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關聯女性妊娠失敗風險

2020-12-22 金臺資訊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牽頭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身體是否健康關聯女性妊娠失敗風險。如果男方在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臨床病症中至少佔三項,孕婦出現異位妊娠、流產、死產等問題的風險高達27%。

研究人員對美國2009年至2016年間近100萬例與妊娠失敗有關的保險索賠開展回顧性研究,得出上述結論。他們發現,即使計入孕婦年齡、體重、是否吸菸等因素,與沒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相比,如果男性患上述病症,孕婦妊娠失敗風險上升。

研究牽頭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麥可·艾森伯格說:「眾所周知,母親健康狀況會影響胎兒發育及生產時是否出問題。這項研究首次表明,隨著胎兒父親自身病症增加,妊娠失敗風險上升,可能導致流產、異位妊娠或死產。我們研究的男性對象中,那些男方沒有代謝症候群的孕婦妊娠失敗機率為17%,當男方有一種(代謝症候群)病症時,妊娠失敗機率升至21%;男方有兩種病症,妊娠失敗機率為23%;男方有三種及以上時,這一風險為27%。」

艾森伯格說,儘管這項研究不能證明男性身體不健康是造成妊娠失敗的原因之一,但表明二者之間存在關聯,其臨床意義在於提醒備孕夫婦不應忽視男方健康問題,因為那可能對妊娠產生重要影響。

