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為老鄉親——記全國勞模、花垣縣委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長...

2020-12-22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特約記者 吳紅豔

「瑪汝(苗語,好的意思)隊長石登高,一心為了我們好。吃苦耐勞在村裡,帶領我們鼓腰包……」4月25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鄉親們圍著縣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石登高道賀,苗寨上下充滿了喜悅。

今年45歲的石登高,是花垣縣委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微微黝黑的臉頰,架著一副書生眼鏡,墨綠色的家織布衣服上,一枚黨徽熠熠生輝。今天,他剛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捧回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高高的苗山上,傳頌著他一心只為老鄉親的扶貧故事。

藏在大山深處的十八洞村,因境內有18個溶洞而得名。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人均耕地僅有0.83畝,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以往,村民自編自唱的苗歌「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玉米包穀粑,想要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是十八洞人生活窘況的真實寫照。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偏僻、貧困的苗寨,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脫貧、謀發展,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思想,明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十六字方略,在全國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向絕對貧困進行決戰的偉大事業。近年來,十八洞村牢記習總書記殷殷囑託,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建設家園。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實現整村脫貧。

拓寬增收路子 發展當家產業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確保脫貧不返貧,鞏固提升是關鍵。2017年3月,花垣縣委選派石登高到十八洞駐村進行幫扶。通過多次走訪,他發現:村裡一部分家庭雖然脫了貧,但家底薄,收入不穩定,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返貧。

為拓寬村民增收路子,石登高帶領工作隊員和村支兩委集思廣益,發掘資源,尋找出路。

山高有好水,十八洞夯街峽谷的山泉水清澈甘甜,然而開發成本很大,鄉親們坐擁綠水青山,卻沒辦法變成金山銀山。

4月底,湖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進村調研扶貧,石登高抓住機會,陪同他深入峽谷察看水源、品嘗山泉、取樣檢測。石登高掏心掏肺的「遊說」和十八洞山泉檢測後的品質打動了王填。當年7月份,步步高集團決定進村建廠。十八洞村以「十八洞村」品牌入股,按「50+1」模式與步步高集團合作開發十八洞村山泉水,公司每年分紅給村集體50萬元,每生產一瓶水再拿1分錢注入村扶貧基金,壯大村集體經濟。

當年10月8日,僅僅用了70多天,十八洞村山泉水廠一期工程建成試產。當年,村集體分紅收入50.18萬元。如今,山泉水成了十八洞村鞏固脫貧增收的一項長久性主打產業。2017年以來,楊秀蘭、龍忠奎等10多個村民進廠上班,每月工資兩三千元。

早在2014年,十八洞村和該縣苗漢子野生蔬菜專業合作社攜手,採取「飛地經濟」模式流轉土地,在該縣農業園區建成1000畝精品獼猴桃出口示範基地。

為了確保獼猴桃有收益,石登高請來了省出入境檢疫檢驗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對獼猴桃培育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測,237項指標全部達到出口標準。在銷路上,他還先後打通了京東、郵樂購等電商平臺。2018年,十八洞獼猴桃正式掛果,產品線上線下供不應求,當年村民人均分紅1200元。

同時,還與中車株機共建苗繡扶貧就業工坊,大力發展苗繡產業,37戶貧困戶53名留守婦女籤訂訂單協議,入社建檔立卡戶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在石登高帶領下,十八洞村堅持短平快與中長期相兼顧、新特優相搭配、一二三產業相融合,形成了以鄉村旅遊為主導、以特色種養為基礎、以苗繡和山泉水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優勢特色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600多個村民有了穩定收入,施六金、施紹根等30個大齡「光棍」增收致富,娶了媳婦,脫了單。

堅守綠水青山 建設宜居家園

春暖花開,青山疊翠。連日來,遊客一撥撥進村,沿著一條條乾淨整潔的石板路,穿行在一棟棟木板壁、青黛瓦的苗家傳統木房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石登高率領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在一些愛心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與原生態協調統一,建築與民族特色完善結合」的發展思路,不佔田、少拆房,不搞「高大上」項目,不大拆大建,對全村4個自然寨的房屋修舊如舊,進行保護性修繕,建設宜居家園。

