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麗 鄉 村 築 夢 者
——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書記王永霞
站在清水河縣銀滾山上俯瞰神池窯村,所有的美麗都盡收眼底:筆直的縣道柏油路穿村而過,沿坡而上的是排列整齊的窯洞,村委會與黨群活動中心的五星紅旗在隨風飄揚,清晨第一縷陽光每天都會準時透過群山和群山之間的溝壑灑向田地,接著灑向奔流不息的清水河,然後灑向縣城的東出口神池窯村,光線的明暗在瞬間交錯,由遠而近飛速奔跑,並有序揭開了神池窯村的美麗面紗。
隆冬時節,我踏上了曾經是自治區貧困縣清水河的路程,向這位連續三年被中共清水河縣委員會、清水河縣人民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優秀駐村「第一女書記」進行了採訪。深入到美麗的神池窯村,感同身受女書記王永霞放下需要照顧3歲的兒子、面臨中考的女兒,選擇來到神池窯村做扶貧書記。面對眼前貧窮落後的神池窯村、村民們對致富的渴望、對她的不信任,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神池窯村變個樣。
偏遠山村勇上任
聽說王永霞要到神池窯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她的親戚朋友們都極力反對:「你是個有事業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放著清閒自在的衛計委工作不幹,卻要扶貧。去不得!」「你不了解那地方,都是老弱病殘的農民,又窮,咋可能脫貧,這個活幹不得!」「上有老下有小,女兒讀初中、兒子才上幼兒園,誰來陪讀誰來接送啊?」…… 不用別人說,王永霞早就對神池窯村作了了解,知道這個村是內蒙古自治區貧困村,從縣城到村上的路雖然是柏油馬路,但臨近村子這一段卻是破爛不堪、坑窪不平,是條件比較差的一個村;全村常住人口519戶、1279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 20戶、32人,脫貧壓力大、任務重。
神池窯村環境艱苦,家有四位兩鬢白髮的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不能去的理由有一百個,要去的理由只有一個。王永霞說:「我是一個黨員幹部,脫貧攻堅需要我。」2016年5月,她踏上了前往神池窯村之路。可王永霞願意去,神池窯村的群眾還不願意她來。剛到村裡,村民就議論開了:「嘿!你知道不?縣上派了個年輕的女娃子來當第一書記。全縣只有一個扶貧女書記,就安排到咱們村裡了。」「城頭女娃子吃不得苦、受不得累,來了能做啥?」「估計一個星期都待不了。」……
可不受待見的「女娃子書記」一幹就是4年多,修公路、安路燈、購買印表機、送慰問金、給貧困戶發放保暖內衣、解決醫保報銷……一件件一樁樁實事讓老百姓刮目相看,這位踏實、熱情、有愛心的書記一路走來,用她母親般寬廣的胸懷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疑難問題,與村領導班子相處融洽和諧。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際,村主任石新明感動之餘,自費做錦旗代表村委會獻給這位堅持在一線的扶貧女書記:「派出單位傾力幫扶促發展,第一書記真情服務為群眾。」曾經幫扶過的郭杏花、劉瑞軍母子也送錦旗表達謝意:「扶貧助困顯真情,情系百姓辦實事。」
王永霞剛開始不熟悉情況,她就走村入戶,走到哪家,有啥活需要幫忙的,就一起幹。村民們有啥需求的,她就記在本上,回去找幫扶單位、愛心人士,有病的幫助報銷;有鞋子破的,她自己購買贈送;有困難的,她3000元、2000元送去慰問金。 王永霞用行動「徵服」了大家。村民們無不炫耀地對鄰村說:「這下整對了,我們村來了個幹事的女書記。」
脫貧攻堅顯身手
11月,銀滾山頂已經有了積雪,黃土地上的清水河也進入冬季。陽光灑在神池窯村窯洞的院子裡,一位年輕的女子穿著棉衣與駐村扶貧隊員一邊入戶調查人口情況,一邊與村民擺談著今年的收入情況。幸福的微笑,猶如這冬日的陽光灑在每個村民的臉上。
這位年輕女子就是清水河縣計生委計生協會秘書長、神池窯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永霞。4年前,她在這個城邊村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她說,她要做個築夢者,為鄉親們築就美麗鄉村夢。
