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孟慶英接受組織委派,來到了黎平縣肇興鎮平團村擔任「第一書記」。
平團村是一個侗族聚居村寨,是縣內出了名的軟弱渙散村。不會侗話,又剛從黎平縣婦幼保健院綜合門診護士長崗位上走出來的孟慶英,來到這樣的村擔任「第一書記」,對孟慶英而言,難度可想而知。
年近半百的她,毅然接受組織的任務,鼓足幹勁,打起背包,從醫院的門診部,踏上了「村官」之路。
護士長的「第一次流淚」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話對孟慶英來說,並不陌生,也不難理解,但火車如何跑,車頭怎麼帶,剛開始,孟書記仍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2018年春節,平團村村發生了打砸村委會事件,從此之後,村黨支部「名存實亡」,村幹不敢理事、不願理事,群眾群龍無首。
產業落實不力,農村清潔風暴工作推不進……如何重拾村民村幹部的信心,短時間內,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如何收拾村裡的爛攤子?這確實是組織上留給她的一大難題,也是對她的考驗。走群眾路線,統一思想,凝聚幹群合力,重拾信心……在她腦海裡,解決問題的思路漸漸清晰。
「作為外來幹部,要想在平團村幹事創業,要帶領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首先要把群眾發展的信心找回來,形成合力,才能發展經濟事業。」孟慶英這樣想也是這樣做了。
上任後,她以「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為突破口,組織召開支委會、集中學習,開展黨日活動,在支部來裡一場思想解放大討論、大交流。
國家當前政策形勢,通過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解讀,最終讓黨員、村組幹部放下包袱,意識到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幹群重塑發展信心,是孟慶英用10多次黨員、村組幹部會議換來的。
談起重塑平團村黨員群眾的信心時,她激動得流下了寶貴的眼淚,這是她入村後「第一次流淚」,是她真心工作獲得認可後的激動之淚。
有了群眾做後盾,她的工作更順心如意。
緊接著,她在村裡組建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在脫貧攻堅、清潔風暴方面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平團村的黨旗更紅更耀眼。
她放棄周末休息時間,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帶領黨員、村組幹部走家串戶,入戶走訪,做思想工作。
孟書記不會「侗話」,群眾習慣用「侗話」交流,這給孟書記工作帶來了難度,工作中一臉茫然,吃「閉門羹」時有發生。
為順利推進工作,她便要村幹部教她簡單的日常交流「侗話」。就這樣,她以一個醫者的態度,向群眾推銷自己,群眾漸漸對孟書記有了新的認識。
如今,走在平團村街上,大人小孩都與她打招呼,在群眾眼裡,孟書記是來帶領村民致富、解決困難的幹部。
2019年3月4月,平團村養老保險人臉識別工作、勞動力信息採集工作,均在全鎮排列前三位,村幹工作服務質量的提高,拉近了幹群距離。
護士長成了「掃地書記」
春節期間,在一個群龍無首的村寨,髒、亂、差可想而知。
孟書記到任到,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每天出門,手上總是拿著竹掃帚,有時還拖著一個垃圾小鬥車,走到哪掃到哪。
就這樣,村裡人都叫她「掃地書記」,經一段時間的堅持,「掃地書記」的行動,感化了村組幹部和黨員。
隨著村環境衛生清掃隊伍的壯大,兩周後,平團村看不到髒亂的現狀,村容寨貌煥然一新,村民自覺愛護村寨環境衛生積極性高漲。
2019年春耕在即,天氣乾旱,群眾農田灌溉困難,灌溉水渠垮塌20米,需要維修。
孟書記了解後,囑咐村裡先安排群眾施工,資金的問題,由她負責解決。
對村裡發展產業,群眾已失去信心。孟書記上任後,對村裡原來申報的產業落不了地,很是著急。
為此,她與駐村工作隊對照原申報的農戶名單,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落實地塊。
幾天後,上級安排的鉤藤300畝、何首烏147畝全部落實到位,為全村2019年國標出列奠定了基礎。
平團村亮化工程,是群眾關注的事情。為此,孟書記多次到鎮上匯報、協調,最終90盞路燈落地,照亮了平團的夜,照亮到群眾的心坎裡,也照亮了孟書記走村串戶腳下的路。
用「真實」書寫為民情懷
入駐平團村以來,孟書記只爭朝夕、苦幹實幹,牢抓每一年,幹好每一天,用苦幹實幹業績詮釋對黨的忠誠,為平團人民謀福祉。
為了「精準」二字,孟書記按照「不漏一戶、不掉一人」的工作理念,認真對全村208戶進行了全面走訪,精準識別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逐戶核查,細細算帳,群眾認帳,對不理解、爭當貧困戶的耐心細緻做好政策解讀。
貧困戶民主評議第一榜、第二榜、第三榜公示,實現零糾錯,群眾知曉率達100%,無一戶上訪。
從一名醫務人員到「村官」,崗位的變化,讓她及時轉換角色。為補齊自己的短板,武裝自己的大腦,她找資料、找文件,對接業務部門諮詢政策。
白天沒時間,她就利用晚上學習,挑燈夜戰,夜以繼日。
「在一周的時間裡,整個平團村關燈最遲的,就是孟書記住的那間房子。」一位群眾說,孟書記來了,我們平團村變了!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還未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年夜飯,孟書記便踏上了「回村之旅」,到了村上,二話不說,立即組織召開防控疫情部署會,連夜入戶排查相關人員,建立臺帳。
同時,當機立斷,設立村級卡點,因為村裡資源有限,孟書記和兩位駐村幹部,就在群眾還未裝修好的房子一樓執勤。
每到夜晚,以星空為亮,落地為椅,那點點的火光,正是孟書記在守候著的希望?在家人團聚和平團村村民的安危面前,她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舍小家,為大家。(圖/文 姚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