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我剛參加工作,入職不足一周,便被安排到正安縣土坪鎮高臺村駐村。
高臺村是一個貧困村,我懷著忐忑的心跟隨同事驅車十多公裡來到村委會,感覺比較偏僻,晚上黑漆漆一片。 正式開展工作後我才發現,村裡最重要的工作場地不在辦公室,而在農戶家,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不是與同事的配合完成領導交派的工作,而是和群眾溝通交流,解決他們實實在在的問題和困難。
付登冰登記群眾信息
我負責的熊井組之前是群眾對村委會工作最不滿意的一個組,從村委會到熊井組直線不過兩三公裡的路程,如果步行的話不是很遠,但河邊公路和熊井公路都是「斷頭路」,需要繞路,往返一趟得四十公裡。 接觸的群眾多了,我發現其實群眾工作不難做,和群眾好好溝通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通過政策途徑解決群眾所需,很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時間久了,群眾對我的評價都挺滿意,對村支兩委的工作也慢慢認可,許多涉及組裡的工作也能很順利地開展。
付登冰入戶走訪
去年,縣、鎮單位和部門抽調了許多同志來駐村,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達到了20餘人,每個村民組由兩個同志負責。 第一書記和我一起負責熊井組後,便每天和我一起下隊,時間長了,看到我的工作方式和認真態度,他感慨地說:「當時村支兩委把熊井組交給你,今天看來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這句話過去一年多我仍記憶猶新,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內心十分激動。 今年初,村裡248戶貧困戶(20戶已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已全部脫貧,村貧困發生率降到零,順利實現了脫貧出列的目標。
付登冰在村民家開群眾會
從開始工作就深入一線,作為「90後」的我,為參與到扶貧工作感到無比自豪。之後,無論以後立足於何崗位,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相信再崎嶇的道路都能越走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