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兩洋村格外安靜,新鮮的空氣讓人精神振奮,村寨還有路燈和村委的燈在明晃晃的亮著……我習慣性地望下天空閃爍的繁星,不知不覺,我到兩洋村已經三年了。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
查看兩洋村6組貧困戶餘當山種植的小米 作為一個甕安人,我懷揣著為人民服務的心趕赴脫貧攻堅一線,只是到村後,有點懵。 兩洋村是雷山縣3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大塘鎮最邊遠的一個村。從單位到村裡,工作的對象變成了最基層的老百姓,我努力克服語言不通的障礙,一邊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學習脫貧攻堅及國家惠農政策的相關知識,一邊走家串戶熟悉並掌握全村的基本情況。 「兩洋村轄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101戶,4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93人。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
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
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作為第一書記,我積極團結兩洋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組成員,戮力同心,抓薄弱環節,抓主要矛盾,不等不靠,主動對接,落實國家扶貧各項方針政策,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等。通過不厭其煩地宣傳和引導,2017年爭取並獲得了全村整組易地扶貧搬遷,全村有60戶282人成功搬出了兩洋村地質災害隱患地段,落戶雷山縣城成了城關鎮的「新居民」。 同時,兩洋村村容寨貌也發生了變化!新建的村衛生室,村委活動室,還有新建設的80盞太陽能路燈……
組織黨員疏通丹寨縣排腳村至雷山縣兩洋村公路塌方地方 餘忠高是兩洋村一組貧困戶,一開始我鼓勵他發展種養殖的時候,他怕「血本無歸」,我就天天上門,天天宣傳引導,最終他才鼓起勇氣發展黑毛豬養殖,並加入村合作社,發展中藥材等的種植。現在他種了丹參2畝,魔芋5畝,養有黑毛豬5頭,今年行情還不錯,應該能賣上好價錢! 在我們的引導下,9個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全面落戶兩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項目全覆蓋50戶貧困戶,戶戶參與產業發展,戶戶通過發展產業脫貧致富。2019年,兩洋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實現整村脫貧出列,終於摘掉了「深度貧困村」的「帽子」。
組織召開兩洋村2017年精準脫貧會議 看著清晨「仙氣飄飄」的兩洋,美不勝收,三年「駐村人」,一生「兩洋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未來可期,我就繼續奮鬥吧!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