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2021-01-1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新華社石家莊6月8日電 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同住一宿暢聊,是我和他幾年前的約定。

老韓叫韓獻良,今年47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組工幹部,2016年到邯鄲市大名縣宋堯村駐村扶貧任第一書記。他經常在村裡「叔、嬸、哥、嫂」地喊,與村民關係熟了,村裡人都叫他老韓。

6月3日,韓獻良在用院子裡的簡易洗澡熱水器洗手。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認識老韓,是因為他的彩色「貧困戶分布圖」。剛到宋堯駐村時,他想開展入戶調查,可宋堯村大、戶多、分布廣,一時間很難搞清各自的居所。為此,他多方聯繫測繪公司,繪製了一個農戶分布圖,然後用粉、綠、橙三色彩筆分別把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塗上不同顏色。後來,老韓和其他兩名駐村隊員按圖索驥,實現了精準訪貧。

如今,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我欣然「赴約」。

傍晚時分,才到宋堯村,我們在駐村工作隊借住的農家院邊吃邊聊。

話題從老韓2018年駐村扶貧到期卻主動要求繼續留村扶貧開始。「你圖啥?」我問。

「當時,有幾個扶貧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搞完,如果走了,萬一落個『半拉子』工程怎麼辦?這是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貧困老人用滿是老繭的手拉著我說,老韓啊,你說的『宋堯不脫貧,老韓不走人』,你可不能說話不算數啊!」

頓了一下,老韓繼續說:「有的貧困戶確實讓我放不下,有一家兒子痴呆,老人帶著孫子孫女過;還有一家男人癲癇,沒什麼勞動能力,獨自帶兩個孩子,老大聾啞,老二還小,這是我最牽掛的兩戶。」

「放不下村裡老百姓,你能放下老婆孩子?」我問。2018年,韓獻良的閨女上高一,他愛人邊上班邊照顧孩子,很不容易。

老韓一時語塞。

清了清嗓子,他說:「當時,媳婦非常希望我回去給家裡添把手,為此,甚至『搬』出我最尊敬的老師和兩個朋友當『說客』。」

然而,老韓鐵了心要留下。媳婦搬出來的「說客」卻被他一一說服了,反過來幫他勸媳婦。見他一心扶貧,媳婦無奈默許,轉而支持。

繼續扶貧的兩年裡,老韓帶領新隊員又是擴建道路、硬化街道,又是籌建海草編織加工廠,忙得團團轉。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堅守崗位一個月,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廢寢忘食。

「這是怎麼回事?」我指著身後一面錦旗問。錦旗上寫著「心繫群眾,為民排憂」8個大字,落款是宋堯村9名村民。

這是6月3日拍攝的宋堯村扶貧大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老韓介紹,2018年宋堯村扶貧大棚的西瓜出現滯銷,瓜農急得不行,紛紛找他想辦法。老韓一方面通過微信做代言,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找公益組織支持,一個月時間,賣出了20萬斤西瓜。

期間,為了不讓個別村民壓價擾亂市場,他苦口婆心勸阻;為了服務好收西瓜的公益人士,他飢腸轆轆冒著酷暑在地頭一待就是一天。

6月3日,韓獻良通過「貧困戶分布圖」介紹宋堯村街道硬化情況。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錦旗旁,那張彩色「貧困戶分布圖」仍在。我注意到,圖上街道、胡同也是用不同色彩的筆標畫的,這是為什麼?

問及這個,老韓起身,指著分布圖說:「這標黑的街道是原先硬化的,標紅的街道、胡同是我來後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鋪建硬化的,虛線部分是上面項目安排要修的。」

我看到,標紅的街道、胡同縱橫交錯,幾乎成了圖的主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駐村幫扶時間越來越短,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和村幹部準備把原有大棚改造提升,發展智慧大棚,連片打造宋堯村高效農業產業園。我要用行動踐行『宋堯不脫貧,老韓不走人』的誓言。」談到動情處,開朗的老韓變得讓我有些不適應。

「聊聊駐村的生活起居吧。」我說。

話題從「吃」開始。老韓說,原來他在家的時候,什麼飯都不會做,一般就幹些洗碗、收桌子之類的活,然而駐村幾年廚藝大增。

「百度查詢,從做西紅柿炒雞蛋開始,這次炒得鹹了,下次就少放點鹽……」老韓說。

如今,老韓已經成了媳婦眼裡的「大廚」。「老公,你給我炒個魚香肉絲,好久沒吃了。」偶爾回家做飯時,老韓經常聽到媳婦的誇獎。

「院子裡那個像小洗衣機的東西是什麼,怎麼還連著個花灑?」我指著屋外東房外牆根兒下的一個電器問。

「那是個簡易洗澡熱水器。」老韓哈哈大笑地說,如果要上套太陽能的,得花5000多元,這個小東西只需200多元,也能將就著解決問題。

「可是,安在院子裡怎麼好意思洗澡?」我問。

「一般是晚上的時候,大門一插就洗唄。」老韓笑得更開心了。

真沒想到,一個已經習慣了都市生活的組工幹部,為了省點扶貧經費,竟能如此不拘小節。

不知不覺,幾近凌晨,老韓催我睡覺,他把自己的屋子讓給了我。一張床、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一個鐵皮櫃,這是老韓臥室的全部家具。斑駁的牆上,貼著村裡所有貧困戶產業覆蓋的情況,不少地方也被用各色的筆勾勾畫畫過。

