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洋芋香 扶貧幹部心裡甜丨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

2020-12-23 天眼新聞

貧困戶老唐為工作隊送來了他家自產的新鮮蔬菜,貧困戶老周送來了一筐剛摘的糯玉米,無論工作隊員們如何推讓,他們總是時不時趁我們不備「轟」的一聲,將新鮮時令蔬菜倒到工作隊堆放食用物資的地方,轉身便不見蹤影了。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老羅高興地說著他家的變化

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聯繫幫扶的苗族群眾老羅又送來了一袋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怎麼推辭也不行,老羅用帶著民族口音的話說:你們平時不也送了許多吃的用的給我嗎?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

那天老羅還破天荒地同我算起了他家的收入,眉飛色舞地講他家是如何從剛識別為貧困戶時的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增加到今年的近萬元,從始至終都在說黨的政策如何好,工作隊的幹部是他家的貼心人……

2018年7月剛來到上龍村,同老羅分析他家的情況

老羅家有三口人,二老均為四級肢體殘疾,二十多歲的兒子較老實,全家原來主要收入來源是簡單傳統的農業生產,用老羅的話說「我家這情況,只能解決溫飽,最多是勉強脫貧,發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常引用 「青山著意化為橋」這句詩來和他說,現在政策這麼好,黨委政府的幫扶措施又這麼精準,貧窮就像瘟神一樣,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它!別看老羅雖沒多少文化,但他知道這是毛主席《送瘟神》詩詞中的句子。

老羅為工作隊送來的洋芋

說了便做,針對老羅的兒子人老實,外出務工收入較低的實際,工作隊充分利用縣裡的政策,由我親自帶著老羅的兒子問社區、找街道,對接交通局,為其爭取到了村級公路管養員的公益性崗位,僅此項他家年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我還請來了農推站的農業專家,針對老羅家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種植習慣,指導他家在玉米地裡套種洋芋,又為老羅家增加了不少收入,老羅這次送來的就是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吃著真香。

老羅的兒子拿出存摺

看到老羅純樸的笑容,我的心裡也是甜滋滋的。回想2018年6月底,一紙文件,我被組織選派到上龍村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參加精準扶貧駐村工作,並擔任工作隊長,心中滿是忐忑和不適應,因為將近不惑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困難確實不少。而且愛人已在一個較邊遠的村參加脫貧攻堅工作了,但這些還不是我最擔心的,令我最擔心的是對於群眾工作自己仍然是一個學生,真要負責一村一域的工作,特別是脫貧攻堅這千年之盼的重任,怕會擔負不起,辜負組織。

老羅家玉米豐收了

兩年多來的經歷證明,只要依靠組織,伏下身子,融進村子,走進群眾,工作就會出成績、受肯定,人生也會更加豐富和有價值。

2017年,上龍村摘帽出列,2018年,惠水全縣摘帽出列,我相信所有的扶貧工作者心裡一定是滿滿的成就感,甜甜的幸福味。   洋芋香,扶貧幹部心裡甜,什麼是幸福花?千千萬萬個像苗族群眾老羅一樣,靠勤勞雙手勞動致富的脫貧群眾純樸的笑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幸福花!

