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23 澎湃新聞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

簡介:劉金海,中國十七冶下屬的安徽達成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起擔任安徽省滁州市蔣集鎮秦集村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在三年扶貧路上,他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拼命幹,帶領貧困群眾走出一條既解近憂又謀長遠的產業扶貧路子,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幫助秦集村實現整體脫貧出列。他腳步不停,為秦集村百姓致富增收嘔心瀝血,直至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劉金海榮獲「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徽好人」,他所帶領的扶貧工作隊連續三年被滁州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扶貧工作隊。

2017年4月,中國十七冶下屬的安徽達成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金海被選派至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安徽省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轄35個村民組,1022戶人家,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成了劉金海心中的第一大事。

劉金海調研村產業發展

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如何開展工作,千頭萬緒該從哪頭抓起?「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劉金海琢磨著,做好秦集村的工作關鍵是人、核心是幹部隊伍的戰鬥力,這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從村兩委班子建設抓起,努力促進貧困村黨組織與企業黨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村企聯建」活動,和黨員幹部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發揮「主心骨」的帶頭作用。他常常帶領村幹部進村組、入農戶、奔走于田間地頭,貧困群眾的大事小情都一一建檔立卡,列入幫扶清單。凡是要推進的扶貧工作,他就馬不停蹄往前趕,擼起袖子加油幹。利用十七冶向村委會捐獻的17臺電腦,工作隊教會了全體村幹部網上辦公。「脫貧攻堅是場持久戰、硬戰,只要全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緊密聯繫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找準路子,咱村脫貧出列就指日可待。」說起來蔣集的初衷,劉金海語氣中透露著堅定。三年來,扶貧工作隊打造成一支組織能力強、服務力強,帶領全村百姓奔小康的團隊。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在中國十七冶的200多萬元資金幫扶下,劉金海及其團隊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的集體經濟發展,秦集村新建了三座共計8000平方米的溫氏養豬場、23個佔地22畝的果蔬大棚和一座光伏發電站,儘可能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引進一家大型包裝企業,並積極爭取到十七冶180萬元資金建設了一座扶貧車間。工廠開到了家門口,吸納了周邊村民26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群眾70多人。投產以來,產銷兩旺,日產6萬隻包裝箱,全鎮村集體經濟收益每年增加51萬元,為全鎮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夯實了基礎。劉金海積極爭取公司的支持,依託十七冶建築企業優勢,成立定遠秦集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對100多位貧困村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一系列實打實的有效舉措,使得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集體經濟成倍增長,經濟收入抗風險能力也逐步提高。

劉金海積極幫助銷售貧困戶被疫情耽誤滯銷的鴨子

2017年的6月,當地貧困戶種植的165畝土豆出現大量滯銷。「如果土豆賣不出,只會讓這個深度貧困村雪上加霜。」劉金海急農戶之所急,想到企業後勤以及餐飲日常消耗大量的土豆,便多方聯繫當地的企業和中國十七冶,匯聚社會愛心,購買貧困群眾農特產品。劉金海以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支持對象,在中國十七冶的愛心接力下,幫助79戶貧困戶銷售24萬斤土豆,為農戶順利解除豐收的憂愁。秦集村街道滿是歡欣鼓舞,一輛重型卡車停放在街道上,興高採烈的群眾將自家所產土豆滿載而來,手握土豆銷售款的孫大爺,滿懷激動的對劉隊長說:「本來愁著賣不出去,現在可好了,劉書記幫了我們的大忙。」2020年4月,劉金海再次架起連心橋,以消費扶貧的方式採購因新冠疫情滯銷的3000隻鴨子,運往十七冶各項目經理部工地食堂,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給貧困養殖戶帶來的不利影響。他在貧困村戰疫情穩民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迅速行動,受到聯合國國際農發基金駐華代表馬泰奧署名文章關注,被雅虎財經、道瓊旗下的市場觀察等162家海外英文媒體廣泛轉載。

因為劉金海和扶貧工作隊的到來,秦集村變了樣。村高莊的一座危橋,年久失修,影響到全村1500多名村民出行。烈日炎炎,劉金海了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跑蔣集鎮、跑定遠縣、省交通廳,多方奔走,終於爭取到120萬元項目資金用於修建扶貧橋。危橋改造項目,被列為定遠縣2020年的十大扶貧工程之一。落實好危橋改造項目後,劉金海又開始了補充完善村主幹道太陽能路燈設施的計劃,共新建LED路燈28盞,全長2公裡,新建了秦集村黨群活動中心,幫助解決了村裡23戶分散居養的五保戶家自來水、廣播電視戶戶通等問題,實實在在為百姓辦實事謀福利,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工作隊還邀請了來自十七冶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給100多位村民免費贈送藥品,開展健康義診和健康講座。每年春節前夕,為貧困戶送上慰問金;開學季來臨前,為貧困學生購買書包等學習用品。村容村貌改善了,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村裡的歡聲笑語也越來越多了。

