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2020-12-13 天眼新聞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

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到今天,我可以很肯定、驕傲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實事,有些人一輩子都趕不上的事被我們幾年就做了,成效顯著!」走在扶貧路上,回顧駐村參與扶貧工作的這幾年,是我感觸很深、感悟很多,也是自身進步和提升最為明顯的時候。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協調幫扶單位車輛在枯水季節為貧困農戶運去飲用水,確保貧困群眾能平穩渡過

我來自黔西南興仁縣的貧困農村,我的家鄉在當地一定程度上也很貧困,但對深度貧困的概念理解不是很強。直到我隻身一人來到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工作,被安排到了這偏遠的鄉村駐村時,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圍的鄉村才知道,這裡是比老家還要偏僻和艱苦多了。村民房屋座落在斜坡上,進村道路也十分的崎嶇,特別是彎道之多之大是我不敢想像的。

圖為建成後王澤伍戶房屋(當時工期緊、時間急,駐村幹部與施工方一起用三輪車給王澤伍戶運送建房材料,以期在時間節點內能讓王澤伍有房居住)

為了儘快獲得一手資料和儘快熟悉所駐村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進駐坡艾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家庭成員信息、家庭住房安全、飲水保障、教育結構、醫療保障、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致貧原因、生活中面臨的重大困難等基本情況的詢問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國家提出的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記得第一次走訪去王澤伍家還是夏天,那時他家還是住在四面透風的的木屋裡,踏過門檻看見的堂屋就是雜物房,王澤伍嚴重殘疾,行走相當困難,只能靠一張破舊的凳子支撐著行走。那時的家裡基本沒有任何像樣的東西,所有的衣服全部散落的搭在一根竹竿上,一些衣物也因為屋裡太潮而發出絲絲黴味。吃水更是極為不方便,王澤伍每天都靠一張凳子支撐著到隔壁鄰居家接水。當天我便幫著王澤伍把家裡的儲水用具全裝滿了水,再替他把衣物重新收拾了一下,心想著能不能去哪裡申請一個柜子,下次來走訪時好帶個柜子來給他家裝衣物。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冒雨走訪困難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臨走的時候,王澤伍拉著我的手不斷道謝,縱然我對布依話不是完全聽得懂,可我從他的眼裡讀到了樸實的感動。王澤久久不願鬆開手,喃喃的說道:「駐村幹部跟家人一樣吶,國家幹部太好了,幫我們做了那麼多事,我都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出門時,我徑直地往外走著,渾身都充滿了力量,這股力量鼓舞和支撐著我向前,我暗下決心,在今後駐村的日子裡,一定要盡我所能的去幫助鄉親們,即使每天只做那麼一件小事,只申請一個小項目。都要耐心熱情地為村民做好服務。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和村支兩委走訪待搬群眾,了解搬遷意願和商定搬遷事宜

基層工作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常常會遇到部分難纏的農戶,他們對政策不是很理解,不支持,也不願聽;有時召開群眾會他們還故意擾亂我們,說些風涼話,不待見扶貧幹部;不支持村裡的項目建設,難以調和,這些人不滿足現狀又不思進取,存在等靠要思想且態度反覆無常等一系列問題。作為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人,我想,要如期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不管多難,都要抱著一顆迎難而上的心,腳踏實地,永不放棄,在不斷摸索中前進,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方能迎接最後勝利曙光。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與村支兩委人員為貧困戶岑立友戶送去協調的沙石,供其硬化地面使用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與村幹部查看受損路面情況,以期向幫扶單位反映,爭取解決資金,方便群眾出行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組織驗收工作組對坡艾村串戶路工程進行驗收,截至驗收日,坡艾村7個村民小組共計244戶家門口全部通硬化路,告別過去雨天一身泥的時代

