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丨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駐村...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楊紅芬,是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7年8月,因工作需要,有幸能成為鎮扶貧站其中一員並負責指導三都片區的業務工作。細細數來,從最初的包村工作轉戰到扶貧站,已不知不覺走過3個年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謂百感交集。  回想剛剛到扶貧站的時候,從一名包村幹部到一名業務指導員,業務不熟悉的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指導片區八個村做到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貧困戶申報有哪些程序,教育、醫療、住房、搬遷都有哪些政策,問題接踵而至。在面對各村提出的關於扶貧相關問題對現在的我來說,這些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但對當時的我來說卻急得滿頭大汗,除了翻箱倒櫃找文件、查資料,根本給不了什麼實際的建議。

楊紅芬(右二)走訪群眾

憋著一股「氣」的我在歷次縣扶貧局組織扶貧培訓會和關於扶貧領域知識的大講堂時,認真聽講、仔細記錄,將培訓老師講的內容刻印到自己的腦子裡;紙上談兵不如身體力行,除日常加強業務學習外,在我親身經過無數次國家、省、州、縣的檢查和驗收工作後,不斷的總結工作經驗和方法,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鍛鍊,為駐村幹部及群眾答疑解惑的能力也有了提升。  扶貧工作站的工作雖然不似那些「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每天都奔走在田間地頭的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工作隊員的艱辛,但是我們既要擔任著與各級部門對接業務的工作,又要指導各村按照上級的安排部署及時開展相關工作,上傳下達起到了重要的「橋梁」樞紐作用。  從脫貧攻堅的查缺補漏到專項治理再到歷次的動態管理,扶貧工作站都會從安排部署、培訓、評議相關資料收集、數據比對、鎮級評議、上報資料審核......直至數據錄入完成並維護,每一道程序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每每這個時候扶貧站經常通宵達旦,只為力爭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確保每一戶每一人都是精準識別。  而參加過脫貧攻堅的人就像打過仗的人一樣,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離不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現如今,脫貧攻堅即將圓滿收官,很榮幸在過去的幾年時光裡參與了這場戰役,並見證了歷史,現在的好花紅鎮已然是舊貌換了新顏,原來的「荒草滿地」現在已是「桔香花海」,原來的「農家村莊」現在已是「4A級景區」,貧困群眾也穩定脫貧增收,鄉親們的生活也「好花更紅」。但是,我深知這不並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會有新的挑戰、新的困難,我會繼續努力不畏艱難,砥礪前行。

