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 寫入尊重人性尊嚴等內容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深圳在大陸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倡導尊重生理差異基礎上男女兩性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機會、權利和責任的平等

6月28日,《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草案)》順利通過了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的三審,標誌著中國大陸地區首部性別平等地方法規正式出臺。

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性別平等法,而在中國大陸一直是空白,深圳在大陸首推性別平等地方立法,屬於破冰之舉。

雖然在此前一稿和二稿中備受關注的女性實行彈性退休制、男性可享育嬰假等「乾貨」最終被「拿下」,不過,對於該條例的首推者、深圳市婦聯主席蔡立來說,最終通過的版本雖非此前的「理想方案」,但「仍不失其光芒」。

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曙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原本大家期望的、希望能解決具體問題的一些規定沒有通過,但我們並不是很在意這些剛性的規定,而是希望通過此次立法,引領大家思考性別平等問題,並為解決相關社會問題提供一個視角和維度。」

破題

深圳市婦聯從2009年就開始著手此條例的立法工作,不過,立法的最初動議,原本只是對照新版《婦女權益保障法》制定深圳市的實施細則,但這樣的設想很快被否決了。

「如果只是制定實施細則,那很簡單,只要根據上位法,再結合深圳實際,不會有大的突破。」深圳市婦聯主席蔡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更重要的是,過去老的實施細則可操作性不夠,「我們在法院調研中發現,法院沒有根據實施細則判過一個案例,沒有用來解決一例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侵權案件。」

2011年,深圳市婦聯與深圳大學法學院聯合開展的專項立法調研顯示,女性在錄用、薪酬福利、晉升與培訓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相同的工作,女性的報酬比男性低」「同等條件下,女性的工作機會比男性少」等現象較為普遍,「因為女性將來要生子,會增加單位的成本。」

不過,也有人質疑立法的必要性。條例起草人之一、深圳市婦聯組織聯絡部副部長餘長秀回憶,在立法論證過程中,有人曾戲言,「每月工資都上交給老婆」,以此來說明婦女地位之高。

「我們在立法過程中發現,很多人認為婦女地位夠高的了,不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劉曙光認為,雖然跟歷史相比,婦女地位已經有了明顯提高,但目前存在的性別不平等是明擺的事實,「這個問題被婦女在家庭治理中地位的提高給掩蓋了。」

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綜合處副處長孫華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由於過去偏重經濟發展,很多社會事業被忽視了,其中就包括人的各項平等權,「深圳在經濟上處於全國第一梯隊,在社會建設領域也應該處於全國第一梯隊。對性別平等進行立法,在全國來看是超前的,但對深圳來說是合適的。」

亮點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亮點頗多,有許多突破性、創新性的規定,例如將設立性別平等促進機構,對反性別歧視、反性騷擾、反家庭暴力的規定和處罰更加細化,還將建立性別統計制度、公共政策性別分析評估制度、性別預算制度、性別審計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等。

在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李薇薇看來,此次立法的一個最大突破在於:第一個是在地方立法中,把人性的尊嚴寫進去了。《條例》所指的性別平等,是指在尊重生理差異基礎上男女兩性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機會、權利和責任的平等。「在我看來,這樣的內容能保留下來,真的是個奇蹟,這觸及到了立法最核心的根基,是會引領將來中國立法思路的。」李薇薇頗為激動。

李薇薇認為,該條例的另一個貢獻是,對「反性別歧視」做出了法律上的界定。《條例》借鑑和發展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對婦女歧視」的定義,清晰界定了性別歧視,不僅包括直接的性別歧視,還包括間接的性別歧視。

「為什麼低收入行業中女性多,本身就是一個間接歧視,也是一個制度性歧視,這種歧視更不容易發現。」李薇薇表示,《條例》中對性別歧視的定義、反對性別歧視處理機制的相關規定都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個突破。

而對於劉曙光來說,他更看重一些基本制度的建立,例如公共政策的性別影響評價和分析。「任何一個公共政策,要用性別視角來做評價,出臺以前要做分析,出臺以後要做評估,這個制度被正式確立下來了。」

