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 破局——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全紀錄

2020-12-16 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7月28日訊(記者 朱樂 陳昕)7月25-28日,第27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本屆研討會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主辦,以「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圍繞世界格局演變中的涉臺國際環境、臺灣政局走向與兩岸關係、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

開篇明義:守原則反「臺獨」

  會議伊始,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紀斌致開幕詞。紀斌指出,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基於「臺獨」意識形態,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特別是去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在執政困境加劇的情況下,對兩岸關係的挑釁動作不斷增多,「臺獨」分裂活動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破壞,須引起兩岸同胞的警惕。

  他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臺海局勢,大陸堅持對臺大政方針不改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和十九大報告精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我們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斷鞏固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格局;我們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改革開放的最新成果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釋放的重大機遇,推進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合作,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和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針對當前的兩岸形勢,紀斌還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在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下,應繼續保持對通過和平發展實現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耐心和信心。二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三是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四是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希望兩岸同胞攜手並肩,克服困難,清除障礙,維護好、建設好兩岸共同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

大咖亮相:開場即高潮

  25日上午,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麟徵、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陳一新、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所所長邵育群、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等8位學者首先進行了主題演講,直接將現場專家們的討論氣氛推向了高潮,大家利用發言間隙熱烈討論。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麟徵的發言引發全場最熱烈掌聲。她認為兩岸統一這難度增加,非和平統一的手段越來越成為選項;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香港經驗不適用於臺灣,必須量身打造臺灣版「一國兩制」的細節,讓臺灣民眾看到、知道。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周志懷提出,「和平協議時間表」是「統一時間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兩岸洽籤和平協議雖然「難於登天」但「易於反掌」,呼籲兩岸應該認真研究討論這一議題。周志懷認為,蔡英文當選後和上臺之初,與大陸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但後來蔡英文改變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而且越走越遠,現在兩岸的迴旋空間也越來越小。未來國家統一的元素會不斷增加,其中之一就是兩岸要籤訂和平協議。我們不要說現在提出和平協議不合時宜,而是應該反向思維、逆向操作、未雨綢繆,籤訂和平協議的問題應該要提出加以研究,不能說等條件成熟了再討論,條件都是創造出來的。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認為,習近平提出的「和平統一」記憶很多政策措施,都顯示了對兩岸關係的把握和自信。反觀蔡英文當局,如今在臺灣治理和外部應對上,處處捉襟見肘,只能打出民眾的「仇中恐共」和「國安」牌,嚴審兩岸交流,阻止青年登陸,製造「寒蟬效應」。兩岸治理,高下立判,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已十分清楚。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中美之間對抗關係將大於合作關係,造成中國周邊部分也就是臺海東海南海黃海這四海具有戰爭危險,看似各自獨立,又互相影響,形成「四海連動」狀況。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應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交流合作到融合發展轉變。他提出,當前兩岸經濟社會互動與利益分配趨於複雜,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水平尚未滿足祖國和平統一的需要,兩岸經濟關係步入轉型期,創新驅動加強,應該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制度與政策創新,增強兩岸經濟的創新驅動,促進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是重要途徑。此外要增強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外溢效應。

            

青年學者,靚麗不失銳利

  在參加研討會的嘉賓中,我們還看到不少青春靚麗的身影。本次大會專門邀請了兩岸部分80後、90後的青年學者,他們也勇於亮出自己的觀點,激情的發言和靚麗的身影都成為大會的一道風景。

  遠望雜誌社研究員張瑋珊作為最年輕的參會嘉賓,她尖銳的提出臺灣青年現狀不容樂觀。雖然兩岸民眾交流熱絡,但是她一再強調——促統必須交流,但交流未必促統。人與人若不帶成見地交往,有可能因為增進了解而關係更緊密,也有可能因為了解而分開。但如果有一方是帶著偏見來交往,並且沒有放下偏見的打算,而只是為了利用對方、獲得利益,那麼這種關係終究只能悲劇收場。在兩岸互動中,臺灣從沒有打算放下偏見與敵意,那麼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利益的逢場作戲。

