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特約記者 吳紅豔
「瑪汝(苗語,好的意思)隊長石登高,一心為了我們好。吃苦耐勞在村裡,帶領我們鼓腰包……」4月25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鄉親們圍著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石登高道賀,苗寨上下充滿了喜悅。
今年45歲的石登高,是花垣縣委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微微黝黑的臉頰,架著一副書生眼鏡,墨綠色的家織布衣服上,一枚黨徽熠熠生輝。今天,他剛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捧回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高高的苗山上,傳頌著他一心只為老鄉親的扶貧故事。
藏在大山深處的十八洞村,因境內有18個溶洞而得名。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人均耕地僅有0.83畝,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以往,村民自編自唱的苗歌「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玉米包穀粑,想要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是十八洞人生活窘況的真實寫照。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偏僻、貧困的苗寨,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脫貧、謀發展,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思想,明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略,在全國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向絕對貧困進行決戰的偉大事業。近年來,十八洞村牢記習總書記殷殷囑託,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建設家園。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實現整村脫貧。
拓寬增收路子 發展當家產業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確保脫貧不返貧,鞏固提升是關鍵。2017年3月,花垣縣委選派石登高到十八洞駐村進行幫扶。通過多次走訪,他發現:村裡一部分家庭雖然脫了貧,但家底薄,收入不穩定,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返貧。
為拓寬村民增收路子,石登高帶領工作隊員和村支兩委集思廣益,發掘資源,尋找出路。
山高有好水,十八洞夯街峽谷的山泉水清澈甘甜,然而開發成本很大,鄉親們坐擁綠水青山,卻沒辦法變成金山銀山。
4月底,湖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進村調研扶貧,石登高抓住機會,陪同他深入峽谷察看水源、品嘗山泉、取樣檢測。石登高掏心掏肺的「遊說」和十八洞山泉檢測後的品質打動了王填。當年7月份,步步高集團決定進村建廠。十八洞村以「十八洞村」品牌入股,按「50+1」模式與步步高集團合作開發十八洞村山泉水,公司每年分紅給村集體50萬元,每生產一瓶水再拿1分錢注入村扶貧基金,壯大村集體經濟。
當年10月8日,僅僅用了70多天,十八洞村山泉水廠一期工程建成試產。當年,村集體分紅收入50.18萬元。如今,山泉水成了十八洞村鞏固脫貧增收的一項長久性主打產業。2017年以來,楊秀蘭、龍忠奎等10多個村民進廠上班,每月工資兩三千元。
早在2014年,十八洞村和該縣苗漢子野生蔬菜專業合作社攜手,採取「飛地經濟」模式流轉土地,在該縣農業園區建成1000畝精品獼猴桃出口示範基地。
為了確保獼猴桃有收益,石登高請來了省出入境檢疫檢驗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對獼猴桃培育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測,237項指標全部達到出口標準。在銷路上,他還先後打通了京東、郵樂購等電商平臺。2018年,十八洞獼猴桃正式掛果,產品線上線下供不應求,當年村民人均分紅1200元。
同時,還與中車株機共建苗繡扶貧就業工坊,大力發展苗繡產業,37戶貧困戶53名留守婦女籤訂訂單協議,入社建檔立卡戶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在石登高帶領下,十八洞村堅持短平快與中長期相兼顧、新特優相搭配、一二三產業相融合,形成了以鄉村旅遊為主導、以特色種養為基礎、以苗繡和山泉水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優勢特色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600多個村民有了穩定收入,施六金、施紹根等30個大齡「光棍」增收致富,娶了媳婦,脫了單。
堅守綠水青山 建設宜居家園
春暖花開,青山疊翠。連日來,遊客一撥撥進村,沿著一條條乾淨整潔的石板路,穿行在一棟棟木板壁、青黛瓦的苗家傳統木房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石登高率領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在一些愛心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與原生態協調統一,建築與民族特色完善結合」的發展思路,不佔田、少拆房,不搞「高大上」項目,不大拆大建,對全村4個自然寨的房屋修舊如舊,進行保護性修繕,建設宜居家園。
同時,以山林塑形,以人文立魂,以綠色為底,順著山勢走向,打造一寨一景,發展鄉村旅遊。先後在村裡建起了遊客服務中心、精準扶貧展示廳、多功能報告廳、生態停車場、鄉村驛站、觀景亭、山貨集等,還精心改造整修了村小學。如今,村民房前屋後鋪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放心電,無線網絡全覆蓋,村居面貌煥然一新。
村民施照華家,一棟破舊的木房子得以改造,觀光遊步棧道修到了家門邊,在石登高引導下,欣然在家裡開辦起了山貨店和農家樂,每月純收入2000多元,日子越過越甜。
鳥兒回來了、魚兒回來了、蟲兒回來了、打工的人回來了、外面的人來了。據統計,僅2018年,進村考察調研、觀摩學習、遊覽觀光的團隊達30多萬人次。施全友、龍拔二等10多家村民開辦的農家樂,門庭若市;麻小春、施蘭珍等20多個村民開辦的苗家特色小吃、山貨攤生意火爆,進而帶動了100多村民進行水果、蔬菜、糧食等種植與銷售,楊菊雲、劉青斌等20多個村民由旅遊公司聘請,當起了農民解說員、交通協管員、衛生保潔員等,在村裡上班拿工資,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激活內生動力 力撐苗鄉一片天
「新平臺」拓開「當家業」,「村懶漢」變成了「帶頭人」……脫貧攻堅路上,石登高帶領的隊伍越來越大。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終究要靠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2017年來,石登高積極在村裡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級評比,開展鄉村道德講堂,樹立身邊榜樣,舉辦「11·3」精準扶貧晚會,苗族趕秋、苗年等文化活動,鄰裡關係更加和諧了,鄉親們心更加齊了。
2018年,又在村裡創新推行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建立「1553」工作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全村組建了41個互助「五興」組,每名黨員幹部聯繫五戶群眾,從「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生活互助興文明、鄰裡和諧興和諧、生態互助興家園」五個方面互助互促,瞄準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用勁發力。
如今,黨員忙起來了,黨群幹群關係更加緊密了,大伙兒心熱起來了,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立的農旅經濟合作社及下設的苗繡、茶葉等18個分社運營起來了,行動起來了,以十八洞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張刀、馬鞍、雙龍等16個村發展「十八洞村」品牌農產品,帶領數萬名群眾增收脫貧。
在石登高帶領下,2018年,十八洞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2128元,先後榮獲全省脫貧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項殊榮,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一面旗幟,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先後進行了報導,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響。
2018年6月,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進村考察,讚賞十八洞村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績。2018年10月28日,湖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大會在湘西召開,十八洞村作為現場點,得到與會領導高度肯定。會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十八洞村脫貧攻堅打了一個漂亮仗,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十八洞村的脫貧事跡,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湖南的成功案例和生動實踐,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特別是今年2月4日大年三十當天,習總書記對湖南省委上報的信息專報《湖南湘西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 以十八洞村為樣板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好路子》作出了重要批示。
新時代,新起點。憧憬未來,石登高滿懷信心,他說:「現在,我們十八洞已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明星村』,我們要繼續努力,向鄉村振興『示範村』這個目標加油!」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