鄉村的夜晚異常寂靜,望著窗外夜色,我也有些激動。老韓,只不過是中國諸多駐村扶貧幹部中的一員,有這樣一批有情懷、有能力、講奉獻的人紮根基層,中國的脫貧攻堅一定能讓百姓滿意。(記者範世輝)

新華社石家莊6月8日電 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同住一宿暢聊,是我和他幾年前的約定。

老韓叫韓獻良,今年47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組工幹部,2016年到邯鄲市大名縣宋堯村駐村扶貧任第一書記。他經常在村裡「叔、嬸、哥、嫂」地喊,與村民關係熟了,村裡人都叫他老韓。

6月3日,韓獻良在用院子裡的簡易洗澡熱水器洗手。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認識老韓,是因為他的彩色「貧困戶分布圖」。剛到宋堯駐村時,他想開展入戶調查,可宋堯村大、戶多、分布廣,一時間很難搞清各自的居所。為此,他多方聯繫測繪公司,繪製了一個農戶分布圖,然後用粉、綠、橙三色彩筆分別把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塗上不同顏色。後來,老韓和其他兩名駐村隊員按圖索驥,實現了精準訪貧。

如今,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我欣然「赴約」。

傍晚時分,才到宋堯村,我們在駐村工作隊借住的農家院邊吃邊聊。

話題從老韓2018年駐村扶貧到期卻主動要求繼續留村扶貧開始。「你圖啥?」我問。

「當時,有幾個扶貧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搞完,如果走了,萬一落個『半拉子』工程怎麼辦?這是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貧困老人用滿是老繭的手拉著我說,老韓啊,你說的『宋堯不脫貧,老韓不走人』,你可不能說話不算數啊!」

頓了一下,老韓繼續說:「有的貧困戶確實讓我放不下,有一家兒子痴呆,老人帶著孫子孫女過;還有一家男人癲癇,沒什麼勞動能力,獨自帶兩個孩子,老大聾啞,老二還小,這是我最牽掛的兩戶。」

「放不下村裡老百姓,你能放下老婆孩子?」我問。2018年,韓獻良的閨女上高一,他愛人邊上班邊照顧孩子,很不容易。

老韓一時語塞。

清了清嗓子,他說:「當時,媳婦非常希望我回去給家裡添把手,為此,甚至『搬』出我最尊敬的老師和兩個朋友當『說客』。」

然而,老韓鐵了心要留下。媳婦搬出來的「說客」卻被他一一說服了,反過來幫他勸媳婦。見他一心扶貧,媳婦無奈默許,轉而支持。

繼續扶貧的兩年裡,老韓帶領新隊員又是擴建道路、硬化街道,又是籌建海草編織加工廠,忙得團團轉。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堅守崗位一個月,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貧,廢寢忘食。

「這是怎麼回事?」我指著身後一面錦旗問。錦旗上寫著「心繫群眾,為民排憂」8個大字,落款是宋堯村9名村民。

這是6月3日拍攝的宋堯村扶貧大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老韓介紹,2018年宋堯村扶貧大棚的西瓜出現滯銷,瓜農急得不行,紛紛找他想辦法。老韓一方面通過微信做代言,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找公益組織支持,一個月時間,賣出了20萬斤西瓜。

期間,為了不讓個別村民壓價擾亂市場,他苦口婆心勸阻;為了服務好收西瓜的公益人士,他飢腸轆轆冒著酷暑在地頭一待就是一天。

6月3日,韓獻良通過「貧困戶分布圖」介紹宋堯村街道硬化情況。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錦旗旁,那張彩色「貧困戶分布圖」仍在。我注意到,圖上街道、胡同也是用不同色彩的筆標畫的,這是為什麼?