有時村裡帶著我去村裡比較「叼」王大叔家走訪,剛開始去的幾次談話基本靠「吼」,我們根本無法心平氣和的和這麼個「刺頭」講道理。在村裡,王大叔的家庭條件不算太差,但是他脾氣固執。所謂「好事多磨」,我們在平時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所以在宣講有關政策、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國家的好政策感化他。水、電、路、訊、房等惠及自身的好處一遍兩遍地向他解釋,解釋一遍兩遍不行,我們講十遍;走訪一次兩次不行,我們走訪十次,後來我們終究是融化了王大叔心中的堅冰。成了村裡滿意度最高的農戶,現在每每路過他家門口和在路上相遇,他都會熱情的招呼我們進去陪他拉拉家常。王大叔常常不好意思的低頭笑:「我從小就很少走出去,沒讀過什麼書,也沒什麼文化,以前不懂,但還是懂得勤勞才能致富的道理。」我想,終於這層「隔閡」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是感動也是對我們扶貧工作的肯定。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開展疫情消殺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健康

坦誠相待,定會收穫真情,漫漫扶貧路,需堅持。一是要勤快,作為駐村幹部,要充分發揮好「執行員、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的作用。主動和上級溝通、和幫扶單位對接,要主動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設身處地為農戶著想,切實幫助解決農戶的困難和問題。二是要真情,要爭做農戶的貼心人,熱情服務,特別是作為外地人,當地又是純布依寨子,語言不通是工作的攔路虎,要主動融入當地,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定會收穫真情,工作也會如魚得水。三是要能吃苦,無論風吹日曬雨淋,被大蚊叮咬等,一定要不能怕苦,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善作善成,迎接最後的勝利。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在「兩補」工作期間為困難群眾修補開裂的房屋,保障農戶住房安全

通過脫貧攻堅工作的有序開展,以及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級領導、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幫扶,投入大量的扶貧項目資金以及全村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積極作用的充分發揮,坡艾村2017年脫貧出列,並於2019年榮獲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等稱號。同時通過大家的努力,有力有效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易地移民搬遷、產業發展、民政救濟、環境衛生等工作。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便民廣場得以修建完成,全村綠化上一個臺階,森林覆蓋率達80%。盛產李子砂仁,生薑,板慄,等經濟作物成為村民致富的法寶。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和工作隊員走訪困難群眾並為其送去過冬物資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協調產業路經過農戶土地事宜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帶領廣大果農向農技專家學習李子管理技術

圖為駐村幹部施鵬指導廣大果農分揀李子

現在,走在路上聽到最多的就是「村裡的條件確實越來越好,如今大家用水、用電不用怎麼發愁了,房屋改造還可以申請補助,路也硬化到家門口來了。冬天還送吃的穿的用的,村裡也接通了無線網,這都是託黨和國家的福啊。聽到這些,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駐村工作期間的每一步都是如此有意義,這些點滴都成了我人生中一份寶貴的經歷,彌足珍貴,也激勵著我前行。