「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貧困戶做點小事實事,是我最大的心願。」劉金海心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帶領扶貧工作隊一心撲在村裡的工作上,為村民們做了太多好事,為村振新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80歲的馮玉英老人,因為老伴和兒子都相繼去世,孫子和孫媳都有智力缺陷,是村裡最困難的貧困戶,老人的冷暖安危,劉金海都放在心上,每次看望老人,劉金海都會給帶幾個自己燒的菜。逢年過節,更是自掏腰包為老人送上新衣服,「月看望」他一做就堅持了三年。

2019年秦集村順利脫貧摘帽,實現了「村出列」。脫貧攻堅之年,儘管秦集村已經出列,但是劉金海思想上沒有絲毫放鬆,繼續做好每一項扶貧工作,鞏固脫貧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劉金海同志榮獲「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在滁州市委組織部對定遠縣70個選派扶貧工作隊的進行考核中,秦集村扶貧工作隊連續三年被評優秀扶貧工作隊。

劉金海在村級道路檢查過往車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劉金海是蔣集鎮第一個到村報到指導防控工作的駐村扶貧幹部,研究制定防控措施,確保沒有一例疑似病例出現。在疫情防控期間,劉金海帶領扶貧工作隊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化信息手段,動態跟蹤核查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等情況,了解貧困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及時給予解決。

7月的一大早,他來到村委會找到村文書朱金龍。村裡最近引進了一個大項目,需要流轉1950畝土地,群眾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充分保障,作為第一書記,他反覆思量。凡是關乎全村利益的事情,他和村兩委成員一刻都不敢耽擱。劉金海從朱金龍那裡拿走了土地流轉的相關材料,並囑咐朱金龍到高莊看看那條扶貧橋修得如何。那是一座危橋,劉金海多方爭取到100萬元項目資金後才動工修這座扶貧橋。他還叮囑朱金龍,近期降雨量大,到了那兒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發給他看看,說罷,便驅車趕往定遠縣城辦一件村裡的事。下午返程,回到村委會,劉金海和村委會委員季業純商討幫助扶貧戶協調危改資金的事。隨後,兩人一同來到村綜治專幹孫德清家中,繼續商討土地流轉事宜。

看望貧困戶封玉英老人送去新棉衣和日用品

劉金海一整天都沒好好吃飯,順手拿起桌上一條黃瓜,一掰兩截,與孫德清一起邊吃邊聊。19時10分,談興正濃,劉金海覺得很不舒服,渾身直冒冷汗,吃力地對孫德清說:「我頭不對勁,暈得厲害。」村醫趕到時,劉金海已經昏迷,緊急送往合肥。安醫四附院急診科醫生告知:「患者腦幹大面積出血,隨時有生命危險!」「劉書記這麼一個大好人,比我兒子對我都好。」聽說劉金海病危,80歲的封玉英老人緊緊拉著扶貧專幹的手,雙腿顫抖著,眼淚直流。

三年如一日,劉金海始終飽含一片赤誠之心,以堅強的黨性、創新的思維、務實的作風詮釋著對黨、對事業的摯愛和對群眾的一片真情。寒來暑往,他為了扶貧事業嘔心瀝血,忘我工作,卻不幸累倒在扶貧路上,他的扶貧事跡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文明網》《安徽日報》等中央省市媒體紛紛聚焦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2020年 230期·439篇

