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孟向東
孟向東,男,漢族,1969年9月出生,本科文化,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7月入黨,現任瀋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正科級審判員,2016年4月,由院黨組選派擔任駐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到村任職以來,他牢固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理思路、謀發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事要對得起黨的栽培」是孟向東矢志不渝的座右銘,也是他永遠不變的人生信條。
抓核查找對人
蓋州市梁屯鎮孫屯村地處東部山區,是蓋州市貧困村之一。該村現有農戶942戶,總人口3848人;其中貧困戶243戶(佔比25.8%),貧困人口438人(佔比11.3%);有村民小組22個,村內基礎設施不足;耕地面積5026畝,產業單一,停留在原始種養業上;經濟收入來源有限等實際情況。2016年4月,由院黨組選派他到孫屯村駐村,精準扶貧關鍵在「準」,確定找準貧困戶是重中之重。為此,他明確標準,嚴格把關,層層篩選,確保將符合標準的貧困戶找準找實。他帶領工作隊成員下村摸底調查,掌握各組、各戶以及每一名群眾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楚,心中有數。歷時48天,走遍了孫屯村的每一條村路,並形成了完整的調研報告;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確定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經政府審核把關後,全部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並製作貧困戶信息表100多頁,《扶貧手冊》實行一戶一表檔案化管理。同時對貧困戶進行動態管理,書寫6本工作日誌150000字,及時更新信息,做到貧困對象有進有出,進出有據,確保貧困人口信息真實、可靠、管用。
抓隊伍強素質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當時的村支部有黨員103人,老年黨員及年輕黨員中外出打工比例很高,形成「庸懶散虛」是全鎮的後進支部,村上各項工作在全鎮排後,孟向東拿出共產黨員的勇氣和擔當,將扶貧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在配合村黨支部做好「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黨員集中學習教育的同時,為村內黨員發放了《黨章》、《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等文件,並利用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議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做好黨員思想教育及理論學習工作。他認真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每一個扶貧項目都嚴守制度,全程公開。強化村班子理論學習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意識提高服務效能、強化群眾監督提高村務公開透明度,有力促進了「兩委」班子轉變服務方式,有效激發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幹部幹事熱情。通過孟向東的不懈努力,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孫屯村支部就從「後進」邁入「先進」村支部行業。
抓薄弱夯基礎
水、電、路、房、環境整治等基礎條件簡陋是制約孫屯村整體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實現整村脫貧的最大短板。孟向東把水、電、路、房、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和幫扶的重點,加強與鎮主要領導、幫扶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到位各類項目資金,有效破解了群眾生產生活難題。
「要想富,先修路。孫屯村內道路硬化率低,村民廣泛分布在主幹道東西兩側的山溝裡,道路不好給村內養殖業、農業及村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嚴重阻礙了村內經濟發展。」投入110萬元,完成7條水泥路硬化5360延長米;投入65萬元,完成農業生產作業道硬化8000平方米;投入87萬元,新修路橋、便民過水橋6座,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出行難問題。投入20萬元,完成農田水利5眼深水井並投入使用;投入40萬元,完成堤壩維護、河道清理4公裡;投入73萬元,完成危房翻建、異地搬遷、維修房屋14戶;投入14萬元,完成村級文化廣場2座;投入12萬元,完成村部基礎設施改造添置;投入4萬元,完成村級醫療室添置設備及改造;投入9萬元,購置農用三輪車2臺、鏟車1臺;投入7.85萬元,完成農村垃圾站點15個,聘用保潔工人及時清運,同時發動全村力量齊抓共管,農村衛生管理成效明顯,孫屯村面貌煥然一新。
抓產業促增收
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孫屯村沒有特色支柱產業這一實際,孟向東結合實際發展經濟,著力落實產業項目,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他帶領工作隊成員積極聯繫營口市扶貧辦、蓋州市扶貧辦、梁屯鎮黨委、政府尋求支持,把精準扶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關政策,制訂了以村級集體經濟為主體,採取引進社會力量幫扶、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等舉措,幫助農民拓寬致富門路。他多次深入調研周邊市場前景良好的產業項目,結合農戶需求,培育了三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確定了引進香菇種植項目作為孫屯村脫貧長期見效發展項目,協調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230萬元,該項目已投入生產;園區佔地35畝,建成香菇大棚52座,自5月初以來,共生產了優質香菇10000餘公斤,且均銷售一空;建成配套恆溫庫一座,能夠存儲香菇10000公斤。到目前為止,貧困戶及貧困邊緣戶參與就業近30人,計劃收益分紅150人,可帶動實現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摘帽」;同時,帶動回鄉大學生建立香菇大棚12座,投放菌棒7萬株,又解決了10餘名村民就業;香菇產業項目的建立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找到了一個好項目,實現了訂單生產,解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中的「瓶頸」問題,促進產業化、規模化和效益化發展。協調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75萬元,現有絨山羊養殖項目作為中期見效發展項目;協調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70萬元,新增果樹套袋加工項目作為短期見效發展項目,該項目已進入生產階段。
通過產業引領,加大基礎投入等措施,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再燃希望。
抓民生促和諧
如今,行走在孫屯村的農村公路上,已不見了昔日土路,下雨時泥水、汙水橫流的蹤影,車輛也暢通無阻,讓人感到舒暢。一年來,孟向東始終抓民生促和諧,農民福祉顯著提高。駐村以來,投入14萬元,分別三次入戶走訪慰問243戶貧困戶;通過他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讓他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投入144540元,並對貧困人口438人,每人180元合作醫療,150元大額保險,保質保量推進民生工程的實施。投入18000元,資助13名貧困學生,實現了教育保障;完善「農家書屋」建設,解決農村農民文化活動場所,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健身需求。目前,扶貧待建項目已落實,預計投入110萬元,新建2座大橋;投入113萬元,完成6條路5公裡;投入39萬元,完成危房翻建、異地搬遷6戶……眼下,孫屯村再次吹響脫貧攻堅集結號,再次「亮劍」脫貧攻堅主戰場,一場限時打贏的脫貧攻堅戰正全面打響。2016年,孫屯村163人實現脫貧,今年計劃實現全部脫貧,貧困村「摘帽」。
精準幫扶「號窮脈」,帶上感情「拔窮根」!在駐村幫扶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孟向東始終立足服務群眾,在群眾的需求中丈量脫貧致富的步子、尋求精準扶貧的辦法,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苦幹實幹,有效解決了孫屯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渠道單一等制約發展的問題,展現了農村基層幹部敢於擔當、服務群眾的時代風採。
「脫貧攻堅工作,不是紙上談兵,不能停留在會上、紙上,更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必須科學準確,全力以赴,不能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確保每戶都順利走向小康社會……」這就是孟向東,一個一心為民、兢兢業業的好黨員,一個謙遜誠懇、忘我工作的好同志,一個心繫群眾,為民謀利,始終以「真愛幫扶暖民心,拳拳赤子報黨恩」服務群眾為最大快樂的好公僕——爭做扶貧先鋒,擼起袖子加油幹,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去兌現黨旗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記者于學忠報導)