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不是反對女性中止妊娠的藉口

2021-01-11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其中明確,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12月30日 中國新聞網)

經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生育決定權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妻子擅自終止妊娠是否侵犯丈夫生育權」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有網友認為,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夫妻雙方關係平等,是否生育孩子應綜合考慮夫妻雙方的意見,最高法的這一解釋實質上剝奪了男性的正當權益。但在筆者看來,性別平等不應成為反對女性中止妊娠的理由,相反,這一解釋是在性別平等觀念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家庭生活中女性常處弱勢地位的實際狀況而做出的,強調女性在生育問題上的優先級別,以法律形式實現對女性的特別保護。

法律在生育問題上向女性傾斜,有一定的歷史及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制度和思想的束縛,使女性往往淪為生育工具,哪怕到了近代思想解放,「女性為了傳宗接代必須生育」「生育是女性的義務」等思想依舊存在,女性的生育自由,長期得不到正視和尊重。此外,與男性相比,在生育過程中,從懷孕到分娩,女性承擔著更多由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壓力,產後的撫養中,女性又往往是在家庭中付出更多時間、精力的一方,而當女性承擔著與男性同等的生活壓力進入社會步入職場時,卻又會遭遇更多的性別歧視。因此,法律將生育權利更多賦權於女性,是出於對女性的人文關懷和特別保護,其最終目的仍是達成性別平等。

司法解釋明確對「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不予支持,看似是剝奪男性權益,委屈了男性,實際上是在考量所有情形下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兩權相害取其輕」後做出的決定。如果男性認為妻子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男性可以選擇離婚或是用協商手段解決分歧,但如果不對女性自主決定妊娠進程的權益進行保護,就可能會發生婚內強制女性妊娠、生育的現象,這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嚴重傷害。所以,當男性的生育決定權與女性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相衝突時,男性理應讓步於女性的基本權益。尊重雙方的基本權益,才是性別平等的內涵,而非在本就不平等的現實中,以反對形式強加給女性以枷鎖。

性別平等不等同於凡事「對半分」、權益均等的簡單形式,而是在兩性互相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法律對女性中止妊娠權利的賦權,本就以性別平等為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此時再以性別平等作為反對理由,不過是在為無稽之談尋找藉口。

文/馬也湘(重慶大學)

