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曾高飛銳思想
眼部護理的頭部企業廣東丸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丸美股份)一腳不慎,陷進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尷尬中。
一方面,經過五年鍥而不捨的IPO長跑,終於離成功登陸A股僅半步之遙,即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新貴。
另一方面,合作夥伴張鳳嬌用微博憤怒控告丸美股份置商業道德和契約精神不顧,巧取豪奪,要求「還其知情權,還其戀火,還其法律與公義」。
這一控告,正在迅速發酵,在朋友圈刷屏,正在演變成丸美股份登陸資本市場以來的首個重大危機。
丸美股份旗下有三大品牌支柱,即丸美、春紀、戀火。但戀火原來不是丸美的,這在網上有太多資料可以佐證,在2017年10月18日之前,戀火都不歸在丸美股份摩下,丸美股份原來只有丸美、春紀兩個品牌。
據張鳳嬌稱,戀火品牌是其一手創辦,2017年10月18日,本著強強聯手,做大做強的目的,與丸美股份合資成立了廣州戀火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戀火),作為戀火彩妝品牌的經營主體,其中丸美股份佔股70%,張鳳嬌佔股30%。
創辦於2000年的丸美股份,到2017年10月,已經發展成為眼部護理的頭部企業了,也是同行其他品牌學習和膜拜的對象,能夠讓戀火「傍上這個大款」,張鳳嬌以為給自己和戀火找到了一個好歸宿,她相信丸美股份的誓言:有能力將戀火彩妝運作得更成功。於是按照協議,張鳳嬌將原有經銷網絡、公司經營團隊和商標全部裝進了新公司,並於2018年1月底退出廣州戀火的日常管理,心甘情願地做起了純粹的股東。
在經營上,丸美股份確實有獨到之處,經過一年多發展,廣州戀火做得風生水起,成了丸美股份的三大支柱品牌之一。但出乎張鳳嬌意料的是,作為股東,其利益和權力卻被蠶食鯨吞了,成為了一個局外人,處境十分尷尬,越來越紅火的廣州戀火被丸美股份牢牢掌控在手裡,似乎與她沒什麼關係了,公司重大決策從不與她商量溝通,她要查看有關財務數據,都得不到滿足。
在萬般無奈,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張鳳嬌利用網絡,對丸美股份進行了血淚控訴,稱其股東利益受到三大侵犯:
其一,新《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股東有權查閱、複製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會計帳簿。」但這個法律賦予她的權利,被丸美股份無情剝奪了。作為廣州戀火的股東與監事,張鳳嬌多次申請查閱財務報表及有關帳簿,均無結果。
其二,廣州戀火自成立以來,丸美股份從未召開過一次股東會議,變更公司章程也沒獲取張鳳嬌親筆籤字,任何重大經營決策也未與張鳳嬌做任何溝通與商榷,丸美股份漠視了張鳳嬌作為股東的權益。
其三,合資協議籤署當日,丸美股份就遞交了「戀火」商標醫藥、科學儀器2個類型的申請。2018年2月18日,丸美股份申請了48個類型的「戀火PassionalLover」中英文、圖形商標,2019年又申請了21個類型的「戀火Passional Lover」中英文、圖形商標,將戀火商標的品牌資產據為己有,但張鳳嬌被排除在外。張鳳嬌認為,戀火商標是其與丸美股份合作的品牌資產,戀火其他類型的中英文商標註冊與保護應由合資公司廣州戀火進行,丸美股份卻將其註冊到自己名下,且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第二天就進行搶註,是在置商業道德不顧,明目張胆地巧取豪奪,讓她忍無可忍。
張鳳嬌正告丸美股份,要求還其股東知情權,還其戀火,還其法律與公義。
丸美這個名字,有著美好內涵。據《說文解字》,丸,即圓;「丸是圓,圓是美」,追求「以圓為美」。放在企業經營上,就是追求多方共贏的和諧生態的意思。張鳳嬌的控訴,卻是對丸美股份追求「以圓為美」理念的莫大諷刺,也讓人看到了丸美股份及其實控人孫懷慶的另一面。
從2000年成立以來,丸美股份一直駛在發展快車道上,超級明星梁朝偉、周迅、陳魯豫、楊子姍、彭于晏、周冬雨都成了其形象代言人,今天也成功登陸A股市場。但如果只關注大股東和實控人利益,無視中小股東利益,就喪失了起碼的誠意基礎,談不上「丸美」了,也容易讓資本市場其他股東產生質疑。
孫懷慶稱丸美股份具備「令人尖叫的產品,讓人愉悅的用戶體驗,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的三個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基礎條件。但高飛銳思想認為,丸美股份更重要的前提,是要有海納百川,與生態鏈,尤其是股東共享利益的胸襟,這是合作共贏,走向未來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