同時,以山林塑形,以人文立魂,以綠色為底,順著山勢走向,打造一寨一景,發展鄉村旅遊。先後在村裡建起了遊客服務中心、精準扶貧展示廳、多功能報告廳、生態停車場、鄉村驛站、觀景亭、山貨集等,還精心改造整修了村小學。如今,村民房前屋後鋪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放心電,無線網絡全覆蓋,村居面貌煥然一新。

村民施照華家,一棟破舊的木房子得以改造,觀光遊步棧道修到了家門邊,在石登高引導下,欣然在家裡開辦起了山貨店和農家樂,每月純收入2000多元,日子越過越甜。

鳥兒回來了、魚兒回來了、蟲兒回來了、打工的人回來了、外面的人來了。據統計,僅2018年,進村考察調研、觀摩學習、遊覽觀光的團隊達30多萬人次。施全友、龍拔二等10多家村民開辦的農家樂,門庭若市;麻小春、施蘭珍等20多個村民開辦的苗家特色小吃、山貨攤生意火爆,進而帶動了100多村民進行水果、蔬菜、糧食等種植與銷售,楊菊雲、劉青斌等20多個村民由旅遊公司聘請,當起了農民解說員、交通協管員、衛生保潔員等,在村裡上班拿工資,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激活內生動力 力撐苗鄉一片天

「新平臺」拓開「當家業」,「村懶漢」變成了「帶頭人」……脫貧攻堅路上,石登高帶領的隊伍越來越大。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致富終究要靠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2017年來,石登高積極在村裡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級評比,開展鄉村道德講堂,樹立身邊榜樣,舉辦「11·3」精準扶貧晚會,苗族趕秋、苗年等文化活動,鄰裡關係更加和諧了,鄉親們心更加齊了。

2018年,又在村裡創新推行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建立「1553」工作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全村組建了41個互助「五興」組,每名黨員幹部聯繫五戶群眾,從「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生活互助興文明、鄰裡和諧興和諧、生態互助興家園」五個方面互助互促,瞄準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用勁發力。

如今,黨員忙起來了,黨群幹群關係更加緊密了,大伙兒心熱起來了,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立的農旅經濟合作社及下設的苗繡、茶葉等18個分社運營起來了,行動起來了,以十八洞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張刀、馬鞍、雙龍等16個村發展「十八洞村」品牌農產品,帶領數萬名群眾增收脫貧。

在石登高帶領下,2018年,十八洞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2128元,先後榮獲全省脫貧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多項殊榮,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一面旗幟,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先後進行了報導,在國內外引發強烈反響。

2018年6月,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進村考察,讚賞十八洞村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績。2018年10月28日,湖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大會在湘西召開,十八洞村作為現場點,得到與會領導高度肯定。會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十八洞村脫貧攻堅打了一個漂亮仗,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十八洞村的脫貧事跡,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湖南的成功案例和生動實踐,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特別是今年2月4日大年三十當天,習總書記對湖南省委上報的信息專報《湖南湘西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 以十八洞村為樣板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好路子》作出了重要批示。

新時代,新起點。憧憬未來,石登高滿懷信心,他說:「現在,我們十八洞已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明星村』,我們要繼續努力,向鄉村振興『示範村』這個目標加油!」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孟河]

