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水俁病患者近距離接觸
汪永晨文圖
2011年11月21日上午,在清華大學NGO研究所王名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水俁海邊。站在寫有水俁填埋地的大牌子下仰望時,我想每個人心裡有的一定不只是追思。
水俁填埋地
想像
海邊的雕塑
現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日本人都要在這裡追思因發展付出代價致死的人們。這裡當年被汙染了的大海如今被兩層海泥和山土所覆蓋。堆出來的山坡上有一個個做出各種神情的小小的雕塑,以寄託人們的哀思。
填埋後的祈禱
思念
填埋後的水俁
孩子們折的千紙鶴旁的警鐘邊有兩個小木棰。我們敲了一下,那綿長的鐘聲迴響在海天之間;孩子們折的千紙鶴掛在這裡,是祈福還是苦苦的回憶?還有那海 邊的「心」下面寫著的「戀人聖地」,這樣的聖地給人的遐想是甜蜜嗎?這些都在提醒著我,此行我要為自己頭腦中的這一個個問號尋找答案。
警鐘
折成用來慰靈的千紙鶴
看了讓人心痛的戀人聖地
船的多種含義
離開被填埋的海邊,我們走進了水俁資料館。在那裡,我心中原有的問號成了我太多的沒想到:
我沒想到,今天水俁資料館的館長板本直充就是一個在媽媽肚子裡就被感染上了水俁病的患者;
我沒想到,身體受到了如此摧殘的他,竟然沒有申請國家賠償,沒算在被確定的水俁病的患者中,只因為他的父親當年就是那家汙染工廠的職工。活了92個 春夏秋冬的父親2010年去世了。館長說:我要開始申請賠償了;1954年出生的館長,為父親所在的工廠已整整付出了57年的代價,並一直活在相當於隱名 埋姓中。
向參觀者介紹水俁病的館長
水俁病患者的手
水俁病人發病時「摳出」的牆
在娘胎裡就被傷害的姑娘死於21歲
她的眼神停留在這一凝視中
我沒想到,從1953年發現了水俁病到現在已有59年了。在那場人為的災難中,到底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付出了健康、付出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權力,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我
我沒想到,在水俁當了16年市長的人,也正是那家汙染企業的廠長。他直到下臺,也沒有改變維護工廠的利益,高於維護事實,維護他自己的地位,高於維護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們的無辜與自己的良知;
我沒想到,在這場如此大的人禍面前,站出來為自己討個公道的是少數人。大多數人是躲在家裡生怕別人知道。為的是他們不要歧視,他們要結婚,他們要生子,他們打的魚要能賣出去。
難
我沒想到一個人為了尊嚴可以付出那麼大的忍耐。
問
我沒想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生的災難,已經到了公元21世紀的今天,六十年代得上水俁病的潛在人已經知道的有6萬之多,被確認的卻只有2273,以至我問了板本直充館長好幾遍來確認自己是不是聽清楚了這個讓我無法相信的數據。
這一數字背後隱藏著多麼巨大的痛苦
這張圖的塔角是被認定的水俁病患者,下面的基座則是隱姓埋名的人群
11月21日,離開給了我那麼多不相信的水俁資料館,我們來到熊本大學水俁學研究中心,原田正純醫生向我們述說了他作為一個醫生在這場災難後是如何站出來履行一個醫生的職責的。
原田醫生說:1976年他就到中國做過有關水俁病的演講。
原田醫生說: 2011年日本的地震是天災,也是人災。可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很好吸取水俁病的教訓。天災人類不可抗拒,可在水俁的天災中,現在開始看到了公害因素。食物鏈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顯現出來。
當年的小漁村
碼頭的叫賣
原田醫生說:這樣的災難,總是發生在離自然最近的地方,發生在最窮的地方,這幾乎成了規律。
原田醫生說:水俁病沒有被確疹時,他和記者們一戶一戶地去訪問,去發現。可是漁民不歡迎他們,怕消息傳出去魚會賣不出去了。
吃曬小魚的孩子們
當年的排水口
原田醫生說:水俁百分之五十的稅收來自這家汙染企業。政府,學界都在向我們這些不顧一切去走訪、去調查、去證實病因的醫生施加著壓力。
原田醫生說:在這場大的災難中,日本政府採取的辦法不是去調查,而是個人的申報。從1953年發現,到1960年沒有人再去申報時,政府就認為這場災難過去了。到了七十年代,竟然就說沒有新的患者了。
原田醫生說:患者都到哪兒去了,藏在家裡。
生出來就是小患者
生物鏈的傳遞
原田醫生說:水俁病患者都是吃了魚的人。當在孩子中發現時,他們才修正了。以前以為胎盤可以保護嬰兒的認知,後來他們發現毒素可進入胎盤。
