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 | 北京報導
責編:陳棟棟
編審:張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2期)
無論是演技男神梁朝偉、國際巨星周迅的微電影,還是金牌主持魯豫的「肌膚就像吃巧克力」廣告語;無論是朋友圈男朋友彭于晏,還是鄰家女神周冬雨,眾多明星代言的丸美股份(603983.SH)稱得上廣告營銷非常有特色的日化企業,但它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6月16日,歷經5年的坎坷上市路,丸美股份終於成功登陸A股市場。
前有外資品牌圍堵,後有本土新銳追趕,IPO之後的丸美股份如何奔向完美?
三次闖關IPO
丸美股份(全稱「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化妝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旗下擁有丸美、春紀和戀火三個品牌。
從2014年6月首次遞交招股說明書算起,丸美股份一共報送了4次招股書,募資金額也從起初的14億元縮減至5.8億元,但是接連兩次失敗。
2016年11月,丸美股份首度上會遭發審委否決;2018年7月,臨上會前一夜,因「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證監會取消對其審核。經歷了多輪「折騰」後,丸美股份終於在今年4月底成功過會。
不過,還沒來得及高興,5月9日,丸美股份審計單位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就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當時,不少人為丸美股份捏了一把汗。但隨著核准首發申請通知出爐,丸美股份終於正式進入A股上市公司新賽道,成為繼珀萊雅(603605.SH)、御家匯(300740.SZ)、名臣健康(002919.SZ)等本土日化企業後的又一A股上市公司。
重銷售輕研發
有觀點認為,丸美股份存在「重銷售輕研發」問題。
其招股說明書也顯示,丸美股份每年用於廣告宣傳的費用佔總銷售費用的70%,在2015至2017年,廣告宣傳費用支出分別為2.12億元、3.38億元和2.9億元,明顯高於公司同期淨利潤,更佔將近30%的營業收入。
而在研發費用方面,2015—2017年,丸美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07.18萬元、2479.57萬元和2829.62萬元,佔當年營收的比重僅為1.94%、2.05%和2.09%,低於行業公認的3%的及格線。
丸美股份經銷領域也被曝出問題。2018年,位列丸美股份籤約經銷商前5名的歐玉美因虛假宣傳被處罰兩次。
有專家認為,中國化妝品是高速發展的成長性行業,然而國產日化品牌未能分享到行業紅利所帶來的巨大收益,其中原因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緣故,更是國內日化企業經營思路滯後導致。
不過,國信證券研報分析,雖然品牌力一直是本土品牌的薄弱之處,但隨著社交媒體營銷的流行,以及年輕中產對於品牌選擇多元化的追求,本土美妝品牌憑藉「渠道+產品+資本」,仍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朱悅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一些具備規模和知名度的企業上市後,可以藉助資本的力量,實現進一步渠道擴張、產品研發和營銷宣傳,擴大知名度,推出符合本土消費者需求且更具差異化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業界關注的丸美股份上市之路為何曲折、是否存在「重銷售輕研發」等問題致電丸美股份董秘辦,對方表示:「目前處於敏感期,不方便接受採訪。」
2019年第12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