相關焦點

  • 金風送爽十八洞——「精準扶貧」的花垣實踐(圖)
    2013年11月以來,十八洞村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村裡視察作出的重要指示,以戰天鬥地的豪邁氣概,克服艱難險阻,打響了決戰貧困的精準扶貧攻堅戰。    為紮實推進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工作,花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其他相關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的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
  • 幫扶27年·衡垣一家親 (1)「衡陽印記」遍布花垣
    ,衡陽除了做好本市扶貧工作,還對口幫扶新疆鄯善縣、湘西花垣縣。他所開展的第一項幫扶工作,就是建設花垣縣城第一條主幹道路——衡陽路。【同期聲】衡陽市駐花垣縣對口幫扶工作隊隊長 花垣縣委常委我代表花垣縣委縣政府和全縣31萬父老鄉親,對衡陽多年來關心支持花垣,表示深深的感謝。
  • 讓青山村「動起來」——記洞口縣青山村駐村扶貧隊長付樂智
    2018年被評為國網邵陽供電公司勞模、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扶貧先進個人。2018年4月由國網邵陽供電公司派駐洞口縣大屋瑤族鄉青山村駐村扶貧,並擔任扶貧隊長。自駐村以來,他走村入戶,了解民訴民情,引領村民尋找致富路子,發展產業扶貧扶智,與扶貧隊員們,攜手帶領青山村貧困戶走上小康路。2018年10月,有11戶21人脫貧。
  •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
    8月15日,在陵川縣舉行的郭建平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上,縣委書記侯貴寶表示:「要抓住郭建平先進事跡宣傳契機,推動陵川的脫貧整體工作再進一步。通過對郭建平先進事跡的宣傳,影響帶動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同志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各職能部門及附城鎮要提高政治站位、實現有效對接,解決臺北村在實現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臺北村實現大提升、大變樣。」
  • 記錢橋鎮朝陽村駐村工作隊長曹健
    圖為曹健(中)走訪貧困戶。三年六個月,這是銅陵市廣播電視臺行政業務中心副主任曹健作為選派幹部參加扶貧工作,擔任樅陽縣錢橋鎮朝陽村駐村工作隊長至今的時間。2016年4月,當他滿懷著對扶貧工作的炙熱情懷來到朝陽村時,便告訴自己,扶貧這條路不好走,但一定要把這條路走好,因為這不僅是駐村幹部的責任,更是全村百姓的心願。用真心換民心,是曹健駐村後要求自己做到的第一件事。到村裡後,他便和村幹部一起對生活困難的家庭進行入戶調查,為貧困戶的識別提供依據。
  • 黃金有價「葉」無價——「精準扶貧十大區域公共品牌」十八洞黃金茶
    十八洞黃金茶系列產品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原料要求芽葉完整,鮮嫩勻淨。銀綠隱翠的十八洞黃金綠茶採用現代科技與傳統制茶工藝結合創新,所加工出的綠茶產品外形色澤翠綠有毫,湯色淺綠明亮、香氣清香花香高長持久、滋味醇爽甘鮮,葉底嫩勻翠綠亮。
  • 林梅與132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交流
    6月24日下午,藍田縣召開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會,縣委書記林梅,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美蓉,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李同勃,省定貧困村和市級重點村132
  • 【美麗鄉村築夢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
    偏遠山村勇上任聽說王永霞要到神池窯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她的親戚朋友們都極力反對:「你是個有事業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放著清閒自在的衛計委工作不幹,卻要扶貧。去不得!」「你不了解那地方,都是老弱病殘的農民,又窮,咋可能脫貧,這個活幹不得!」「上有老下有小,女兒讀初中、兒子才上幼兒園,誰來陪讀誰來接送啊?」
  • 【紀實文學】 黨魂再現扶貧路——清水河縣青豆溝村駐村工作隊長兼...
    以此來營造輿論氛圍,明確工作目標,凝聚村「兩委」班子思想,同時與 「兩委」成員和駐村工作隊員深入貧困戶家中,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引導和鼓勵有勞動能力和致富本領的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發家政富。在不耽誤村民勞作的同時,帶領駐村工作隊員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休閒娛樂聚集等場所與村民嘮家常,入戶屈漆談心。了解生產、生活狀況;了解村「兩委」的履職盡責情況;了解村情民意;了解村民的訴求。
  • 「窮山坡」奔向「金銀窩」 十八洞飛出歡樂歌
    因為交通極不方便,十八洞徒有滿眼好風景,十八洞人空有一身壯力氣。  今年才40歲的楊正邦,到瀋陽、寧波打工16年,直到2014年初,才回到家鄉。  此後的日子,十八洞天天在變:路通了,電有了,水通了,危房改造了,地面鋪平了,垃圾站建起來了……楊正邦特別感慨的是,通村道路從羊腸小道變成土坯路、車輛單行道,現在又拓寬為雙向通行的大道。
  • 「扶貧三部曲」首發之作《從十八洞出發》定檔湖南衛視...
