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老唐為工作隊送來了他家自產的新鮮蔬菜,貧困戶老周送來了一筐剛摘的糯玉米,無論工作隊員們如何推讓,他們總是時不時趁我們不備「轟」的一聲,將新鮮時令蔬菜倒到工作隊堆放食用物資的地方,轉身便不見蹤影了。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老羅高興地說著他家的變化
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聯繫幫扶的苗族群眾老羅又送來了一袋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怎麼推辭也不行,老羅用帶著民族口音的話說:你們平時不也送了許多吃的用的給我嗎?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
那天老羅還破天荒地同我算起了他家的收入,眉飛色舞地講他家是如何從剛識別為貧困戶時的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增加到今年的近萬元,從始至終都在說黨的政策如何好,工作隊的幹部是他家的貼心人……
2018年7月剛來到上龍村,同老羅分析他家的情況
老羅家有三口人,二老均為四級肢體殘疾,二十多歲的兒子較老實,全家原來主要收入來源是簡單傳統的農業生產,用老羅的話說「我家這情況,只能解決溫飽,最多是勉強脫貧,發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常引用 「青山著意化為橋」這句詩來和他說,現在政策這麼好,黨委政府的幫扶措施又這麼精準,貧窮就像瘟神一樣,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它!別看老羅雖沒多少文化,但他知道這是毛主席《送瘟神》詩詞中的句子。
老羅為工作隊送來的洋芋
說了便做,針對老羅的兒子人老實,外出務工收入較低的實際,工作隊充分利用縣裡的政策,由我親自帶著老羅的兒子問社區、找街道,對接交通局,為其爭取到了村級公路管養員的公益性崗位,僅此項他家年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我還請來了農推站的農業專家,針對老羅家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種植習慣,指導他家在玉米地裡套種洋芋,又為老羅家增加了不少收入,老羅這次送來的就是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吃著真香。
老羅的兒子拿出存摺
看到老羅純樸的笑容,我的心裡也是甜滋滋的。回想2018年6月底,一紙文件,我被組織選派到上龍村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參加精準扶貧駐村工作,並擔任工作隊長,心中滿是忐忑和不適應,因為將近不惑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困難確實不少。而且愛人已在一個較邊遠的村參加脫貧攻堅工作了,但這些還不是我最擔心的,令我最擔心的是對於群眾工作自己仍然是一個學生,真要負責一村一域的工作,特別是脫貧攻堅這千年之盼的重任,怕會擔負不起,辜負組織。
老羅家玉米豐收了
兩年多來的經歷證明,只要依靠組織,伏下身子,融進村子,走進群眾,工作就會出成績、受肯定,人生也會更加豐富和有價值。
2017年,上龍村摘帽出列,2018年,惠水全縣摘帽出列,我相信所有的扶貧工作者心裡一定是滿滿的成就感,甜甜的幸福味。 洋芋香,扶貧幹部心裡甜,什麼是幸福花?千千萬萬個像苗族群眾老羅一樣,靠勤勞雙手勞動致富的脫貧群眾純樸的笑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幸福花!
毛華智
編輯 楊羽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