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表現將作為職稱評審首要條件 高校教師怎麼看?

2020-07-30 中國網

職稱評審重師德 高校教師怎麼看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其中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並提到不以SCI論文作為前置條件,不簡單把論文、專利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那麼對此高校教師如何看?此次改革將給他們帶來哪些影響?對科研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是否也會有影響?日前,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究竟培養什麼樣的「好老師」才能以德育德

近日,教育部公開曝光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問題,引起了網友廣泛關注。在此之前,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那麼師德表現真的那麼重要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在教育生活中,為達成育人目標,需要開發各類資源,其中良好的師德師風具有特殊意義,既是育德立德的關鍵資源,也是推進五育並舉、育人樹人的保障性資源,成為最有力的教育資源之一。

「師德也是教師職業操守之一,是高校教師應該要有的品質,但是最核心的問題是高校怎麼去考評師德。」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志瓊說,為此我們需要思考,究竟培養什麼樣的「好老師」才能以德育德?

例如,現在不少高校採用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的方式,這種評教方法李志瓊認為較為片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對學生嚴格要求,那麼一部分學生可能覺得你要求高、為難他,最後老師的評教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說該怎麼去考評師德才是最核心的目標,作為教師職稱制度的一個首要條件,我覺得這個更是必要條件。」

把論文、專利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合適

「過去倡導要有科研教學環境,減少對科研創新和學術活動的直接幹預、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等要求。所以,高校會對教師提出完成教育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有科研,就形成了一種趨勢。」李志瓊說,一方面教師把科研做好了以後,能把一些新的東西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從而對學生有所啟迪或影響,也許會影響學生將來的研究方向;但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老師以教學為主,自己沒有做出科研成果,沒有發表論文,對評職稱有所影響,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所以確實不應該把論文、專利等作為限制性條件。

李志瓊認為,雖然過去把論文、專利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合適,但也不能絕對排除。「如果高校老師脫離了科研、論文,純粹用師德去衡量好壞,那就無法去量化一些指標,或者說這些量化的指標就不一定很準確了。」

此外,不以SCI論文作為前置條件,不簡單把論文、專利等作為限制性條件,會不會影響對科研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呢?

「高校教師職稱是與收入直接掛鈎的,隨著評價標準的轉變,如果未來把論文、專利等條件排除在外,我個人覺得會影響部分高校教師對科研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李志瓊說。

(李 迪 本報記者 盛 利)

相關焦點

  • 職稱評審重師德: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如何看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或將師德作為首要評選條件?
    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徵求意見:思想政治師德表現將作為評審首要條件
    據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職稱評審重師德 高校教師怎麼看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徵求意見:師德表現將作為評審首要條件
    (二)完善評價標準  1.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好思想政治關,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完善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健全評價標準、體系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2.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
  •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師德表現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師德表現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部分已經進入了面試階段,例如蘭州事業單位、甘肅事業單位725聯考等,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面試熱點
  • 教育部關於教師職稱評審的最新規定:這一點將成職評首要條件
    ,這一條將為成職評首要條件!職稱評審關係到每個老師的切實利益,因此,對於職稱評審的一些政策,老師們尤其關注。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隨著社會對教師群體的日益關注,職稱評審作為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手段,評審的標準也隨之變化。
  • 教育部關於教師職稱評審的最新規定:這一點將成職評首要條件!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隨著社會對教師群體的日益關注,職稱評審作為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手段,評審的標準也隨之變化。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主要基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取得的成績,如教學能力、教學業績、教科研能力、輔導學生、取得榮譽等等方面。在以往,只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條件,那麼評上高一級的職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將迎重大改革,教師怎麼看?
    如何讓職稱改革的好意見真正落到實處?「破」之後需要如何「立」?哪些監督保障機制需要完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焦點一: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希望標準確定,誰來評如何評有依託【改革要點】「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成為改革重點。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將迎重大改革 教師怎麼看?
    如何讓職稱改革的好意見真正落到實處?「破」之後需要如何「立」?哪些監督保障機制需要完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焦點一: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希望標準確定,誰來評如何評有依託【改革要點】「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成為改革重點。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教師提問】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標準怎麼定?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將迎重大改革——「指揮棒」轉向,高校教師怎麼看
    焦點一: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希望標準確定,誰來評如何評有依託【改革要點】「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成為改革重點。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教師提問】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標準怎麼定?誰來評?如何評?採訪中,不少高校教師認為,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很有必要,但現有評價機制存在短板。「現行職稱改革評價體系中,師德已經被著重強調。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將迎重大改革——指揮棒轉向,高校教師怎麼看
    如何讓職稱改革的好意見真正落到實處?「破」之後需要如何「立」?哪些監督保障機制需要完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焦點一: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希望標準確定,誰來評如何評有依託  【改革要點】「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成為改革重點。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 教育部規定:教師「職稱評審」新增一個首要條件,大家拍手叫好
    教育部規定:教師「職稱評審」新增一個首要條件其他行業每個月都會有一定的業績要求,而教師行業每年都會有「職稱評審」,這也成為了很多老師最苦惱的事情,因為如果參加評審,難度係數較大,但如果不參加評審,那麼你在職業生涯中固定是落落無聞。
  • 教育4.0時代,師德表現是否可以作為教師職責審評的首要條件?
    據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教師隊伍建設將迎來重要改革,師德表現要和職稱掛鈎
    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新規定,建言獻策保實效
    評審首要條件是師德表現「高校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和「中學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相比,更加相交相融,師徒關係更加明顯。在大學期間,除了帶領學生在學術上鑽研深造,更在為人處事上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引,因此師德師風就像船帆,尤為重要。在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大力的支持。但是作為主觀的「師德」,具體標準有哪些?誰擔任評價人?如何進行評價?作為教育界的權威人士,北師大的李奇教授就評價標準提出建議。
  • 教育部新增一項職稱評審條件,輿論一片叫好,一線教師卻沉默了
    教育部新增一項職稱評審條件,輿論一片叫好,一線教師卻沉默了。職稱是教師既愛又恨的一個東西。職稱既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也能給教師帶來經濟上的收益,教師自然希望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能夠獲評高一級職稱了;職稱又讓許多教師惱怒,職稱評審條件比較苛刻,有一些條件一線教師很難達到,年年為職稱煩心,年年失望,怎能不讓教師惱恨?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終於發布啦
    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該意見明確指出,師德 表現將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五唯」傾向,即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帽子」、唯項目。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破除「五唯」,不以論文為前置條件,是很多改革的「亮點」,同時也是輿論所關注的重點。
  • 重磅教師職稱評審的最新規定,事關全體教師
    一說到評職稱廣大教師肯定有一肚子話要說,一肚子委屈。評職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影響了教育的和諧,影響了同事之間的關係。為了材料弄虛作假,為了評分滋生了腐敗。職稱永遠是卡在廣大老師煙咽喉中的一根刺,迫切希望改變現在評聘條件,使職稱評定更加陽光,公正,公平,也能更加照顧到一些教師。現在教育部出臺新規,把這一條規定視為評職稱的首要條件。
  • 高校教師評職稱,到底看「論文」還是看「教案」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徵求意見:克服唯學歷、論文等傾向》,如下:《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嚴把思想和師德師風考核。把好思想關,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