內容來源/中國十七冶

在這裡

「美好中冶」 第1234期·3649篇與您相遇

做冶金建設國家隊

基本建設主力軍

新興產業領跑者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
    記者今天從英德市政府獲悉,年僅38歲的廣州駐英德扶貧幹部黃卓勇倒在扶貧路上,日前中共廣州市委追授黃卓勇同志「廣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黃卓勇,男,1982年8月出生,漢族,廣東廣州人,2002年7月參加工作,2016年12月入黨,生前任職廣州輕工工貿集團下屬廣州市穗聯企業發展公司雕刻製作部副經理,2019年5月擔任廣州輕工工貿集團駐清遠英德市黎溪鎮黎洞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海大學、西南交大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我的2020·教育...
    的扶貧故事華北電力大學靖仕寅:扶貧駐地是他的第一牽掛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靖仕寅是華北電力大學派駐河南確山縣朱李莊社區第一書記來到扶貧駐地一個月時間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河海大學扶貧幹部胡忠平赴陝西省掛任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2020-12-21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廟鎮新店村第一書記馬永娟的扶貧初心故事
    雖然又苦又累,但也樂在其中。」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看到村民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新店村也高質量的脫貧退出,她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一切對馬永娟來說,便是她做大山深處「領路人」的樸素初心。由於工作積極努力,表現優秀,今年她被組織上調整為駐村第一書記。在這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雖然她剛出院不久,重病在身,但她沒有沒有一丁點退縮,毅然決然挑起了第一書記的重擔。由於一家人全力支持她的脫貧攻堅工作,於是馬永娟的扶貧路上又多了兩個得力「助手」,一個是擔心她身體並默默支持她的老公,一個是暑假無人照管學業的孩子。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我叫蒙暢,2018年3月,從黔南州民宗局選派到貴州黔南三都縣中和鎮三洞村擔任第一書記。
  • 羅永輝: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共赴扶貧一線丨最美第一書記
    南方雜誌社啟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型策劃,並以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報導主體,推出《最美第一書記》2019年,羅永輝駐村工作滿3年時選擇留了下來,開始了第2輪扶貧的新徵程,任職新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北投扶貧故事⑤ | 我們走在大路上——記駐相堯村第一書記黃松濤
    北投扶貧故事⑤ | 我們走在大路上——記駐相堯村第一書記黃松濤 2020-07-17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秦倩:扶貧路上 與村民打成一片的「閨女」書記
    秦倩:扶貧路上 與村民打成一片的「閨女」書記 2020-01-0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在路上】扶貧路上「比翼飛」
    相隔70多公裡,除了談家事,夫妻倆人談的最多的是扶貧,這是廖艦艦、謝海英夫妻半夜裡通過微信進行的交談,和往常一樣,又互相曬起了「成績」。丈夫叫廖艦艦,大餘縣勞動就業局幹部,河洞鄉河洞村駐村第一書記。妻子叫謝海英,大餘縣農業開發辦副主任科員,新城鎮水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因為相同的工作,兩人雖各處一地,卻成為了一對駐村扶貧的「比翼鳥」。
  • 扶貧故事 丨不服輸的女書記
    由於貢獻突出,周沛橙先後被評為德江縣「社會扶貧先進個人」、煎茶鎮「優秀共產黨員」、貴州銅仁市「優秀村第一書記」和貴州省「優秀村第一書記」。路通了,村民之間的來往也開始變得頻繁起來,看到路上村民們絡繹不絕的身影和臉上洋溢的笑容,周沛橙感到由衷的欣慰,承受的委屈和付出的努力她覺得都很值得。
  • 【網絡文明】扶貧路上二三事 ——扒齒港鎮扶貧剪影
    扶貧路上二三事——扒齒港鎮扶貧剪影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扶貧的路上
  • 李凱華:扶貧路上的「領頭雁」
    李凱華:扶貧路上的「領頭雁」 2020-12-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讓群眾滿意的「莫書記」還在堅定前行丨...
    我叫莫可芝,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第一書記。我出生在荔波縣拉平村一個叫做「小河」的村落。我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家裡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父母每天為生計勞碌。兩歲的時候,母親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而此時,一紙調令下,我來到甲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與群眾一起晾曬木耳剛開始我也曾猶豫過,但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貧困生活,我選擇了再次與貧困作鬥爭。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初到龍街鎮奢基姑村,我發現該村大部分土地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山亭區徐莊鎮陡山頭村第一書記孫士峰:扶貧路上踐初心
    「孫書記來我們村太好啦!他工作做得好,人也好,我們老百姓打心眼裡感激他!」這是陡山頭村的老百姓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話間質樸的臉上滿是興奮與激動。2019年5月份,孫士峰被棗莊監獄選派到山亭區徐莊鎮陡山頭村任第一書記,由此開啟了以村為家、紮根基層的新徵程。
  • 扶貧故事丨「跨界書記」為困難村百姓的幸福生活操碎了心
    簡介:中冶天工員工宋文濤,2017年8月擔任幫扶組組長、困難村「第一書記」,入駐天津市寶坻區胡家莊村,開始了三年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期間,他不斷推動完善鄉村道路、能源清潔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把「改善基礎設施」作為最大的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雖然下儒村離縣城只有幾十裡路程,但在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覺裡,這一方沃土與世隔絕,仿佛到了綠色天堂、世外桃源,十分美麗。
  • 為真實事跡所感動,田沁鑫創作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
    《扶貧路上》以廣西百色市原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原型,從不被信任,到成為村民交口稱讚的好書記,樂觀的她埋頭苦幹,帶領全村走出困境,年僅30歲犧牲在扶貧路上的真實故事改編。《扶貧路上》 總編劇、總導演田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