毛華智

編輯 楊羽

編審 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小餐館託起致富夢|惠水縣濛江街道司蒙村村民石金洪
    我是惠水縣濛江街道司蒙村四組村民石金洪,家中4口人,2004年3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整個家庭的生活陷入了困境,10歲的兒子石禮奎在車禍中造成肢體二度殘疾、腦部受損,長期臥床,需要人長期照顧。從2004年至2014年這十年中,我做過屠夫、賣過豬肉,由於家庭雜事耽誤,始終沒把豬肉生意做大,只能勉強維持家庭開支。2014年,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戶,自此司蒙村駐村工作隊的幹部幾乎每周都到家中來「問長問短」,為我家的發展出謀劃策。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丨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駐村...
    我叫楊紅芬,是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7年8月,因工作需要,有幸能成為鎮扶貧站其中一員並負責指導三都片區的業務工作。細細數來,從最初的包村工作轉戰到扶貧站,已不知不覺走過3個年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謂百感交集。  回想剛剛到扶貧站的時候,從一名包村幹部到一名業務指導員,業務不熟悉的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指導片區八個村做到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貧困戶申報有哪些程序,教育、醫療、住房、搬遷都有哪些政策,問題接踵而至。
  • 「我的扶貧故事」為民服務解難題丨普安縣興中鎮辣子樹村駐村幹部...
    我叫莫爭,是普安縣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下沉到深度貧困村普安縣興中鎮辣子樹村任扶貧工作隊副隊長、網格員、幫扶責任人等駐村工作職務。兩年多的駐村時間,遇到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其中有兩戶貧困戶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二寶媽」丨六枝特區文聯幹部張仕慧
    我叫張仕慧,六枝特區文聯幹部。2018年6月初由六枝特區黨委宣傳部派駐巖腳鎮草原村駐村扶貧。  我的幫扶戶陳學江的妻子郭琴身體不好,關節炎經常復發,隔三岔五住院,並經常服用激素類的鎮痛藥物。我上門走訪了解情況後,勸說郭琴生病後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並對她進行醫療扶貧政策宣傳,讓她享受國家的醫療扶貧政策和高額報銷。我吿誡郭琴,大劑量服用激素類藥物對身體有危害,比如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發胖、骨質疏鬆、高血壓等諸多症狀。
  • 「我的扶貧故事」授人以漁,我的辛苦很值得|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
    我叫胡洪泉,2017年,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任駐村工作隊長,剛到村裡時,沒有可以依賴的產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村裡就剩老人孩子,為群眾找到一個能夠致富的產業,是我駐村工作的重心之一。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她從此沒日沒夜地工作,只為了掙夠我和弟妹的生活費和學費。
  • 「我的扶貧故事」為扶貧產業「增磚添瓦」丨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
    我是貴州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鋒,一名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人員。2018年,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被選派到惠水縣蘆山鎮麥旁村開展科技扶貧工作。我隨即與麥旁村幹部進行對接交流,邀請了受災的60餘名農民群眾參加培訓,在現場對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的產生原因、防治方法及其它病蟲害防治作了全面詳細講解,並從病蟲害的發生、對症下藥、藥水的勾兌和噴灑等方面一一向群眾作出講解,讓農戶弄明白什麼病蟲害、使用什麼藥、如何兌藥和噴灑等技術要領。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   第一天到村裡報到,我就和另外2個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情。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走訪,我基本掌握了貧困戶家庭情況,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因學致貧或因個人文化水平較低而導致收入來源低。如何讓「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成了我的頭等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三子」連心扶貧路丨錦屏縣河口鄉塘東村前沿...
    截至2020年12月11日錦屏縣脫貧攻堅「迎國檢」結束,我參與駐村扶貧工作已有1124天。回望駐村往事,一陣陣「幸福甜」和「成就感」湧上心頭。  這是我駐村扶貧3年來的一份「成績單」。我叫龍運行,是錦屏縣政協辦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受組織委派到錦屏縣河口鄉塘東村駐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精神永伴我前行丨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駐村...
    6年前,「扶貧」只是我在新聞信息上看到的字眼,2015年9月在我踏進玉水鎮那一方熱土時,從此與「扶貧」結緣。2019年2月14日起,有幸到貴州黔南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開展駐村工作。韋興祥(右)慰問困難群眾駐村後,我成為產業專班工作人員與打羊村點寨組包保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郎...
    駐村3年多來,說實話第一書記真的不好當。記得剛到安龍縣招堤街道郎元村的時候,我充滿了新鮮感,慢慢的,隨著對農村、對精準扶貧的理解,當我逐漸融入到裡面的時候,才覺得不過是滄海一粟,再平凡不過了。駐村前女兒3個月,兒子上高一,家裡的事無法顧及。
  • 「我的扶貧故事」幫群眾圓了「安全住房」夢丨麻江縣良田村扶貧...
    我叫向先金,是貴州黔東南麻江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派出的扶貧幹部。2018年5月,我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投身到了精準扶貧工作中,到良田村擔任兩路口組脫貧攻堅網格員,除了幫扶7戶貧困戶外,還負責該組的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張哥哥」到「小張叔叔」的轉變丨惠水縣崗...
    2018年5月28日上午,我被組織派到龍泉村參加扶貧工作,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剛到龍泉村,住在年久失修的瓦房裡,比起生活環境更令我頭疼的是工作中毫無頭緒,扶貧工作是什麼、如何開展扶貧工作等問題使我既膽怯又陷入迷茫,那時我曾想過放棄,深夜裡不斷質問自己,我真的能任駐村工作嗎?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情 做群眾心裡的「便民聯繫人」丨威寧...
    我叫祿原,2019年6月我被威寧自治縣農業區劃中心選派到金鬥鎮黑坭村擔任下沉幹部,7月被調整到圍帳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轉眼間,駐村已一年有餘。300多個日日夜夜,駐紮在村裡,走過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攀爬過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看過農戶窗裡的閃閃燈光,聽過「汪汪汪」的犬吠聲,深入走訪過一個個村民之家,聆聽過每一個貧困戶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做精做細是關鍵,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蹴而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答卷」丨荔波縣水浦村第...
    我叫羅文旗,是黔南州荔波縣委辦公室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選派到玉屏街道水浦村擔任第一書記,這裡是鄧恩銘的故鄉,我這個第一書記到村要做什麼、怎麼做?如何把「恩銘精神」傳承好、轉化好,讓貧困群眾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脫貧攻堅工作目標,是我必須要做出的「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這個秘密李奶奶到現在也不知道丨普定縣穿洞街道...
    在回村的路上,我覺得無法給李奶奶一個完美的交代,心裡一直想著這個難題。就在到村口時,我突發奇想,乾脆給李奶奶撒一個謊,就說錢已經兌換成新的了,還說是我的一個朋友在銀行上班,幫忙兌換的。當我把兩張嶄新的百元人民幣送到李奶奶手上時,她開心極了,一個勁地感謝我,直到今天李奶奶都不知道這個秘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譜芳華丨鎮遠縣報京鄉扶貧工作站劉雪
    我叫劉雪,201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我,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基層工作的嚮往,來到了貴州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的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工作,開始了忙碌而充實的扶貧生活。儘管負責的扶貧工作多而雜,但我卻任然保持一顆初心堅守在崗位上,耐心為前來諮詢和辦理業務的幹部群眾服務好。  「我來找扶貧站的劉妹啊……」「謝謝你,劉妹妹。」「辛苦了,劉妹。」……每當聽到前來辦事的幹部群眾這樣親切地叫我,瞬間也感覺充滿了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