    以十八洞村為首倡地,七年來,精準扶貧的陽光灑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一場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精準扶貧行動,改變了9000多萬貧困群眾的命運,好比一首壯麗的大地頌歌,磅礴了萬水千山,震撼了億萬心靈。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就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這一讓人民銘記、讓世界驚嘆的民族史詩。節目策劃之初,即確定了這樣的主旨:「從十八洞出發」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首倡之地有首倡之為、發首倡之聲;另一層意思是說,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還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2020-07-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了扶貧,她把孩子轉到農村讀幼兒園——記桂陽縣委駐歐陽海鎮振...
    「李隊長,嘗一嘗我種的梨,才一年就掛了果。」在扶貧隊的幫助下已經脫貧的龍勇軍從果樹上摘下幾個梨,熱情地遞給桂陽縣委駐歐陽海鎮振南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小蘭。李小蘭接過梨,一口咬了下去,邊吃邊說:「甜,真甜,好吃。」看著龍勇軍屋前屋後的果林、雞舍、魚塘、羊圈做得有聲有色,李小蘭打心眼裡高興。
  • 張寨村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封市環保局駐杞縣張寨村扶貧工作紀實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曉光說。A加強黨建促進脫貧辦實事得民心張寨村位於杞縣沙沃鄉政府南兩公裡處,該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517戶2238人,人均耕地約1畝,主要以種植大蒜、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因農作物價格低廉、村子交通不便等條件限制,張寨村現有貧困戶75戶219人。
  • 扶貧觀察丨培訓領軍人才 「十八洞黃金茶」謀划走出去藍圖
    一個縣裡的培訓班,同時打上「中國」「世界」等關鍵字,從字面上看好像有點累贅,但透露出來的,是濃濃的脫貧致富信號,是當地謀劃扶貧產品「走出去」的強烈願望。市場關注度高這個培訓班,共有70人參加,包括花垣全縣規模以上茶葉基地培管員、茶藝員,茶葉合作社帶頭人、茶葉公司高層管理人士。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央廣網南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唐河縣趙氏三兄弟先後主動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三兄弟在工作中比擔當、比幹勁、比成效,交流心得、方法,一時在廣大幹群中傳為美談。
  • 牢記使命意識 堅守脫貧一線——記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孟向東
    ——記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孟向東    孟向東,男,漢族,1969年9月出生,本科文化,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7月入黨,現任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正科級審判員,2016年4月,由院黨組選派擔任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扶貧三部曲」之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周六開播
    《從十八洞出發》劇照 資料圖片 長沙晚報12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聚焦精準扶貧的電視專題片《從十八洞出發》將於12月26日至30日在湖南衛視730時段播出。 《從十八洞出發》是湖南宣傳文化系統創作的「扶貧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作品即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電視版、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也將在歲末年初與觀眾見面。 這是記錄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大地頌歌」 2013年11月3日,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首倡之聲在湘西群山中迴響。
  • 土城子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植根脫貧熱土奉獻扶貧真情
    內蒙古青城融媒網(記者高申)個子不高,鄉音濃重,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這就是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駐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給人的第一印象。扶貧扶志為脫貧攻堅注入「源動力」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下轄5個自然村共1685人,其中貧困戶33戶51人,受地理環境、交通等條件限制,曾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從2018年開始,這個村子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年5月,高宏宇被組織派到土城子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 文山州廣南縣為485名駐村工作隊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
    當前,廣南縣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為讓扶貧一線幹部無後顧之憂,落實關愛關心扶貧幹部政策,近日,廣南縣聯合文山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免費為全縣485名駐村工作隊員開展健康體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