原田醫生說:他最後的突破口是在自己的女兒降臨後得知的,在日本,母親有收藏臍帶的習慣。在徵集了無數的臍帶後,原田告訴人們,子宮是培育胎兒水俁病的溫床。
原田醫生說:l963年發生水俁病後,當地政府制定了強硬措施,並對懷孕婦女說不許生孩子。很多孕婦女為此打胎,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從水俁病被人類確認到今天,原田醫生不離不棄地用自己做醫生的良知,為水俁病患者討著公道。他堅信水俁病是環境公害,政府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改變這一不公,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出訴訟,獲取國家和企業的賠償。
1960年的調查
憑著19年的記憶畫出當年的工廠
我們的車走到這裡時,我隔著窗子舉起了相機,我覺得家要是住在這裡挺愜意。哪想到我們的車就停在了這兒,我被告之這裡就是我們下午要走訪的地方,水 俁螢之家。這裡1996年成立,現在是20位能得到幫助的水俁病患者的家。7個工作人員。其中有10個水俁病患者是要這裡的工作人員去家裡護理的。
家門口的這種消毒我也拍了下來。
螢之家
消毒
l956年,板本女士的女兒出生後不久,她就面臨了女兒從不能走路,不能說話,不能吞咽到一年六個月後的死亡的現實。隨後家裡有了四個水俁病患者。 在確認女兒到底是得了什麼病的過程中,板本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她說女兒都成了這樣,我還怕什麼。她們家現在靠國家賠償度日。有人問過她, 你是要水俁當年的發展,還是要家人的健康。這位媽媽說:我恨讓我的家人生病,死亡的發展,我恨氮肥廠,它毀了我的家。
今天家裡只板本和一個患有水俁病的女兒一起生活。
板本女士
水俁病認定書
板本的二女兒5歲才開始講話。從醫院裡去的小學殘障班,吃力地上到初中。現在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要靠已經86歲的媽媽度日。
板本女士說:即使她的家成了這樣,當時在是不是要訴訟,家裡人的意見也是不一樣的。當時的水俁分成很多派,有要和解的、有要談判的、有要賠償的。即使現在,她的做法依然受到爭議。
我們問為什麼?她說,要發展,要生存,要面子。
板本不要把人的生存權力放在這一切之上的做法讓人敬佩。當她和不怕打擊的人們一起到東京找總公司領導討公道的時候,公司第一把手親自把巨額賠款遞到 她的手中。而她一把就把錢打掉在地。她說我要的是我家人生存的權利,我要的是迫害我們的人站出來向我們道歉。我們堅信五十年代發病的這一群體到了七十年代 的統計數字還是120人,是政府的失職,是企業的恥辱。10萬人的問卷調查,只發現十幾個人。這種擺姿態的調查我不相信。
板本的女兒
水俁病患者
現在,一個中等程度的水俁病患者一年能拿到70萬日元的賠償。折和一個月5000元人民幣。板本母女就這樣生活著。
雖然當年有4000人的窒素氮肥廠,現在只有500人,但是大街上的大牌子依然寫有:沒有氮肥廠就沒有水俁發展。
今日大海
站在今日的排汙口
滕野曾是水俁協立醫院的院長,也是一個堅定地讓政府認定水俁病的身體力行者。他曾參與過我們國家松花江水汙染的治理。他們以醫師團的形式支持受害者 的訴訟。他說,在他們為此努力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孩子睡了不要叫醒。而他則認為,到現在國家還沒有對汙染進行全面調查,他們的奮鬥就遠沒有結束。
53年來,滕野除了讓政府確認水俁病的發病原因,尋找、幫助受害者以外,就是大聲地疾呼警惕慢性微量中毒,現在這種患者的發病率在一個個地顯現著。不僅在日本,也在全世界。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王名在我們對第一天的訪問發表自己的感慨時說,日本醫生站在為受害者申張正義的第一線令人可敬可佩。但是,環境問題應是預 防,進入到訴訟不僅是滯後,還使問題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我們中國目前的很多環境問題從一開始就有媒體的界入,呼籲信息公開,從整體來講是進步。
對日本水俁病發生地的採訪才是第一天,已經讓我們發現一個汙染事件的複雜性,這一複雜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社會的,文化的問題的交織。每個人都是多 層的矛盾體,每個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同的行為和舉止。這對我們中國目前的發展是不是有借鑑,我們還會在未來幾天的訪問中去挖掘,去體味,去思索。因 為這決定著我們自己的行動和我們國家的命運。
車上拍到的新水俁田野
明天我們要訪問的有地方官員,我們會聽到他們對這一汙染事件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