問及這個,老韓起身,指著分布圖說:「這標黑的街道是原先硬化的,標紅的街道、胡同是我來後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鋪建硬化的,虛線部分是上面項目安排要修的。」

我看到,標紅的街道、胡同縱橫交錯,幾乎成了圖的主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駐村幫扶時間越來越短,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和村幹部準備把原有大棚改造提升,發展智慧大棚,連片打造宋堯村高效農業產業園。我要用行動踐行『宋堯不脫貧,老韓不走人』的誓言。」談到動情處,開朗的老韓變得讓我有些不適應。

「聊聊駐村的生活起居吧。」我說。

話題從「吃」開始。老韓說,原來他在家的時候,什麼飯都不會做,一般就幹些洗碗、收桌子之類的活,然而駐村幾年廚藝大增。

「百度查詢,從做西紅柿炒雞蛋開始,這次炒得鹹了,下次就少放點鹽……」老韓說。

如今,老韓已經成了媳婦眼裡的「大廚」。「老公,你給我炒個魚香肉絲,好久沒吃了。」偶爾回家做飯時,老韓經常聽到媳婦的誇獎。

「院子裡那個像小洗衣機的東西是什麼,怎麼還連著個花灑?」我指著屋外東房外牆根兒下的一個電器問。

「那是個簡易洗澡熱水器。」老韓哈哈大笑地說,如果要上套太陽能的,得花5000多元,這個小東西只需200多元,也能將就著解決問題。

「可是,安在院子裡怎麼好意思洗澡?」我問。

「一般是晚上的時候,大門一插就洗唄。」老韓笑得更開心了。

真沒想到,一個已經習慣了都市生活的組工幹部,為了省點扶貧經費,竟能如此不拘小節。

不知不覺,幾近凌晨,老韓催我睡覺,他把自己的屋子讓給了我。一張床、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一個鐵皮櫃,這是老韓臥室的全部家具。斑駁的牆上,貼著村裡所有貧困戶產業覆蓋的情況,不少地方也被用各色的筆勾勾畫畫過。

鄉村的夜晚異常寂靜,望著窗外夜色,我也有些激動。老韓,只不過是中國諸多駐村扶貧幹部中的一員,有這樣一批有情懷、有能力、講奉獻的人紮根基層,中國的脫貧攻堅一定能讓百姓滿意。(記者範世輝)