「現在政府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已經注意到,不會明確有性別歧視。但是,無性別的公共政策,忽略了男女差別,可能本身就隱藏了歧視。」劉曙光舉例說,在公廁設立廁位的時候,男女按照一比一建立,好像沒有性別差異,但實質上造成了性別歧視。

劉曙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另一個無性別政策造成的歧視在於起點問題,就如跑道,外道長而內道短,起點必須不同。例如女性幹部,比男性早5年退休,加上生孩子,有效職業生涯比男性至少少了6年,但女幹部在提拔上的臺階和程序卻與男性相同,導致事實上女幹部的提拔空間嚴重受限。

「深圳歷史上曾出現過帶有性別歧視的政策。如『以男方為主』的分房政策,『先調男、後調女』的人才引進政策等等。如果實行公共政策性別分析評估制度,這些問題都可以避免。」蔡立說。

創新

《條例》的另一大突破之處在於,提出創設一個新的組織實施機構:深圳市性別平等促進工作機構。

「條例的貫徹完全要靠這個機構來推動,機構能否設立、職責設定是否恰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對於我國是個全新的領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李薇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根據國際經驗,在亞洲,韓國、日本、菲律賓,以及我國香港、臺灣都出臺了性別平等法,並建立了性別平等機構。而成立於1996年的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是香港法定機構之一,負責香港的反歧視工作,享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威。按照目前的設想,與香港的平等機會委員會相比,深圳性別平等促進機構的職責更多、更複雜。

孫華明則提出建議,這個機構應該定性為準司法機構,即該機構在受理性別歧視投訴時,出具的鑑定結果能直接被法院判決所採納,「類似於一些仲裁委員會,仲裁結果應該具有準司法效力,否則就缺乏剛性約束,發揮不了實際作用了」。

《條例》將於2013年1月1日起生效,而在剩下的半年時間內,對於深圳市婦聯來說,如何與市編辦銜接進行機構設置成為當務之急。深圳市婦聯主席蔡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當前壓縮部門、編制收緊的大趨勢下,新機構的設立存在一定困難。目前有兩個備選方案,一是成立一個全新的獨立機構,如果不可行,或將考慮與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進行編制整合、職能調整,「婦兒工委只是一個協調議事機構,主要職能是組織、協調、監督,職能較虛,缺乏剛性。如果能與新機構進行整合,將會被賦予更多切實的職能」。

遺憾

在《條例》前兩輪審議中,女性實行彈性退休制度、雙親育嬰假期、設立男性關愛日等條款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而在第三輪審議中,這些內容都被取消,引發許多人的感慨和遺憾。

在審議中,女性實行彈性退休制度的爭議最大。據深圳市婦聯主席蔡立介紹,從調研的情況看,不同層次、不同位置的女性對退休的訴求並不相同。要求男女同齡退休最強烈的是知識分子、工程師等高級職稱女性,特別是教師、衛生系統的專家學者,而最典型的就是醫生,「55歲正是年富力強、臨床經驗豐富的時候,這時候卻被迫退休了,不僅影響了個人的提拔,也影響了拿課題和拿項目。」

蔡立對《中國新聞周刊》坦言,對於這一條款的刪除感到遺憾,「就婦聯的態度而言,我們不會放棄。在符合歷史方向、能夠保障婦女權益的這些問題上,婦聯就是要堅守、要推波助瀾。」

「我們也專門諮詢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他們堅持由他們來統一研究和處理,我們最後就放棄了這一條款。」劉曙光表示,至於媒體報導中提及的該問題屬於國家事權,他個人對此並不完全認同,「我並不認為這是完全的國家事權,但我們尊重人社部的意見和承諾」。但在他看來,此次立法的討論至少也為「男女同齡退休」問題「點了一把火」。

「深圳是特區,有特區立法權,這是最高的地方立法權,只要在不違背憲法的背景下,可以在國家法律框架之外製定一些規章。」孫華明認為,國家應該在退休問題上給深圳更大的探索權,「特區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先行先試,成功了以後再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法律,這樣的特區立法權才有實質意義。」