神池窯村門前有一條通向山西省平魯區和清水河縣韭菜莊鄉的柏油馬路,屬於清水河縣城通向東面唯一一條公路,一直以來屬於交通要道,常年大貨車、小汽車川流不息。導致這條路承載了太多的壓力,道路常年失修、起伏不平、坑坑窪窪,村民們飽受出行難的困擾。運出運進農產品也很困難。每到雨雪天氣,這裡總成為過往司機的噩夢,泥潭越滾越深……路邊的路燈也有不亮的,這給夜間出行的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尤其是老弱病殘的村民和上學的學生。
村子要變樣,修路是關鍵。村委會也很著急,王永霞駐村以後,一心想著把這條路修好。她多次找到住建局張世華局長,申請修路,2019年補修了一次。可惜路上很多超載車又把路壓壞了,今年王永霞又找到新調去的鄔應平局長,多次協調後,住建局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又補修了一次,並把村裡所有壞的路燈都修好。場面上的路燈也亮了,秋收的農民早晚也可以在這裡幹農活了。大家高興地說:情系群眾辦實事,修路造福暖人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把鄉村建設成產業融合、美麗和諧的花園。王書記這4年多做了不少工作。」村支書張增福說。
一臉喜悅的村主任石新明也說:「這1.8公裡的清(清水河)楊(楊家窯)公裡,由6米加寬到10米,暢通無阻,王書記費了很多心血,村民拍手稱快,她在百姓的心目中一下變得有威望了!」
這短短的4年駐村工作,王永霞為民辦實事30件,調解矛盾糾紛不下10件。
她所在的神池窯村2019年評為清水河縣文明村,支部書記張增福評為清水河縣優秀共產黨員,神池窯村黨支部被評為城關鎮先進黨組織。
村民心中自家人
辦公室寬敞明亮,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配套齊全,駐村工作隊與村委會和諧相處,這是神池窯村村民委員會的辦公氛圍。
「自從王書記駐村以來,看到村委會缺少辦公設備,她多次找到幫扶單位清水河縣衛計委曹鑫局長、清水河縣第一中學張峻校長等領導,為村委會無償提供電腦、印表機等設備,村委會不再為上報各種材料而犯難了。」村主任石新明說。
但在爭取這些幫扶設備和資金所受的甘苦,只有王永霞自己體會的最深。
清水河縣第一中學張峻校長不無感慨地說:「王書記顧『大家』不顧『小家』,孩子們放學回家吃不上飯。她常常下班以後還要再加班,真是一位扶貧好幹部!」
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王永霞作為多年從事義工協會的成員,整合各種幫扶力量,全力以赴、 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好事 、辦實事,通過多渠道爭取幫扶資金共計 4萬餘元,
南窯村村長高金柱妻子常年有病不能動,王永霞與駐村隊員郭麗華前去看望的時候遞給她2000元慰問金;已經60歲的張三娃夫婦膝下只有獨生女,王永霞幫助辦理了每人每年960元的計生補助;年老體弱的貧困戶郭杏花丈夫去世,兒子癱瘓,王永霞3年共送慰問金7000多元;「小矮人」賈秀枝生活困難,每次有米麵油等慰問品都要給她家送去;從清水河縣團委、扶貧辦聯繫的電鍋、保暖內衣一一發給貧困戶……
清水河縣城關鎮副鎮長、鎮扶貧總隊隊長馬岱也被王永霞的工作熱情所打動:「作為全縣唯一的扶貧女書記,常年工作在一線,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她都不離不棄,成為扶貧幹部的楷模。」
現在神池窯村的柏油路通村、水泥路到戶、人畜喝上了安全水、 村中通「4G」、家家通寬帶、戶戶有掙錢門路,今年還將實現高質量脫貧。
在神池窯村待得久了、與老百姓交流多了,家人、朋友都笑她儼然成了地地道道的「神池窯村人」。
「也許終有一天我會離開神池窯村,但我永遠是一個神池窯人,我會與廣大村民一起締造一個更加美麗和諧富裕的神池窯。」4年1400多個日子,全縣103個村唯一女扶貧「第一書記」,王永霞已與這個村子無法割捨。
作者簡介:高曉梅 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內蒙古老攝影家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市作家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市長城科普學會會長。曾任中國《萬裡長城》雜誌社社長,著作有《情系長城》《情系廣播》《情系戲劇》《長城華章》(第一、二、三輯)、《話說長城:內蒙古篇)等書籍,並多次獲獎。2020年被呼和浩特市宣傳部授予「青城好人」稱號。
來源:清水河縣文聯「清河創客」微信平臺
原標題:《【美麗鄉村築夢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書記王永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