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承亮,2018年3月,受組織的委派,從遵義醫科大學的一名副教授變成了正安縣新州鎮龍崗村的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啟了我的扶貧故事。
初來乍到,人地生不熟,雖然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但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我心裡仍然沒了譜。我明白,要想做好農村工作,成為行家裡手,一切得從零開始。 到村後,我便積極與村支兩委幹部進行溝通交流,到黨員同志、村民組組長、退休老村幹及村民家中進行走訪,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大家最期盼、最迫切的訴求,再竭盡所能給予幫助。
走訪入戶
一次走訪中,我得知新房子(橋)組張昭元因幹農活不慎摔傷,頸椎受損嚴重已送往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治療。了解情況後,我立即聯繫了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骨科專家為其進行了後期的手術治療,讓他的身體得到了較好恢復。出院後,考慮到他因生病家庭支出較大,積極幫助他申請了低保,使其生活得到了保障。
幫助群眾拾掇辣椒
「書記,聽說你是遵義醫科大學派來的,我們的衛生室太爛了,你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維修一下?」得知我是醫科大學派駐的幹部後,衛生室負責人駱永木主動找到我。經過實地查看,村衛生室的確因年久失修,房屋比較破舊,下雨天老百姓就醫比較困難。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解決。第二天,我便找工隊進行預算,並向單位遞交了一份5萬元的維修申請報告。在單位的支持下,村衛生室如期進行了維修加固,大大改善村民就醫環境。
改善後的村衛生室
時光如梭,轉眼駐村近三年。駐村以來,在與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龍崗村情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發展思路也逐漸清晰,增收渠道拓寬,群眾生活水平節節攀升,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面清零。贏得村民的信賴和認可的同時,我也踐行了自己的初心,一切都值得。 【人物小傳】 劉承亮,男,遵義醫科大武裝部副部長、副教授,2018年3月,到正安縣新州鎮龍崗村第一書記。
通訊員 馮令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編輯 顧航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