  所以,她提出,大陸對臺交流必須強化「促統」目的性,防止被利用欺騙。大陸提供「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惠臺待遇或者舉行兩岸交流等活動時,必須在過程設計和結果評估上強化目的性。否則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會成為臺獨分子藉此謀利的工具,間接滋養了「臺獨」勢力。例如,在惠臺政策下赴大陸創業的「天然獨」林伯軒,就公開炫耀「大陸的錢真好騙,在大陸8分鐘搞個15頁PPT,講完就能拿20萬,還不用還」。

  對於解決之道,張瑋珊認為,自從蔡英文上臺執政以來,大陸對臺政策越來越呈現出「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方向。一方面直接讓利給臺灣民眾的惠臺措施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另一方面更加嚴厲的打擊臺獨勢力。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向。但是在具體實施方面,享受惠臺措施或參與登陸交流的人士要在篩選上更加嚴格,不要讓冒充天真無知的臺獨死硬分子搶奪大陸的資源。此外,要在參訪的行程設計上增加能夠震撼「臺獨」思想的針對性的東西,比如在參訪地點的選擇、解說詞的撰寫等。另一方面,大陸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一原則決不能動搖,並且一定要更加強調。要嚴懲任何主張臺獨的個人、團體、企業、組織或政黨,並且要更有成效地嚇阻臺獨勢力的發展及臺獨思想的蔓延。

小組匯報:觀點對撞不迴避

  按照會議議程,專家學者們分為三個小組討論交流,隨後由每個小組的召集人匯總意見集中報告。

  第一小組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本組的與會學者對兩岸關係發展大局進行了宏觀研判,深入分析了影響兩岸關係特定因素,對於兩岸關係融合發展也提出了一些期許和建議,特別是對惠臺31條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經討論表明,兩岸關係前景或許有陰霾,但終將撥雲見日。美國的幹擾、臺灣的選舉因素,以及蔡政府「臺獨」意向和的各種小動作的確會給兩岸關係增加麻煩,但只要大陸沉住氣,穩紮穩打,大陸自身壯大就是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保障;而對於惠臺政策,大陸應發揮「大事小以仁」、臺灣應發揮「小事大以智」的精神。

  第二小組召集人、方外智庫董事長詹滿容表示,第二組的討論議題涉及國際新情勢下的兩岸關係,對政策的省思、建議,以及對當前兩岸關係面臨各種挑戰的分析。

  第三小組召集人、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陳星介紹,第三組討論內容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島內政局的問題,如對選情的預判、民進黨執政評價、島內政治參與、國民黨的情況、島內政治認知以及「臺獨」問題。二是涉臺外部環境變化的問題,如中美關係、臺灣的角色以及臺日關係等。三是兩岸關係和兩岸互動的問題,包括國家統一理論、兩岸互動及未來發展趨勢。

閉幕:三方面成果

  綜合專家學者的意見,大家對當前兩岸關係形勢特別是島內青年「天然獨」情況表達憂慮,但一致認為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大陸的持續發展將為和平統一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條件,要積極研究創新改進對臺交流思路和方法,在細節上做好文章,以克服當前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困難。