相關焦點

  • 保證憲法全面實施 落實男女平等原則
    第三十四條則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根據這個規定,人民不因性別差異而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第四十八條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婦女享有的諸多平等權利,並特別規定了國家的義務。「這三條規定為男女平等提供憲法依據,也是平等人性尊嚴價值理念的憲法體現。特別是憲法第四十八條的列舉規定,對婦女享有的基本權利提供了憲法依據。」王立峰告訴記者。
  • 尊重和包容,是性別平等的根基
    自1954年把男女平等寫入憲法後,我國一直致力於男女平等工作。這些年來,男女平等工作效果顯著,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均獲得了平等的權利和義務。雖然性別歧視時有發生,但是在一致的努力下,我們讓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但是,現在的性別平等,部分人卻誤解甚深,走向歧途,這裡的部分人在積極的弘揚女子的三從四德,部分人在致力於「女權至上」主義。不得不說,這些就是破壞男女平等永續發展的蠹蟲。
  • 將推進性別平等納入「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_中國婦女報<20141118...
    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航程。也是這一年,聯合國審議中國執行「消歧公約」第三、四次合併報告,中國積極履約,向國際社會表明:依法治國是中國一項不可動搖的憲法原則,消除性別歧視是中國履行公約的實際承諾。
  • 專業文章 | 論性別的社會地位不平等(下))
    摘要:在性別平等寫入法律的當今,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事實仍然存在於各個方面,社會地位不平等是其重要表現之一。探尋兩性間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根源,有助於我們消除這種不平等。因此本文從歷史文獻和相關研究出發,總結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歷史原因和現實表現,並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
  • 學者評點「尊嚴生活」的高度與寬度(組圖)
    人的尊嚴內容涉及人的權利的方方面面,生命權、健康權、隱私權、名譽權等等。譬如,生命的尊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後,國家設立全國哀悼日的做法就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它體現的是「生命至上」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它象徵著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裡程碑。維護人的尊嚴首先是對人的生命尊嚴的尊重。  劉作翔:人的尊嚴,還蘊含著一種平等理念。
  • 無棣「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營造平等尊重、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
    近日,無棣縣婦聯聯合縣教體局在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園內廣泛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活動。推選該縣第四實驗小學為全縣唯一的性別平等教育進中小學項目試點學校。將性別平等教育理念與德育教育無縫對接,將活動的目標任務逐步分解並融入到學校的常規教學規劃之中,有效確保了性別平等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先進性別理念逐步根植到學生們的心中。舉辦「性別平等、和諧校園」手抄報評選活動。
  • 「得流感戴口罩」寫入地方立法,但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得流感戴口罩」寫入地方立法,但不戴口罩會被罰款嗎?疫情當前,每個細小的個人行為都在呼喚文明的力量。疫情當前,每個細小的個人行為都在呼喚文明的力量。3月2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進行二審。
  • 無性別育兒是基於對孩子選擇的尊重,但真的等同於性別平等嗎?
    前幾年加拿大誕生了第一位無性別的寶寶,其身份認證卡的性別一欄僅留下了個「U」字,表示「未確定」。孩子母親說將性別一欄空著,等孩子長大後自己做決定。在瑞典,無性別的平權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一所名為「埃加利亞」的幼兒園力求在教學中減少性別差異,實現性別中立。老師不會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各類活動都鼓勵大家一起參加。
  • 思享|朱振:基因編輯必然違背人性尊嚴嗎?
    由此可見,歐洲議會的主要反對理由還是訴諸人性尊嚴或對人的尊重原則以及基本人權,但是歐洲議會並沒有界定「尊嚴」或「尊重」的準確內涵,也沒有闡明尊嚴的理論基礎,似乎訴諸尊嚴就能找到一個絕對價值。受此影響,和生命倫理有關的許多公約或宣言也都體現了尊嚴原則。比如,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第十條提到保護研究受試者的人性尊嚴是進行醫學研究者的職責,1997年聯合國的《人類基因體與人權宣言》第二條提到每個人的尊嚴應受到尊重。在憲法上,人性尊嚴原則的典型體現就是德國基本法。德國基本法第一條第一項規定:「人性尊嚴不容侵犯。尊重並保障人性尊嚴,乃所有國家權力之義務。」
  • 專業文章 | 論性別的社會地位不平等
    摘要:在性別平等寫入法律的當今,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事實仍然存在於各個方面,社會地位不平等是其重要表現之一。探尋兩性間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根源,有助於我們消除這種不平等。因此本文從歷史文獻和相關研究出發,總結社會地位不平等的歷史原因和現實表現,並提出有關對策和建議。