通訊員 楊再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以漁,我的辛苦很值得|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
    我叫胡洪泉,2017年,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任駐村工作隊長,剛到村裡時,沒有可以依賴的產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村裡就剩老人孩子,為群眾找到一個能夠致富的產業,是我駐村工作的重心之一。
  • 「我的脫貧故事」兩塊「金牌」之家丨惠水縣好花紅鎮滿玉村村民...
    我叫楊開培,是黔南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滿玉村的一名普通農民。我家拿到的「金牌」不是黃金製作的金牌,而是縣委政府為鼓勵考上大學的貧困戶家庭懸掛的金色牌子--「大學生之家」,它比黃金還要貴重。能過上安穩的日子,實屬不易。記得2016年時,我的妻子患上胃癌。
  • 「我的扶貧故事」洋芋香 扶貧幹部心裡甜丨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老羅高興地說著他家的變化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聯繫幫扶的苗族群眾老羅又送來了一袋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怎麼推辭也不行,老羅用帶著民族口音的話說:你們平時不也送了許多吃的用的給我嗎?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這個90後小夥「扎勁」得很|惠水縣好花紅鎮石頭關...
    我叫李俊傑,是一名90後。2017年初,我被組織派駐到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石頭關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石頭關村是惠水縣的108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43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40.7%。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精神永伴我前行丨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駐村...
    6年前,「扶貧」只是我在新聞信息上看到的字眼,2015年9月在我踏進玉水鎮那一方熱土時,從此與「扶貧」結緣。2019年2月14日起,有幸到貴州黔南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開展駐村工作。韋興祥(右)慰問困難群眾駐村後,我成為產業專班工作人員與打羊村點寨組包保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這一路 付出了汗水 收穫了感動丨鎮遠縣都坪鎮馬...
    我叫尹秋蘭,是鎮遠縣都坪鎮一名基層扶貧幹部。2017年9月,一張汽車票,一個行李箱,我獨自踏上了異鄉的工作之旅。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我被安排到了馬家坪村,成為該村的結對幫扶幹部。作為幫扶幹部,我始終將脫貧攻堅的使命責任扛在肩上,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畏艱難,一直投身於脫貧攻堅的一線中。「尹妹,你又來啦,吃飯了沒嘛?是沒是又到交農村合作醫療?我今年錢給你幫我去交哦。」今年11月25日在入戶走訪中廖興發老人家對我說。
  • 「我的扶貧故事」起而行之 勇挑重擔踐初心丨黎平縣龍額鎮唐面村駐...
    我叫吳大蘭,是一名黨務工作者,2018年2月被派駐到貴州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唐面村擔任駐村幹部,正式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剛開始駐村時,我從事的大多是一些內業材料的處理工作,比如扶貧APP信息錄入、村級檔案整理、村級材料上報等工作,因為熟悉辦公軟體,所以很快上手。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就是幹|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駐村工作...
    「鎮黨委決定派你到平亭村去,那裡是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塊硬骨頭,你是扶貧站幹出來的,組織相信你。」2019年3月,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這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扶貧路艱辛更暖心貞豐縣永豐街道巖魚村駐村幹部 羅鳳「姑媽、姑媽……」每次剛走到我包保的貧困戶王吉熙家門口時,王吉熙的孫子孫女看見了都會興高採烈地出門接我,姐弟倆還爭著向我分享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在學校裡的「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
  • 總結成績,展望未來砥礪前行 ——大灣鎮工作分隊召開11月扶貧工作...
    總結成績,展望未來砥礪前行 ——大灣鎮工作分隊召開11月扶貧工作例會 2020-12-09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更「駐心」 我把這裡當成家丨平塘縣平舟鎮樂...
    我叫楊春雷,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塘公司職工,現是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平舟鎮樂康村駐村幹部。自駐村以來,總是行色匆匆,每次到單位辦公樓總是急著要走,大家都知道,我忙著回到樂康村,我記掛著那裡的一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沒有「阿拉丁神燈」的第一千零一夜丨惠水縣崗度...
    這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夜晚,卻是我駐村的第一千零一夜……【第一夜】我叫樊龍江,是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回想起駐村的第一夜,我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裡,面對著空空四壁,望向窗外一片漆黑裡閃爍著點點零星的、微弱的幾戶燈光。這樣的安靜,讓我有點猝不及防,一種莫名的沮喪悄然而至。白天剛進村時的那股子新鮮興奮勁,一下子蕩然無存,腦子裡回想的居然沒有了來時的一路綠水青山,而是進入村道的顛簸與塵土。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張哥哥」到「小張叔叔」的轉變丨惠水縣崗...
    2018年5月28日上午,我被組織派到龍泉村參加扶貧工作,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剛到龍泉村,住在年久失修的瓦房裡,比起生活環境更令我頭疼的是工作中毫無頭緒,扶貧工作是什麼、如何開展扶貧工作等問題使我既膽怯又陷入迷茫,那時我曾想過放棄,深夜裡不斷質問自己,我真的能任駐村工作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幸福就是我的快樂丨習水縣良村鎮洋化村...
    「洋化村不脫貧,我決不回遵義。」2016年3月,我剛來到洋化村便立下脫貧誓言。我叫鄧欣,是交行貴州省分行駐習水縣良村鎮洋化村扶貧幹部。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我了解到洋化村缺乏產業支撐,集體經濟空白,發展產業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在專家的指導意見下,2017年5月,我引進黃金檸檬,為實現村民跑出致富「加速度」,採取「集體經濟+貧困戶」的合作方式,在洋化村建起150畝黃金檸檬種植基地,吸納65貧困戶參與種植。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