相關焦點

  • 【美麗鄉村築夢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
    隆冬時節,我踏上了曾經是自治區貧困縣清水河的路程,向這位連續三年被中共清水河縣委員會、清水河縣人民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優秀駐村「第一女書記」進行了採訪。深入到美麗的神池窯村,感同身受女書記王永霞放下需要照顧3歲的兒子、面臨中考的女兒,選擇來到神池窯村做扶貧書記。面對眼前貧窮落後的神池窯村、村民們對致富的渴望、對她的不信任,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神池窯村變個樣。
  • ...村開展「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夜話活動
    圍爐而坐開展扶貧夜話紅網保靖縣分站12月10日訊(通訊員 尹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12月8日晚,保靖縣毛溝鎮舍坪村6組村民王春萍家院子裡,熱熱鬧鬧搞起了「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夜話活動。
  • 「三輪五載」駐村扶貧幹部介紹國家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規劃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際,近日,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邀請泉州師範學院選派的駐村扶貧幹部鄭少君副研究員走進課堂,為學生講授形勢與政策課。鄭少君以《我的1+1+3 ——駐村工作漫談》為主題,以自己「三輪五載」的實際駐村經驗跟同學們介紹國家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規劃、政策及實施情況。
  • 張寨村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封市環保局駐杞縣張寨村扶貧工作紀實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查看花生收穫情況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和第一書記到貧困戶家裡走訪□河南法制報記者王建芳/文圖村委辦公室漏雨的房頂被修好了;村小學倒塌的圍牆開始重建了他們說:「黨的政策這樣好,駐村扶貧工作隊這樣盡心,他們把張寨村當成家,把我們當成親人,我們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勤勞努力,早日脫貧!」
  • 山鄉巨變奔小康——燕山大學承德圍場銀裡駐村扶貧記
    原標題:山鄉巨變奔小康——燕山大學承德圍場銀裡駐村扶貧記雖然是身處海拔900米的燕山深處,夏至後第二天的中午天氣依然很熱。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銀窩溝鄉銀裡村,幾位老人在村頭樹蔭下乘涼閒聊。得知記者採訪扶貧工作,68歲的老黨員聶俊鳳搶先誇讚起了燕大駐村扶貧隊:「才五年光景,我們真可以說是活在『銀窩窩裡』了。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三兄弟中大哥趙森是唐河縣檢察院駐上屯鎮馬屯村第一書記,二哥趙洋是唐河縣醫保局駐古城鄉溫莊村第一書記,兩個哥哥駐村扶貧深深影響、感染了老三趙崇東。2017年,趙崇東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艱苦的脫貧一線淬鍊,當年12月被選派到黑龍鎮山區貧困村趙朗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脫貧攻堅群英譜」駐村駐心的「扶貧明星」朱明星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軍 通訊員 周舟 龍小林 劉育東最近,《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和一首同名歌曲,火了朋友圈,感動許多人。日記和歌詞的作者是年過五旬的桃江縣商務局幹部朱明星。2019年4月,他受命擔任桃江縣桃花江鎮大華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 決勝2020 看三位駐村扶貧幹部交出怎樣的「脫貧答卷」
    它的核心指標就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一位位扶貧幹部投身於鄉村、投身於基層、投身於最困難地區,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書寫初心與使命。新年伊始,三秦都市報記者對話3位駐村扶貧幹部,聽他們的所盼所思所想,他們的故事,正是決戰決勝2020全面小康的「脫貧答卷」。
  • 290萬幹部下鄉扶貧,「像談戀愛一樣治理鄉村」
    截至2020年3月,全國向農村社區共派駐了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仍在駐村的有91.8萬人。脫貧攻堅促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幹部下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國即將消除絕對貧困,進入後脫貧攻堅時代。全國農村工作重點如何由精準扶貧轉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制度向何處去?成為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不得不考慮的重大議題。
  • 五年接力打造「幸福村」——燕山大學承德圍場銀裡村駐村扶貧記...
    得知記者採訪扶貧工作,68歲的老黨員聶俊鳳誇讚起了燕大駐村扶貧隊:「才五年光景,我們真可以說是活在『銀窩窩裡』了。現在村子變漂亮了,鄉親變富裕了,日子更有奔頭了!」  2016年,受河北省委指派,燕山大學精準幫扶承德市圍場縣貧困村——銀裡村。如今,銀裡村已經由當年貧窮的小山村變身為國家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圍場縣鄉村旅遊示範村、圍場縣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鄉鎮一級一般不設管理扶貧幹部的辦公室,而由掛職脫貧攻堅專職黨委副書記的扶貧幹部擔任隊長,統一管理由各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和鄉級扶貧幹部組成的扶貧工作隊,並通過駐村第一書記管理駐村隊員。另外,扶貧幹部和縣、鄉幹部之間一般交叉任職,共同開展扶貧工作。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她,是一名人民教師;她,又是一名扶貧幹部。不論職位如何變化,但服務的理念不變,她以一位女性的細心、耐心,紮根鄉村,投身服務群眾中,書寫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時代華章。  2017年3月,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察右中旗二中物理教師王鑫離開三尺講臺,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擔負起黃羊城鎮大北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的重任。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如今,他們當中仍有不少還堅守在扶貧崗位上,他們走出辦公室、走出舒適圈,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投身東航扶貧一線。張地布、王國斌、梅藝寶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他們接過歷任扶貧幹部手中的接力棒,帶著黨中央和東航集團黨組的殷殷囑託來了,把黨的光輝照到了邊疆大地。駐村的日子是艱苦的。
  • ...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四子王旗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扶貧工作隊
    記者來到距離烏蘭花鎮33公裡的忽雞圖鄉哈拉圪那村委會,一場由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聯合組織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奠定鄉村振興基礎」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開展,村民黨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村以來,類似這樣的帶領村民謀發展的活動已屢見不鮮。
  • 郴州中院駐點扶貧幹部:駐村戰時「疫」 一線當尖兵
    郴州中院駐點扶貧幹部:駐村戰時「疫」 一線當尖兵 2020-02-11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隊員談體會 | 韓立友:五年扶貧「接力賽」 ,做好脫貧大文章
    駐村隊員談體會 | 韓立友:五年扶貧「接力賽」 ,做好脫貧大文章 2020-10-08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慶青年幹部扶貧記
    餘柳松:青春在脫貧攻堅中閃光餘柳松,桐城市交通局幹部,2018年選派到黃甲鎮楊頭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扶貧專幹,先後獲桐城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慶好人」等稱號。餘柳松始終把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班子建設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建強配齊領導班子為脫貧攻堅提供組織保障。
  • 廣汽集團:駐村扶貧幹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助力脫貧攻堅
    該集團駐村扶貧幹部們成為逆行者,在疫情嚴峻的早期就回到崗位,幫助各村防疫、支持抗疫、全力組織春耕生產。  廣汽集團四聯村駐村第一書記霍溥源組織了「祺心為您 守護前行」暖心菜行動,為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援鄂醫護人員的家屬送上一批新鮮蔬菜、雞蛋等生活物資,讓扶貧菜變為暖心菜。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習慣了在連州市區生活的我,對鄉村顯得極其陌生,腦海深處早已記不清多久沒在鄉村夜宿了,一個人靜靜地躺村委會木板床上,耳旁響起了3年前被下派駐村前父母關切的話語:「聽說龍坪鎮朝天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許多村民長年生活在大山深處,以客家話為主,你聽不懂村民說的話,村民說的話你也聽不明白,那裡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有錢也難花,你打小住在城裡長大,哪裡受得了這些苦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