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西站地區國稅局辦稅服務廳人來人往。一家企業的財務人員王玲玲推門進來,準備申領普通發票,可她拿的材料上「企業所在地」分明在延慶縣。
「沒問題,這項業務剛剛全市通辦,跟手機充話費一樣方便。」辦稅服務廳主任劉鎖生說。
近日,北京國稅局推出普通發票領用、稅控機打普通發票驗舊等涉稅事項全市通辦,這是全國首次實現省級國稅業務通辦創新。此外,市國稅局曬出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刪除所有諸如「其他有關資料」等含糊表述,這在國稅系統也屬首創。國稅會同地稅、工商、質監等單位探索推行的「三證合一」,讓企業辦稅實現了從需帶「硬碟」到僅帶「密鑰」的轉變。
跨區領發票「充話費一樣簡單」
為何「繞」到西站地區國稅局來辦稅?王玲玲道出了原委:公司稅務登記地在延慶,自家住西城。以往一到發票用完關口,她都得專門請一天假去領,部門還為此發交通和午餐補助100元/天。「我一大早到西直門乘坐S2線到延慶縣城,趕在上班時間排隊辦稅,辦完下午再趕回來,基本一天都耗路上了。」
耗時間不說,王玲玲最怕漏帶相關材料,去之前經常打兩三次電話確認。
西站地區國稅局離王玲玲家僅1.3公裡。近日,普通發票領用、稅控機打普通發票驗舊等涉稅業務全市通辦了。「什麼材料沒帶齊,我走著就回家取了。」她說。
劉鎖生查驗王玲玲的證件後,往電腦裡輸入納稅人識別號,一張發票領用憑單立即列印出來,王玲玲核對後籤字蓋章確認。
「你這發票開具得都很規範,沒問題,1卷100張新發票您拿好!」劉鎖生遞過來一捲髮票,從王玲玲進門還不到5分鐘。最近,劉鎖生認識了好多來辦稅的新面孔,門頭溝的、海澱的和西城的都有。
全市通辦的另一功效是有效調劑辦稅服務廳人流,尤其朝陽、海澱等業務量集中區縣。以8月8日、11日和12日為例,海澱區國稅局5個辦稅服務廳累計辦理量為1843戶次、1814戶次和1909戶次,西站國稅局同期辦理量分別為22戶次、20戶次和26戶次,這些數據反映出的「排隊指數」,能直觀地幫助納稅人確定去哪個局辦理業務。
「這些數據長年累月積累下來,今後我們服務將更加精準。」西站地區國稅局辦公室主任孫世傑說。
相同情況也發生在燕山國稅局,最近好多房山的企業跑來辦業務。「即便如此,排隊時間也不會太久。」辦稅員李巖說。
此前,國內個別地市級國稅部門曾小範圍探索業務通辦,而省級國稅業務通辦尚屬首次。記者從市國稅局了解到,自助設備的增值稅發票認證等4項業務也將試行全市通辦,未來所有涉稅事項都有望全市通辦。
自剪職權「尾巴」刪「其他」條款
「我們公司新開業,想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該怎麼辦?」「稅務登記還沒過30天吧,需要提交的五類資料您帶了嗎?」開發區國稅局辦稅大廳裡,辦稅員小李耐心接待一家公司的會計萬露。
五類材料指的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請認定表》、《稅務登記證》副本原件、財務負責人和辦稅人員的身份證明、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明或與中介所籤代理記帳協議及經營場所產權證明、租賃協議或其他可用場地證明及上述三類證明複印件。
「您還缺一份經營場所租賃協議,需要補一下。」小李邊說,邊遞過去一張宣傳單頁,上面列明了所需資料明細,「材料齊了,我核對一致當場受理後20個工作日內就能辦結。」
「第一次來辦,不太熟練,」萬露說,最近,不少客戶要求開增值稅發票用於抵扣,她有點著急。
萬露不知道的是,自己無形中已「被減負」了。按2010年施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她應交材料中還有一項「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有關資料」。在市國稅局新公布的《關於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稅指引》中,「其他有關資料」這項被刪除了。
「『其他』是個兜底條款,便於稅法修訂期間的靈活操作,當然,也給權力尋租提供了可能。」國內一家大企業財務總監張先生分析。
《指引》顯示,市國稅局有權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共68項,明確了納稅人辦業務時應符合何種條件,提供哪些資料,到哪個部門辦,多少工作日內辦結或當場辦結,每項都明明白白,沒有類似「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情形」等表述。據了解,《指引》前後修改了10多次,兩次徵求意見。「國稅部門自刪模糊條款,企業辦稅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也便於監督不規範行政行為。據我了解,這在國內也是挺超前的。」北京中煜華稅務師事務所主任稅務師黃遠說。
部門「聯辦」探索三證合一
一家企業如果同時涉及國稅和地稅業務,新辦、變更、註銷稅務登記就得各跑一遍,儘管不少基礎材料都相同,但兩部門各管一塊,互有交叉。
「能不能信息共享讓企業少跑冤枉路?」幹財務多年的劉佳佳經常有此疑問。最近,這位「老財務」發現了新變化。海澱國稅局辦稅員告訴她,「以前是納稅人跑兩邊,現在是信息資料幫您跑。今年,北京國稅和地稅系統聯合稅務登記系統拓展到變更登記、停復業登記、註銷登記等全部登記事項;納稅人向其中任何一方申請都可以辦理。」
「這不光省了跑腿,還省了材料費呢。」劉佳佳對記者說,比方說申報登記普通納稅人,各種材料共7份,地稅國稅兩邊就得10多份,光列印複印錢就得三五十元。「信息共享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公開內部資料庫,誰都有些不情願。」
截至今年6月底,本市通過聯合稅務登記,共辦理新辦、變更和註銷稅務登記、停復業登記等累計111萬戶,以每戶節省複印材料費20元算,單這一項就替納稅人省了222萬元。
這僅僅是開始。日前,通州區國稅、地稅會同工商、公安、質監和統計等單位,共同推出「多證聯辦」。新辦企業只需一次性提交申請材料、繳清預收費用、錄入基本信息、掃描相關證件籤字確認後,餘下流程將由資料自動在「流水線」上奔跑,最終領到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代碼證「三證合一」的新證。一家公司負責人張可心說:「我這次辦營業執照只用了4天,真是太方便了,我以前也開過公司,辦完這套手續大概得一個月!」
「打個形象比方,以前企業辦稅帶『硬碟』,提供各種資料證件,如今帶『密鑰』就行了,基礎數據各部門共享,你辦稅,我填單。」市國稅局徵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份,本市國稅系統已取得工商辦理營業執照信息734戶,實現了設立、變更和停復業登記的即時辦結,目前正與工商、質監等部門協調在全市探索「一表登記,三證合一」。
「如果能在全市範圍內實現『三證合一』,就算是業內領先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丁芸分析說,幾個部門行政職責不同,能統一辦理需要較高的信息化共享水平,不過實現之後將為企業大大減負。(記者 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