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維修保養的需求水漲船高。然而,汽車維修中長期存在的種種弊端也讓消費者無法省心:配件來源不明、質量無法保證、價格不透明……
如何讓汽車維修更省心?今天(9日)下午,消保委、消費者代表、養車企業、保險公司等多方共聚一堂,暢談養車中的那些煩心事,破解行業痛點。
發動機異響光檢測費就要上萬作為一名已有18年駕齡的「老司機」,劉先生在養車中遇到的煩心事,十多年裡已經換了三部車,每次車輛一過質保期後,維修的煩惱就接踵而至。
「第二輛車開了8萬公裡後,車子發動時出現了異響,於是我就到4S店檢查,結果對方說問題可能出在發動機或者變速箱上,要拆開才能查清楚。」劉先生表示,當時聽到4S店工作人員這麼一說,心情非常糟糕,尤其是對方表示,光拆開的檢測費就要上萬,後續維修費還無法估算,到底是修還是不修讓他進退兩難。
「不修吧只能報廢,車子開了好幾年已經有了感情,報廢的話有點可惜;修的話,費用又太高,而且還沒底,感覺有點不值得。」糾結了很久,最終劉先生選擇換了一部新車。
實際上,劉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根據中消協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2.14 萬件,同比增長7.76%,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高居商品類投訴榜第一名,總量達到34335 件,佔比消費者總投訴的4.2%。
而來自上海市消保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車投訴12859件,較2018年同期增長37.06%。其中,涉及到保養、零部件的投訴佔比超兩成。涉及售後服務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故障判斷不準確造成反覆維修,修理程序不規範,維修價格不透明等。
汽車保養普遍存在三大擔憂消費者阮先生在關聯行業從業20年,一直和4S店、修理廠打交道,也開了十幾年的車。他表示,汽車最怕出毛病的就是發動機和變速箱,一般質保期是3年,過了3年後就要自己承擔保養費用。如果五年、六年出了毛病,維修費可能比買一輛二手車還貴。
作為業內人士,途虎養車產品負責人白海波則通過數據分析,剖析了消費者在養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大擔憂。第一是「保養不敢離開4S店」,擔心其他地方的保養不靠譜,只敢選擇在4S店;第二是「不知道保養做的好不好」,儘管很多消費者會關心保養的地點和過程,但由於普通消費者並非專業人士,他們也無從辨別保養究竟做的好不好,質量是否可靠;第三是「怕保養不當出故障」,但是出現故障,究竟是否與保養不當有關,消費者同樣無法辨別。
出於保險考慮,不少消費者會選擇在質保期結束之後,選擇購買延保。對此,白海波指出,延保產品同樣存在著兩大問題,一個是價格「貴」,二是時間「短」。目前,車險保費在上海平均為3500元左右(1年),延保和車險的保費差不多,比較昂貴。而且,延保的時間也大多是1年,時間比較短,並不能解決車輛保養的長期問題。
「部件+保險」服務保障模式或將破題如何有效解決消費者養車困擾?對此,途虎養車探索「部件+保險」服務保障模式,聯合保險公司推出 「發動機變速箱質保」,保期最高可達10年。
據介紹,「發動機變速箱質保」服務保障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整個動力組件,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上海分公司承保,免費領取,快速理賠,最高可保 10 年 / 30 萬公裡。只要車輛註冊不超過5年,行駛總公裡數不超過10萬公裡,用戶在途虎養車工場店享受指定保養服務時,即可免費領取該質保服務。截止7月7日,全國已有超過11萬車主免費獲得了「發動機變速箱質保」權益。
用戶獲得該權益後,如鑑定因保養導致發動機、變速箱出現故障,即可獲得質保服務。在確認故障並並經過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認定後,車主可對發動機維修費用,以及維修時產生的必要輔料費用進行索賠。
那麼,消費者在獲得這項權益後,平臺如何保障維修質量以及所使用的零部件的來源是否正宗呢?對此,途虎CEO陳敏表示,維修選用的零部件都是與正規工廠合作,每一樣產品都能夠掃碼溯源,同時還將通過數位化升級來打通全鏈:在上遊能夠使廠商建立有效的生產、銷售反饋路徑;下遊能使門店實現數位化管理,將產品供應鏈管理、服務、運營標準化;終端消費者則擁有更加可信任、高效的服務選擇和體驗。
對此,上海消保委汽車辦負責人周夏指出,發動機和變速箱是汽車維修保養服務當中最難的點,它的維修成本很高,就會造成在投訴處理過程中各方的推諉。這就涉及到鑑定的問題,最終會導致這個事情不了了之。而現在有了保險第三方的介入,從公正性來講可能會更高一點,這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利大於弊。同時,周夏還提醒,該服務模式屬於創新,與一般的保險產品在概念上還是有區別,消費者在領取、理賠的整個流程中,也應該仔細去看一下相應的規則,以免造成誤解,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