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成為了大多數民眾生活購物的新方式,快捷便利,價格和線下商品相比也有很大的優勢。相信大家的手機裡不止一個購物軟體,除了最常見的淘寶,每個平臺都主打不一樣的特點,擁有不同的口號。京東,亞馬遜,小紅書是近幾年用戶長期使用的購物軟體。拼多多出現後快速佔領市場,打出「拼的多省得多」的口號。有趣的是,對於用慣了淘寶的用戶來說不是每個軟體都能夠熟練運用,尤其是淘寶和拼多多的差異讓很多人一時間無法適應。
拼多多有一個從界面上就可以看到和淘寶的本質區別:購物車,拼多多沒有購物車,大家接受了拼多多直接拼單購買的消費模式,以至於用戶可能都沒有發現這一點,那拼多多為什麼不做購物車模式呢?這一切要從淘寶說起。購物車是淘寶的先創,大家將自己喜歡的商品加入到購物車裡,一般來說,對一件商品的喜愛會讓用戶產生點擊這個店鋪瀏覽寶貝的欲望,購物車在暗示著人們的購物觀念。人們會不自覺地在同一個店鋪多買幾件商品。這都是因為購物車在作祟。
人們在購物車裡選擇結算時,經常會發現有湊單包郵,湊單省錢的優惠券用橙色的字體顏色呈現出來,如此顯眼的字樣在消費者眼中看來就是最好的暗示,在向你暗示買的多省的多,雖然是十幾塊錢的差價,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湊單。長此以往,人們在同一家店鋪會加入幾件商品在購物車結算,這樣的優惠是從商家的成本中抽出來的,多件商品的利潤遠遠大於包裝和運費的增長價格。這樣客戶和商家都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反觀拼多多,他們的方式是讓消費者通過分享,成團拼單的方式來獲取利潤,相對於淘寶來說,這時的利益被分成了三份,兩個消費者和商家,商家需要分別包裝發貨,他們節省的也不是包裝運費,而是降低了商家的獲客成本,讓三方獲利。這種消費模式在市場上也是獨一家,其他的購物軟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的購物車模式來獲取利潤。
相比淘寶,本身拼多多就是薄利多銷,讓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到線上購物的實惠性,通過這種分享成團的方式能夠帶動更多的消費群體加入,很多喜歡用拼多多的客戶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拼多多的消費模式洗腦,會忘記購物車的存在。
因此,他們兩者的商家目的是不同的,淘寶的目的是獲取更多的利潤,拼多多的目的是獲取更多的客戶,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提高用戶的依賴度。拼多多的攬客計劃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成團的成功率。所以這也是拼多多不做購物車的原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