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任職期滿,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丨桐梓縣新站鎮捷陣...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宋傑,今年45歲,多彩貴州網行政中心綜合行政科科長。2017年10月,我到桐梓縣新站鎮捷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多的駐村工作,我早已把這裡當成我的家,把村民當成我的家人,用心、用情去幫助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情。

既然來了這裡,我就要扛得起這份責任擔當,帶著大家一起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剛來新站鎮捷陣村時對大家的承諾。

三年來,我吃住在村,走訪群眾4000餘人次,召開群眾會90餘場次……通過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談心,進一步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樹立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入戶走訪

2018年12月22日,我在走訪貧困戶途中,因道路溼滑不慎摔傷,致右腿髕骨粉碎性骨折,但想到村裡的方竹合作社正處於建設初期,很多工作還需要完善,在貴陽接受手術治療兩個多月後,我拄著雙拐毅然返回了駐村工作一線。因為我知道村裡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誤。

為提升治理水平,我們抓黨建強班子。2019年以來,我村發展預備黨員2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人,進一步夯實了村黨組織力量,培養的3名後備村幹部經過上級黨委政府考察,已全部正式進入村委工作。

鞏固脫貧成效,產業發展是關鍵。捷陣村屬於省級三類貧困村,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村民依然沿襲著靠天吃飯的傳統耕種模式,群眾收入較低。通過多彩貴州網扶貧資金30餘萬元,我們因地制宜在捷陣村發展方竹筍、花椒、辣椒、有機高粱和養殖等產業。目前捷陣村已植育方竹林10400餘畝,花椒、辣椒、有機高粱等高經農作物2300餘畝。

走訪群眾

我和村支兩委爭取省財政獎補資金35萬元,協調社會捐資20萬元,為捷陣村購置太陽能路燈160餘盞,一定程度解決群眾夜間出行難的問題;多方協調資金8萬餘元修建水渠,解決捷陣村田灣組春耕灌溉問題;協調多彩貴州網向和林小學捐助一套價值2萬餘元的「班班通」系統,解決了該校長期沒有網際網路教學設施的難題;協調社會團體向新站鎮捷陣小學捐助5萬多元的教學物資,為在校師生傳遞溫暖。

去年10月,兩年任職期滿的我本可以回貴陽上班,但村裡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就這樣回去我心裡不踏實。為此,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扶貧,帶著村民脫貧致富。

【人物小傳】

宋傑,男,45歲,中共黨員,多彩貴州網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科長,2017年10月至今派駐遵義市桐梓縣新站鎮捷陣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婁勤麗

通訊員 張小紅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忙碌而又充實的駐村生活丨桐梓縣馬鬃苗族鄉出水...
    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在出水村的駐村生活已近三年。駐村工作忙碌而又充實,我從開始的不適應、不習慣,到如今的應對自如。我叫安峰,2018年3月到遵義市桐梓縣馬鬃苗族鄉出水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去之前,我給自己打了個問號--我能做好這份工作嗎?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村有了產業發展丨桐梓縣高橋鎮青槓村駐村...
    我叫謝澄,今年27歲,是遵義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的一名職工,2018年3月到桐梓縣高橋鎮青槓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因為提前對接好了市場,花菜採收後我們不愁銷路,去年我們村採收花菜21萬斤,總收入17萬元。結合去年發展的經驗,今年我們繼續帶著村裡的鄉親們以同種模式發展早熟蔬菜,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個腳印 真心為群眾做事丨桐梓縣大河鎮羅溪...
    我叫蘭洋,2019年12月來到桐梓縣大河鎮羅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羅溪村全村轄4個村民組300戶1140人,村民靠山吃山,以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群眾收入不穩定,生活較為艱苦。還有陳光友家,在走訪中我了解到他本人很想發展產業,但因為家庭條件有限,所以產業發展一直都沒有進行下去。為了鼓勵他發展,我們便幫他購買高粱種子,種植高粱。同時,通過扶貧專崗為他妻子提供村裡的廚師崗位,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顧家庭,日子越來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一點一滴的技術傳導與服務丨省農科院油料...
    2014年10月,省科技廳號召貴州省科技人員申請「三區」科技特派員,到生產一線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在油料研究所的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下,我毫不猶豫申請「科技特派」並獲批,從此開啟了農業科技扶貧的徵程,自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每年都積極參與,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老科特派,一幹就是6年。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大學副教授到駐村第一書記丨正安縣新州鎮龍崗...
    我叫劉承亮,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從遵義醫科大學的一名副教授變成了正安縣新州鎮龍崗村的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啟了我的扶貧故事。  到村後,我便積極與村支兩委幹部進行溝通交流,到黨員同志、村民組組長、退休老村幹及村民家中進行走訪,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大家最期盼、最迫切的訴求,再竭盡所能給予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鑄就駐村幫扶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同步小康...
    我叫王德相,在教育一線從教13年,2016年5月轉調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信訪局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擔任駐村幹部。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  2016年10月,我向組織提出駐村申請,主動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讓村民們感受到滿滿的幸福丨桐梓縣高橋鎮周市...
    我叫張再波,是遵義市桐梓縣文體旅遊局幹部,2018年3月到桐梓縣高橋鎮周市社區任第一書記。周市社區有10個村民組,全村1100戶4428人 。剛到社區,我就聽說社區黨支部2018年被納入軟弱渙散村管理。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駐村期滿,他申請繼續留在村裡
    2017年,他到陝州區觀音堂鎮韓窪村駐村扶貧後,便開始了兢兢業業的駐村工作。    用了十幾天時間,馬隆博先走遍了全村每一個溝溝坎坎,對全村227戶農戶進行了摸底,重點對69戶貧困戶入戶進行「精準識別」。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精神永伴我前行丨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駐村...
    6年前,「扶貧」只是我在新聞信息上看到的字眼,2015年9月在我踏進玉水鎮那一方熱土時,從此與「扶貧」結緣。2019年2月14日起,有幸到貴州黔南獨山縣上司鎮打羊村開展駐村工作。韋興祥(右)慰問困難群眾駐村後,我成為產業專班工作人員與打羊村點寨組包保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更「駐心」 我把這裡當成家丨平塘縣平舟鎮樂...
    我叫楊春雷,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平塘公司職工,現是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平舟鎮樂康村駐村幹部。自駐村以來,總是行色匆匆,每次到單位辦公樓總是急著要走,大家都知道,我忙著回到樂康村,我記掛著那裡的一切。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