施鵬

編輯 徐然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幹實事、幹好事、幹成事的激情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天剛蒙蒙亮,我就像往常一樣已經走在下組入戶的路上了。我是母其生,貞豐縣魯貢鎮管路村駐村幹部,自2017年10月進駐管路村以來,我積極與上級對接,和村「兩委」團聚在一起,堅持在選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建好黨建陣地、摸清貧困底子、探索發展路子上狠下功夫,認真履職盡責。
  • 「我的扶貧故事」扶心扶智,讓政策深入人心|貞豐縣龍場鎮坡柳村第...
    我叫李魯華,是貴州大學派駐貞豐縣龍場鎮坡柳村第一書記,從2018年3月16日至今,一直駐坡柳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李魯華(左一)到村民家中調研貞豐縣龍場鎮坡柳村是多個民族混居的貧困村,2018年我剛去坡柳村擔任第一書記時,為了儘快摸清坡柳村的村情民情、貧困程度、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融入到村民中,我勤走訪,多聽多記多了解,向有工作經驗的第一書記交流學習。  也是在多次的走訪中,我得以深入了解村民對「脫貧」和扶貧幹部的理解與認識,也看到了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扶貧路艱辛更暖心貞豐縣永豐街道巖魚村駐村幹部 羅鳳「姑媽、姑媽……」每次剛走到我包保的貧困戶王吉熙家門口時,王吉熙的孫子孫女看見了都會興高採烈地出門接我,姐弟倆還爭著向我分享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在學校裡的「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
  • 「我的扶貧故事」用700個日夜換取民眾的「知心人」丨三穗縣款場鄉...
    我叫龍興偉,2018年3月我從三穗縣委宣傳部派駐到縣款場鄉等溪村擔任第一書記,面對這份光榮且艱巨的工作任務,我相信:「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龍興偉(左一)駐村這三年,我見證了等溪村從建檔立卡貧困戶508戶1947人到現在「雙清零」;產業從單一化發展到多樣且設備完善;我的車也從2.7萬公裡到現在6.5萬公裡......,這是我700多個日夜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共同努力的成果。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精神永伴我前行丨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駐村...
    6年前,「扶貧」只是我在新聞信息上看到的字眼,2015年9月在我踏進玉水鎮那一方熱土時,從此與「扶貧」結緣。2019年2月14日起,有幸到貴州黔南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開展駐村工作。韋興祥(右)慰問困難群眾駐村後,我成為產業專班工作人員與打羊村點寨組包保網格員。
  • 2018年黔西南貞豐縣招聘事業單位教師崗26人崗位表
    2018年黔西南貞豐縣招聘事業單位教師崗26人崗位表已經發布,報名時間2018年7月16日—7月18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報名地點:貞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市場。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
    「我是農民,不懂現在這些種植,但是只要他們做好了,我們就會跟著他們幹。」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村村民老陳,在領到村公司的入股分紅後,對村支部和村公司豎起了大拇指。兩年前,老陳跟大部分村民一樣,不相信在家也能掙錢。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更「駐心」 我把這裡當成家丨平塘縣平舟鎮樂...
    我叫楊春雷,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塘公司職工,現是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平舟鎮樂康村駐村幹部。自駐村以來,總是行色匆匆,每次到單位辦公樓總是急著要走,大家都知道,我忙著回到樂康村,我記掛著那裡的一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我叫王紫陽,是黔西南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主任、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期負責州工商聯辦公室日常事務、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以及「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對接、助推星火試驗區建設等業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由於自然條件影響,郭家寨村是全特區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雖然只有6個村民組,可是多民族雜居,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我駐村後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和家人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面,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6月生二胎時,直到她被推進手術室後,我才氣喘籲籲地趕到醫院,內心非常愧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任職期滿,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丨桐梓縣新站鎮捷陣...
    我叫宋傑,今年45歲,多彩貴州網行政中心綜合行政科科長。2017年10月,我到桐梓縣新站鎮捷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三年多的駐村工作,我早已把這裡當成我的家,把村民當成我的家人,用心、用情去幫助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丨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駐村...
    我叫楊紅芬,是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7年8月,因工作需要,有幸能成為鎮扶貧站其中一員並負責指導三都片區的業務工作。細細數來,從最初的包村工作轉戰到扶貧站,已不知不覺走過3個年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謂百感交集。  回想剛剛到扶貧站的時候,從一名包村幹部到一名業務指導員,業務不熟悉的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指導片區八個村做到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貧困戶申報有哪些程序,教育、醫療、住房、搬遷都有哪些政策,問題接踵而至。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大學副教授到駐村第一書記丨正安縣新州鎮龍崗...
    我叫劉承亮,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從遵義醫科大學的一名副教授變成了正安縣新州鎮龍崗村的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啟了我的扶貧故事。  初來乍到,人地生不熟,雖然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但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心裡仍然沒了譜。我明白,要想做好農村工作,成為行家裡手,一切得從零開始。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吃奶娃 踏上扶貧路|貞豐縣第八小學教師孔麗
    我叫孔麗,是貞豐縣第八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三年扶貧路,我牙牙學語的吃奶娃現在已經上幼兒園了,我與幫扶「親戚」間也繫上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紐帶。2017年6月,我的二寶出生,丈夫在駕校當教練,平時很少有時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