  • 聊城市建立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承斌 通訊員 王文軒)為進一步促進性別平等、推動婦女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形成運行順暢、權威高效的性別平等評估工作機制,近日,聊城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下發通知,建立聊城市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聊城市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通過聯席會議和專家組開展工作。
  • 為「帶薪休假」立法,深圳為什麼是第一個?
    《新聞1+1》連線深圳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翟玉娟,共同關注:為「帶薪休假」立法,深圳為什麼是第一個?從深圳速度到深圳健康 深圳擬推強制休假制度據數據顯示,深圳有36.9%的上班族要加班到晚上8時之後。
  • 性別歧視,性別平等,這些敏感的詞彙如今仍在繼續
    兩個藝術機構對於展品的選擇上也是爭議不斷,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提供的展品中,將有數量相等的男女裸體相關藝術品,該美術館的館長也在表示在展覽中將男女平等這樣的氛圍融入其中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而蓋蒂博物館表示,對於展覽的藝術作品主題的性別平等概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安排。
  • 為什麼要把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
    目前,民法典的親屬編正在抓緊編纂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性別與法律中心主任薛寧蘭提出,將家庭教育寫入民法典,刻不容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歷史任務。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等現行民事法律經科學整理、修改完善後,將成為我國民法分則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民法總則的頒布,調整自然人之間婚姻關係、親子關係等近親屬關係的親屬編立法編纂已經展開。
  • 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的意義何在?
    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的意義何在?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憲法修正案在憲法中增加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把它寫入憲法,可以進一步為貫徹執行這一方針提供憲法保障。首先,將對我國的立法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具體到我國的立法實踐,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忠實於人民的利益,對人民負責。在程序上,就是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廣集民意、博納民智,做到立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 「男女平等」70年:憲法原則·基本國策·施政綱領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明確男女平等原則,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保護」「婦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憲法後來雖經數次修改,但男女平等始終作為重要原則寫在憲法之中。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修正案,奠定了婦女人權保障基石。
  • 男女平等:性別的博弈
    此前由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白皮書則用更為翔實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這份長達1.1萬字的白皮書,分9個部分介紹了中國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以及婦女發展的狀況。
  • 地方立法的發展空間問題
    但在地方立法「不得與上位法相牴觸」的「不牴觸」原則下,在嚴格合法性審查的要求下,在中央與地方的立法關係上,存在著「看齊」與「特殊」的對立張力,存在著「法制統一」與因地制宜的矛盾困境。地方立法到底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如何釋放地方立法的活力,如何立出管用之法,成了個大問題。
  • 種族性別平等(261)
    他們堅持言論自由,經濟貿易自由化全球化,種族平等性別平等,人們有遷徙移民的自由,減小貧富差距爭取財富平等,宗教信仰自由,鼓勵無政府主義。聽起來都挺先進的。 來看左派種族性別平等    本來平等只是地位,尊嚴,機會,人權的平等,而能力,智力,智慧,財富,是從來就不一樣的,而且是天生的不一樣。
  • 新聞1+1丨為「帶薪休假」立法,深圳為什麼是第一個?
    《新聞1+1》連線深圳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所長翟玉娟,共同關注:為「帶薪休假」立法,深圳為什麼是第一個?從深圳速度到深圳健康 深圳擬推強制休假制度據數據顯示,深圳有36.9%的上班族要加班到晚上8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