島核爆受害者7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原子彈爆炸慰靈碑前靜坐抗議,批評朝鮮此舉「踐踏了核爆地希望廢除核武器、期盼世界永遠和平的心願,無法容許」。廣島縣核爆受害者團體協議會(理事長為坪井直)成員等約140人參加了靜坐。
  • 《原神》莫娜核爆流怎麼樣 操作原理介紹
    原神莫娜核爆流原理是什麼?莫娜是原神世界內神之眼為水元素的持有者,武器為使用法器攻擊,莫娜擅長驅使水元素進行控場攻擊,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原神莫娜核爆流原理詳解,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日本長崎和平祈念館將首次在德國舉行核爆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7月4日報導,日本國立長崎追悼核爆死難者和平祈念館(長崎市)4日發布消息稱,9月21日至10月30日將在二戰末期遭受轟炸被毀的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舉行核爆展。該館從2005年起在海外舉辦展覽,今年是第12次,也是首次在德國展出。
  •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一個被美國核爆了67次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蘇聯在1949年也研製成功了原子彈,此後在美蘇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開始瘋狂的軍備競賽,兩國大大加強了核武器的研製力度,不斷的進行大量的核爆試驗,蘇聯國土廣大,自然不缺核武器試驗場,而美國則選擇了其控制下的遠離其本土的一個太平洋島國為自己的核爆試驗基地,1946-1958年間在這個太平洋上島國上,瘋狂的試爆核試驗67次,對這個國家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這個國家就是太平洋上的島國馬紹爾共和國
  • 怨氣化颶風,這句咒竟能除 風災!
    古德開示:怨氣化颶風這個天地也會有病,好像某一個地方有地震,就是地球有病了或者某一個地方颳大風,這是那天地間的這個氣啊,怨氣太深了,就刮一個颶風。科學家就說啊,是什麼樣的情形才有颶風。你要開眼的人一看那個颶風,裡邊都有一個鬼,或者神,或者魔在那兒颳風。刮死人嘛,他就哈哈大笑著;刮壞了樹木啊、房舍啊,他也很高興的!他說:「哦!這個真好玩啊,這個玩笑開得真好。」他拿著人死了,就好像我們人打死一隻蒼蠅,或者打死一隻蚊蟲那麼樣子無所謂的。
  • 核爆時躲在地下真的能夠躲過去嗎?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微光城市》,電影主要是以核爆炸後為基礎,人類龜縮在地下並且成立了一個地下的世界,於是也因為這樣讓很多人就會好奇一件事情,如果在未來發生了核彈爆炸了的時候,核爆時躲在地下真的能夠躲過去嗎?
  • 老美劇推薦《核爆危機》第一季第十二集
    一切盡在美劇《核爆危機》第一季第十一集。核爆前33個小時這是核爆前33個小時的事情,此時的傑克正在應聘飛行員的職務,可惜由於他在中東戰亂地區的經歷落選。若干個和羅賓一樣的人收到錢,貨車鑰匙和各種文件,看來他們就是這次核爆的投遞員。
  • 《核爆中走出的強者》強者至強強者無敵,科技發展帶來武者的末日
    但……當李求仙自核爆中心安然無恙走出來時,世界震撼!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文!第三篇:《核爆中走出的強者》 作者:乘風御劍 評分:8.5分簡介:穿著耀陽中學校服臉上尚有些稚氣的龍澤雲,看著問出這麼一個不對勁問題的李求仙,臉上帶著一絲擔心:「求仙,你千萬不要想不開啊……雖然伯母意外去世讓人傷痛,但你一定要振作起來,再有一個來月就是高考之日,我相信伯母在天之靈絕不希望看到你因為她的事一跌不振
  • 撕開廣島核爆真相的照片
    1945年8月6日,廣島核爆時騰起的蘑菇雲有20000英尺高,這張照片是在原子彈爆炸時在廣島上空航拍的。    1945年9月,人們在核爆後的幾個星期裡在廣島的廢墟上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