相關焦點

  • 墨西哥的女性與女權:從《羅馬》到「反對性別暴力」遊行
    最近發生的兩件事讓墨西哥女性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一個是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影片《羅馬》斬獲第91屆奧斯卡系列大獎,另一個則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在聯邦警察和國家人權組織的護衛下,來自各個職業、階層和地區的女性與志願者,高舉反對性別暴力和主張女性權利的標語,沿著墨西哥城改革大道一路向東,旗鼓喧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作者攝。人們不禁要問,墨西哥女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 英國多行業出新規反對性別歧視 被指追求「性別平等」過火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文宇】廣告中禁止「性別刻板印象」內容,地鐵中不能用「女士們、先生們」問候乘客……從廣告業到公共運輸系統,英國多個行業及其監管部門近期都陸續出臺新規,要求在其相關工作中,要注重性別平等,反對性別歧視。
  • 性別平等,男性被強吻不是一個笑話
    因此,小孫被強吻的事件並不是一個笑話,他也不應該被人調侃。實際上,這件事情反映的是當今社會在某些方面「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如果在這個事件中被強吻的是一個女性,大眾還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笑話來看待嗎?恐怕很多人都呼籲受害人趕緊報警了吧。
  • 在性別平等排名較低的社會中,女性更抑鬱
    眾所周知,男性和女性在自我感知、價值觀和個性特徵以及對一種或另一種性別代表的刻板印象上存在差異。男性通常會發現自己更活躍,而女性則認為自己更善於交際。這篇論文關注的是文化群體之間的這種影響是如何不同的,重點是自我理解和抑鬱症狀。
  • 美網道歉並允許女運動員場上換衣服,看網壇反對性別歧視的案例
    北京時間2018年8月29日,法國選手科內在美網的一場比賽中因休息期間球衣不慎穿反而不得不在球場上快速脫下球衣並重新穿上,而這一行為卻遭到了當場主裁判的警告,賽後受到了很多網球運動員的聲援,因為網球賽場上沒有裁判會限制男子運動員更換球衣,大家覺得這是對女性運動員的種族歧視。
  • 妻子自主決定中止妊娠,丈夫告到法院請求賠償,法院給出最新解讀
    舉報   男人有沒有對生育的決定權,如果妻子以自己的理由,或妻子從自身出發考慮到自身健康情況自主決定對已經懷孕的中止妊娠
  • 在性別平等排名較低的國家,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
    她解釋說:「眾所周知,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認知、價值觀、個性特徵以及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方面存在差異。男性通常會覺得自己更活躍,而女性則認為自己更善於交際。本次研究關注的是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這種影響有什麼不同,重點將放在是自我概念和抑鬱症狀上。」。
  • 無性別育兒是基於對孩子選擇的尊重,但真的等同於性別平等嗎?
    在瑞典,無性別的平權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一所名為「埃加利亞」的幼兒園力求在教學中減少性別差異,實現性別中立。老師不會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各類活動都鼓勵大家一起參加。網友三:我有個朋友孩子就是性別障礙。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教育是沒有問題。 在學校也有歧視的問題。但他父母能做到把同學請到家裡吃飯,告訴孩子們,他兒子心裡住了一個公主,你們都是王子,你們要保護他。學校裡的老師,都給予足夠的支持。 孩子現在16歲,很堅定自己要做女性的決定。 他的同學都知道保護他,這點讓他很自信。網友四: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還是需要建立性別的概念和區別。
  • 別急著中止妊娠
    我想這個是因人而異吧,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樣的生理反應。即使真出現有囊腫,也有可能是生理性的而不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卵巢囊腫,隨著孕期的慢慢增長,大約是三四個月後,囊腫就會慢慢消失。一般來講,如果卵巢囊腫不大的話,對懷孕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孕期,我們必須要密切關注囊腫的大小變化,來做出相應的措施和預防。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女人的工作提案就是比男人的更有說服力,女作家的作品裡有一股自信的女性魅力,自然賣得好。成功人士的聚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女人,而男人在這樣的場合則通常是作為這些成功人士的伴侶。鏡頭裡的每個小角色設置都注意到這一性別反轉,才使得這樣一個異世界格外真實。唯一讓我跳戲的是這個世界卻不是中國。
  • 男女平等:性別的博弈
    和上一代人相比,這一代年輕人的性別觀念,無疑正發生著悄然卻顯著的變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央視資訊ePanel會員調查系統實施的調查(共850人參加)顯示,64.5%的人認為,和10年前相比,現在男女更平等了。
  • 專業文章 | 論性別的社會地位不平等(下))
    在西方的經典教義《聖經》中,也提出女人是萬惡之源和男人的附庸:「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裡。」這是對女性人格和地位的根本性否定。也同樣對西方影響深遠。
  • 反對一切有關於性別的暴力,我是探探上的公益短片導演
    之前我在一家反對性別暴力的公益媒體擔任紀錄片、短片導演。今年為了繼續上學,我離職了。雖然不再擔任全職崗位,我還是在繼續參與反對性別暴力、倡導性別平等的視頻項目,比如近期在做的一個呈現各行各業女性勞動者的短視頻系列。
  • 我國適齡女性反就業性別歧視制度設計
    它克服了1963年《平權工資法》的立法缺陷,注重僱傭機會和晉升機會平等,禁止任何僱主(除了低於15名僱員的微型企業主)因為性別原因在僱傭、工資待遇、工作條件等方面有差異對待。根據美國平等就業委員會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下文簡稱EEOC)的解釋,例外情形則是,在某一行業中,性別因素是絕對必要的。
  • 記憶、傳承與發展:以性別研究推動性別平等主流化
    與會學者圍繞「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歷程回顧及展望」「經驗研究和理論研究共助性別平等主流化」「女性研究的傳承和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30年來,中心從初創期到建設期再到發展期,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的女性研究課程,培養了跨學科的女性學專業人才。
  • 尊重和包容,是性別平等的根基
    更好笑的是該言論還出自女性,果真老話說得好,為難女人的就是女人。自1954年把男女平等寫入憲法後,我國一直致力於男女平等工作。這些年來,男女平等工作效果顯著,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均獲得了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雖然性別歧視時有發生,但是在一致的努力下,我們讓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國際思想周報|全球國際主義的變遷、千禧一代反性別平等
    千禧一代反性別平等千禧一代中最年輕,即18到25歲這個群體中,支持平等的家庭安排的人和20年前相比變少了。千禧一代通常被定義為出生於1982到2000年之間的人,並被認為是達成了所謂的「新的國家共識」,支持性別平等的一代。
  • 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並不會帶來更均衡的專業性別結構
    研究的因變量「學科性別分化」的數據來自經合組織(OECD)2015 年在 67 個地區實施的「國際學生評測項目」(PISA),自變量則是同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為各個地區評估的性別平等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GGGI)。該指數綜合了女性在收入、教育水平、預期壽命、政治代表性上與男性的平等程度。
  • 「文藝女性」數據報告:性別歧視下的女性文學長跑
    上月初,美國女性主義文學組織「文藝女性」(VIDA:Women in Literary Arts)公布了一年一度的調查結果。和往年一樣,「文藝女性」用簡單明了的餅狀統計圖,展現英美主流文學性雜誌在一年間刊登作者的男女比例,以此呈現文學界和出版業中的性別不平等(圖1)。統計分為四類:男、女、非二元性別和未知。
  • 媒體綜述:女性權益取得進步 推動性別平等仍在路上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近來反性侵和倡導性別平等的「我也是」和「時間到了」運動是真的有助於推進女性權益,還是只有短暫效果,目前仍待觀察。女性權益取得進步據臺灣「中央社」3月6日報導,2017年10月,美國好萊塢製片大亨溫斯坦被曝性侵醜聞,導致上述運動蔓延全球,聲討加害者的呼聲此起彼伏。報導稱,在世界其他地區,女性權益也大有斬獲。例如2017年9月,全球唯一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將於2018年6月解除這項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