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能想逗就逗,懂得避開危險行為,才可既保證安全又寓教於樂

2020-12-22 騰訊網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自從有了寶寶後,家裡就多了許多歡笑聲,生活也因為新生命的到來而繁忙充實了很多。

「逗引」寶寶,應該是每位家人都喜愛做的事。一方面是因為寶寶確實可愛,實在讓人忍不住去親暱。

另一方面是因為家人們通過「逗引」可以與寶寶有更多的互動,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又能開發寶寶智力,讓寶寶在開心的遊戲過程中得到學習和鍛鍊,可謂一舉多得。

但容易被家人忽視的是,寶寶真不能「想逗就逗」,有的家人只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去講究方法,不僅壓根逗不樂孩子,更會將孩子置於危險之中。

01三種逗引方法不可取

高拋

有時一高興起來,家人就忍不住把寶寶高高舉起,發現小娃兒居然還很喜歡這樣的逗引動作。

尤其是孩子爸爸的力氣比較大,把寶寶輕鬆舉過頭頂不說還能高高拋起,接住後再轉上個幾圈,房間裡頓時充滿了寶寶的歡笑聲。

但這種逗引方法存在失手的風險,在跌落的過程中,㛑容易造成寶寶的頸椎脫位或半脫位。一旦家人接不住,後果不堪設想,月齡越小的寶寶越危險。

拖拽寶寶的胳膊

有些家人喜歡拽著寶寶的胳膊將他們提起來,帶著寶寶在柔軟的墊子或者床上模仿「跳躍」的樣子。

但寶寶在關節周圍的韌帶組織尚未發育完善,大力的拖拽易引起脫臼,若是恢復不好,形成習慣性脫臼就追悔莫及了。

激烈的搖晃

撐住寶寶的腋下劇烈搖晃,或者提在半空中快速旋轉,都是絕不提倡的「逗娃」方式。

嬰幼兒的頭部比重較大,這種動作會傷害寶寶的頸部,也會讓寶寶的大腦與顱骨產生碰撞,造成損傷,6個月以內的嬰兒要尤其注意。

PS:劇烈搖晃是指在持續5~20秒鐘內,每秒可晃動寶寶2~4下的情形。

02想讓寶寶更聰明,家長們可以在四個方面「下功夫」

1)放鬆自己的心情

有的家人疑惑,為什麼和寶寶互動卻總是逗不笑?笑容是有感染力的,想要讓寶寶在「逗引」中寓教於樂,家人們自己要先放鬆心情,將快樂傳染給寶寶。

強顏歡笑無法讓寶寶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愛意」和「歡樂」,家人自然也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使用一些逗引技巧

逗引寶寶不是說說話那麼簡單,一些小技巧可以讓家人們事半功倍。

比如誇張有趣的表情,再配上起伏明顯的音調,或者突然冒出的聲音,更容易換來寶寶歡快的「咯咯」笑聲。

3)遊戲難度要符合寶寶的年齡段

「 逗引」的遊戲難度要符合寶寶的月齡,如果寶寶才剛滿月,家人就急不可耐的玩起躲貓貓遊戲,寶寶的追視能力都沒發育好,自然感受不到遊戲的樂趣。

家人不妨拿個小搖鈴在寶寶面前輕晃移動,訓練寶寶的追視;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可以讓他多看鏡子,5個月左右就能開始躲貓貓;一歲左右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假裝遊戲……

根據寶寶的年齡增長,不斷調整遊戲的難度,才能讓孩子喜歡和家人互動,並從挑戰和玩樂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和學習。