  最後,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總結髮言表示,這次會議取得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深入地探討了當前臺海形勢,包括臺灣局勢、兩岸關係局勢和涉及臺灣的外部環境;第二,通過此次會議,與會學者對大陸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第三,會議本身能夠增進兩岸專家學者之間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開幕
    7月26日,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今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6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今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開幕。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蘇輝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主持開幕式。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的近百位專家、學者與會。
  • 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專家共議臺海局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開幕。(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7月30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 今天上午,「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開幕。近百名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各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共同討論當前臺海形勢。
  • 孫亞夫在第28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在第28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2019年7月30日)  孫 亞 夫  編者按:7月30日上午,「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召開。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開幕式上致辭。全文內容如下:  從去年7月第27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召開的一年來,臺海形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當前總體態勢如何呢?  從大陸方面看,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尤其是打擊激進「臺獨」冒險行徑,保持了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基本穩定。
  • 「第八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來源:法制網法制網訊 記者 陳虹偉 11月10日上午,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主辦、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和浙江工商大學法學基地承辦、北京大成(杭州)律師事務所協辦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莫洪憲副會長介紹說:「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是為加強海峽兩岸刑事法理論界、司法實務界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刑事法理論與實務的研討,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與臺灣刑事法學會2010年共同創辦的。自2010年4月以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已輪流在臺灣和大陸舉辦了七屆。
  • 第四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在蓉成功舉行
    正義網成都9月27日電(記者傅鑑 通訊員徐辰珺)9月25至26日,第四屆海峽兩岸刑事法治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該會議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主辦,四川大學法學院與四川大學刑事政策研究中心承辦,成都市檢察官協會和武侯區檢察院共同協辦。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單民,四川省政法委副書記陳明國等出席研討會。
  • 海峽兩岸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研討會舉行
    作為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4月8日至4月12日,由化學系副主任林金明教授領隊,9位教授和12位博士生赴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研討會。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建鴻教授、化學系主任劉瑞雄教授和系副主任黃喧益教授等40餘名師生出席會議。
  • 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2016年11月12日至14日,第十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二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在臺灣高雄順利召開。
  • 第十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收到高質量論文
    福州新聞網6月1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葉繁)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第十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明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一批學術名家將攜帶各自的研究新成果與會,大會收到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 圍觀丨2018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精彩回顧
    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我是一直有所耳聞,耳熟能詳,在兩岸教育界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桑院長指出:承先啟後,繁榮教育學術、推動教育改革是我們的一貫使命和追求。今天的研討會也應該是上海市教科院學術使命的追求和行動。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基於學生發展的學校創新與變革」。
  • 學者關注兩岸關係新形勢新問題 議發展建良策
    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於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8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於7月27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閉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新問題、島內的政治生態、國民黨未來的發展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青年體驗式交流等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新竹8月25日電 (記者 林永傳 黃少華)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這場由兩岸茶業界聯合舉辦的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兩岸相關領域研究的近百名頂尖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大會收到論文120多篇。其中,大陸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領銜、來自13個省區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提交了90篇論文。  分別作為兩岸茶業學術研究領域「泰鬥級」人物的陳宗懋院士和臺灣「中研院」吳仁混院士,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 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舉行 關注臺海新形態
    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舉行 關注臺海新形態 2014-12-29 16:50:23>作者:責任編輯:朱念     12月29日上午,由上海臺灣研究所、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臺海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召開
    10月19日至20日,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舉行,此次論壇以「人文學的處境與兩岸人文學的融合發展」為主題,呂正惠、戴景賢、趙剛等臺灣知名學者,陳來、趙汀陽、張學智、孫歌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大陸高校知名學者代表,薈聚一堂,就當代人文學所面臨的共同處境以及未來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 (兩岸關係)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聚焦新形勢新變化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趙博、劉歡)記者10日從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獲悉,該會主辦的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9日在河南信陽舉行。來自大陸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的約110位專家學者以「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圍繞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探討。
  • 第一屆海峽兩岸三地醫學院藥理學教學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張岫美教授主持會議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   8月26日至27日,由山東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中國藥理學會教學與科普專業委員會與臺灣陽明大學主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三地醫學院藥理學教學學術研討會
  • 「第二屆海峽兩岸少年兒童美術大展」北京開展
    「第二屆海峽兩岸少年兒童美術大展」北京開展 2011年01月01日 23: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海峽兩岸第二十七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成功召開
    10月12日,由中國照明學會與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第二十七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隆重舉行。
  • 第二十九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豫舉行
    研討會現場 汪宏升 攝人民網鄭州12月11日電(徐馳、實習生汪宏升)12月9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共信陽市委統戰部、信陽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協辦的第二十九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信陽市舉行。
  • 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召開工作交流研討會
    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召開工作交流研討會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召開第三次理事會暨2020年度工作交流研討會12月21日下午,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召開第三次理事會暨2020年度工作交流研討會。
  •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