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上海,梅雨細,曉風微,溼噠噠的空氣催促著江南梅子的成熟,但在亞熱帶高壓帶來炎熱天氣之前,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就率先帶來了由藝術書所呈現的高壓現場。
藝術出版的興起正值世界各大媒體集體報導獨立書店和紙媒由於數字出版的出現而衰落的時期。正是時代和科技的發展將更適合於紙媒和印刷來表現的藝術出版推向了備受矚目的位置。正是由於各方的關注,在藝術書展正式開始前,現場已經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讀者觀眾。
正式開展之前,展廳人已經人頭攢動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每一個城市的藝術書展已成為一座城市的藝術文化名片之一,推動著藝術出版的發展,展示著一座城市視覺文化的生機與年輕藝術家,設計師,插畫師群體的創作狀態。第一屆紐約藝術書展舉辦於2006年,第一屆東京藝術書展舉辦於2009年,第一屆洛杉磯藝術書展舉辦於2010年,世界各地開花並逐漸壯大的藝術書展數不勝數,比如多倫多藝術書展,巴黎藝術書展,溫哥華藝術書展,首爾藝術書展,新加坡藝術書展,臺北藝術書展,2016年以及2017年,DreamerFTY夢場和上海民生美術館主辦也曾以先鋒的姿態成功舉辦了兩屆abC藝術書展。而以城市名命名的藝術書展名單中,終於在2018年6月添加了上海的名字。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本屆上海藝術書展共有41家中國本土出版單位和個人,52家海外出版單位和個人,涵蓋了藝術、攝影、插畫、漫畫、設計、獨立雜誌等各個出版類別。YT非常希望採訪到他們每一個人,但我們認為,你應該親自前往現場與這些出版人面對面,他們本身也是平面設計師、藝術家或者創作者,與他們的交流能夠更好地認識「書」這一媒介的魅力,因此,在本篇內容中,我們帶來與6位出版人及個人的對話,從他們的角度來了解上海藝術書展,我們實在不忍心去打擾兩位上海藝術書展策展人蘇菲與言由,經過半年的前期籌備工作,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已經累到失聲,因此也希望去現場觀看藝術書的觀眾們能夠認真對待每一本藝術書,因為它們的誕生離不開一群人的辛苦付出!
完整參展名單如下
二手社
羅苓寧 Amanda
首先假雜誌的言由與香蕉魚的蘇菲在整個書展中的工作,包括視覺呈現的統一性以及選擇場館上都非常專業,雖然我並不知道到場觀眾數量會達到多少,但我覺得這是一次非常有品質的書展,很感謝言由的邀請,讓我們用另外一種形式介紹日本的攝影二手書。
二手舍網站www.nitesha.com截圖
二手舍本次作為代表日本的二手書店來參與這次書展,以《Provoke 挑釁》為切入點,以攝影書為主體探討六〇、七〇年代日本攝影的動向及其時代背景。「挑釁」一詞來自1968年美術評論家多木浩二和攝影家中平卓馬所策劃,並邀請詩人岡田隆彥和攝影家高梨豐加入,所創刊的攝影同人誌的刊名。而在這之前,中平卓馬就曾受到威廉·克萊因《New York》的影響,而開始嘗試一種新的攝影方式,這種方式也在《Provoke 挑釁》中有所表現。而這一時期森山大道受到安迪·沃霍爾的影響,促使他開始大量複製作品。
在這樣一個《Provoke 挑釁》誕生的時代背景前後,我們甚至加入了北井一夫的《抵抗》這本攝影集,這其中也有搖晃失焦的拍攝風格,因此,當我們提到《Provoke挑釁》,並不是只有這幾位代表一切,只是在這一時期,他們破壞了所謂的影像的完整性,但這一切都是存在前因與後果的。包括我們還帶來了日本中央公論社的一套書系,針對日本攝影界前輩以及當代攝影師,這套書的出版是為了印證日本當代攝影新的標誌,這次的選書我們不希望焦點集中在《Proveke 挑釁》,而是希望更廣義的去呈現,這些都可以刺激喜歡攝影的朋友們,希望將思想的挑釁這樣的資料帶給觀眾們。
都市 石元泰博 寫真集
戦後派 東松照明 寫真集
而在今年我們會再版《Proveke 挑釁》,之所以要再版這本書,是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機會見到這本書的本尊,更別提去翻閱,而這本書中的文字其實是非常多,非常值得去觀看的,那過去我們可能更多的是以影像的風格來探討《Proveke 挑釁》,但我們認為文字是非常值得翻譯出來的,這樣可以以文字層面,以時代更多思想方面來觀看《Proveke 挑釁》,因為它的出現是與社會背景相符合的,這也將成為對這一時期的日本攝影研究重要資料,因此我們會以中文和英文來做發行,而且我們會維持維持定價在平易近人的範圍內,讓它可以隨時流通在市場上,因為我們二手書店的身份,如果讀者在閱讀之後想要脫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又可以再次將它購回,因此書會一直在市場中循環,我們希望書可以安定地,並以平易近人的價格讓每一個對攝影有興趣的,或者在做攝影研究的人都有機會獲得它。
DECK
DECK Director Gwen Lee介紹道:「我覺得整個氛圍是非常活躍的,很多年輕人以及藝術界的人都來到了現場,而且也是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很多人帶著好奇的心態來到了現場,這應該是展示藝術書的一個絕佳的平臺。這次帶來了兩部分的書,一部分是東南亞攝影師在去年以及今年出版的最新攝影書,另外一部分是我們與其他出版機構的合作出版物。」
DECK網站 www.deck.sg截圖
這次帶來了NGUAN的攝影集《SINGAPORE》,雖然NGUAN並不是一位新銳攝影師了,但他拍攝的新加坡是得到國際公認的,這本攝影集中,我們可以通過他的影像以及編輯看到新加坡日常的樣貌。
《SINGAPORE》
