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由上海市金山區教育局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承辦的《「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第二輯)》和《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英文版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展覽中心第三活動區順利舉行。
「藝術和教育相結合,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加美好。」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回顧了山陽地區藝術教育的起源與發展,對金山教育長期以來在藝術育人方面的實踐與探索表示肯定。他提到,金山教育通過打造藝術特色教育品牌,開發藝術育人的區本課程,傳播了藝術,培養了人才,充實了鄉村的精神文明。
金山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顧宏偉認為,金山教育不懈探索「藝術育人」的育人模式,不斷完善學校藝術課程的開發,推進校內外藝術教育活動的普遍開展,在學校藝術教育管理、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初步打造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融合育人「樣本」。
顧宏偉指出,金山教育會以此次新書發布會為契機,同中國教育學會密切合作,結合金山區的優勢特色與教育實際,研製形成金山區美育教育工作規劃,構建美育與勞育、藝術與科技、藝術與文化、鄉村傳統藝術育人等多主題融合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除此之外,在本次新書首發會上,「藝術育人的金山模式研究」得到了眾人的關注。據悉,「藝術育人的金山模式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上海教育出版社與金山區教育局攜手,出版了專著的英文版以及叢書第二輯。
藝術具有強大的育人力量,能和諧地統整學生的成長,造就身心健全的人。上海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顧曉菁提到,傳承優秀文化,推廣藝術教育經驗,為孩子們創設喜愛的課程,讓他們喜愛課堂,喜歡學習,是本系列圖書出版發行的出發點。「我們希望,能夠為每個學生感受藝術魅力,豐富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鋪就逐夢之路,共同推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圖書主編蔣水清校長對「藝術育人的金山模式」課題的開展情況以及作為其成果的《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英文版的出版進行了介紹。《「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第二輯)》中蓮湘、陶藝、灶壁畫、幼兒創意美術、圍棋等五門特色課程的學校代表介紹五門課程開展情況及成果,並通過作品展示和活動體驗在書展上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互動。
另外,首發式上還舉行了新書捐贈儀式,上海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向嘉興市校長代表贈書,以期將研究的成果傳播出去,發揮金山區在農村藝術教育方面的引領作用。
據悉,近年來,上海市金山區成為了中國教育學會首個藝術教育實驗區,把建設國家教育政策先行先試實驗區、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經驗模式推廣實驗區作為重要目標,探索並總結區域藝術教育的成功模式。在學校藝術教育管理、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新書的發布就是最好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