4)重視大運動訓練

當然,家人們也不能忽視了日常對寶寶的大運動鍛鍊。從翻身、爬行,再到會走路後採取的拋球、踢球和比賽散步等大運動訓練。

寶寶的肢體在鍛鍊中更加協調,心情也更加開朗。運動中產生的積極情緒,對孩子今後的心理健康都很有幫助。

03結語

建議家人們每天都抽出時間和寶寶進行相應的互動和練習,但要注意避開危險的「 逗引」行為。在養育方面,你的精心付出是與回報成正比的,

寶寶不能隨便逗,潛在危險只有爸媽先知道,才能既保證安全又寓教於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平時您都是如何「逗引」寶寶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不能隨便逗,潛在危險爸媽先知道,才能既保證安全又寓教於樂
    另一方面是因為家人們通過「逗引」可以與寶寶有更多的互動,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又能開發寶寶智力,讓寶寶在開心的遊戲過程中得到學習和鍛鍊,可謂一舉多得。但容易被家人忽視的是,寶寶真不能「想逗就逗」,有的家人只為了達到目的而不去講究方法,不僅壓根逗不樂孩子,更會將孩子置於危險之中。
  • 夾傷舌頭的「危險水杯」,你還在用?數名寶寶已中招,家長速查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寶寶喝水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多數父母並不看在眼裡,可是前兩天無意間刷到一則新聞——深圳6歲女童用水杯喝水,舌頭險被夾斷!看完這一新聞,我迫不及待地去檢查我家寶寶的杯子。
  • 親友身體不適,想要親抱寶寶咋辦?巧用三招,既留面子又保娃安全
    誰曾想第二天,寶寶額頭髮熱,小臉緋紅,嚇得小紅匆忙趕往醫院,好在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範圍,畢竟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安全才是第一位,最好不要進行嘴對嘴親吻,這種行為是很多身體不適出現的根源,即使是父母,也要儘量避免。
  • 愉悅寶貝 | 怎樣保證寶寶家居安全?應注意什麼?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好奇、好動及無知,常常接觸到各種「危險」邊際,使父母防不勝防,擔心意外發生。孩子出了事情的急救及處理,是許多父母的處事態度,但若在家居安全上多花點心思,將可大大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同時在孩子懂事後,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對孩子進行家居安全性教育,防患未然。如何為寶寶消除家居環境中的安全隱患?
  • 安全教育不是保護孩子,捨得讓寶寶「體驗危險」,才是有效的方式
    有一次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依然自然的向後仰,但是沒有媽媽的保護,孩子重重摔倒在地上……這個故事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安全教育並不是保護孩子就可以,而是要捨得讓孩子「體驗危險」,有安全意識,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
  • 春節安全小貼士!避開這些高發危險,讓孩子安全、快樂過大年!(轉給家長)
    孩子們迎來了過大年的快樂時光,除了放鬆自己和各種玩耍之外,預防各類高危事故的頻發,保護好孩子,讓孩子提高安全意識才是最最重要的!各位寶爸寶媽們,以下這些事項必須要注意啦!針對孩子高空墜落問題,民警曾作出提醒:孩子高空墜樓事件經常發生,一定不能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在家,要有專人看護,另外家裡要安裝防護窗,以防孩子墜樓發生悲劇。
  • 818小區裡「隱秘的危險」,有寶寶的一定要注意
    因為健身器材是按照成人標準設計和安裝的,而寶寶身材矮小,玩耍時很容易將頭、手、腳等部位卡在健身器材的縫隙中,引發意外,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轉腰器危險指數:★★★★★大人們往往不會擔心電梯有危險,但對寶寶來說就會有安全隱患,有的寶寶手裡拿著玩具坐電梯,這就會帶來危機。想要保證寶寶安全,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建議讓寶寶站在電梯後側,不要站在門邊上,以免開關門時發生意外。
  • 寶寶坐車出行 安全座椅不能少
    之所以這麼重視,是因為這關乎孩子的生命安全。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每年有18.6萬兒童死於交通事故,而使用安全座椅能有效減少事故帶來的傷害。這裡要說一下瑞典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他們的安全座椅使用率原本也不高,兒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卻比較高。後來政府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通過立法強制使用安全座椅,這才慢慢降低了兒童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 帶寶寶去嬰兒遊泳館,5個事項不能忘,這些或是你想知道的
    嬰兒遊泳館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營業模式,但帶寶寶去遊泳館遊泳,不能只是把孩子交給水育師就可以了,下面介紹幾個帶寶寶去嬰兒遊泳館的注意事項。1、水育師的專業程度。水育師是寶寶遊泳過程中最直接接觸寶寶的人,一是為了保證寶寶的安全;二是在遊泳後對寶寶進行專業的護理。
  • 再貴的泳圈,也不能保證你孩子的安全
    二、遊泳地點安全要點危險因素:滑倒;排水口;深水區。安全要點:不打鬧奔跑;保證呆在淺水區;確認泳池正常維修、設施安全,儘量遠離排水口。危險因素:適用年齡與條件。安全要點:了解遊樂設施水深、身高、年齡、體重和其他要求;遵守規則,比如保證玩水滑梯時候正面坐姿。
