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陳名航為貧困群眾送米油等生活用品
為儘快進入到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推心置腹地拉家常、摸情況。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儘管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 為能全面了解農戶的情況,我下定決心再陡的山路也要爬、再偏遠的農戶也要去。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處進行走訪。
陳名航為群眾修繕房屋
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整理了貧困戶信息,梳理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問題要一個不落地解決。袁宗林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一家人擠在兩間土房子裡,六口人中兩個有殘疾,門板當床、幾個塑膠袋團在一塊當枕頭、被褥髒得看不清顏色。考慮到袁宗林一家的生活狀況,在我的宣傳下,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學堂堡易地扶貧安置小區。
看望老黨員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在社區的幫助下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在我的努力下,新莊村共有113戶467人搬出了大山,遷到了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為全面改善新莊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我同駐村隊員一起積極協調,完成通村公路改擴建5.2公裡,「組組通」公路建設27.53公裡,村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施人飲工程項目20個,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群眾飲水難的問題。
查看養殖項目
為改變單一的農業結構,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在我的牽線搭橋下,新莊村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先後發展了以天麻、九葉青花椒為主的種植產業和以黔北黑豬、黃牛、中華蜂為主的養殖產業,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我還幫助貧困群眾辦理特惠貸,鼓勵、支持他們創業,並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讓貧困戶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今年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的孩子出生,為了村民的安全和防疫工作的開展,我只陪了妻兒短短的兩周,又毅然返回新莊村疫情防控一線。 駐村6年,我始終堅持把「駐」村變「住」村,把村民當親人,希望能駐進村民的心坎裡,成為鄉親們最信賴的親人。
查看天麻長勢
在我和新莊村黨員幹部群眾的努力下,2019年年底,省級深度貧困村新莊村實現整體出列。2019年7月,我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表彰。2020年7月,新莊村黨支部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
主人公陳名航 系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鎮分局長,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春燕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