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基建」迅速發展的一年。「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顯然,「新基建」的三個領域需要大量的數位化人才進行賦能。
教育現代化為「新基建」打造「人才底座」,這意味著教育行業將開啟更深層次的數位化轉型,數位技術不僅要改變教學流程和教育形態,更將融入教育教學等核心場景,實現「以人為本,創造智慧」。
教育行業呼喚「懂行人」
數位化的浪潮正在湧入千行百業,教育數位化也隨之走向新興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新的教學場景和教育體驗,這讓教育體系得以從以「施教者」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發展,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具個性化,也更加貼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在數位化轉型這條路上,教育行業迫切需要「懂行人」。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基於多年在教育行業的實踐和探索,推出「懂行」這一全新形象,並提出了「懂行·專注於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全新理念。華為認為,「懂行」的前提在於深刻理解教育行業的本質,即樹德育人,並從這一教育的本質出發,深入到教育的核心業務場景中,才能真正推動教育行業的數位化轉型。
所謂「懂」是指躬身入局,深入教育場景去思考、去發現數位技術如何與「樹德育人」相契合。
所謂「行」是指專注於教育行業,針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行業關鍵業務場景,與「內行」的合作夥伴一起,為客戶提供可行的數位化轉型之策。
正如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蔡英華所說,「懂行」並不意味著華為會比客戶更懂他的需求,但華為能夠做到不斷深入行業,「懂」這個字是關乎「內心」的,只有躬身入局,沉浸其中,華為才有能力將需求變成可交付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同樣,無論新興技術如何更新和迭代,數位化的方式有何種新的模式,只有深刻理解了核心業務場景,才能推動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
從教學場景出發,推動多元人才培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教育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豐富的教育階段和形態,創造了豐富的教學場景,但也帶來了複雜的場景需求。華為提出「讓求知跨越邊界,培育多元人才」。這不僅源於華為多年深耕教育行業的洞察,同時也是對「多元化人才」這一教育趨勢的深刻理解。
在基礎教育領域,面對推進優質均衡和個性化的訴求,華為打造了遠程教研系統,以智慧教研提升教師能力,沉澱智能的教學資源,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觸手可及。在智能教學資源之上,還可通過持續積累資源使用數據,構建個人的學習畫像,並進一步進行智能的資源推薦,補齊個人學習短板,強化個人優勢能力,讓教與學不僅全面,更懂千人千面。
在高等教育領域,華為打造了高校「智慧教室」場景化解決方案,基於領先的音視頻通訊和處理技術,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新教學培養方式,實現與校內外資源多維度的聯接,讓老師隨時隨地可教、學生隨時隨地可學。同時,華為把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和實踐經驗引入線上教學平臺,大大拓寬師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讓師生隨時掌握瞬息萬變的信息技術。
在職業教育領域,華為同樣深入其中,立足於服務人才的多元化培養體系,通過打造「產教實訓室」等場景化解決方案,解決職業教育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幫助學生培養職業實踐能力,更好地匹配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動真正意義上的「產教融合」。
毫無疑問,未來數字經濟所需的數位化人才將會覆蓋千行百業的各個層級,華為將持續用領先的數位技術為其賦能,為社會輸送多元的數位化人才。
從整體規劃設計開始,助力科研與管理服務
每一所學校都是多個教學場景的融合,這些場景與新興技術之所以能夠融會貫通,除了對每一個場景細緻入微的觀察,更需要針對全場景的整體設計。
以上海理工大學建設的「全數位化大學」為例,華為基於管理、技術、架構等現實難題,幫助上海理工大學從整體設計入手,對學校信息化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形成「一盤棋」的整體戰略思維,並制定出學校未來3—5年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再比如「雲中蘇大」,蘇州大學攜手華為,利用新興技術,打破空間局限,與校內外資源進行多維度的聯接,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
華為通過識別校園建設的核心場景,提供有針對性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從1到N」複製,做到在不同學校的數位化轉型中解決教育行業面臨的種種業務轉型難題。
在科研方面,華為助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打造了「瀚海20超級計算系統」,通過採用鯤鵬架構,使其具備了更高的可控能力和技術開放性,能夠更好地服務生物信息學計算、流體力學計算等學科的科研建設,讓「科技破局、攻堅不止」。同時,通過對校園管理的深入理解,華為提出「管理一盤棋,服務一站式、個性化」理念,其中「管理一盤棋」,旨在通過抹平邊界,打破多網並存、信息孤島的壁壘,將教學、科研、生活等場景全面打通,實現更高效的統籌管理;而「服務一站式、個性化」,旨在讓校園生活更便捷、高效,更好地感知每一個學生,打造專屬的校園生活體驗。
華為希望通過「整體設計 數字平臺」的核心能力,幫助更多學校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而「新基建」不僅需要多元人才的「面」,也需要貫穿管理場景的「線」和在科研領域強勁的「點」,華為運用自身在這些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助力學校培養可滿足「新基建」訴求的各類人才。
與生態一道,構建「新基建」的「人才底座」
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成功,離不開行業生態的建設和繁榮。從項目的整體設計開始,華為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提供服務。對於教育行業來說,客戶遍布中國,華為更需要攜手廣大合作夥伴,將對教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理解同步給每一位教育行業客戶。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為全面落實線上教學、推進智慧教育的發展和創新,華為攜手百餘家教育合作夥伴共同發起隨時學教育聯盟,通過雲、AI、5G技術與教育結合,為廣大師生提供遠程線上教學服務,通過在線直錄播課堂、在線教學與網絡教研課堂、智能作業分析和個性化學習等功能,滿足學生遠程學習中的個性化需求。
無論是對待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華為都致力於成為「懂行人」,通過深入教育核心場景,以ICT能力推動教育數位化轉型,為學校、家長和學生及管理部門提供解決方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天是第三十六個教師節,華為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福與崇高敬意。面向未來,華為將繼續深耕教育行業,以領先的教育數位化理念和技術,為「新基建」事業打造「人才底座」。
華為中國政企教育業務部總經理曾偉經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