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育人,該如何完美融合?越來越多的學校與教師對美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又該如何深入推進?今年上海書展啟幕首日,來自上海金山的藝術育人模式再度成為全場焦點。
今天下午,由上海市金山區教育局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承辦的《「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第二輯)》和《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英文版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順利舉行。
金山區是上海西南部的遠郊,擁有611平方公裡的寬廣地域,歷史綿長。「十裡不同音」,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歷史與文化:楓涇地區的繪畫、漕涇地區的書法、張堰地區的棋藝、山陽地區的民樂、廊下地區的蓮湘……這些豐富的地域文化,為學校開展藝術教育、開發藝術課程,提供了強大的資源支持。
新書首發式上,圖書主編、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山陽中學校長蔣水清對「藝術育人的金山模式」課題的開展情況以及作為其成果的《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英文版的出版進行了介紹。近年來,蔣水清始終注重學校傳統藝術特色的繼承與創新,領銜「藝術育人的金山模式研究」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將「藝術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全區推廣,並將其主要成果彙編成冊。
去年的上海書展,《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第一輯)》,一經推出就引發轟動,《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更是引起海外教育學界關注。今年首發的《「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第二輯)》選取了蓮湘、陶藝、灶壁畫、幼兒創意美術、圍棋等五門特色課程,將區域課程體系進一步拓展和完善。《行走於教育與藝術之間》則順應國外市場需求推出了英文版。
「藝術具有強大的育人力量,能和諧地統整學生的成長,造就身心健全的人。傳承優秀文化,推廣藝術教育經驗,為孩子們創設喜愛的課程,讓他們喜愛課堂,喜歡學習,是本系列圖書出版發行的出發點。我們期待,為每個學生感受藝術魅力,豐富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鋪就逐夢之路,共同推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上海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顧曉菁說。
金山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顧宏偉表示,近年來,金山教育不懈探索「藝術育人」的育人模式,不斷完善學校藝術課程的開發,推進校內外藝術教育活動的普遍開展,在學校藝術教育管理、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藝術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初步打造出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融合育人「樣本」。未來將以此次新書發布為契機,同中國教育學會密切合作,結合金山區的優勢特色與教育實際,研製形成金山區美育教育工作規劃,構建美育與勞育、藝術與科技、藝術與文化、鄉村傳統藝術育人等多主題融合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活動現場,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對金山教育在藝術育人方面的實踐與探索表示肯定。他說,金山教育積極打造藝術特色教育品牌,開發藝術育人的區本課程,培養了一支踐行藝術育人的教師隊伍,切實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希望藝術育人的經驗能夠繼續提煉,進一步加強實踐研究,整合研究資源、創新研究模式,促進育人質量穩步提升,推動學校美育工作取得更大發展,將研究成果輻射到全國其他地區。
作者:王星
編輯: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