  • 寶寶乘車,兒童安全座椅不能少!
    所有13歲以下兒童乘車都要使用安全座椅,這一點在歐美許多國家已經立法,但在國內,安全座椅的使用率還比較低。許多家長覺得就算不用安全座椅,通過其他方式也能保證孩子的乘車安全,以下是幾種常見誤區。誤區一:讓孩子坐在副駕駛座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坐在自己身邊,隨時照看就能保證安全。其實,副駕駛座是最不適合兒童坐的位置。
  • 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學會避開危險?家長速度看過來
    3.身體安全意識: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是不能碰的,哪些地方是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跟老師接觸的。這些需要貫穿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且爸媽需要多做示範,比如說在和孩子進行身體接觸之前問一問「我能不能親親你」、「我能不能抱抱你」等等。
  • 臍帶繞頸有危險,不想寶寶喘不上氣,孕媽可要避開這些雷區
    隨著胎兒的逐漸成長,以及孕媽的肚子逐漸的顯懷,很多的孕媽喜歡撫摸自己的肚子,這樣感覺既能夠安撫肚子裡調皮好動的寶寶,還能夠更好的感受到寶寶的成長。但是就是這充滿著母性光輝的一個動作,卻有可能導致寶寶出現臍帶繞頸。很多人聽到臍帶繞頸這四個字就感到緊張不已:發生臍帶繞頸的話,寶寶是不是會有危險呢?
  • 小小小廚房也有大智慧,請不要阻止寶寶去廚房盡情的探索行為
    當寶寶學會爬了後你就會發現不管家裡什麼地方都有可能發現寶寶的身影,茶几地下,床下面,桌子下面,到處都會留下寶寶的探索足跡,當寶寶會走了以後,就更不得了了,他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到處去探索,因為爬著看到的視角和站立起來看到的又不一樣,但是一般我們都會把廚房作為禁區不讓他去,我們認為孩子只會搗亂,幫倒忙甚至還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可是做不讓去越想去。
  • 安全教育馬虎不得,讓孩子「體驗危險」才是有效的安全教育
    對於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家長特別重視的一點。孩子的一次意外,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致命的傷害。現如今交通的發達,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安全。那麼如何才能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教育知識呢?對此我的觀點是讓孩子「體驗危險」才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
  • 廚房≠兒童禁地,應該怎樣做才能安全,又滿足寶寶的探索欲呢?
    如果可以,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安全和探索兩全呢?廚房裡危險的因素比較多,寶寶比較小,什麼都不懂,萬一去噴火、碰刀可咋整?因此,這些危險的因素要先預防好,確保寶寶在廚房裡是安全的。你必須告訴寶寶,火是最危險的,不能碰,不能靠近,更不能玩。此外,廚房裡的電也不能隨便摸,廚房裡的東西不能隨便放進嘴裡……這些安全常識問題,在寶寶進入廚房之前先約法三章,讓寶寶注意好這些問題就可以了。
  • 寶寶經常揉眼睛,不一定是困了,還有這些危險原因,寶媽不能忽視
    張姐發現寶寶近來有揉眼睛的習慣,張姐覺得這可能是寶寶困了的表現。於是張姐察覺到寶寶揉眼睛就會抱起孩子來哄睡。但是孩子並不是每次都配合,有時候孩子會很牴觸,這讓張姐覺得很困惑。難道寶寶這是在鬧覺?但是慢慢的張姐發現寶寶揉眼睛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了,張姐這才明白,孩子可能不是因為困了,於是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看眼科。
  • 寶寶戶外安全手冊之遊樂設施安全
    ​ 安全的遊樂場設施和成人的監督雖然非常重要,但是,這還僅僅只完成了安全保障的一半:寶寶們必須懂得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並按照這些安全規則去活動。這裡有一些總的原則,爸媽可根據此對寶寶進行遊樂場器械活動安全教育:讓寶寶懂得遊樂場所的安全守則 • 當寶寶在攀登架、滑梯、蹺蹺板、鞦韆和其他活動設施上玩耍的時候,不能推別人,也不能打鬧。 •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來活動,比如滑滑梯的時候,腳朝下滑,不要從外面的欄杆翻到滑梯上,不要站在鞦韆上蕩鞦韆等。 • 如果寶寶從某個遊樂設備上跳下來,一定要讓寶寶看清楚下面沒有其他寶寶或物品擋在路中間。
  • 孕期常有這3種行為,容易讓寶寶有「胎記」,孕媽要學會避開
    每一個寶寶都是帶著父母滿滿的期待出生的,而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可以生一個聰明,健康,漂亮的寶寶。可是很寶媽不知道自己孕期的一些行為和不好的習慣,會傷害到腹中寶寶,還會讓寶寶變醜。,容易讓寶寶有「胎記」,孕媽要學會避開,不要明知故犯1.不注意飲食很多寶媽在懷孕期間,不注意飲食,經常會吃一些垃圾食品。
  • 孩子的安全意識有多強?看後自愧不如:就服那個當場棄車而逃的
    關於孩子的安全問題,父母時刻看著並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以及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孩子的安全意識勸多強?第二張照片:安全上臺階一個寶媽帶著看起來只有2歲的孩子,在小區裡面散步,當孩子走到一個稍微有點臺階的地方,突然就停下來了,寶寶想抬腳走上去,但是又怕摔倒,在臺階面前想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