我們與中國臺灣的攝影師的合作也跨越了書的媒介,拓展在展覽中呈現了,這次也帶來了他的作品《臺北浮白》,展開這本書,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一個折頁,而在看到影像之前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段風趣的文字,從這些文字中讀者可以率先展開一個屬於讀者自己的想像,然後展開折頁又會看到屬於藝術家對於這段文字的呈現。這本書的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所有的影像都不是藝術家自己所拍攝的,而是這幾十年中他被罰款之後執法記錄所留下的影像。因此藝術家針對這些存在於身邊的影像以及究竟怎樣讀取影像這一概念,創作了這本攝影集。
《臺北浮白》
SUPER LABO
Yasunori Hoki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我覺得是期待,我與言由很早之前就認識了,也是因為信任他,因此我也參與到了這屆書展中。
SUPER LABO網站www.superlabo.com截圖
因為並不知道上海的觀眾更為喜歡哪些書,因此這次帶來了我們新出版的書,雖然我們是日本的出版社,但也有很多外國藝術家的作品,比如Jacob Aue Sobol的這本《With and Without You》,而日本藝術家我們帶來了最近在中國也很活躍的尾仲浩二的作品集以及森山大道,澤渡朔這樣的知名攝影師作品,這其中Jim Goldberg的作品《The Last Son》是我非常推薦的,這本畫冊中攝影師通過攝影和文字的蒙太奇追蹤了自己以及父親的夢想,這本書入圍了2017 Photo Book獎,而Jim Goldberg本身也是一位讓人非常尊敬的攝影師。
《The Last Son》
而我們即將出版一本森山大道的彩色攝影集,森山大道以黑白攝影聞名,而其彩色作品卻也有著非凡的魅力,目前這本書還在製作階段,每一本書中都會有一張攝影原作,是非常值得珍藏的攝影書,而在和森山大道先生一同工作中,森山也提到他並不在意使用的機器是哪一個品牌,而在意的是相機是否能夠恰好裝進口袋這件事,這件事也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sleeping cat 尾仲浩二
無像
倪梁與藝術家214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的氣氛非常熱烈,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都參與到了這次活動中,無論是自出版還是小眾出版,帶來的書都非常有趣,是一次讓來的人收穫頗豐的藝術書展。這次帶來的主要是無像自出版的書籍,另外自從我們本身擁有了一個小的實體空間之後,也開始銷售一些國內外的優秀藝術出版物,我們也有一個全新的欄目叫「無像書選」,甚至這次也帶來了一些絕版的畫冊與大家分享。
無像空間
《下河2》是無像今年的第一本出版物,也算是去年《下河》的一個延續,也是因為藝術家214在持續拍攝這一專題,在設計上我們延續使用ZINE的方式,因為這一形式在體量上也比較輕便,可以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另外ZINE可以完全打開,能夠更好地呈現作品。我們也考慮過在之後會將這些作品做一個集合,做一個正式的攝影書,到時再與大家重新見面,到時應該會有更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藝術家214介紹到《下河2》的誕生是因為當時的工作原因,導致《下河》只拍攝了一個月,藝術家認為當時的拍攝量並沒有達到預期,很多畫面還沒有拍到而這次的拍攝是藝術家在成為自由攝影師之後更為全身心投入之後完成的創作, 因此《下河2》的內容會更為豐富,藝術家也會在現場期待與觀眾們面對面的交流。
《下河2》內頁
ODD ONE OUT
我並不意外上海藝術書展能夠一下就聚集這麼多人觀眾,因為上海的觀眾們一直非常熱情,他們很關心藝術,也有很多人會主動上前來問問題,這是我覺得很好的地方,這種主動的交流能夠讓我們將作品更多地介紹給觀眾們。
ODD ONE OUT 網站 oddoneout.hk截圖
身是以Gallery而存在的,而關注內容主要集中在print making,因此我們帶來的作品也以有些展覽的方式鋪陳開來,將牆面也利用進來。不同的觀眾會對不同的作品感興趣,因此我們帶來了很多藝術家的不同作品,因為我們主要是以print的形式來展示,在觀看時也更為直接,而來到現場的觀眾的層面也非常不同,這是我比較驚喜的地方。
我帶來的作品是展開之後會變成很長的一本小冊子,描繪的是不同的旅客在觀看同一個事物時不同的狀態,然後自己進行雙面的絲網印刷。
展覽現場
武藏野美術大學
武藏野美術大學學生
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在校學生中不僅有日本籍學生也有留學生,我們這次想要以一種更為輕鬆的方式來展示多元化的作品,因此展出的作品以ZINE為主,而參加藝術書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能夠將觀眾們介紹我們的作品。而上海的觀眾回饋給我們的反應也是很好的,無論他們是否會購買我們的ZINE,他們都願意來花時間了解我們的作品,這也許是書本身的意義吧。
展覽現場
這次帶來的作品是我們通過在學校張貼信息,來搜集從攝影系本科到研究生不同年級的同學的作品,經過最後篩選帶來了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日本的學生們也對上海藝術書展非常感興趣。而ZINE的形式也更為多元,可以提供觀眾各種不同的閱讀形式。
我的作品中以一首中文小詩作為開篇,然後將我比較擅長的拼貼攝影作品編輯成冊,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日常存在的話題,我將主角設定成一個橘子(ORANGE),也就是一個橘子在探討自身存在的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第一屆上海藝術書展現場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