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性別育兒是基於對孩子選擇的尊重,但真的等同於性別平等嗎?

2020-10-24 問卷網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個體性別選擇的包容度越來越大,臉書上的性別選項不再只有傳統的「男」和「女」,而是多達56種類別。

模糊性別界限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消除性別歧視、追求個體自由的必然之選。

前幾年加拿大誕生了第一位無性別的寶寶,其身份認證卡的性別一欄僅留下了個「U」字,表示「未確定」。孩子母親說將性別一欄空著,等孩子長大後自己做決定。

在瑞典,無性別的平權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一所名為「埃加利亞」的幼兒園力求在教學中減少性別差異,實現性別中立。老師不會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各類活動都鼓勵大家一起參加。

但是在幼兒階段就模糊性別的做法,真的好嗎?

網友們紛紛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一:看看成龍的女兒,王菲的女兒,伊能靜的兒子……

網友二:我兒子四歲了,說要留長頭髮,還說喜歡愛莎,喜歡穿小裙子的,難道都聽他的,給他也穿上裙子,留長頭髮,我覺得孩子告訴我的這些正是一個男孩正常得表達,那父母一味的給他自己,是害了孩子。

網友三:我有個朋友孩子就是性別障礙。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教育是沒有問題。 在學校也有歧視的問題。但他父母能做到把同學請到家裡吃飯,告訴孩子們,他兒子心裡住了一個公主,你們都是王子,你們要保護他。學校裡的老師,都給予足夠的支持。 孩子現在16歲,很堅定自己要做女性的決定。 他的同學都知道保護他,這點讓他很自信。

網友四: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還是需要建立性別的概念和區別。長大之後,如果真的覺得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懷疑,我也接受,前提是他自己已經有很強的意識,和心理負擔,我會尊重他的選擇。包括同一個性別的戀愛也是,只要是認真交往,我也會接受。但是從小就培養無性別教育我是不接受的

小編針對無性別教育,在問卷網上做了一個小調查,具體調查數據如下:

調查顯示,53.94%的受訪者覺得無性別教育弊大於利,46.06%的受訪者認為無性別教育利大於弊。

65.3%的受訪者認為淡化性別不等同於性別平等和做自己,34.7%的受訪者則覺得淡化性別等同於性別平等和做自己。

另外,59.94%的受訪者認為如果孩子嘗試不同性別的穿著打扮的話,是會表示反對的,40.06%的受訪者則表示如果孩子這樣做,是不會表示反對的。

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尊重和包容,是性別平等的根基
    自1954年把男女平等寫入憲法後,我國一直致力於男女平等工作。這些年來,男女平等工作效果顯著,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均獲得了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雖然性別歧視時有發生,但是在一致的努力下,我們讓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但是,現在的性別平等,部分人卻誤解甚深,走向歧途,這裡的部分人在積極的弘揚女子的三從四德,部分人在致力於「女權至上」主義。不得不說,這些就是破壞男女平等永續發展的蠹蟲。
  • 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並不會帶來更均衡的專業性別結構
    研究者發現,設想中的「性別平等指數越高,兩性在專業選擇上差異越小」並沒有發生;相反,在性別平等上公認最為前衛的芬蘭、挪威,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STEM)的女生比例只有大約 20%,在 67 個地區中位居末尾;而在阿聯、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性別平等指數墊底的國家,女生在 STEM 學生中所佔比例將近 40%。
  • 幼兒園教育中的性別平等
    傳說中的「男生的數理能力更強,女生語言能力更好」是真的嗎?我們所認為的性別差異是從何而來的?作為家長和老師,你所提供的教育對孩子性別觀念的形成有什麼影響?來聽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專家陳學鋒博士怎麼說吧!
  • 性別平等不是反對女性中止妊娠的藉口
    有網友認為,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夫妻雙方關係平等,是否生育孩子應綜合考慮夫妻雙方的意見,最高法的這一解釋實質上剝奪了男性的正當權益。但在筆者看來,性別平等不應成為反對女性中止妊娠的理由,相反,這一解釋是在性別平等觀念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家庭生活中女性常處弱勢地位的實際狀況而做出的,強調女性在生育問題上的優先級別,以法律形式實現對女性的特別保護。
  • 深圳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 寫入尊重人性尊嚴等內容
    深圳在大陸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倡導尊重生理差異基礎上男女兩性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機會、權利和責任的平等6月28日,《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草案)》順利通過了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的三審,標誌著中國大陸地區首部性別平等地方法規正式出臺。
  • 「無性別育兒」流行好萊塢,讓男孩穿裙子,這9位明星怎麼想的?
    雖說史密斯對賈登和他男友的戀情有所保留,但兒子穿裙子是在打破性別屏障,為Z世代做榜樣,Will對此相當讚許。越來越多的明星利用一種新的方式去養育孩子,對性別角色沒有固定限制,生理和心理性別無需匹配,讓孩子自由選擇如何認知自我,也就是說做男孩還是女孩,星二代們自己說了算。這種拋開性別固有刻板印象的方式被稱為無性別育兒。
  • 無棣「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營造平等尊重、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
    近日,無棣縣婦聯聯合縣教體局在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園內廣泛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活動。推選該縣第四實驗小學為全縣唯一的性別平等教育進中小學項目試點學校。將性別平等教育理念與德育教育無縫對接,將活動的目標任務逐步分解並融入到學校的常規教學規劃之中,有效確保了性別平等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先進性別理念逐步根植到學生們的心中。舉辦「性別平等、和諧校園」手抄報評選活動。
  • 記憶、傳承與發展:以性別研究推動性別平等主流化
    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譚琳基於多年來與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的合作與交流,提出四點值得記憶和傳承的經驗,即歷史視角、國際視野、學術態度和社會責任。其中較為重要的幾項課題分別是2011年由彭珮雲擔任組長的全國婦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初探課題、2012年與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合作承擔委託課題和2013年首都高校性別平等意識專題等。
  • 好的性別教育
    這個父親換上女裝一起陪孩子走上大街,顯然是對孩子的一種獎勵。人是萬物之靈,也是一種特別依賴於獎懲機制的生物。當孩子得到了支持,他的行為也會被強化,繼續這樣做下去。如果追求政治正確,我們會說,要尊重一個人做自己的權利,尊重一個人的穿衣打扮的個性服裝,乃至尊重一個人的性別選擇。這父親做的很棒,很勇敢。
  • 專訪|楊瀾:性別平等不僅是正義之選,也是聰明的選擇
    楊瀾:女性只要從自己的由心而發的選擇來出發,她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可以選擇在不同的領域去發揮自己的特長,所以我特別能夠理解在有一些家庭狀況之下,經過了權衡,有一些女性選擇在某一段時間做全職媽媽,我覺得她們的選擇只要是一種自主的選擇就應該得到尊重。
  • 性別平等 gender equality
    胡錦濤主席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國將堅持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不斷促進性別平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國際婦女節100周年紀念日前夕表示,我國將採取更多措施促進性別平等。文中的gender equality就是指「性別平等」。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你覺得:男孩子愛哭粘人,是軟弱的表現嗎?女孩子太淘氣,長大會不會變成女漢子?男孩愛玩洋娃娃怎麼辦?女孩喜歡小汽車,不會有問題吧?這幾個問題,大家腦海裡是不是有點印象?這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疑慮嗎?
  • 種族性別平等(261)
    他們堅持言論自由,經濟貿易自由化全球化,種族平等性別平等,人們有遷徙移民的自由,減小貧富差距爭取財富平等,宗教信仰自由,鼓勵無政府主義。聽起來都挺先進的。 來看左派種族性別平等    本來平等只是地位,尊嚴,機會,人權的平等,而能力,智力,智慧,財富,是從來就不一樣的,而且是天生的不一樣。
  • 話題討論:作為父母,「如果可以選擇孩子的性別」,你會選擇嗎?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福氣 ,但是當代社會中也有一些父母會因為生了男孩而高興 ,生了女孩兒而懊惱 ,那麼如果可以選擇生孩子的性別你會使用嗎 ?02如果可以選擇生孩子的性別,你會使用嗎 ?不管是男孩女孩,可以選擇自己生孩子的性別,大致可以讓自己更加有期待一些 ,或者對於孩子的到來準備和計劃可以更精密一些 。
  • 始興縣婦聯開展「性別平等與家庭教育」知識講座
    為進一步推動始興縣性別平等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深入發展。日前,始興縣婦聯邀請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專家到始興縣開展「性別平等與家庭教育」知識專題講座。授課專家通過貼近教育和生活的案例、豐富的視頻資料及詳細的統計數據,分析了社會性別理論推廣的意義,並通過現場問答互動的形式與婦聯工作者及教育工作者就性別平等教育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
  • 男女平等:性別的博弈
    「這丫頭片子什麼都不會做嘛」,小強不無憐愛地「痛斥」自己的女友。   和上一代人相比,這一代年輕人的性別觀念,無疑正發生著悄然卻顯著的變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央視資訊ePanel會員調查系統實施的調查(共850人參加)顯示,64.5%的人認為,和10年前相比,現在男女更平等了。
  • 做試管嬰兒可以選擇性別?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疑問,現在做試管嬰兒可以進行性別選擇是不是真的,不少人家庭想在媽媽懷孕的時候知道自己寶寶的性別,但國內有法律明確規定,醫院是不能告知胎兒男女的,而做第三代試管嬰兒是可以選擇性別的。一、做試管嬰兒真的能選性別嗎?可以告訴大家,如果在國內做試管是不可以的,且由於第一代試管嬰兒和第二代試管嬰兒的技術有限,所以無法得知寶寶的性別。
  • 性別平等,男性被強吻不是一個笑話
    實際上,這件事情反映的是當今社會在某些方面「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如果在這個事件中被強吻的是一個女性,大眾還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笑話來看待嗎?恐怕很多人都呼籲受害人趕緊報警了吧。如今網絡發達,許多女性都通過網絡來尋求幫助,家暴、性騷擾、猥褻等等事件數不勝數,因此這讓大眾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即在這一類事件中,女性應該是被同情和保護的。
  • 精神健康中的性別不平等
    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給與了肯定答案,即性別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決定因素,女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難道真的存在性別不平等嗎?近日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證實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容易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 不能把性別差異等同於知識女性的能力弱勢
    提案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現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二是建立制度,加大對知識女性的激勵,三是加強宣傳,發出中國女性的「好聲音」。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女性性別帶來的天然障礙正越來越少;知識正賦予女性更多力量,使當代女性可以做到前人所不能。然而,在現實中,知識女性發展存在突出的「兩高兩低」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