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個體性別選擇的包容度越來越大,臉書上的性別選項不再只有傳統的「男」和「女」,而是多達56種類別。
模糊性別界限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消除性別歧視、追求個體自由的必然之選。
前幾年加拿大誕生了第一位無性別的寶寶,其身份認證卡的性別一欄僅留下了個「U」字,表示「未確定」。孩子母親說將性別一欄空著,等孩子長大後自己做決定。
在瑞典,無性別的平權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一所名為「埃加利亞」的幼兒園力求在教學中減少性別差異,實現性別中立。老師不會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各類活動都鼓勵大家一起參加。
但是在幼兒階段就模糊性別的做法,真的好嗎?
網友們紛紛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一:看看成龍的女兒,王菲的女兒,伊能靜的兒子……
網友二:我兒子四歲了,說要留長頭髮,還說喜歡愛莎,喜歡穿小裙子的,難道都聽他的,給他也穿上裙子,留長頭髮,我覺得孩子告訴我的這些正是一個男孩正常得表達,那父母一味的給他自己,是害了孩子。
網友三:我有個朋友孩子就是性別障礙。只要父母給予足夠的支持和教育是沒有問題。 在學校也有歧視的問題。但他父母能做到把同學請到家裡吃飯,告訴孩子們,他兒子心裡住了一個公主,你們都是王子,你們要保護他。學校裡的老師,都給予足夠的支持。 孩子現在16歲,很堅定自己要做女性的決定。 他的同學都知道保護他,這點讓他很自信。
網友四: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還是需要建立性別的概念和區別。長大之後,如果真的覺得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懷疑,我也接受,前提是他自己已經有很強的意識,和心理負擔,我會尊重他的選擇。包括同一個性別的戀愛也是,只要是認真交往,我也會接受。但是從小就培養無性別教育我是不接受的
小編針對無性別教育,在問卷網上做了一個小調查,具體調查數據如下:
調查顯示,53.94%的受訪者覺得無性別教育弊大於利,46.06%的受訪者認為無性別教育利大於弊。
65.3%的受訪者認為淡化性別不等同於性別平等和做自己,34.7%的受訪者則覺得淡化性別等同於性別平等和做自己。
另外,59.94%的受訪者認為如果孩子嘗試不同性別的穿著打扮的話,是會表示反對的,40.06%的受訪者則表示如果孩子這樣做,是不會表示反對的。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