研究報告18日由英國《人類生殖學》雜誌刊載。(喬穎)【新華社微特稿】

相關焦點

  • 美國史丹福大學新發現:妊娠失敗可能與父親所患疾病數量有關
    【英國《醫學快訊》新聞網站12月18日文章】題:準爸爸的健康狀況與妊娠風險有關。如果準爸爸不健康,患有不少於三種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等,則超過1/4的妊娠可能是宮外孕、流產或死產。
  • 研究發現女性妊娠丟失次數越多,患2型糖尿病風險越高
    然後使用統計模型來計算不同妊娠丟失人數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該研究確定了24,774名2型糖尿病患者,並選取了247,740名非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經歷過1次、2次或3次妊娠丟失的婦女與從未經歷過妊娠丟失的婦女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高18%、38%和71%。從未懷孕過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懷孕過的女性高出56%,後者的患病風險從零以上都有。
  • 高齡妊娠的定義、主要風險
    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而女性首次妊娠的年齡也在不斷增加。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夫妻組建家庭通常要更晚。僅在德國,如今每四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女性的妊娠年齡至少在 35 歲。亞洲也有類似的趨勢。
  • 男性多大年齡算高齡父親?高齡對懷孕、試管嬰兒有影響嗎?
    眾所周知,女性年齡是決定妊娠結局的關鍵因素,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流產率、先天性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增加,而妊娠率、活產率下降;高齡產婦併發症的風險明顯增加,國內輔助生殖專家們已經開始關注超高齡女性輔助生殖妊娠後,對女性本人、對孩子、對家庭以及對社會的眾多倫理問題,呼籲設立ART助孕的年齡上限
  • 育齡女性要注意三大健康細節
    女性在一生中約有30年左右的時間需要避孕,避孕失敗引起的意外妊娠不僅會讓她們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還可能使身體與心理受到雙重傷害。   對於避孕措施的選擇,許多女性表現各異。一項由新浪網女性頻道發起的「你所了解的避孕方式」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92%的女性及其伴侶對避孕方式缺乏科學認知,23%的女性甚至認為避孕藥會影響生育。
  • 高齡妊娠風險高,這份高齡女性備孕指南請收下
    我們都知道年齡是影響女性生育極為重要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的妊娠成功率會降低,同時流產、早產及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大大增加。 因此,高齡女性在備孕之前不僅要做好經濟準備,更要全面評估身體健康狀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齡妊娠這個話題。 何為高齡妊娠? 醫學上鑑定:35歲以上的妊娠婦女為高齡產婦。女性在24—30歲之間,生育功能處於最佳狀態,無論是卵子質量還是子宮內膜環境,都是一等一的好。
  • 高齡孕婦妊娠風險防範!
    醫學上將35歲以上懷孕稱為高齡妊娠。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備孕女性中,很多35歲以上的高齡婦女,有些甚至是40多歲。原則上,女性生育沒有一個絕對不能生的年齡,只要有排卵就有生育的可能,但是,年齡越輕,卵巢功能越旺盛,生育的機會就越大,一般來說,25~29歲是女性最佳年齡。
  • 女性擁有的10大健康優勢
    女性往往被稱為弱勢性別,然而在健康方面她們卻處於強勢地位。近日,美國《時代周刊》盤點了女性優於男性的10大健康新優勢。  1.預期壽命更長。美國健康統計中心2012年數據顯示,美國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81.2歲,而男性為76.4歲。
  • 大齡女性妊娠風險多,35歲+夫妻備孕這些檢查不能省
    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晚婚晚育,加上我國二胎政策開放較晚,不少年齡超過35歲的高齡女性也加入了備孕大軍。然而,相比年輕女性,高齡女性備孕及孕期可能會面臨更多問題。為了更順利的生下健康的寶寶,35+備孕的女性有哪些必須要做的孕前檢查呢?
  • 第四屆「反覆妊娠失敗與女性生殖免疫」國家級繼教會議順利召開
    2019年12月21日-22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免疫科主辦的第四屆「反覆妊娠失敗與女性生殖免疫」國家級繼教會議得以隆重召開。 專家講座 反覆妊娠失敗基礎研究進展 ——林羿教授
  • 研究顯示妊娠高血壓關聯15年後記憶力下降
    【新華社微特稿】荷蘭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妊娠高血壓患者15年後更可能遭遇記憶力下降問題。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起初招募596名孕婦為研究對象,研究開始後115人孕期患妊娠高血壓。研究人員在她們產後15年測試她們的記憶力,發現當初患妊娠高血壓的人在即時記憶和延時記憶測試中更可能得低分。比如,同樣是將一組15個單詞看三遍,在隨後的即時記憶測試中,當年孕期沒有高血壓的女性平均能得28分,比妊娠高血壓患者平均分多3分;在20分鐘後的延時記憶測試中,妊娠高血壓患者表現也欠佳。即使考慮可能影響人記憶力的受教育程度、孕前身體質量指數等因素,這種差距依然存在。
  • 研究稱過期妊娠會增加嬰兒健康風險
    參考消息網5月3日報導 據新華社電,最新研究表明,過期妊娠會增加新生兒的健康風險。這項研究由荷蘭鹿特丹伊拉斯漠斯兒科醫學中心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部門醫生哈南·埃爾·馬勞恩主持,以超過5000名胎齡大於42周的嬰兒為研究對象,論文刊載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
  • 智特醫療美國試管嬰兒凍卵:著床失敗、生化妊娠有什麼區別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身份的甜蜜轉變,升級為準媽媽;對於家庭來說,孩子是家庭結構的巨大升級,有了娃的家庭結構才完整。因此大家在備孕和懷孕的事情上都分外小心,但是有時例外還是難以避免,這時不要一味的傷心自責,儘快去醫院做諮詢和檢查,調理好身心再接再厲!醫生分析指導的時候的專業用語如著床失敗、生化妊娠等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 BMJ百萬女性數據:有過妊娠糖尿病,將來2型糖尿病風險高10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相對常見的妊娠併發症。有過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是將來患有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然而,一些報告提示,妊娠糖尿病人群在產後的篩查率並不理想,人們對相關風險的認識可能還很不足。
  • 性別平等不是反對女性中止妊娠的藉口
    (12月30日 中國新聞網)經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生育決定權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妻子擅自終止妊娠是否侵犯丈夫生育權」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有網友認為,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夫妻雙方關係平等,是否生育孩子應綜合考慮夫妻雙方的意見,最高法的這一解釋實質上剝奪了男性的正當權益。
  • 中國妊娠糖尿病已近二成 女性全程健康管理要跟上
    國際糖尿病聯盟的數據也顯示,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發生早期自然流產或胎兒畸形,1/7的分娩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影響;半數的妊娠期高血糖發生在30歲以下婦女中;2015年有約16.2%的婦女在妊娠期發生各種形式的高血糖,約有5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後的5~10年發展成Ⅱ型糖尿病;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女性患冠心病的風險較其他女性高出10倍。
  • 「過期妊娠」風險多,準媽媽一定要注意
    過期妊娠的原因不明,但是臨床發現有若干高危因素與過期妊娠相關,包括初產婦、既往過期妊娠史、男性胎兒、孕婦肥胖等。過期妊娠對孕產婦有什麼影響?進入過期妊娠階段,孕婦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在過期妊娠女性中,隨孕齡增加孕期及產時併發症增加,如產時嚴重的會陰裂傷、感染、產後出血和剖宮產率等。
  • 孕脈健康|大齡女性做俄羅斯試管嬰兒容易著床失敗?
    自二胎開放,越來越多獨生子女家庭想要再生一個,可無奈年齡的關係,沒有辦法自然生育,只能藉助試管嬰兒這一醫療助孕手段來實現二胎的夢想;但是對於試管嬰兒成功率來說,是要求高質量的卵子,精子,健康的子宮以及能承受得起懷胎十月的負擔。
  • 男性健康日:男性更易患癌,預後更差;護衛男性健康,科學治療
    2020年10月28日,是第20個世界男性健康日。今年的健康主題是:「普及男性健康知識,共建和諧幸福家庭」。男性如山,寬厚的肩膀挑負著家庭夢想;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一回頭全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人,只能堅強;再加上傳統思想中,男性在家庭中處於主導地位,使其成了家庭支柱的代名詞。
  • 男性出生體重過小不孕風險更高
    在這些病例中,大約三分之一的夫婦中男性不育,另外三分之一中,女性則患有生育問題,在其餘情況下原因不明或男女都存在問題。 已知這三種情況都會增加不孕風險。在女性中,相對於正常體重出生的女孩,低體重出生的女孩進入青春期和初潮的時間提前了5-10個月。然而並沒有太多的證據表明嬰兒出生體重與不孕不育存在聯繫。 研究人員調查了在1984年至1987年間出生的近5600名男性和5300名女性的出生記錄及病歷。關於不育和不育治療的數據來自丹麥國家患者註冊中心和丹麥體外受精註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